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枉然 于 2011-8-9 15:19 编辑
回到客栈,晚起的同学用过早餐后,出门抓只小奥拓,杀向帕坦杜巴广场,车费200RS。 帕坦,Patan的古称是Lalitpur,意思是“艺术之城”,是尼泊尔第二大城、著名古都。站在高处,整个杜巴广场尽收眼底,多为“纽瓦丽”式建筑。长方形的广场南北长,东西短。参观门票200RS/人。 下面按顺时针方向,逐一介绍,文字部分,摘录于网上攻略和LP一书。 ☆
库里须那寺Chyasim Deval Krishna。 进入广场,左手边最先看到的是三层的建筑。这座寺庙是由约克纳伦德拉国王Yoganarendra的女儿尤伽玛蒂公主Yogamati为了纪念她早逝的儿子而修建的。庙里供奉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和他的妻子Radha。寺庙的门口有两头狮子把守,这是毗湿奴的坐骑之一。由于供奉的是印度教主神,寺庙是典型的印度尖顶形锡卡拉式Shikhara建筑风格,庙宇建在二层八角的石基上,所以也叫八角寺。第二层和第三层四周各有多个圆柱支撑的小尖顶围绕着主塔。整座寺庙全部用石头建成,工艺相当精美。 ☆塔莱珠大钟Taleju Bell。
这座大钟是毗瑟挐国王和他的夫人拉克西米在1736年修建的,是尼泊尔首都三个杜巴广场之中最早修建的大钟。有说大钟正对着皇宫是为了让蒙冤的百姓敲钟伸冤,还有说大钟在敌人入侵时报警之用。 ☆大钟北边是哈里桑卡寺庙Hari Shankar Mandir。 这是一座三层重檐式塔庙。这座寺庙也是尤伽玛蒂公主修建的。目的是为纪念她的父亲约克纳伦德拉国王。这座寺庙建在三层石台上,寺庙廊柱、门楣和屋顶斜梁上的木雕十分细腻,但描述的内容却是被诅咒的人物受到痛苦折磨的残忍画面。寺庙建筑厚重宏伟,无一例外的这座寺庙顶部也有一个小金顶。这座寺庙供奉的哈里桑卡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中保护神毗湿奴和破坏神湿婆合二为一的化身。 ☆
尤加纳兰德拉•马拉国王雕像。 在Hari Shankar神庙的北面有一根高耸的圆柱,顶端是尤加纳兰德拉•马拉国王(Yoganarender Malla,1684~1705)和他的王后的雕像。头顶一朵莲花,并护有眼镜蛇华盖,自从1700年以来,这尊金色的雕像就一直面对着国王的宫殿。眼镜蛇的头上有一只鸟;传说只要有这只鸟在,国王就能重回他的宫殿。王宫的一扇门窗一直是敞开的,时刻准备迎接国王的归来,另外还为他预备了一支水烟袋。这个传说并没有结束,如果这只鸟飞走了,那么Vishwanath神庙前面的大象就会去Manga Hiti水渠喝水。 ☆国王雕像的后面有三座稍小一点儿的毗瑟挐神庙。这些小巧的神庙建于1590年,是用砖和石膏修砌而成的,属于印度寺庙风格,神庙内供奉的是毗瑟挐狮面人身的化身纳辛哈(Narsingha)。 ☆
克利须那神庙(KRISHNA MANDIR)。 继续向广场纵深方向行进,你经过的第三座寺庙就是克利须那神庙,它是马拉国王希迪纳拉希哈在1637年修建的。这座石庙在很大程度受了奥了穆斯林的影响,明显属于印度风格,与附近多重屋顶、砖木结构的纽瓦丽建筑截然不同。神庙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由三个一排的微型亭子组成,亭子的顶端高耸着印度风格的尖顶。楼上经常传出悠扬的音乐声。克利须那是毗瑟挐的一个化身,因此它的坐骑人鸟迦卢荼手臂交叉于胸前,跪在正对神庙的圆柱顶端。一层柱子上方的衡量上刻有《摩诃婆罗多》的故事,二层则演绎了《罗摩衍那》中的场景。这些雕刻精美的檐壁都配有纽瓦丽语的说明文字,以解释图案中所描绘的场景。非印度教教徒不许入内。每年8月/ 9月的克利须那节期间,这里都会举行重要庆典以庆祝克利须那的诞生。 资料上说,“非印度教教徒不许入内”。我尝试了一下,可以参观。脱鞋后拾级而上,几位老者,正在供案前忙碌着。我双手合十,”那马斯待“(namaste),一句尼泊尔问候语,拉近了异乡人间的距离。又给我点提卡,又给我喝神前的圣水。(感觉就是浸泡发酵后的江米水,味道怪怪的,喝了之后,一天没胃口,呵呵~~)并有专人陪同参观,主要是担心我拍照。 ☆VISHWANATH(湿婆神)神庙。 这座两重屋顶的神庙建于1627年,装饰精巧,两尊巨大的石象守卫在前门两侧。神庙的支柱极为华丽。湿婆神的坐骑公牛位于神庙的另一侧,神庙内有一根巨大的林迦,这座神庙在最近几年刚刚经过修缮。 ☆BHIMSEN庙。 Bhimsen庙位于杜巴广场的最北端,供奉的是贸易和商业之神,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座神庙被管理得很好,而且看上去特别兴旺。Bhimsen是《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中描述的英雄,据说特别强壮。碗,勺和杯子作为祭品被钉在神庙的檐柱上。 这座神庙共有三层,关于它的历史众说纷纭。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它最初的修建时间,但根据一行铭文记载,它曾经历了一场大火,并在1682年被重新修建。1934年大地震后和1967年它又相继两次被重建。在神庙前面的一根柱子上立着一尊狮子雕塑,整座建筑是砖砌而成的,表面贴着人造大理石,一层的正面非常气派。 ☆MANGA HITI 水渠。
Bhimsen庙对面就是下沉的Manga Hiti水渠,它是众多为帕坦,甚至还有巴克塔普尔提供用水的水渠之一。这条水渠有一座十字形的水池和三只雕刻传神的makara(神话中的鳄鱼)头形的排水管。水渠的旁边是Mani Mandap,这是两座一摸一样的看台,建于1700年,曾经是国王举行加冕礼的地方。 ☆王宫。
杜巴广场的东部完全被帕坦王宫所占据。王宫的部分建筑建于14世纪,但主要建筑却是由希迪纳拉希哈•马拉、斯里尼瓦萨•马拉(Srinivasa Malla)和毗瑟挐•马拉等国王相继在17世纪和18世纪修建的。帕坦王宫的修建年代要早于加德满都王宫和巴克塔普尔王宫。这座王宫曾经经历过两次浩劫,一次是1768年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攻克加德满都山谷,另一次是1934年的大地震。尽管破坏严重,但它仍然是谷地内的一个建筑亮点。王宫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庭院和三座供奉着谷地内的主神Taleju女神的寺庙组成。 ☆ Taleju女神庙,坐落在塔莱珠大钟正对面。外面悬挂着牛的肠子。 ☆KESHAV NARAYAN庭院 。 通过金门(Golden Gate)或称太阳门(Sun Dhoka),可以进入王宫北边的庭院。这座庭院是1734年落成的,是王宫最新的部分。穿过一扇华丽的镀金门进入庭院,金色的三角墙上雕刻着湿婆神、帕尔瓦蒂、象神和库玛丽女神的像。三角墙的正上方有一扇金色的窗户,国王就是在这里接受公众的朝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