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这篇文章前两天就看到了,感觉可以写的话很多,所以留到现在回复。楼主写的我非常赞同,同时也看出楼主似乎确实不怎么上绿野 :D
首先这篇文章说出了很多很尖锐,很根本的问题。比如技术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每个阶段考虑的都不一样。就我自己而言,过去考二级前练得是把分离把反弓变成自然的本能,而现在开始探索的是通过不同的技术融合创造随心所欲的弯形。即便对CSIA这样的体系而言,每个阶段侧重点,甚至是追求都是不太一样的。
本文我看到楼主谈到滑行目标时,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也是我目前最为重视的。很多时候滑行目标的重要性是不亚于技术本身的,看3,4级的标准,可以看到滑行目标和技术在打分上是平分秋色的。在我看来这也是CSIA最突出的优点。
在讨论任何技术以前,一定要知道自己转弯是要在什么速度,什么雪况下转一个什么形状的弯。而高手之高也就高在能在滑行中准确地滑出想要的弯任意弯形和速度。之前坛子里在讨论日系的技术差异,气氛非常活跃,不过我真的一点也插不上嘴...大技赛的大回转的弯形和速度和别的体系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技术必然会有些差异。纵向速度更快,弯形更大,必然内倾会更明显(以应对更大的外力);反之比如C派高手的滑行总是紧凑的扁弯,弯形更封闭,那就必然需要外侧板绝对主导,否则转不过来这个弯。
在教学时每个阶段侧重点总有不同。如果有的雪友用小回转板拐着比SUPER G还大的弯练大回转,或者如果左右Z字刹车,还在纠结是六四分力还是七三分力的话,真的要先回去跟着指导员画圆。中级雪友有了正确的弯形,需要培养的是正确的技术动作,比如分离和反弓。在我看来,高级相对于中级的分水岭不是能有多大的动作幅度,多大的内倾多快的速度,而是对自己弯形和速度的主导能力。比如从一个高低起伏,坡度不均匀,左右倾斜的雪道滑下来,能否通过弯形的控制保证速度均匀,开始滑时多快,在每个小陡坡上缓坡上依然是多快。
大家在技术细节上的热衷并不是错,世界各地雪况差异巨大,形成的滑雪文化也自然不同。楼主在魁北克滑了那么久,mont st anne的各种复杂雪况应该都滑过了,因此会更容易理解一些概念。华北地区的雪场普遍雪质均匀,一天开业到结束的雪况差异和魁北克两个小时差不多,而且雪道宽,长,直,容错率会很高。平衡没什么难度,所以不管是转腿的转髋的,倒髋的还是倒肩膀的,都很难受到雪况的惩罚。
最后非常羡慕楼主能和JF训练。我虽然离st anne就三百公里,不过目前还没有这么好的长期训练机会。也预祝楼主三级顺利考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