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从四槐树到中天门,是登泰山的前半程中最坚难的一段路。
这段路并不长,
但是在850多米路程中,要踏上将近1200个台阶,
而且连续的上升高度就有200多米。
在这段路上,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觉的有点坚难了。
我花了两元钱买的竹仗此时还真的帮了我不小的忙。
穿过回马岭,有一对老人的背影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一对老人,相互搀扶着,在我前边10多米远的距离上,
很坚难,很吃力,
但是也很坚定,很稳步的向上攀登着。
我跟在他们的身后,目光追随着他们的身影,
我发现了一个固化的现像,
他们一直都是靠在山道的墙边往上行走,从不移走到路的中间,
这老姐姐总是在靠墙一侧,老哥哥总是在外侧,
每上一个台阶时,老姐姐都是先行一走,老哥哥在外后侧搀护着,
上了一个台阶,老姐姐就侧过身来,再拽老哥哥一下。
我跟在他们身后走了几十米,两位老人一直都是这样。
在一个平缓处,我见两位老人靠在墙边休息,便紧赶了几步来到他们面前,
我想与他们聊一聊。
在与老哥哥四目相对的一刹间,我楞住了,
这位老哥哥我认识--但是他肯定又不认识我。
早年间,由于工作性质,我知道过很多人,但是这些人绝大部分又都不认识我,
我位老哥哥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小心翼翼问了一句:“敢问两位是从哪里过来的”。
老哥哥的回答证实了我的判断,
我又小心翼翼的问:“看上去老哥您是从事某某行业工作的吧”。
这老哥的回答,更进一步证实了我的判断。
我不能再多问了,我知道,一旦这两位老人知道了我认识他们,
也许会彻底的破坏掉他们这种相互搀扶着攀登泰山的闲情雅性了。
于是,我和他们聊起了泰山,聊起了爬泰山的坚难,
老哥哥主动告诉我,他今年71岁,老伴69岁,
两个人一直都有这个心愿,今天也是鼓足了勇气来试一试。
在我与他们攀谈中,这位老姐姐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听着,微笑着。
当我问道:“两位怎么不坐车上来呢?”
老姐姐这才开口说:“我们查过很多登泰山的资料,
如果前半程做车上来,我们基本上就没有爬山的感觉了,
因为,从中天门到南天门这段,不是我们所能在爬上去的,
我又问到,那后半程两位还想上去吗?
老哥哥迟疑了一下,回说到:“我们上到中天门在看情况决定,
如果身体状况还行,我们就坐揽车上去,如果觉的不行,我们就坐车下山。”
我理解了他们,我知道了,上不上到项,对他们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两个人在暮年之际,相互搀扶着一起来爬过泰山。
这个念头闪过我的大脑,我心中升出了对他们的极大敬意,
不管以前的人生如何,到了接近终点的时候,
能有这样的在坚难中的相互搀扶,足够了。
告别之际,我对他们报出了我的电话号,
但是我什么也没说,我只说这是我的电话号。
我心想,如果今天在山上,不管什么时间,也不管我在什么地点,
只要我接到他们的电话,我都会飞奔而下,来到他们的身边。
尽管我也可能帮不上他们什么,但是我还是会这样做。
看了一下时间,也不算早了,原定是中午12点左右到达中天门,
这个时间己经过了12点了,
于是我加快了步伐,想再抢点计划中的时间回来。
就在我站于一个平台处,双手柱着仗喘息的时候,
从我身边一左一右窜上来两个年轻人,
我一看,哇噻,真是形男靓女啊。
这男孩身高在185左右(聊话中得知,确切身高是188),身形健硕,体态硬锒,
这女孩身高在165左右(聊话中没有问她的确切身高)身形秀美,体态婀娜多姿,
我随口问了一句,小伙子,运动员吧?
这男孩很认真的回复我,不是不是,我是做某某工作的,
他又指了指那女孩接着说,不过,我媳妇可是专业的运动员。
这回答真是让我大跌近视眼镜啊,这反差也太大了。
接下来的聊述中,得知,两个年轻人也是北京过来的,
知道了我的来程,女孩用北京姑娘对老年人特有的敬称,
一口一个“老爷子”的称谓我,弄的我弄不好意思。
在本节的照片中,为了尊重当事人,我发的都是他们的背影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