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马一点体会
北马赛事,一直是众多跑友心中向往的比赛,想一想能在天门广场跑步,那是怎样的感觉?
比赛日,一早起来,简单地吃点早餐,乘地铁赶往天安门,存包捡录,来到参赛起点,大家一起高唱国歌,7:30准时起跑。起跑开始稍微压了点速度,跑到长安大街后,开始放开速度,前半程一直跑在310兔子稍前,半程过后,感觉跑的吃力,通过放慢速度,不断地调整自己,一直维持在510速度左右,终于坚持跑到了终点,用时324,与跑前计划的时间320相差不多。
今年的北马天气非常给力,阴天气温不高,按理应该是创造个人PB的好机会,然跑得成绩,与去年307相比,大大地退步了。个人的体会是平时训练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今年8月跑量仅410公里,30公里二次,原因8月中旬厌跑,而去年8月跑量670公里,36公里就跑了4次。
回想笔者北马经历,13年首马北马331,14年北马321,15年北马307,16年324,跑了4年,又跑回了起点,跑马的成绩潮起潮落,人生也是如此。当你取得成绩时,可以高兴,但不必飘飘而然,当你成绩不如意时,也不必失落,平常心。
今年北马经验个人二点体会,以供跑马爱好者借鉴。
1. 人不是机器,需要休息。去年取得个人PB后,想今年再进一步,听跑友说,冬训能为来年马拉松成绩提高大有帮助,于是一直积极训练,到今年4月跑过1小时15公里个人纪录,之后训练效果一直下降,到8月份最为关键的一个月,中旬产生厌跑,跑前一个月计划目标,大打折扣,训练的质量远不如去年。现在回顾去年北马后的一年训练,应该在5-6月,休息二个月就好了,这样可以使身体从长期的训练产生的疲劳得以恢复,以确保跑前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现在有点理解了,为什么有的跑马爱好者,受伤休息一二个月后,重新开始跑步后,成绩往往能大幅提高。
2.训练的质量。不同的跑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平常训练计划,不能人云亦云,完全按照专家或其他经验丰富马拉松爱好者的意见,指导自己的训练,毕竟每个人的个体是有差异的。对于笔者而言,在跑马之前,已有30多年的经常跑步跑龄,为提高跑马成绩,也坚持平均每月跑量300公里以上,已有2年了,跑步的基础跑能力应该不是问题(日常大量的轻松跑训练),应该注重长距离跑和间歇跑以及跑坡,日常的10-15公里轻松跑,对于笔者成绩提高来说,帮助不大。多跑长距离跑,是为提高后半程的耐力跑能力,间歇跑是为提高速度,因此,有必要减少平常10-15公里轻松跑时间,可以为高质量训练提高保障,因为只有休息好,才能提高训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