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42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板技术] 【滑雪小百科】通过引身的演化过程了解什么是引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1 15:5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引身 —— 双板滑雪者最早接触的滑雪专业名词之一,坊间也流传着关于引身的各种传说:入弯前引身,释放雪板上的压力,可以轻身便于转弯;要向上引身;要向斜前方的弯内引身;不要引身,完全是多余动作,会浪费板压;入门时可以引身,中高级后要用别的方式替代。☹ 到底要不要引身,该如何引身,不引身又该如何顺畅入弯,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说法,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家对引身的理解并没有处在同一个维度上,本文我会通过引身从初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来谈谈我对引身的理解。


初学滑雪时会有这样的感受:在一次滑行中,第一个转弯是最容易的,没有挣扎,没有扭捏,内腿一松就能轻松入弯,但随后的转弯就开始变得艰难。



这是因为在第一个弯入弯前身体姿态是这样的:双腿等长且等比例承重,2个雪板均处于放平状态,重心居中(前后、左右方向),这个站姿就是中性站姿。在该姿态下,重心稳定的平衡在双腿中间,可以很方便的左右移动,便于入弯,放平的雪板不会卡刃阻碍转弯,所以入弯变得简单。但在随后的转弯中,站姿变得不再中性,旧外腿更多的承重,雪板由于立刃,很难再次放平,重心也早已不知去向,无法顺畅的移入新弯,于是转弯开始变得艰难起来,此时我们需要让站姿重回中性。引身及其后续一系列进阶演化的目的都是为了在不同身体姿态下,在“入弯前”让身体姿态重回中性,使每个入弯都像第一个弯时一样简单。引身是入弯前的准备工作,所以要在入弯前完成,目标只是让站姿回归中性,方便重心向弯内进一步移动,在此基础上,入弯时新外腿承重 ,释放旧外腿压力,重心进一步入弯开始转弯。在初级阶段,引身与入弯动作不能混为一谈,进入中/高级阶段,二者在其他技术的辅助下,之间的界限才会变得模糊。好了,在知道了引身的目标和作用后,我们来看看不同阶段,不同姿态下引身是如何分阶段演化的。


── 入门阶段初级道 ──

由于坡度较缓,出弯时雪板几乎处于放平状态,双腿承重比例也比较接近,重心虽然还在旧弯内,但几乎就在新外腿之上,站姿十分接近中性,所以只需要向上引身就可以让身体姿态重回中性,此时的引身是最初级形态,全身向上伸展,身体上下起伏很大(也是国内流传最广的一种形态,相信引身这个名字就是从此而来,暂时还是比较形象的)

除了让站姿回归中性以外,引身的另一个作用是释放雪板压力,轻身以便于转动雪板。曾经我对轻身感到过很疑惑,双脚并没有离开地面,压力去哪里了?仔细思考一下,初始阶段的引身是通过2种方式释放雪板压力的:

  • 伸展双腿,让双腿从旧外腿主承重转化为等比例承重,这时新外腿分担了更多的压力,旧外腿上的压力得以释放;

  • 做全身的伸展,重心提高会将双板的板压转化为身体势能从而释放压力,这就是轻身,理论上重心提升的越高,压力释放的就越多。


但其实通过势能转换释放的压力对转弯的贡献是微乎其微的(否则体重大的人会很难入弯了)。回想第一个弯入弯时,即便没有引身,入弯依然很简单,所以引身时上半身的伸展是可以被忽略掉的,上半身保持稳定会有助于保持平衡,只通过伸展双腿释放内腿上的压力就足够了。此阶段靠伸展腿部完成重心跨越的方法叫做Cross Over。

── 中/高级陡坡 ──

随着坡度和速度的增加,伸展双腿向上引身开始变得不灵了,这是由于出弯时的身体姿态发生了改变,雪板立刃角度加大,重心变得落后,在旧弯弯中且远离支撑面,单纯的向上引身很难让姿态回归中性,这时我们需要调整一下引身策略。

既然上边分析过,增加新外腿上的压力可以分担释放旧外腿上的压力,那么引身就可以进一步演化为主要伸展新外腿,向斜前方的弯内引身,旧外腿长度保持不变或小幅度伸长,把重心前提,帮助身体站姿重归中性。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首先,向斜前方引身会伴随着主动移动躯干,动作过大容易破坏平衡;其次,随着坡度进一步增加,向斜前方引身也很难让姿态回归中性。更好的方法是先缩短旧外腿,同时伸展新外腿,由于旧外腿上支撑力度的减弱,向前的惯性和上身的压力会帮助新外腿让身体回归中性,这种长短腿配合完成重心跨越的方法叫做Cross Middle。


── 高级阶段 ──

当滑行者水平来到高级阶段后,追求的目标已经不止是流畅的转弯了,还要让滑行看起来幅度更大,更动态,这时就会考验滑行者利用雪板压力的能力了,合理的利用上个弯建立起来的板压,应用到下一个弯中可以让滑行更加动态,相反,如果浪费了上一个弯的压力就需要重新建立,滑行表现会大打折扣。引身时会伴随着身体向上的移动,这时板压就会悄悄的流逝,幅度越大,压力损失的就越多,所以高级阶段需要避免引身时身体上下的起伏。方法有2个,第一个方法依旧采用Cross Middle,控制好长短腿配合的节奏,让上身始终保持在同一平面上移动,看上去就和没有引身一样,但是压力会逐渐的从旧外腿疏导到新外腿上,帮助我们更大幅度,更圆润的完成入弯。第二个方法是出弯后收缩双腿(Retraction),将雪板从身体下方穿过,这种完成重心穿越入弯的方法叫做Cross Under,是速度最快的重心转换方式,在蘑菇和竞技滑雪上应用广泛。


┏────THE END───

通过引身的演化过程(除去Cross Under比较特别),我们可以发现全程都是腿部伸展方式上的细化,几乎没有上半身的参与,英语中与之对应的名词是Extension(伸展),还算形象,但在中文里“引身”这个名字并没有起好,除了初级阶段,和其他阶段的动作都对应不上,造成了很大的误会。在正确认识引身后,纵观各个阶段,我们会发现,Extension (引身)的影子一直都在,即使你看不到它,也是因为它已经变化成了另外一种形态,默默的帮助我们完成每一个转弯。引身的初级形态虽然有缺点但是很容易实现,高级形态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却难以独立完成,需要其它技能的支持才能真正做好,比如内腿外刃的滑行能力,大家不要见异思迁,要根据自己的滑行水平选择相对应的引身方式,稳定的提高滑行能力。(最后说句题外话,我认为出弯小跳(hop)也是引身的一种演化,练习让身体姿态回归中性)


引身话题实在太大,由于篇幅有限,很多话题无法深入展开,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跟帖讨论。下图是我的公众号,用于分享和讨论滑雪技术,最后日常求一波关注



2#
发表于 2019-1-21 17:1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拉布 于 2019-1-22 12:05 编辑

1,引身就是指CrossOver,对应于InsideLegExtension不要过分解读。

2,引身没有轻身(Unweighting)功能。身体Extension的同时,对雪板的压力是增加的。当然,这个增加的压力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当引身完成再次入弯时,身体的下降才有轻身的效果,这个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有助于入弯。
3,第二种叫CrossThrough,不用起个新名词。

4,CrossThrough和CrossUnder都不是引身。CrossUnder这个词很多人不认同,所以也常用OutsideLegRetraction或者Bending&Stretch,中文的“奔丁弯”等。

5,引身既是初学时应该掌握的换弯方式,同时也是最节省体力和恢复姿态最有效的方式,在WC比赛中也不少见,哪怕Hirscher和Michaela这两位以Stivot见长的王者也一样会用到。

6,有一些必要的常识在这里:以Michaela为例讲解换弯的三种形式:引身,平移,提膝

点评

想要越看越明白的话,这里有一些必要的常识:http://bbs.lvye.cn/thread-2626019-1-1.html  发表于 2019-1-22 12:03
Cross over/under/middle(through)和本文关系不大,大家不必纠结于此,关于1,3 我也不想继续在这里讨论。 2. 关于轻身,您的解释是“当引身完成再次入弯时,身体的下降才有轻身的效果,有助于入弯”,我对此表示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1 17: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1-21 17:35: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下,长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17:42:27 | 只看该作者
阿拉布 发表于 2019-1-21 17:15
1,引身就是指CrossOver,对应于InsideLegExtension不要过分解读。

2,引身没有轻身(Unweighting)功能。 ...

Cross over/under/middle(through)和本文关系不大,大家不必纠结于此,关于1,3 我也不想继续在这里讨论。

2. 关于轻身,您的解释是“当引身完成再次入弯时,身体的下降才有轻身的效果,有助于入弯”,我对此表示怀疑,既然都已经入弯了,而且入弯正是压力开始建立的时刻,这个时候的轻身又有何意义?当然轻身本来讨论的意义也不是很大,重要的是释放旧外腿压力。

4. Cross Under 确实不是引身, 关于Cross Through,我想表达的是为何会有这样的动作,具体叫不叫引身并不重要,引身这个词本身歧义就很大

5.6. 同意您的看法

点评

cross through可以参考老怪的PMTH,又名幻影移动,这个名字我觉得起的非常贴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 08:03
你把标题里以及部分内容里的“引身”换成“换弯”就没那么多问题了。  发表于 2019-1-21 18:13
2,Pivoting。  发表于 2019-1-21 18: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18:29:02 | 只看该作者
@阿拉布 “你把标题里以及部分内容里的“引身”换成“换弯”就没那么多问题了”
您说的这个我还真考虑过,但是我认为这正是引身产生歧义的源头---把引身和其它的换弯技术混为一谈,莫不如换个角度将错就错,把其它技术都当做引身的变种来谈。既然文中所有技术都是为了让站姿回归中性,那么就暂时也把他们叫做引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1-22 08:03:21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道克 于 2019-1-22 08:05 编辑
alaal 发表于 2019-1-21 17:42
Cross over/under/middle(through)和本文关系不大,大家不必纠结于此,关于1,3 我也不想继续在这里讨论。 ...


cross through可以参考老怪的PMTS,又名幻影移动,这个名字我觉得起的非常贴切

点评

好像有点这个意思, PMTS 的tipping入弯我练过一阵,缓坡上效果很好,陡坡上不怎么灵,就放弃了,也可能是没能掌握其中精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 10: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1-22 10:18: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irehawk 于 2019-1-21 21:20 编辑

Cross middle 这个词出处在哪? 语法也不通顺啊。
中间的那个叫cross through,没有查到cross middle的说法。

引身是unweighting,或者一般的动作指up-unweighting。 不要和extension搞混。

点评

第一次是从Josh Duncan-Smith那里了解到的,不是很清楚是不是由他发起 , Cross Middle的意思是身体不上不下,在中间完成转换。Cross Through 我是从绿野听说的,个人认为Cross Middle还是更形象一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 10: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10:3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aal 于 2019-1-22 10:35 编辑
firehawk 发表于 2019-1-22 10:18
Cross middle 这个词出处在哪? 语法也不通顺啊。
中间的那个叫cross through,没有查到cross middle的说法 ...

第一次是从Josh Duncan-Smith那里了解到的,不是很清楚是不是由他发起 , Cross Middle的意思是身体不上不下,在中间完成转换。Cross Through 我是从绿野听说的,个人认为Cross Middle还是更形象一些。感觉还是不要纠结这些名词了,容易钻牛角尖,相信在国外也是存在歧义的。能了解每个阶段该如何回归中性站姿就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10:38:02 | 只看该作者
阿道克 发表于 2019-1-22 08:03
cross through可以参考老怪的PMTS,又名幻影移动,这个名字我觉得起的非常贴切 ...

好像有点这个意思, PMTS 的tipping入弯我练过一阵,缓坡上效果很好,陡坡上不怎么灵,就放弃了,也可能是没能掌握其中精髓

点评

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周末再练练tipping,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动作的  发表于 2019-1-22 1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