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425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板技术] 大众滑雪初级技术讨论(二.为什么说上下身的分离产生反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22 21:07: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不爱说话的霍霍 于 2018-3-23 09:56 编辑

二.为什么说上下身的分离产生反弓
        髋部运动的问题我们理解之后,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上下身的分离产生了反弓。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又有很多疑问。如果我们没有上下身的分离呢?就不会产生反弓了?既然反弓是髋关节的外展(内侧髋关节的内展)我们只需要在滑行中侧向下压(外展肌收缩)就可以了,类似与做劈腿的关节运动。和上下身的分离有什么关系,难道上下身的分离不光指髋关节的内外旋,还指腿的侧向移动?
        好吧,我们先回到初始问题上,为什么说上下身的分离产生反弓。首先定义一下上下身的分离,上下身的分离是指髋关节以下的身体部位独立于髋关节以上的身体部位在运动。我们要达成的理想目标是,除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外其它身体关节都不参与滑行过程中的任何技术动作,当然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明白了这个定义之后是不是就是说上下身分离产生反弓仅仅是髋关节外展一个动作的因素呢?也不是,必须还要有转腿(也就是髋关节内外旋)的参与,才会形成反弓。但是在一些滑雪体系中,定义上下身分离有可能仅仅指是髋关节的内外旋,但是这对我们理解上下身分离形成反弓的核心讨论没有影响。
        为什么呢?我们先看一下在转换阶段,上下身分离(髋关节外旋+外展+前屈+面朝山下)造成的结果是什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Jx1xFGhaU
        视频截图是Reilly使用GS雪板滑行的视频截图上面两张图就是标准的上下身分离,其中包含了髋关节所有的运动(内外展,内外旋,前屈)。Reilly现在是转换阶段,主要看他的旧弯的内腿(下一个新弯的外腿)。此时,新外腿已经处于外展状态。也就是反弓的必要条件之一,髋关节的外展。此时的reilly只需要把平衡建立在新外腿的内刃上,并且持续向弯内内旋自己的新外腿就可以了。由于在转换阶段就形成了外腿髋关节的外展,所以我们只要在新外板上建立平衡和压力就可以了。相比传统的没有上下身分离的转换阶段,我们省去重心重新落在新外板,然后再逐渐内倾+反弓的立刃模式了。我们接着看Reilly下一步的滑行动作。



        Reilly入弯之后,开始急剧的内旋外侧腿,在内旋外侧腿的同时,髋关节减了外展的幅度,使得反弓的角度变小。所以很多高水平的滑雪者在入弯的同时内旋髋关节,造成髋关节不能大幅度的外展。仔细看一下Reilly的第二张图,外侧腿的内旋,已经造成夹膝盖的现象。其实道理很简单,当你不关重反弓的这个技术点的时候,只要做好上下身的分离,并且在转换阶段(入弯)的时候平衡在外腿(类似于踩单车)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反弓,也就是你的髋关节已经在入弯阶段外展了。当你不关重反弓的时候,由于外腿的内旋,髋关节外展的角度反而会减小。在很多竞技运动员中,在内旋大腿的同时也会有很强的髋关节外展,这个需要继续的训练,由于人体身生理构造,在髋关节内的肌肉及软组织的共同作用下,髋关节内旋角度想要增大,必须伴随髋关节的前屈和外展,在自然跑步中,髋关节的前屈,外旋,外展是同时发生的,后屈,内旋,内展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在滑雪动态平衡及技术动作中,我们需要的是髋关节的外旋,内展同时发生。内旋,外展同时发生。但是他们是一对互相限制的关节活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我(髋关节运动)的内容自行在家试验一下)
        这里我上传一下我自己的髋关机活动试验,大腿外旋的同时,就产生了更大角度的外展,反之,大腿的内旋伴随着外展角度的缩小,这个外展角度的大小会由于你屈膝屈髋的作用更加明显。



        四张照片,两两一组,脚相对于身体的位置没有变化,但是由于腿的内旋外旋,大腿和身体的折角有着很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反弓的前提是你只关注上下身分离的本身,抛开其它一切因素来讨论上下身分离对反弓的影响。因为在很多时候,你需要主动的外展内腿,而不是将外展内腿作为上下身分离的一个附属产物,这就涉及到了外腿平衡的概念上了。稍后我会继续和大家讨论。

下面为非此讨论内容的引申话题(本来想在讨论日本技术的时候说,但是感觉在说一下更容易理解一些):
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内倒,内倾的滑法有没有上下身分离,有没有上下身分离带来的反弓?我用丸山的2011年的一段视频来说明一下。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丸山有没有上下身分离?图一,图二,图三,雪板的朝向和身体的朝向夹角非常小,但是到了图四。我们再对比一下:



        有没有发现在转换阶段是一样的!一样的,我们真的是一样的。同样的上下身分离,髋关节前屈,新外腿髋关节外旋并外展,新内腿髋关节内旋并内展。
        日本和其它滑雪体系或者任何竞技体系在转换阶段的控制都是相同的,上下身分离(髋关节的内外旋)产生反弓的做法也是当今滑雪技术流派公认的最有效率的转换方式。丸山2011年的视频和Reiily的视频不同的是,在转换阶段前的处理是不同的,丸山使用的是在转换阶段前不产生大的分离,在转换阶段那一刻,髋关节以上部分(骨盆带动驱赶)主动做上下身分离。而Reilly在转换阶段前,就固定上身,下半身随雪板进入弯的后半段逐渐产生分离。





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10:12:22 | 只看该作者
自己顶一下,这个昨天就写完了,但是审核太闹心了。有强迫症的人,还喜欢反复修改。,如果能明白我第一个写的髋关节的运动,那这个第二个讨论点大家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这里理解了,那么之前有一个讨论为什么CSIA在基于这种转换方式的滑行时,是不需要引身(重心上提,或者是其它说法)的理论依据了吧。简单说一下吧,就是基于上下身分离,髋关节外旋+外展+前屈。就形成了新外腿的反弓要素。而且这个时候你的重心已经在弧内,只需要平衡在新外腿就会产生反弓。但是,如果你引身了,髋关节的外旋是还存在的,可是随着髋关节的前屈消失,髋关节的外展也同时消失了。你的重心是又重新落在了新外腿上,但是新外腿的反弓条件之一,髋关节外展消失了,你必须重新去反弓+重心内移+髋关节外展。你将错失在上半个弯早立刃,早抓雪,早平衡的最好的时机。所以你滑GS板比大pro的滑的吃力的很多,弧中和弧末立刃的幅度远小于大pro们的立刃幅度。
希望可以解释的明白,方便的话,下午我录个视频和大家再解释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8-3-23 11:29:03 | 只看该作者
分离和反弓的关系我是这样理解的:
人体结构导致腰部无法向正侧方大幅弯曲,而最方便向正前方大幅弯曲(鞠躬动作)。
但向正前方弯曲达不到侧向反弓的目的,因此只能尽量向侧前方弯曲,才能获得一定的侧向反弓分量。
侧前方的意思,自然就是上下体方向分离了。
因此上下体不分离,无法获得侧向的反弓分量(正面投影),分离才能产生反弓。

点评

如果把您写的“腰部”“弯腰”等字眼,换成“髋关节”“屈髋”感觉就对了。 不过还得请教霍霍,您说反弓是髋关节前屈,外腿外旋外展,这里好像有点小问题。 您的截图都是属于出弯阶段,类似于把上个弯的分离带入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3 16:43
先看我第一篇帖子,腰椎左右前后非自然弯曲都是不提倡的,在滑行中只能起到代偿作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3 11: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11:34:28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爱说话的霍霍 于 2018-3-23 11:45 编辑
馬头琴 发表于 2018-3-23 11:29
分离和反弓的关系我是这样理解的:
人体结构导致腰部无法向正侧方大幅弯曲,而最方便向正前方大幅弯曲(鞠 ...

先看我第一篇帖子,腰椎左右前后非自然弯曲都是不提倡的,在滑行中只能起到代偿作用。
先确定一下分离的感念,和反弓的概念。
本贴阅读前,先讨论一下相关知识点:

髋关节的运动方式
http://bbs.lvye.cn/thread-2607697-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3-23 11:47:07 | 只看该作者
你把技术家底都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3-23 11:50:49 | 只看该作者
你这发一个帖子,我要看好几天!
坏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3-23 16:4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苍月 于 2018-3-23 17:06 编辑
馬头琴 发表于 2018-3-23 11:29
分离和反弓的关系我是这样理解的:
人体结构导致腰部无法向正侧方大幅弯曲,而最方便向正前方大幅弯曲(鞠 ...

如果把您写的“腰部”“弯腰”等字眼,换成“髋关节”“屈髋”感觉就对了。

不过还得请教霍霍,您说反弓是髋关节前屈,外腿外旋外展,这里好像有点小问题。

您的截图都是属于出弯阶段,类似于把上个弯的分离带入下个弯,分离是有,但与下个弯的反弓其实关系不大,因为新弯内的分离正好是相反方向的。

观察反弓的最好时机应该在下半弯,此时立刃最大,身体受力最大,分离与反弓也几乎到了最大幅度。在您发的几幅图里,可能图一最适合于观察。



看起来分离和反弓的幅度确实很小。

我理解的反弓应该是髋关节前屈,外腿外展,内旋,如下图。



另外,从两者的逻辑关系上来说,分离也不一定产生反弓,说分离允许反弓可能更合适。

点评

没错,鞠躬当然是通过髋关节实现的。 有时间来马场一坐,骑骑马,交流交流滑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4 11:17
请教不敢,你说的也很对,很多滑雪的动作在特定的环境下,会有特定的表现,肌肉不同的发力,不同的关节运动,在同样阶段也会表现出相同的动作外观。这个帖子主要讲的是由于腿外旋和内旋产生的入弯早立刃,早抓雪的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3 2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3-23 20:24:1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21:24:42 | 只看该作者
苍月 发表于 2018-3-23 16:43
如果把您写的“腰部”“弯腰”等字眼,换成“髋关节”“屈髋”感觉就对了。

不过还得请教霍霍,您说反弓 ...

请教不敢,你说的也很对,很多滑雪的动作在特定的环境下,会有特定的表现,肌肉不同的发力,不同的关节运动,在同样阶段也会表现出相同的动作外观。这个帖子主要讲的是由于腿外旋和内旋产生的入弯早立刃,早抓雪的作用。附加的结果就是髋的外展,表现为反弓。但是我在这个帖子里的开头也说了,反弓还是平衡的结果,现在我这个帖子没有涉及到由于平衡的反弓。由于我对各个系统上下身分离的定义的不确定,所以我把上下身分离分为两部分来分开讲。你发的日本丸山的这个照片普遍认为弯中到出弯阶段反弓很小,暂时认为这个图片表现的是很小的上下身分离和很小的反弓吧。(后面的文章我还会专门分析一下为什么很多人的照片左右两侧反弓的角度不同,或者不同时刻反弓也不同,不同坡度反弓也不同的原因)。还有下面CSIA的正面的反弓截图,这两张照片主要形成反弓目的是外腿平衡。所以在这个阶段,反弓有大有小。如果把上下身分离理解为只是下半身轴转的话,显然这个反弓不是由于轴转形成的,但是把上下身分离的定义为轴转加侧向外展的话,这个反弓就可以说是上下身分离形成的。

点评

刚一回复的文字多了点,居然也进入审核中了,哈哈哈,滑雪论坛的版主们,真是不容易。我们动动手指头,他们都得忙死,都辛苦了。。。  发表于 2018-3-29 09:15
确实也有习惯上把除了轴转以外的,髋关节外展内收的动作也列入分离的范围内。您这么一解释,我就明白您的意思了。  发表于 2018-3-24 08: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22:38:48 | 只看该作者

录视频比较费劲,先尝试着用照片来说明一下吧:

第一张图,转换阶段,上下身分离(上身面朝山下,板头朝向8点钟方向),开始进入下一个新弯。这是我照片中的左侧腿是外展,外旋,前屈,照片中的右侧腿是内展,内旋,前屈的。

第二张图,雪板持续转弯,我的身体朝向不变,身体重心开始远离新外腿。新外腿开始准备伸展,使用脚踏车的感觉给新外腿加压,由外旋开始准备进入内旋,但是由于之前雪板持续转弯,上一幅图片中的转换阶段的新外腿已经形成外展。所以身体重心已经开始倾倒入弯内,外腿也开始越来越原理身体。

第三张图,雪板已经完全处于上半个弯的阶段,由于之前雪板已经远离身体重心,所以在上半个弯的阶段直接就有立刃和反弓。转换效率非常快。这个时候还能看到明显的反弓。这个时候反弓的形成,主要由转换阶段髋关节的外展外旋和对外腿的平衡所引起。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第四张图,进入弯中阶段。由于外腿已经有大角度的内旋,所以在髋关节上的外展就很不明显了。这里就是很多人有疑惑的地方,认为在这里应该是反弓最大的地方,的确,这里的反弓主要是平衡外腿的需要,照片里我示范弯很小,而且需要保持身体正直,所以很难形成大幅度的反弓。至于这个阶段的大幅度反弓,我稍后会和大家讨论的。

第五张图,开始进入弯末,我的外腿继续内旋,这时,外腿的反弓已经没有了。支撑立刃的只有小腿的倾斜产生的立刃角度。

第六张图,重新进入转换阶段,开始下一个弯的准备。

第七张图,进度第二张,第三张图相同的阶段。

第八张图

第九张图



下面我们看一下,要是我们在转换阶段起身有什么影响。




很明显,我要是引身起身之后,重心重新落在新外腿上,我在入弯想要立刃的话,就必须重新你内倾+反弓。但这是,如果你滑的是中弯或是小弯,你的上半个弯已经过去了。滑大弯的话,也会因为转换动作慢,而立刃晚。


点评

期待继续解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8 21: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