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心论以各种宗教为代表,唯物论以自然科学(数理化)为代表。
现在的大学以西方大学为基础,这种西式大学最初诞生于西方基督教(先不分新约和旧约,不分信基督还是信圣母)教会组织,英文college原本是教会学院的意思,是一群基督教僧人聚集在一起学习知识(先不谈学唯心论还是唯物论)。学院college经过发展扩充变成大学university,uni这个前缀本身就是联合的意思,有几个学院联合在一起变成大学的意思。学院、大学的本科生里有各种学士学位,英文bachelor不仅有学士的意思,还有单身汉的意思,而基督教教会里有一种不结婚的单身僧人,教会学院college里有一群单身不结婚的僧人叫学士bachelor(单身汉),所以学院、大学的本科生阶段不是你谈恋爱结婚的最佳场所,是你专心学业的地方,中学、大学毕业之后多数情侣都会因为距离产生痛苦而分手,在自己的恋爱史上增加一段失败的恋爱经历,没有在学习阶段恋爱过的同样会有遗憾,不过没有毕业就失恋那么痛苦。
我们那时的大学英语都学过college、bachelor有教会学院、单身汉的意思,但是极少有人好奇并关注这两者的特殊含义之间有什么联系。
英文graduated是研究生、毕业了的意思,underungraduated是本科生、没毕业的意思,既然多数人都是本科生、都没毕业,说明本科生工作之后还需要继续学习,在英文当中你这还属于没学完没毕业的。本科生还没毕业需要继续学习的意思倒是多数人都能理解到。
再来看唯物论的祖先们,伽利略、哥白尼、布鲁诺等现代唯物论的始祖当时在哪里上班?他们都在基督教教会里打工!他们在基督教会里长期打工,从一开始就专门研究唯心论,但是却在唯心论的阵营里提出唯物论,唯心论里诞生了唯物论。
当时的唯物论只有极少数人提出并支持,对于社会主流思想来说当然是大逆不道、离经叛道、疯子、蛇精病、脑残等等。所以唯物论的坚持者都被大家排斥,甚至被火烧死,历史书讲得比我详细,但是真正会去思考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关系的人寥寥无几。多数人认为非此即彼,要么只信唯物论,要么只信唯心论,或者一会信唯物论一会信唯心论。
什么是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物质是意识的基础,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没有大脑这个物质,你就不可能有思想(物质是意识的基础),你提高了思想认识程度可以开发你的大脑(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这就是唯物论。
我们的唯物论里的数学算非常理性了吧,数学以数字为基础,可是你能在自然界里的动植物身上找到数字0、1、2、3吗?哪个动物身上天生长了0、1、2、3?0在自然界是个什么东西?如果0代表没有,那么连物质都不存在,怎么会让你有机会在阿猫阿狗身上印个0出来,以证明自然界确实存在0这个数字?说白了,数字本身就是人脑对自然界进行数字抽象而想象出来的一个东西,这套以数字为基础的数学只是人类想象而已,其他动植物并不一定认同人类的数学(动物就没有类似人的意识吗?植物有没有意识?)。一个也许仅仅是人类自己的大脑想象出来的东西,会不会是唯心的?
其他物理化学解释世界的方法也许仅仅只是人类的大脑对于世界的解释,到底有多少是唯物的多少是唯心的,真不好说。但有一点:目前我们物理学上对于宇宙的一些假说本身就是一种猜测,在数学上也有一些猜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不知道现在猜出来答案没有)。在没有被证据进行唯物论推理验证之前,这些猜想、假设是不是唯心的?为什么唯物论里的科学里的数理化的最前沿都是各种猜想、假设?是否是因为人类唯物论的发展需要人唯心的想象力才能引导唯物论科学不断向前发展进步?先唯心地提出假设、猜想,当然这时候并没有任何证据或少得可怜的证据来进行唯物论推理验证,然后找各种证据来证明或最终否定假设、猜想,这是否就是我们发展唯物论时用的《先唯心,后唯物》的方法?
什么是唯心论?意识决定物质。相信人的思想、意念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改变自己周围的世界。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有一种药叫《安慰剂》,啥意思呢?就是这药没有物质层面、物理化学上的任何效果,但是在医生对病人进行语言暗示后,吃了《安慰剂》的病人就好像真的是因为吃了药才好起来一样。这种《安慰剂》在治疗病人的心理疾病、心病方面往往有奇效,心病还需心药医。这就是用唯心论治病,当然不是所有病都可以用唯心论治疗,本身唯心论和唯物论只是两种不同观点而已,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别想治疗所有疾病,他们各自占据了医学里的不同领地。
当医生无法用唯物论根治疾病时,当唯物论科学家无法继续理解世界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唯心论找寻办法。爱因斯坦晚年信教到底是为了维持自己内心的平衡,还是为了从另一个角度探索科学?而我们现在的主流唯物论思想对于唯心论的压迫、歧视、打击嘲笑,恰恰就像当年唯物论刚出现时,唯心论者对唯物论者的压迫、歧视、打击嘲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