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02519|回复: 164

[双板技术] 大道至简 —— 一个动作定乾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4 14: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上非 于 2015-8-14 20:52 编辑

        大道至简  ——  一个动作定乾坤



      没雪滑了,扯扯雪蛋,在自己10年的滑雪里程碑上划个逗号,算是经验总结吧。健康原因,今后能否重返雪场尚未可知,也许逗号就是句号。好在还有些自以为有价值的话可说,也不枉一场雪缘。
      相信所有滑雪爱好者都问过自己:为什么我的滑雪水平总是难以提高?为什么我就不能滑得像那些超级大神们一样好?
      答案要么没有,要么太多。越是虚心学习,答案越多,越让人分不清滑雪技术中什么叫“必须有”,什么叫“可以有”,什么叫“不能有”,什么叫“莫须有”。
      其实,明白了“必须有”和“可以有”,立马就可以让人成为滑雪高手或大神,一步登天绝不是神话。年年练那些“不能有”和“莫须有”的东西,练到下辈子也只能是个资深菜鸟,再虚心刻苦,也只能是强化错误,还不如不练。
      什么叫“不能有”和“莫须有”?不能说。说了立马要挨砖。反正就是那些不练白不练,练了也白练的东西。本人怠怠拉拉地滑了10年雪,大半时间都本着人云亦云的原则和虚心学习的态度在练这个,结果白白浪费掉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钞票,直到真正理解和体验了那个一招定乾坤的动作,才知道:没有“必须有”,什么都没有;只有“可以有”,有了也白有;迷信“不能有”,全都“莫须有”。
      一言蔽之,能否滑好雪,不在学了多少“砖业术语”和高冷理论,关键在是否正确掌握了那个决定性的动作。
      掌握了那个“必须有”的关键动作,可能转眼就能成为山寨版J.FB;掌握不了关键动作,今天掰掰这儿,明天掰掰那儿,练多少年也是瞎掰。
      说起来可能没人相信,其实当大神比当菜鸟容易得多。因为当大神学会一个最容易做的动作就够了,当菜鸟学一大堆高难动作还嫌少,而且还都是些永远也做不对的无理动作。
      不能不说,世界上滑雪高手多如兔毛,但滑得好未必说得清自己为什么滑得好,所以,真能把滑雪说明白,并且让人茅塞顿开的秘籍攻略还真见不到。本人决不敢说比别人更明白,只是觉得求高人不如求简单的物理学常识更可靠。个人体验,按照大神们的指点去练,越练越玄乎,越练越不像神;按照自己的简单理解去练,反倒神了。
      真心想把自己多年走弯路换来的切身体会拿出来与雪友们分享,不想让更多的人跟我一样,被那些“不能有”和“莫须有”的东西白白忽悠个十年八年再醒悟。也真心希望中国快点儿变成高水平的滑雪大国,到2022年,冷不丁再吓世界一大跳,好歹也对得起冬奥会主办权。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吹牛的那个。要是真吹那玩意儿,你举报,我去交增值税。
      先放句狠话,再上雪场,成不了滑雪高手,尽管乱砖拍来;成不了大神,建议自拍。明眼明断,雾眼误断,反正帖子在网上,随时可以验证。

     

    一、先说“必须有”。

      伟大的地球吸引力教导我们说:高山回转滑雪是一项势能变动能、动能变速度、速度变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运动,而且是除跳楼之外,极少数几项无需耗费体力,完全由地球提供驱动力的运动。所以,滑雪对体能和肌肉力量并没有太高的要求,男女老少皆宜,只要你不违背物理学原理和生理解剖学原理,能够做到顺势而为,就万事大吉了。
      地球吸引力还说:小回转也好,大回转也好,无非就是让身体和雪板结合成一个整体,像圆规一样围绕着一个固定的圆心在雪道上画弧,画完一个弧换一个圆心再画下一个弧。
      只要你能把自己的身体和雪板变成一个圆规,你立马就能变成高手;成不了高手,就看看圆规是怎么画圆儿的,再看看自己是怎么在雪道上画圆儿的。
      圆规画圆是让笔绕着圆心转,圆心永远在里边,笔永远在外边。换成滑雪,就是让雪板绕着一个固定的圆心划弧。无论置身于上下左右哪个方位,身体重心必须始终保持在近心点,雪板必须保持在远心点。具体感觉就是,入弯儿人在前,板儿在后;出弯儿板儿在前,人在后;弧顶板儿在人左(右)。
      只有这样,才能把弯儿走圆、走全,走出完整的C弯儿。然后再通过换弯儿动作,滑出下一个相反的C弯儿。两个C弯儿流畅地连接在一起,就是一个漂亮的S弯儿。
      实际上,只有用立刃刻滑的方式走出S弯,才真正算是会滑雪。不能立刃,只能叫学滑雪。
      立刃,是会不会滑雪的区别,立刃最大角度能够做到多大,则是区别滑雪水平高低的不二标准。
      能否立刃刻滑出完整的C弯儿,并且流畅地把两个C弯拼接成S弯儿,完全取决于一个换弯儿动作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换弯儿动作,才是回转滑雪技术中唯一“必须有”的动作。
      换弯儿就是换圆心
      换圆心是回转滑雪技术最根本的基础。
      换弯儿动作做好了,做对了,高手必备的腿部大幅度倾倒和立刃刻滑动作不用刻意去做,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哪怕你什么滑雪技术都不懂,只会平行滑降和换弯儿动作,你的滑雪水平也会超过雪场上99%的人。
      换弯儿动作如果做不好,做不对,不但不能立刃刻滑,甚至连真正的弧线都滑不出来。圆心在外边怎能画出弧线?所以,不会做换弯动作的滑雪者只能左一下右一下地侧推着雪板往前走。这种滑法在陡坡上还能做出些貌似滑雪的假动作,可是一到缓坡,立马就会露馅儿,因为除了直滑降,根本就做不出任何动作。一做动作,不是刹车停住,就是出现各种摔倒。心里干着急,脚底下根本就不听使唤。
      换弯儿动作究竟怎么做才对呢?
      其实就是让身体沿雪板纵轴的垂直方向,从山上方横跨雪板,并越过坡面的垂直线,横向侧移到山下方。简单说,就是让身体从倒向山上过渡到倒向山下见图1。
换弯动作示意图 三合一副本.jpg
                                      1
      必须强调,无论大回转时上半身面对板头,还是小回转时面对滚落线,换弯移动的都必须是整个身体,而不是身体的哪个部位。最最关键的是,身体必须整体越过坡面的垂直线,必须一入弯儿就让雪板刃立起来否则,在新弯的起始点就不能置身于弧内,不但会导致C弯起始段儿缺失,甚至整个C弯上半段儿完全缺失,还会直接影响后续行程中腿部倾斜的幅度和雪板立刃的角度。人们不是常常困惑于动作幅度做不大吗?原因就在这里。
      必须注意,当弯形等于半圆时,身体换弯儿移动的方向与滚落线或前进方向是一致的(见图1中图);弯形小于半圆时,身体换弯儿移动的方向则是指向前侧方(见图1右图)。无论如何,换弯儿时身体移动的方向都必须与雪板的纵轴线垂直,并且让身体与雪板始终保持倒置的“丁字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纵轴在任何位置都自动指向一个固定的圆心,从而让雪板始终围绕着一个固定的圆心划弧,把C弯走圆、走全;同时,也可以保证身体重心始终与向心力的方向自动保持一致,不至于让离心力把人甩出去,并且确保离心力在任何时候都通过足底垂直传递给雪板,在立刃状态下把雪板压弯。
      一句话,圆心在哪儿不用你操心,如何去找圆心也不用你操心,只要你时刻保持身体的纵轴线与雪板的板面垂直,像个“丁字尺”一样,圆心就会自动去找你,并且用向心力牢牢地牵住你,陪你把弯儿走圆走全。如何保持身体垂直也不用你操心,因为离心力会时刻提醒你调整身体姿态,稍不规矩就会惩罚你。
      换弯动作是由上一个C弯的出弯动作和下一个C弯的入弯动作平滑过渡合并而成。必须清楚,入弯时身体倾倒的幅度会随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加大,在后续行程中被逐渐放大,直接决定腿部的最大倾倒幅度和雪板的最大立刃角度。换弯动作的幅度越大,后续行程中的身体动作幅度越大。反之,如果换弯动作幅度过小,在后续行程中,身体的动作幅度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大。如果入弯时身体没有越过坡面的垂直线,甚至连弧线都走不出来
      仅仅一个换弯动作,就决定了会不会滑雪和滑雪水平的高低,一定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但可以肯定的是,凡是滑雪高手,一定会有意无意地做出这个动作;凡是滑雪水平停滞不前的人,一定是在这里卡了壳。
      遗憾的是,换弯儿动作如此重要,却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的重视,甚至连个术语都没有。没办法,只好臆造一个,顾名思义,姑且称之为换弯向心倒吧。
      去滑雪,忘了什么也别忘了这个词儿。

    要做好“换弯向心倒”这个动作,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

    第一,换弯儿时,身体重心必须落在脚心,决不能前移,也不要后坐。千万别让身体重心离开那个无形的“丁字尺”(见图2左图)。否则就会使身体纵轴与向心力的方向产生夹角,使身体失去抵抗离心力的能力。
重心变化后果副本.jpg
                                             图2
      重心前移相当于圆心前移,板头会产生向外撇的趋势,因为立刃后离心力改变不了板头的方向,只能欺负人,身体会被离心力往前外侧甩,导致立刃困难,一立刃就要摔跤(见图2中图)。
      重心后移相当于圆心后移,会使板尾产生向外移动的趋势,因为人体受离心力作用后很容易改变板尾的方向,使板尾甩向弯外,板头拐向弯内,出弯时甚至可使板头指向山上,导致身体在出弯阶段内倒补偿过度,动作变形,影响下一次换弯儿和滑行节奏(见图2右图)。
    必须提醒一下,人们常常认为高手滑雪时身体重心总是在前后左右移动这显然是一种错觉。
    因为从侧面看,换弯儿动作“很像”是身体重心在沿滚落线前后移动;从正面看,换弯儿动作“很像”是身体重心在滚落线的两侧摆动。弯形越浅,换弯儿频率越高,这种错觉越明显。再像也不是。
    千万注意,在一个完整的S弯儿中,身体重心只有在换弯时一次移动,其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

      第二,出弯时身姿要尽可能低,换弯动作要尽可能快。这样更容易借助离心力把身体迅速推入下一个弯儿,使入弯时身体倾倒的幅度更容易做大,有利于在后续行程中更大角度地立刃。如果换弯动作太慢,会使换弯行程过长,特别是在小回转的时候,不但会使C弯拉长,还会直接影响换弯儿频率。

      第三,换弯的时机很重要。换弯过早或者过晚,都会改变雪板入弯儿的角度,使下一个弯儿的弧度变浅或变深,使弯形被破坏。当然,有意为之除外。

      第四,立刃刻滑时,换弯不能松刃,必须让脚下踩实,否则换弯动作会失去发力支撑。但是,如果雪板在弧顶被压弯,人体被强力反弹回中立位时,换弯儿动作则可在空中完成。这与奔丁滑法的有意识松刃、空中换刃完全不同。

      第五,最好以直滑降转斜滑降带速起步。斜滑降相当于出弯时的状态,从直滑降获得速度后转斜滑降,做换弯动作会更容易。

      第六,人们可能会担心,入弯儿时身体直接往山下倒是不是很危险?会不会一头栽下去?请放心。因为入弯是一个加速过程,在加速过程中,身体倾倒后雪板必然做弧线运动,弧线运动必然会产生向心力,向心力作用在人体上立即变成离心力,离心力只会把人体往外甩,绝不会把人往圆心推,身体有雪板托着,人怎能摔倒?除非身体重心偏离了向心力的方向(圆心与雪板固定器中心的垂直线)。
      实际上,入弯儿时身体向山下倾倒的幅度越大,反倒越不容易摔倒;身体倾倒的幅度越小,反倒更容易被离心力甩出去摔倒。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入弯儿时身体倾倒的幅度大一点点可能就是大神,身体倾倒的幅度小一点点可能就是菜鸟,仅仅几度之差,就可能改变一个人一辈子的滑雪水平!

      要想滑好雪,除了“必须有”的动作,还有一些意识和认识也“必须有”。

      一、必须明白,在滑雪进程中,做任何动作都需要时间成本。就是说,任何动作都必须提前做,才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做出正确的动作。因为所有滑雪动作都是在高速运动中完成的,做一个动作再快也需要零点几秒,这期间少则几米多则十几米的距离就出去了,身体的位置和姿态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你想在A点做的动作,只能出现在B点或C点,绝不会出现在你想象的那个位置。比如,出现在弧顶的大角度立刃,是在入弯时就开始做的。如果到了弧顶才做动作,等到出弯儿时板刃才会立起来。其他如拧转、点杖等动作,也是如此。

      二、必须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是回转滑雪的动力来源,也是滑雪快感的源泉。直线运动变曲线运动必然会产生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转弯半径越小,产生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越大。如何制造、利用、驾驭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是回转技术的唯一目的和追求。
      还应该知道,C弯上半段是加速阶段,因为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与前进方向相同,向心力与下滑力、向心加速度与前进速度相互叠加;C弯下半段是减速阶段,因为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与前进方向相反,向心力与下滑力、向心加速度与前进速度相互抵消。看高手滑雪总是快一下慢一下,快慢交替,就是这个原因。

      三、必须注意,雪板的入弯角度(雪板纵轴与滚落线之间的夹角)不但决定弯形深浅和换弯动作的方向,还决定着滑行的速度。雪板以多大的角度入弯儿取决于雪板以多大的角度出弯儿。
      想滑出什么样的弯形,必须在入弯儿前确定雪板的入弯角度。一旦入弯儿,弯形就固定了,要想改变弯形,只能调整出弯时机,重新确定雪板再次入弯的角度,同时,滚落线也必然要跟着移动。见图3。
雪板入弯角度与弯形变化示意图副本.jpg
                                                   3
      小回转因为上半身要面对滚落线,上下半身拧麻花,所以正常雪板入弯角度最大也就是45度左右,弯形较浅(如左图)。
      大回转时身体面对板头,可以任意角度入弯,自由滑时雪板的入弯角度大都接近90度,能够滑出完整的半圆弧形(如中图)。
      但由于换弯时间会产生距离,所以自由滑大回转实际上滑出的都是“超弯”(如右图)。所谓“超弯”,其实就是在两个半圆弧形中间加了一段儿横滑降。换弯动作越慢,横滑降的距离越长,反之则越短。
      特别应该注意,雪板入弯角度越小,速度越快,越容易加速滑行;雪板入弯角度越大,速度越慢,越容易控速滑行。
      人们常常觉得陡坡越滑越快,难以控制速度,主要原因就是雪板入弯角度过小造成的。其实只要加大雪板入弯角度(相当于通过斜滑降或横滑降来降低坡度),并且在C弯下半段儿充分利用与前进方向相反的向心力来抵消下滑力,就很容易控制滑行速度了。

      四、必须清楚,回转滑雪的转弯半径并不完全取决于雪板标注的转弯半径,而是更多的取决于腿部的倾倒幅度、雪板的立刃角度、拧转的力度、雪板的软硬度、雪板因受压而产生的弯曲度等等,最重要的是雪板板面受到的压力大小。所以,在卡宾小回转的时候,用转弯半径16米的板子也能很容易地滑出半径两三米的弯儿。如果不会立刃发力加压,用半径10米的板子也未必能滑出半径小于10米的弯儿。
      实际上,大头板的好处并不在于板刃儿的弧度对转弯半径有多大影响,而是更容易刻雪和压弯雪板。因为在高立刃的状态下,大头板儿的板头和板尾可以更深地切入雪中,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止雪板蹬跐打滑,还可以让雪板中部悬空,使雪板更容易被压弯,便于利用雪板的弯曲度转弯,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雪板的弹性,像弓一样把人弹回中立位,甚至直接弹入下一个弯儿,使滑雪更省力,更有快感。

      五、必须理解,娱乐滑雪追求的是走弯儿的线速度快,沿滚落线前进的速度慢,这样才能充分享受滑雪的乐趣。如果只追求前进速度,不享受走弯儿的过程,滑雪就会变成一项危险运动。
      缓坡考验技术,陡坡考验胆量。坡度越缓,技术表现力越强;坡度越陡,技术表现力越差。真正的滑雪高手没人喜欢去黑道上冲坡,只有初学滑雪的人才会喜欢挑战坡度和速度,用胆量来证明自己的“滑雪水平”。个人体会,10度左右的坡,得瑟起来最爽。

      六、必须懂得,人体所有肌肉都是跨关节发挥作用的。比如,支配髋关节和大腿的肌肉大都在骨盆,而大腿的肌肉则是用来支配膝关节和小腿的,小腿的肌肉是用来支配踝关节和脚趾的。有了这些常识,就不至于让大腿的肌肉和大腿叫劲,让小腿的肌肉和小腿叫劲了。

      七、必须注意,只有让身体各关节保持“功能位”,才能在滑行时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使身体屈伸有余、弛张有度、收放自如。所谓“功能位”就是各个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的中间位置。所以高手的滑雪姿态看上去都是侧面像闪电,正面像摔跤手(形容不一定准确)。
   
      至此,应该相信“必须有”为什么可以让人一步登天,直接成为滑雪高手了吧?
      如果还不相信,可以再看看美国那个简易滑雪机械人的滑雪视频:

     
       这个铁片儿架子什么滑雪技术都不懂,为什么比绝大多数聪明绝顶的人类滑得还好?因为它只会做一个动作,就是“换弯向心倒”!而人类什么都懂,就是没把这个动作当回事儿!
      如果人也能滑成这样,谁敢说您不是滑雪高手?
      一个动作定公母,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
      但是,要想成为滑雪大神,还缺点儿“可以有”的动作。

     

      二、“可以有”。
      
      如果说“必须有”是缘于地球吸引力的使然,那么“可以有”就是那些可以锦上添花的人为滑雪动作。
      客观地说,“可以有”就可以没有
      意思是,有“换弯向心倒”这个基础动作,其他动作才“可以有”。没有换弯动作这个基础,其他动作都是些无用的假动作。正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1、拧转
      拧转是小回转的专用动作,走大弯儿用不着。
      拧转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雪板的出弯和入弯角度加大,使回转的弯形加深,把圆弧形轨迹变成椭圆形轨迹,强化转弯速率。二是通过对雪板强加的“拧”和“转”,在弧顶处迅速缩小转弯半径,因而制造出更大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让额外的离心力对雪板进一步加压。见图4。
拧转弯形变化副本.jpg
                                             4
      由图4可见,加入拧转动作后,弯形由圆弧(左图)变成了椭圆弧,同时也加大了雪板出弯儿与入弯儿的角度,使弯形明显变扁,弯距明显缩短。(见中图)。
      实际上,拧转过程就是一个圆心横向移动的过程。入弯阶段圆心外移,弯形逐渐加深;出弯阶段圆心内移,弯形逐渐变浅。(见右图)。
      必须强调,拧转动作主要是大腿的工作,靠的是两条大腿的强力内旋和外旋,当然,让脚脖子帮帮小忙也无所谓。
      必须注意,拧转动作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所以必须在入弯儿后马上发力“拧”,这样,发力的最大效果“转”才会出现弧顶位置。如果到了弧顶才去“拧”,“转”的效果就会转移到换弯位置,这相当于一个刹车动作,不但容易造成转弯过度,影响换弯,在缓坡还会造成失速。
      拧转是换弯动作之外第二个重要动作。很多人没有换弯动作,但拧转动作到位,也能滑得像模像样,关键就是拧转动作可以人为“造弯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换弯动作不足带来缺陷。
      个人认为,日韩滑法与欧美滑法之所以看上去有很大不同,原因应该就是日韩滑法更注重拧转动作,而欧美滑法则更注重换弯动作(典型如Reilly McGlashan,J.FB)。
      以拧转为主的滑法大都存在C弯上半段儿部分或全部缺失的问题,因此大多只能靠轻身、松刃、甩板尾来换刃,而且,由于人一直在雪板的后面,所以滑雪者不得不努力让上半身前倾,来弥补身体重心落后的缺陷。日韩滑法大多都佝偻着腰,大概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滑法。不然竞技回转比赛上怎么全是欧美滑法,根本见不到日韩滑法呢?当然,话也不能说得太绝对,在索契冬奥会回转赛倒数前若干名中,就不难看到这种滑法的影子,但基本上都是滑出几十米就歇菜,连雪都卡不住,跟不会滑雪一样。

    2、身体向心倾倒与立刃。
    身体向心倾倒贯穿走弯儿全程,是换弯儿动作的延续和放大,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动作。
    立刃并不是滑雪者刻意做出来的一种技术动作,而是身体向心倾倒后的必然结果。
    身体向心倾倒的目的不是为了“立刃”,而是为了抵抗走弧线产生的离心力。
    立刃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防止雪板蹬跐打滑
    身体向心倾倒的幅度越大,立刃角度越大。没有身体(腿部)的倾倒,立刃就是一个假动作。
    身体向心倾倒与立刃可以看成是一个动作。 “倒”是因,立刃和刻滑是果。
    只要有换弯动作,立刃不用刻意去做。因为在入弯儿加速阶段,身体向心倾倒之后,雪板自然会立起来,想不“立”都不行。
      必须注意,身体向心倾倒必须获得向心加速度的支撑,才能让身体重心在倾倒的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要么利用坡度势能转化的向心加速度,要么利用人为制造的向心加速度。没有向心加速度,身体就倒不下去,一倒就会失去身体重心的平衡,立刃也就无从谈起了。
       千万记住:加速才能“倒”,减速“倒”不了。能“倒”才能“立”,不倒“立”不了。
       拧转为主的滑法恰恰是C弯上半段儿自然加速阶段缺失,只有下半段儿减速阶段。如果滑雪者没有人为制造向心加速度的能力,“倒”就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身体一“倒”就会真的摔倒。身体倒不下去,肯定无法立刃。如果强行立刃,人又会立即被离心力往外甩出去摔倒。
      不是往里摔,就是往外摔。所以,日韩滑法很难学。难就难在必须先利用拧转动作“人工造弯儿”,然后再利用“造弯儿”产生的向心加速度去“内倒”和立刃。更难的是,“造弯”、内倒、立刃,三个动作要同时做,不然就会出现立刃过晚的问题。到出弯时才立刃,滑雪就变成了“搓雪”。日韩滑法学不好,学不像,就演变成所谓的“搓雪小回转”了。
      话又说回来,放着出弯儿阶段自然加速的好时机不用,非要在减速阶段给自己找麻烦,一个化繁为简,一个化简为繁,哪种做法更合理,应该一目了然。
      还有一种走偏门儿的立刃方法,常常被人们推荐,就是所谓的“崴脚滑法”。这是因为身体倒不下去,不得已才通过故意“崴脚”和“掰膝”的方法来达到立刃的目的。这种为“立刃”而“立刃”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力学原理。身体倒不下去,立刃有什么用?光靠脚脖子那点儿力矩,又能抵抗多少离心力?显然,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无理做法。

      3、刹车制动。
      在雪场上,会不会滑雪是小事,会不会刹车才是大事。因为雪场上到处是“祖国的花朵”和花爹花妈,万一撞坏了咱赔不起,所以有必要提一下。
      刹车制动的方法很多,其中强力拧转加身体重心后坐就是最常用的方式。板儿在前,人在后,常常采取这种方式。如果人在前,板儿在后,则采取跳刹的方式制动。跳刹与换弯动作正相反。换弯动作是雪板不动人动,跳刹则是人不动雪板动。其实就是轻抬大腿,迅速把雪板从空中横移到人的前面(间或空中转身),然后再做前一种刹车制动的动作。如此,或紧急刹车,或突然变向,可随机应变。

      4、引伸与压体。
      必须强调,引伸和压体是一对儿动作。有前者必须有后者。没有压体的引伸纯属无用动作。因为引伸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身体重心,让身体蓄积更多的势能,以便在接下来的压体动作中充分释放,转变成动能,对雪板施加更大的压力。
        当然,要是坚持“搓雪”滑法,把引伸的目的理解为轻身松刃也没错,但立刃刻滑既不需要轻身,也不需要松刃。
      引伸常常被人写成“引身”。余之理解,引伸应该是一个物理学词语,在滑雪动作中借用引伸一词,意思是让身姿提高、伸展。
      必须注意,引伸动作与换弯动作在操作时间上是相互重叠的,也是从出弯开始,到入弯后结束。两者的不同之处是,引伸动作是让身体从低往高移动,换弯动作是让身体从后往前(从山上往山下)平移。两个动作结合在一起,就是做换弯动作的同时,身体还要往上提。在换弯结束时,身体的姿态提高,甚至可以站直,无论如何,身体都必须整体进入下一个弯里
      必须强调,引伸动作与换弯动作无论从目的,还是从动作形态上,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动作,绝对不能混为一谈,绝不能用引伸代替换弯动作。没有引伸动作,大神依旧是大神;没有换弯动作,根本就谈不上真正滑雪。然而,杯具还是普遍地发生了。原因就是人们大多只知引伸,完全不知换弯儿,或完全忽略了换弯动作。
      用引伸代替换弯儿,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普遍错误,使滑雪这件原本极简单的事情,变成了一件极复杂的事情,不能不让人呜呼。
      言归正传。引伸入弯儿之后,必须立即做压体动作。
      压体动作实际上就是让身体姿态突然下降,以便让身体势能转变成尽可能大的下压力量,作用于雪板,把雪板压弯,使弯形变小,从而制造出更大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需要区别的是,小回转与大回转在压体动作的要领上是有很大不同的。
      小回转的压体动作是让躯干垂直压向地面,再通过下肢把压力传递给雪板。要点是从入弯儿发力,至弧顶结束,在入弯阶段的行程中,就迅速把下肢的倾斜幅度压到最大,把身姿压到最低。在弧顶处,使躯干与大腿之间形成一个尽可能大的反弓角,使臀部尽可能贴近雪面,使立刃角度尽可能加大。如果为了减速,可以持续加压至弧底,让向心力充分抵消下滑力。
     而大回转的压体动作,则是通过降低身姿,让身体垂直压向雪板板面。如果想加速滑行,就在弧顶处把身姿压到最低,从而让雪板获得最大的向心加速度。如果想减速滑行,就在弧底把身姿压到最低,让向心力抵消下滑力。

      5、雪板加压。
      一般来说,陡坡无需加压,减速还来不及呢。给雪板加压主要用于缓坡,加压目的有两个。
      其一,是让压力转变成向心加速度,在缓坡低速状态下获得更大的滑行速度,便于做出大幅度的回转动作。
      其二,是最大限度地把雪板压弯,使转弯半径更小,让雪板变成一张弓,使C弯下半段由滑行变为“弹射”,既可以减少速度损失,又可以让人感受更多的滑雪快感。
      能够对雪板加压的压力来源有三。一是雪板划弧时产生的离心力。二是拧转时制造的额外离心力。三是压体施加的压力,这是主力。如果身姿足够低,腿部倾斜幅度足够大,没有引伸压体动作也可以使雪板获得足够大的压力。
      提醒一下,千万别把“压板儿”理解为用人腿硬生生地对雪板进行踩、踏、蹬、踹。要知道,不借助离心力和身体的势能,人腿力量再大,体重再重,也不可能真正对雪板持续施压,更无法真正把雪板压弯。因为人的头顶是空气,根本就没有发力支点。

      6、反弓。
      小弯儿专用术语。
      反弓其实就是在换弯时躯干尽可能保持中立状态,不要随腿部倾倒,这样,在髋关节处,躯干与大腿之间自然会形成一个折角(反弓角)。换弯后,又在另一侧髋关节处形成折角。这种有折角的身体姿态就是反弓。见图5。
反弓形成过程副本.jpg
                                                 5
      在走弯儿过程中,随着大腿倾斜幅度的加大,反弓角也会逐渐加大。
      有了“反弓”,上下半身自然就“分离”了。
      个人理解,反弓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在换弯时最大限度地缩短身体的运动行程,以便加快换弯的速度和频率。二是有利于腿部最大限度倾斜,以便雪板最大限度立刃。三是在竞技比赛时反弓有利于过杆儿。
      如果没有反弓,在身体大幅度倾倒时,换弯过程“将像一次长途旅行一样漫长”,而且换弯时移动身体会相当费劲。有人用鲤鱼打挺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
    有几点必须注意。
    第一,反弓可以看成是换弯动作的一部分,决不能为反弓而反弓,故意在弧顶处左右摇摆身体,否则身体会像面条一样扭来扭去,使滑雪变成雪上迪斯科。
    第二,卡宾滑法的反弓是躯干直立换弯横移的结果,而不是沿滚落线左右甩腿形成的。这与奔丁滑法完全不同。
    第三,反弓是躯干与大腿在髋关节处形成折角,与膝关节没有一毛钱关系,如果强迫生理结构根本不可能左右打弯儿的膝关节也去参加“反弓”,不但画蛇添足,还可能造成严重的膝关节损伤。
    第四,走大弯不需要反弓,除非竞技比赛过旗门时需要。

       7、点杖。
      点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滑行节奏,相当于提前给换弯儿动作一个信号。点杖的动作要领应该是在换弯前将雪杖点向山下方预计入弯的那个点,随后立即做出换弯动作。速度快虚点,速度慢实点,全凭个人感觉,并无一定之规。
      必须注意,点杖动作是需要时间成本的,所以必须在入弯后立即让前臂向前轻轻挥动,至出弯前让手腕和雪杖运动到位,做好点杖的准备。如果临到换弯儿时再挥臂、抖腕、运杖,点杖动作就会比点杖意识慢半拍儿,反而会打乱滑行节奏,变成添乱的动作。
      一句话,点杖不是滑雪必须的动作,绝不能为点杖而点杖,点不好不如不点。

      8、剪刀腿。
      就是在入弯后立即让内板儿前出,使内外腿形成一个前后夹角。好处是可以扩大身体重心的稳定区间。如果身体重心很稳定,内板儿是否前出则无所谓,全凭个人习惯和感觉。

      9、内外刃分力。
      无需刻意追求。只要做好换弯动作,双板内外刃自然应该平均承重。当然,内腿外刃功夫强,更有利于应对滑行中的突发变化。因为加入拧转和压体动作后,弯形变化会非常剧烈,身体姿态稍微跟不上弯形变化,随时会出现单腿主承重的现象,或者落在内腿或者落在外腿,此事不由人。所以,人为规定哪条腿应该主承重的说法都应该姓胡,不管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但是,不能不说,内腿外刃主承重比外腿内刃主承重的感觉实在是爽得太多,只要你能做到。
        说了一大堆,其实滑雪只需两个动作,一个是“换弯儿向心倒”,一个是拧转。其他都是调味剂。只要这两个动作做到位,出来就是“暴力卡宾”。个人理解,dynamic turns 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所谓“暴力”,实属误解,不如说“动力卡宾”更贴切。因为所谓“暴力卡宾”完全是顺地球吸引力而为的必然结果,所以非但不暴力,反而很讲究。人们之所以认为“暴力卡宾”是一种很消耗体力,甚至很危险的滑法,只是因为这种滑法看上去动作很大,很狂野,误以为一定是蛮力所致。殊不知这完全是物理学原理和地球吸引力完美结合的结果,滑雪者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顺势而为之,比那些处处与地球吸引力对抗的滑法省力得多,平顺得多。而且,在被雪板弹来弹去的过程中,还会让人体充分释放肾上腺素和类吗啡样物质,让人享受神一样的快感。
      一句话,“必须有”加上“可以有”,让高手升级为大神不是梦;没有“必须有”,一切都是梦。
      水平测试一:走弯儿时身体悠起来没?
      水平测试二:在接近0速度和0坡度的时候,能否靠“换弯向心倒”和拧转这两个动作突然大幅度连续滑出两个深弧C弯?能,侬就是哦滴神!不能,为什么呢?



       三、“不能有”和“莫须有”。

      除了“必须有”和“可以有”,剩下的都是“不能有”和“莫须有”。必须的。
      所谓“不能有”和“莫须有”,就是那些无中生有,完全违背物理学和生理解剖学原理,并公然与地球吸引力对抗的东西。
      为了防砖,只说三点。

      1、身体重心乱动。
      在雪场上,最常见的错误滑雪动作就是身体重心的各种不合理移动。该动的时候不动,不该动的时候乱动。如扭腰滑法、调腚滑法、甩胯滑法、掰膝滑法、崴脚滑法等等,无不缘于此。
      关于身体重心问题前面已经说过,走刃刻滑回转的时候,身体重心只有在换弯儿时主动移动一次,其他任何时候身体重心都必须保持居中不动。无论前、后、左、右,都不许动,动则生乱。
      人们常常把身体重心前压当成滑雪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其实这是把直滑降的经验简单强加给了回转滑雪。结果是越往前压越立不了刃儿,越往前压越走不好弯儿。
      必须清楚,向前,向前,向前,在直滑降防摔,在走刃回转是找摔。

      2、搓雪。
      余以为,所谓“搓雪滑法”,原本应该起源于“短摆”。短摆应该是为应对窄而陡的雪道,迫不得已采取的一种特殊滑法。其目的纯粹是为了控制速度。但是在宽阔的雪场机压雪道上为什么会流行这种滑雪方法,而且还被人美其名曰“搓雪小回转”,实在找不到其存在的合理性。
      搓雪就是刹车。宽宽的路不踩油门儿,老踩刹车,为嘛?如果是因为做不到走刃刻滑,不得已而为之,还可以理解。但是在硬邦邦的机压雪道上,如果能够幸福地“滑”,为什么非要痛苦地“搓”呢?换句话说,雪板的设计是竖着滑,为什么非要横着刮?请给设计师一个理由。
      至于卡宾滑法在正常的滑行过程中被板尾扫起一些雪,或弹出一些雪,也常常被人称之为“搓雪”,甚至被人若有其事地严格区分为“纯卡”或“纯搓”,就更让人莫名其妙了。试想,雪板走弯儿的轨迹相当于无数根沿切线运动的线段合并而成,怎能像一个点一样画出一条细细的弧线?更何况拧转动作还要强行改变圆弧运动的轨迹,不可能不让刻滑的线条加深加宽。简单的几何学问题,就不用谈了。再加上雪板被压弯后总是要复位的,板尾弹出一道雪浪既不违反物理学原理,也不影响别人的视觉感受,“纯”不“纯”有什么好纠结的?如果非要以“纯”论之,让那些顶级滑雪大神们情以何堪?

      3、频繁换雪板。
       滑不好雪就换板子,似乎是个普遍现象。说实话,只要会做“换弯向心倒”这个动作,随便买块“低端”板子都足够高级了。脚不正不能赖鞋歪,说到底还是没弄清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因为换了高级板儿滑雪水平就提高了,可能吗?如果可能的话,满大街穿高跟鞋的女人应该全都会走模特儿步了。这话卖雪板的可能不爱听,但买雪板的应该不会不理解吧?
        还有雪鞋的软硬度问题。就业余滑雪而言,为个软硬度少花多花几千块钱,跟自己的滑雪水平真的没有一分钱关系。如果身体重心不能前移,压鞋舌就不成立,与鞋的软硬有何相干?不说了。卖鞋的又该生气了。

      4、5、6、7、……此处省略若干字。


      大道至简,在哪儿都适用,滑雪也不例外。
      最简单的道理不得不用最复杂的语言去解释,希望这些罗哩罗嗦的经验之谈能够被雪友们在雪场上还原成最简单的动作。希望冬天再次来临的时候,雪场上高手暴增,大神满场飞。
      非正统野路子之旁门左论,谨供灵魂深处闹革命时参考,拒绝革命或反对革命者万勿计较。
      老非原创,码字辛苦,万一有人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万一哈)。

点评

验证了!绝对真经!绝对神贴!哇了个噻! 第一次滑出大角度立刃深沟铁轨弯儿,第一次体验“悠”起来的感觉,第一次在雪场上受到“回头率”的正能量刺激,第一次被人误认成了专业滑雪的……。哇了哇了个噻!   发表于 2016-1-22 19:35
希望楼主保重身体,让自己滑雪爱好持续长久。拜读了力作,对楼主无私奉献多年积累的心经钦佩之至。雪季来时好好体会“换弯向心倒”,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21 20:43
发表于 2015-8-15 18: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大部分都说得很好,配图很给力,值得大家都来看看。不过有几个地方有异议:

换弯儿第一 有问题 如果中心位置重心不前压,会造成入弯重心落后。

8剪刀腿,可不是说前后错脚,是膝盖加紧双脚分开。

另外非并板的滑法,转弯时因人体生理结构需要,应该前后错脚,否则内测腿会妨碍外侧腿发力。其实并板也需要,只不过幅度非常小,前后错位也就不到十公分,腿不分开看不大出来。

宽阔的机压雪道,雪质并不都能保证高速稳定滑行,再加上雪道上各种滑行风格的旗门和鱼类,所以搓雪小弯是控速、防撞、躲人的必备利器。

希望楼主多分享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5 23: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冬天尝试。

点评

1,这是至简,我想看看复杂的啥样子? 2,不用臆造,那个词叫做交换,随便玩过几天的都知道。 3,在2就打住了,没3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6 00: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6 00:33:30 来自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1,这是至简,我想看看复杂的啥样子?
2,不用臆造,那个词叫做交换,随便玩过几天的都知道。
3,在2就打住了,没3了。

点评

这是至简,我想看看复杂的啥样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6 1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6 01: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前一段,感觉高大上,先mark再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6 07: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rehawk 于 2015-8-15 18:53 编辑

楼主很有见解{51}{51}。 有几点需要提出来。

非常赞同拧转主要是大腿的动作。但是需要补充一下这个动作不一定带来雪板的旋转,因而不一定导致“上半弯缺失”。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弯也是要拧转的。(此处我把拧转对应术语'pivoting')这个挺抽象的,有一个录像分析视频把这个说得比较明白,我可以去找找。

上下身分离分两种,旋转轴分离和侧向分离。旋转轴分离是两腿和肚脐指向不同,例如反拧。侧向分离,也就是侧平面上的分离是反弓。两个分离都有起到辅助外板主承重的效果。所以说,”有了反弓,上下身自然就‘分离’了“不够准确。

Dynamic Turns 动态转弯应该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只是一个笼统的形象,不是某种技术。流畅、连续、有效率的高速转弯都可算作dynamic turns。 但它不一定是纯卡,也往往看着更灵巧而非暴力。
其实,换弯动作一直都是讨论的重点。中文说法很多的,比如转换、过渡、或者干脆就换弯俩字。楼主前面一大部分内容,有关”换弯向心倒“的其实在去年非常火热的cross-over, cross-under讨论中已经包含了。主动倒身子就是cross-over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6 18: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完,写的不错。换弯动作确实是滑雪运动的关键所在。当然具体到如何换弯的方式方法,有简有繁,流派众多,不一而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6 20: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赞,赞!好棒啊!对我这只菜鸟很有帮助。对技术动作做了分类,而且还分了主次。向大神致敬!感谢楼主,祝楼主身体越来越好,重返雪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08: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力挺通俗篇,又一个大仙级出现.图配的好.细节不讨论,基本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08: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雪上非给个照片,认识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