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从斗母宫西门到四槐树,大约路程有2.3公里左右,
这段路,我走有还是很慢,
尽管这一段路是泰山全程中相对比较平缓的路段,
但是我还是用了差不多50分钟时间,
很慢的原因是,这里的自然景色很美,
美到了让我不忍心快走离去。
这段路上主要有景点有:
经石峪、东西桥、泰安纪念碑等等。
但是最让我流连忘返的还是在柏洞这一段。
所谓“柏洞”就是泰山古柏最为集中的地方,盘道两旁古柏参天,遮天蔽日,自然成洞。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张玢立石,上题“柏洞”二字,遂成地名。
人行洞中,真有一种置身于世外的感觉。
穿过了柏洞,就到四槐树了。
四槐树位于泰山中路壶天阁下,柏洞盘道两侧,有古槐4株,
形体最为高大的8703~140号,高达24米许,胸围达4米, 冠幅25×20米,
其槐古雅壮观。长势衰老, 树干枯腐中空。
相传为唐代鲁国公程咬金率众来泰山,中途休息所植,
后人见此四棵大槐处于盘道两侧,遮天蔽日,
攀登者大多留步暂憩品茶,发人思古,
便相继设有茶馆,以古槐而得名“四槐树茶馆”,现名“泰山女儿茶馆”。
1987年7月10日8时20分,面对几日的暴雨,泰山四槐树景点的千年唐槐--8703-1401号古槐,
因干枯的腹部灌了雨水在狂风的暴虐中。
重心偏移,轰然倒下。
大槐胸径近2米的巨大树干横在了盘道上,巨树当道硬硬的挡住了登攀泰山的行人。
凡见此槐树干老态龙钟、横卧盘道,游人无不婉惜。
美学家杨辛先生,曾赋诗赞曰:“生也峥嵘,死也峥嵘,铁骨横空,元气永存。”
折倒的树干经测算证实,该树龄约1240年左右,接近唐代所生,可信唐人所植。
到了四槐树,己经是11点10分了,
我开始了此行的第一次正式休整。
卸下双户包,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
我计算着己经完成的行程,
从泰山火车站启程,现在我差不多己经走了9公里,
上升高度差不多是500米。
总用时,4个小时左右。
这个用时,和我计划中的用时基本上相附。
我此行计划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慢慢走。
边走边看,边走边拍,只要天黑之前能上到南天门就行。
上山之前,在红门,我买过一瓶水,这一路上来,己经喝光光了。
我打开背包,拿出一瓶备用的水,
但是想了想,又放了进去,
因为背包里的水,是为明天下山全程准备的,现在不能动用。
我站起身,走到左手边一个摊位前,
见摊位上有黄瓜,我就问了一下,价格让我很吃惊,
一根不到20厘米的小黄瓜,竟然是3元钱。
我问摊主,两根5元卖不卖,摊主没有回话,只是指了指标价牌,
上边写着,每根3元,不讲价。
不过,水的价钱还算公道,每瓶普通的瓶装水,2元钱。
我放弃了买黄瓜的念头,只买了一瓶水。
喝过水后,我又吃了一大块巧克力,
不是饿,只是想补充一下体力。
未完待续
本文秉承个人的行文风格,边写边发,不做任何修改,
所以全文中会有很多用词不当和错别字,望大家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