本帖最后由 mrz 于 2015-2-20 05:30 编辑
放飞风筝后,风版忽然为了绳索的事热闹起来了,不知是否能借机从中挤出些正能量…
虽然我偶尔参加单绳活动,但一直没看到模拟山区徒步安全克服地形的绳索应用活动。因此在10月20日主动发起一个“约伴出行”活动,主要为了熟练绳索使用,以提高安全。很快一个月过去了,虽然周周都有活动(http://bbs.lvye.cn/thread-1127102-1-1.html),但参加人数寥寥可数,至今还在纳闷怎么样才能聚集一些同好来一起切磋绳技。上周参加绿野组织的冬训活动还和侧峰老师讨论此事。
希望这个帖子能起到一点宣传作用,而为了宣传,现我也投入争论。朋友们请理解我的目的是宣传这类以安全为主旨的活动,而不是宣传某个说法的正确性。一切有关技术细节的说法是否正确,必须客观的探讨它的科学根据,必须理解“为什么”有某种说法。真理不被任何权威垄断,不能简单地听信别人,当然也不要随便听信我。
说法一
绳子不能踩。国外玩攀爬的人群里流传一个说法“谁踩了绳子罚谁买啤酒”(呵呵,聚会时总是老海豹买啤酒,估计他爱踩绳)。
分析
损害绳子的因素很多,紫外线,腐蚀性酸(汽车电池),崖沿磨损,拉伸,等等、等等。这里探讨的因素是土。如果用显微镜看一下土,可以看到很多细微沙粒,矿物晶体,微小生物等(见图)。其中沙粒和晶体在绳子正常使用的伸缩过程中会磨损绳芯纤维,这是尽量要避免的。
“踩绳”是否罪大恶极,是讨论的重点吗?还是应该把讨论重点放在如何避免土?2010国际技术救援大会(ITRS)上有份报告,实验者把8mm辅绳浸泡在带沙土的脏水里,晾干后测试发现绳子强度损失20%,浸泡晾干8次后损失40%。有趣的是,实验者没让人玩命去踩绳子,而是模拟下雨泥泞的情况。
我在香山玩绳的地方,干净的绳子一次下来就灰头土脸了(没踩),肯定有不少微粒渗透到绳芯里。更糟的是,崖沿是土质的,虽然不像岩石崖沿伤害大,但绳子来回摩擦肯定把不少微粒挤进绳芯。
至于绳子偶尔踩了一下,是不是它就废了,聪明的看官自个儿判断吧。
说法二
主锁磕碰以后就不能用了。这句话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也不清楚当时主锁用什么材料做的。
分析
现在的品牌主锁基本都是7075-T6铝合金做的。它的延展性能好,不是嘎嘣脆的金属。主锁拉力测试时,在坏掉之前是有一个拉伸变形的过程,不像人们想象的有细微裂纹(人眼看不见的)就会突然断裂。
REI(美国户外店)做过实验,主锁从10米高坠落6次后用50千牛的拉力检查,发现和没坠落的新锁没啥两样。BlackDiamond(美国户外装备制造商)网站建议检查掉落过的锁,如果只有轻微外伤,锁门还能工作,那么锁很可能还可以用。
到底要担心主锁容易摔坏或厂家用的材质不过关,每个人必须自己判断。
说法N
绳结的正确打法。
分析
这方面虽不属于高科技,但有些讲究。关键是每个说法不见得是绝对的,使用者(不论新驴或老驴)最好能从绳索、绳结的基本原理中去理解一些经典绳结的打法和适用性,这样才能具备独立判断的能力,也才能相信自己打的结,正如老海员说的一句话“不要打不敢把命交给它的结”。当然,新驴最好在信得过的老驴指导下,才把自己的命挂上绳。因为这方面文字不好探讨,有机会一起当面探讨。
最后邀请大家一起来练习绳索。需要的话我可以藉着本周日风版聚会的活动,和大家一起切磋。 内容补充:回答eijuil的帖子
同意,纯粹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人不太需要绳索技能。可是在山区徒步,经常有驴友会出于好奇心,或为了找刺激,或为了显摆而冒险,这时就必须采取手段来降低“客观危险”。
分析一下北京周边山区地形,看哪些地方需要绳索辅助。
借用美国Sierra Club的分级系统,第一级为徒步;第二级为手脚并用(scrambling),但无坠落危险;第三级为手脚并用,攀爬能力较差的人需要借助绳索,可能有坠落危险,并且坠落后是致命的(北梯、红螺、司马台或许属于此级);第四级为手脚并用,可能有致命坠落危险,多数人需要借助绳索,能力强的可以徒手先上,过程中不作保护点(偶尔听说有人干过这样的事,但我不知道具体在哪儿),上去后建立彼勒站(解释见下),彼勒其他人上崖,其他人如果有攀爬能力较差的,即使有彼勒,也爬不上去;第五级就是攀岩圈里熟悉的5.0,5.1, 5.2…等等垂直岩壁,领攀者必须在攀岩过程中不断作保护点,万一失手,可以挂在保护点上(你提到的有整座山高的断崖可能属于此级或更高的第6级)。
至于悬空上下洞穴里的竖井的单绳技术(SRT)活动(例:踪影的活动),或地面上悬空的崖降活动(例:糊涂2010年的50米崖降),不是我主张大家练习绳索的目的。虽然,做任何绳索训练时,对锚系统建立和绳索使用的要求标准和他们的活动应该一致。
个人觉得有些所谓的“普通”驴友已经在不同程度涉险,进入第三、四级手脚并用的地形了。但糟糕的是,他们忽视客观危险,绳索的使用并没有跟上,因此觉得有必要推广绳索练习。
注:彼勒(belay)是我自己翻译的词,它乃借用绳索帮助攀爬者止坠的做法,常见岩馆里工作人员在地面上使用彼勒器保护攀爬者的便是。在野外攀岩时,领攀先上,中途在合适的地方建立好彼勒站(建立锚系统),然后用自己身体或彼勒器保护后续攀爬者,也是常见的彼勒做法。另外,绳降时,第一个下到崖底的人,可以徒手做彼勒,任何后续下崖的人如果失控,彼勒者拽紧主绳就能止坠,这是所谓的“消防员彼勒”。
上图为第三、四级手脚并用的地形 内容补充:回答午后奶茶的帖子
有人私底下问我,你到底对“主锁不能磕碰”有何看法。我回答:“你要是不相信一个主锁(无论任何原因),就把它汰换掉,别去担那个心”。
科学无止境
老一辈人的迷信,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但戴着现代科学的眼镜去审视,就发觉不是那么回事了。攀岩界同样有不少迷信,说迷信可能太难听,一般称之为神话,或谬误。但是因为人命关天,很多人宁可信其有,所以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继续被人传诵着。攀岩诸多神话里,大家常听到的有绳子不能踩,主锁不能磕碰,等等。这些在西方流传已久,老掉牙的传说,早被攻击的体无完肤了,没想出口到了国内,又获得了新生命,被许多人奉为圣典。
单结flat overhand bend不可用
先借助神话“单结不可用”来说明一般人的心理,及其产生的结果。
学过绳结的都知道把两根绳系在一起有很多方法,比较牢固的有双渔人结 double fisherman’s bend 和反穿八字结 figure 8 bend(此结专业救援用的多,有别于打在安全带上的 rethreaded figure 8 knot 或 figure 8 follow through knot)。为了更放心,两头再补上单结防脱,不,不够安全,补上双单防脱,不,还是不够安全,应该补上三单 triple overhand knot 防脱。别以为我开玩笑,就有人怕万万万一而打这种上了几亿元保险的结。学会这种超级保险的绳结之后,在用双绳崖降时,便用它把双股绳系在一起。过去的多数美国人就属于这一类。他们看到欧洲人简单的打个单结就下崖了,惊讶之余耻笑欧洲人命不值钱,还专门给这个结取了新名儿“欧式死亡结”(EDK,European Death Knot)。可事实上,似乎从来没有过因为单结滑脱的事故,反倒攀岩者有误打反穿八字结 figure 8 bend 松脱致死的,因此有些人反对在攀岩圈里教此反穿八字结 figure 8 bend。另外,这样打的单结在抽绳过程中,遇到突出的岩壁,因为结形不对称可以滚动变换放向,不会卡死。对称的渔人或八字反倒容易卡死,造成另一种危险。(注1:现在很多美国人也接受单结了。)(注2:救援用装备和绳结和个人攀岩考虑不同,不能混为一谈。比方说,救援常用的钢锁,耐拉,耐高温,但在坠落测试中表现不如攀岩用的铝锁。再比方说,救援用的9字结,目视检查不容易,攀岩不用。)(注3:好奇这些结长什么样儿的,可以直接用英文名搜索图片,因为英文名较统一,误会会少点儿。)
主锁不能磕碰
回到正题,“主锁不能磕碰”。不像单结的例子,它不会滋生其他危险,顶多费点银子。可是为了提倡严谨的科学精神,值得探讨。
正因为它人尽皆知,所以引起不少人的好奇,想验证这种说法到底是否正确。到现在为止,公开报道的实验结果(其中有2000年在国际技术救援大会ITRS上 Wallace和 Slotterbeck发布的)都是否定这个说法的,(如果有人知道有支持这个说法的实验证明,请和大家分享)。另外,好像也没有因为使用坠落过的主锁而出事的事故报告,网上也有很多人叙述他们使用坠落过的主锁的经验。
以上我提到的实验,都是从高处坠落的,有从10米高,也有从加州900 米高的El Cap大岩壁顶坠落的。好像国内很多人的所谓不能磕碰,是要轻拿轻放的,似乎摔碰了就等于犯了滔天大罪。从逻辑上说,如果一个人认为某厂家生产的主锁那么娇气,他还敢用吗?给我新的我也不敢用!
主锁只要使用就早晚会坏,不用它也会腐蚀损坏。撞击可能损坏它,反复受力也会产生金属疲劳,导致变形、损毁。什么?那我们是否以后要开始记录每个主锁的绳降次数,别倒霉等它断的那次正好轮到自己挂在绳上?如果有人发出这样的警告,没准会有一帮相信权威的人把它变成下一个神话。不过您放心,有实验数据证明需要上万次的小冲坠才能把它毁掉,只要不拿家里三代人使用过的主锁估计都没事。
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
我个人在选择攀岩装备时,非常注重品牌,原因是我觉得山寨货完全是 个未知数,没人拿来做过实验,说什么都是白说,即使没摔碰,还是不确定它是否可靠。但如果名牌主锁在野外不小心坠落几十米、几百米的,我是否敢用?那要看情况。可以不用就不用,或用双锁。不过别无选择时,我也会放心使用。这个度的掌握必须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也自然会受到每个人自己对风险承受力的影响。当然,不相信自己判断能力的人,只能死守某权威或某人群说的话。其实最安全的做法是:如果自己从来没用心琢磨过,就不要自己玩,不要以为背了点教条就足够了,还是跟着真懂的朋友玩,比较保险。
拿出科学证据说话
我写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服已经“信服”某个说法的人(那只能打口水仗),而是给愿意讲科学证据,愿意独立判断的人看的。以下提供几个专家姓名,方便感兴趣的人查资料:Chris Harmston, Steve Nagode,Garin Wallace,Kevin Slotterbeck等,其他的资料相信还有很多。 借用Harmston (材料工程师,曾任Black Diamond的ISO质量保障部经理)15年前说的一句话:“据我所知,微裂micro–cracking和隐藏的瑕疵 hidden flaws仅为神话”。有较真的同学愿意用科学手段证明那不是神话吗?
提倡严谨治学
其实区区10几、20美元的事儿,值得在这里抬杠吗?说了半天,还是必须回到我的本意,我不宣传哪个说法对或不对,朋友们必须自己决定。凡事要了解科学道理,必须知其所以然。不明就里,盲目听信别人,是危险的。少数人动不动把“误导新驴”挂在嘴上,俨然自己已经占据真理。我认为不鼓励人严谨治学,提倡盲目听信权威才是最大的误导。真理是客观摆在那里的,不努力通过思考去接近它,走捷径,照搬别人的信仰,对自己是不负责任的。希望大家敢于挑战老师,挑战权威,也希望我提供的一点信息有助于大家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