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枉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年8月游记攻略评比> Buddha’s Eyes look at me.(2011尼泊尔游记,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5:3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枉然 于 2011-8-9 15:38 编辑

☆坎贝士瓦寺(KUMBESHWAR TEMPLE)。

坎贝士瓦寺就位于杜巴广场的正北方,它是谷内为数不多的五重屋顶的寺庙之一。这座寺庙在周围的街道中显得格外醒目,据说它建于1392年,是帕坦历史最悠久的寺庙。这座湿婆神庙以其完美的比例和精致的木雕而著称,一尊巨大的公牛南迪雕像正对着寺庙。寺庙的平台上有两座池塘,据说池水直接源于圣湖Gosainkund。相传每年在坎贝士瓦寺的水池中举行一次沐浴仪式,与长途跋涉前往Gosainkund朝圣有着相同的功效。重要的巴伊拉布神庙(Bhairab Temple)位于庭院东南方的一个黑漆护栏后。神庙中有一尊真人大小的木制神像。隔壁是更加兴旺的单层的Baglamukhi (帕尔瓦蒂)神庙。坎贝士瓦寺庭院的西侧是巨大的Konti Hiti 水槽,这是深受当地妇女欢迎的一个聚会地点。
Newar(尼瓦尔)人在尼泊尔60多个少数民族中占百分之十几的比例,不算大族,却有着独特的风俗,那就是行少女婚礼(又称罗汉果婚礼)。
尼瓦尔族的小女孩在她的少女期间,即从二三岁到第一次月经来潮的时间,必须举办一次少女婚礼,在婚礼这天带回属于她的罗汉果(即宗教意义上的老公)回家。少女婚礼对于尼瓦尔族女孩来说意义重大,也是她们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在尼瓦尔人的风俗里,一个女孩只有举办了少女婚礼,将来才能举办真正的成人婚礼。

    罗汉果婚礼意味着少女已经在神的面前完婚,她的婚礼得到了神的首肯和祝福,因此,即便她成人以后不结婚,族人也不会对她有任何歧视。之所以选择罗汉果作新郎,因为坚硬完美的罗汉果象征着将来的丈夫健康长寿,婚姻恒久美满。

    行礼这天,少女新娘们的打扮和真正的新娘无异,她们穿着红色或金色的沙丽(衣服的名称),戴着漂亮的首饰,头顶彩绘的纸帕,纸帕上绘着太阳神,象征她们在太阳神的注视下完婚。全村所有的长辈轮流上前为少女新娘祈福,将红色的朱砂(TAKI)点在少女额头,合掌祝福,然后将少女们裸露的双脚浸在圣水中,之后抬起少女的双脚,让她的脚趾轻触自己的额头。据说这样可以驱除一切灾难和罪孽,为少女和祈福者带来和顺的人生。

    在尼瓦尔族的村落,如果一个家庭单独办一场这样的婚礼花费巨大,因此许多人家选择一起凑钱办罗汉果婚礼。我们有幸参加到的这场婚礼大约有20个少女参加,少女们席地而坐。



    花季般的少女、水晶般的眼睛、恬静的微笑——在我们的镜头前闪现,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愿罗汉果婚礼给每一位少女带来恒久的幸福。



以上关于罗汉果婚礼的文字部分,是我摘录的。我当时没有看到罗汉果,只看到她们把白色的棉线,按自己的身高,一圈一圈的缠绕。具体什么意思,我就不了解了~~
☆金庙(KWA BAHAL)。
金庙也被称为Hiranya Varna或Suwarna Ma-havihara,是一座独特的佛教寺庙(门票Rs25;黎明到黄昏),就位于杜巴广场的北部。传说,这座寺庙建于12世纪,但关于它存在的记录最早只能追溯到1409年。守卫在门口的两尊石狮华丽而俗气,看到它们你绝对想不到金庙的内部结构居然会如此的辉煌壮观。庭院内的三面过道都护有围栏,大门的两侧分列着两尊石像。进入庭院之前必须脱鞋并取下随身携带的所有皮革物品。有几只神龟在庭院内游荡——它们是寺庙的守护者。寺庙的住持是一个年仅12岁的男孩,他要为寺庙服务30天,然后再将工作转交给另一个男孩。这座巨大的矩形建筑有三重屋顶,正面是纯铜镀金贴面。主殿内有一尊精美的释迦摩尼神像(不许拍照)。
庭院的最右边是Vajrasattva神像,他身披一件绚丽的金银斗篷。庭院的中央有一座装饰华美的小寺庙,金色的屋顶上耸立着一个极为绚丽的钟形极顶。寺庙内最古老的部分有一座小佛塔。庭院的四角有尊Lokeshvara神像,此外还有四只猴子手捧木菠萝供品。庭院的南边有一尊装饰着中国西藏风格的壁画。最后当你离开寺庙时,抬头向上看,天花板上雕刻着Kalachakra曼荼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5:41:25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介绍完了,轻松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08:2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枉然 于 2011-8-10 08:55 编辑

今晚,打算住在加都谷底的第三大城市,帕德冈。去那里寻求传说中自古不变的宁静。
从帕坦打车去帕德冈,大鱼和老山家夫人去砍价,一辆小奥拓,最低500RS,就是不降价了!!!不过,小小的奥拓,居然可以5人一起乘坐。不是单单是为了节约开销,更感兴趣的是,可以在异域体验一下久违了的超载~~呵呵
我们被压缩在车厢内,无敌的小奥拓,飞驰在狭窄街道上,嗖嗖~~
在帕德冈售票处,我们按照攻略上的提示,举着中国护照,希望得到特惠的待遇。但被告之目前只能得到100RS/张的优惠,原价是750RS,优惠价为75RS。无所谓了,总之我们的中国护照,也得到了认可。知足知足~~~
寻找住处,当务之急。在杜巴广场周边转转,几经周折找家舒适的客栈,500RS/间。
饥饿来袭,都下午3点了,我们午饭还没吃~~跑到客栈隔壁的餐馆里,吃大餐,宗旨是“把搭车省来的银子都花掉!!”
突然下雨了,了解尼泊尔人上菜的速度,那叫一个慢~~我抓起相机,跑出去转转,探探路。



太阳雨,却未见彩虹。
照旧是当地口味儿匹萨、MOMO、面条组合,胃口不佳,填满了事。我们的胃,很爱国!!!
饭后,时间还早,在这个杜巴广场上仔细转转。
按LP上的地图,先去寻找书主人标记过的“大象庙”~~~
一个很不起眼的双重屋顶的湿婆-帕尔瓦蒂神庙,承载着大家很多幻想。
这小庙,充分展示着纽瓦丽人的幽默,在寺庙的支柱上有一些动物交配的图案。其中以大象的图案最为出色,它们以传统的方式,象鼻缠绕在一起,尽情享受着肉欲的快感!

前方白色拱门,就是广场的正门了,需要检票。
右手的建筑,就是当年王子居住的。这里的窗,都是手工雕刻而成,工艺复杂,非常漂亮。

插入一个话题,北京的白塔寺,想必大家都去过。那里的大白塔,就是由这里出生的阿尼哥受忽必烈所旨,兴建的~~这里是小哥的老家,难怪难怪~~~


回到正题。帕德冈,中文译音名,又称巴德岗或巴克塔普尔(Bhaktapur),在尼泊尔语中是“稻米之城”。这里是加德满都谷内第三大城市,河谷最早出现的村落之一,12世纪以前已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城镇,是14至16世纪期间马拉王朝的首都。
☆孩子们放学时间,很喜欢尼泊尔的校服,不失他们这年纪应有的美丽。
两头雕刻精美石狮守护着的古代王宫,成为他们的校舍,能看出尼泊尔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墙上左侧的恐怖之神巴依拉布和右侧同样可怕的帕尔瓦蒂的恐怖像(杜加)雕工精美。据说,这两尊神像完工后,那位能工巧匠的双手也被废去,以防止他复制自己的这两件杰作。太狠了!!!!

☆转身看到一白色亭子样子的小庙,石柱明显歪斜了,里面拱着“林迦”。
☆克利须纳Krishna庙.
独臂的迦卢荼,依旧跪在正对神庙的圆柱顶端。
☆红砖砌筑的湿婆Shiva神庙。
☆整个杜巴广场展现在眼前。左侧是马拉王朝的王宫区,现在的“国家画廊”。
门前两侧各有一只石狮,墙上是猴神哈奴曼和毗湿奴人面狮身相纳辛哈。这些雕像完成于17世纪末,特别是猴神以密教中的四臂猴神巴依拉布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黄金门,又称太阳门,是王宫的正门,建于1753年。





这是帕德冈王国最后一位国王拉纳吉特•马拉的作品,反映了当时金属铸造工艺水平的高超。黄金门高8米,上涂砖红色的墙体,顶端是飞檐顶盖。金门的门框、门头、门顶以及顶部的装饰,均为铜质镀金,雕刻精美、富丽堂皇。门框上面刻画有许多神祗雕像,门楣四周有构图精美繁复的花纹衬托,门桅上面所装饰的是摩河维希那瓦神像,门楣顶端还有神鹰葛鲁达雕像。金门上方半圆形门桅上有镀金铜铸的十手多面佛和女神群塑,女神个个面目俊美,体态丰盈,呼之欲出,造型生动,神韵动人,整幅图案浑然一体,巧夺天工。图案的主角是塔莱珠女神,有四头十手,手上抓著俘虏的头发。其他的图案是许多动物,如蛇、人身鸟头的神以及诸神像等。虽然表现的主要是印度教的神祗,但也有中国龙的造型,非常典型地表明这座金门是多元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屋脊正中金属花边内有三座宝顶,花边上再加一座宝顶,左右配以两面金色的尼泊尔国旗,相互辉映,璀璨夺目。
这哥们端着枪,没敢去给他拍特写,抓拍一张好了。
☆金门向王宫内院敞开,但你只能在色彩绚烂的TALEJU庭院(建于公元1553年)的入口处止步,因为我们是非印度教徒,不能深入王宫内部了。But~我还是抓拍了一张。
☆穿过角落的门,纳迦水池(Naga Pokhari)出现在眼前。
这座17世纪的水池四周环绕着扭曲的眼镜蛇雕像,中央耸立着一根攀附蛇神亘伽雕像的石柱,至于昔日的源源不绝的水流,则从鳄鱼神兽摩伽罗嘴中伸出的羊头灌注而出。
精美的石雕,虽然在下层石基上,但也掩盖不了当年王宫的奢华和工匠的高超技艺。
见我们来参观,2个小帅哥也来凑热闹,摸着林迦,拍张照~~
☆55窗宫殿位于黄金门的右侧,这栋三层楼高的红砖建筑,因为装饰大量精致的木雕而闻名,特别是位于上层大厅的55扇拱窗,更成为这座宫殿的名称由来。
在古老的尼泊尔传统中,妇女不能独自上街,只能通过自家阳台或窗户观赏室外的情景。18世纪,布帕亭德拉·马拉国王替他的妻子们兴建了这座宫殿,而这一扇扇精刻细镂的窗户,如今成为加德满都谷地的装饰木雕杰作。
不过这座宫殿也没躲过1934年的地震破坏,所以此翼完成为日后重建的摸样,所幸当时的木雕窗户获得保存,但据说如今只剩下53扇。(不清楚,没顾上查数~~)
☆塔蕾珠钟 Taleju Bell。
这座钟位于55窗宫殿对面,是由贾亚·朗吉·马拉国王(Jaya Ranjit Malla)在1737年建造,主要用于向塔蕾珠女神祭祀祈祷。此外,据说当国家有重要决策要宣告或处于危难之中时,也会鸣响此钟。
☆布彭德拉·马拉国王的圆柱。

布彭德拉·马拉是巴克塔普尔历史上最著名的马拉国王,他对这座城市的艺术和建筑影响深远。与帕坦杜巴广场上的圆柱一样,这根圆柱(建于公元1699年)也是仿照加德满都得圆柱修建的,但在这三根圆柱当中,数它最为华丽。国王两臂交叉于胸坐在那里,凝视着王宫雄伟的金门。
☆瓦特沙拉•难近母神殿 Vastala Durga Templ
塔雷珠前方是瓦特沙拉·难近母神殿,属于锡卡拉式石造建筑,外形和帕坦的克里希纳庙很相似。瓦特沙拉·难近母神殿的台阶两侧都有石雕大象,旁边还有一座和塔雷珠类似的小钟,是布帕亭德拉·马拉国王1721年建造的,该钟被昵称为“狗吠钟”,据说每当响起时总会引起一阵狗吠声。
狗都跑别处玩儿了,也没人敲钟,所以很安静。
大钟东边是CHYASILIN MANDAP寺。
这座八角形的寺庙曾经是广场上最精美的寺庙之一,后来毁于1934年大地震。1990年人们对其进行了彻底的重建,部分使用了它原来的建筑材料。这座寺庙从外表看来非常结实,内部是金属结构。
☆Siddhi Lakshmi寺。

位于王宫的东南角,亦称“LOHAN DEGA”或“石庙”。通向寺庙的台阶两侧分列这男女仆人,每人牵着一个顽童和一条狗。上层的台阶两边则分列着马、犀牛、半人半狮兽和骆驼等动物雕像。这座寺庙建于公元17世纪,是广场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的分界线。
☆维特萨拉女神庙。
☆一对卷毛石狮,守卫着广场的东侧。
☆Tadhunchen寺。

或称ChaturVarmaMahavihara寺,建于1491年,尼泊尔祭拜活女神的风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巴克塔普尔有三位库玛丽女神,但她们的政治影响都不及加德满都的库玛丽女神。
☆反身回到广场中央,一座儿层建筑,坐落在广场南侧,一层是木质的回廊,人们在此休息;二层被改建成了餐厅,坐在那里,视角一定很好~
☆继续向南,帕斯帕提纳神庙(Phshupatinath Temple),

在维特萨拉·杜加女神庙西边,建于1475年,是广场上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它最吸引游人之处,是其屋檐支柱上刻有谷内最色情的画面。
鸽子在天上飞,我冒着被鸟粪袭击的危险,拍了木雕细节~.
在游览完杜巴广场后,我们穿过小巷直奔Taumadhi广场。
尼亚塔波拉庙。
尼泊尔最高的寺庙,(30米高)也是传统纽瓦丽寺庙建筑的典范。由下而上的五对雕像分别是金刚力士、大象、狮子、狮身鹫首怪兽、两位女神。金刚力士的力气比人大10倍,而每层的神物都比下一层的力大10倍,掌管这一切的密宗女神就住在寺里面。
巴伊拉布纳神庙旁堆着被拆解的寺庙战车和巨大的车轮。每年4月,战车会被组装后巡游全城。
天色渐晚,原本行人不多的街道,更加宁静。我也累了,一天内跑了加都谷地的3个小城。早些休息,明日再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09:18:09 | 只看该作者
D13,加都谷地。
安静的一夜,充足的睡眠,6:00自然醒。已经习惯早起,趁着好的光线,出去转转,看看光景。
清晨朝拜的人们。

巴伊拉布纳神庙前的广场,居然成了当地人的集市。看样子,今天是买卖山羊的日子。
一位小姑娘,穿着类似中国的旗袍,很惹眼~
我的朋友,老山夫妇,很好的东北人~~~
这里是木器雕刻的圣地,很多小的作坊,自给自足。
昨天看中他雕刻的一个小尼式小窗,很是喜欢,开价1300RS!!!都是被别人教坏了,胡乱喊价~~~今早又来讨价,正巧小窗刷了防腐的油漆,老姐以油漆未干,无法携带为由,小试价格。结果老兄直接开价300RS!!!!还是这个价格厚道。我出马了,250RS拿下。多么好的价格呀~~~~
在一家小店用早餐。正巧老板在制作奶酪蛋糕,婚礼之用,真好看。
今天打算返回加都,之前要去猴庙和烧尸庙观摩一下。大鱼和老山家夫人,劳苦功高,又去为我们的行程去找车去了~最后,又抓来一小奥拓,跑一大圈,1000RS拿下。再次表扬一下她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0:2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枉然 于 2011-8-11 10:24 编辑

这就是我们5人同乘的小奥拓~~~
第一站,烧尸庙。票价不菲,500RS。
巴格马蒂河也称作小恒河,是尼泊尔人生命流转的渡口,在尼泊尔人心目中它是最圣洁的河,因为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往南流入印度的恒河。

帕斯帕提纳神庙就坐落在巴格马蒂河河边,该庙始建于公元5世纪,供奉破坏之神湿婆。它被认为是印度教最神圣的圣地之一,该寺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人称之为“烧尸庙”, 是因为帕斯帕提纳神庙外的巴格马蒂河畔有几座石造的火葬台,是尼泊尔印度教徒举行露天火葬的场所。
小恒河上的一座石孔桥将火葬场分成两部分:桥南的火葬场有七个水泥砌成的平台,是专供印度教平民使用的葬台;桥北的火葬场有两个同样的平台,是印度教贵族使用的葬台。2001年6月1日,震惊世界的王宫惨案后,10名王室成员就是在这里被火葬的。
在这里,每天都有古老的火葬仪式,烧尸被印度教徒视为人生大事,仪式隆重,并不介意他人在旁观看。对岸,有一排白塔,里面供奉着“林迦”。这里也是外国游客参观的最佳位置。
先人故去后,家中的男孩需要剃发,只在后脑部留一小绺,以示纪念。
印度的苦行僧,据说他们每天只吃一顿饭,一生不结婚不成家,终极目的修得来生来到人间。现在的他们,关心的是谁给我拍照了,我就找谁去要小费~~~
有寺的地方,就有猴子,他们才是真正的旁观者。


对岸的金顶寺庙,就是神秘的
帕斯帕提纳神庙。非印度教徒,绝对是禁止入内的。

资料上说,人死后,要在家里做好防腐,供奉13天。在火葬当天进行一系列的宗教活动,然后为死者盖上黄布,放在竹竿的担架上,抬到巴格马蒂河的斜坡道,让死者的双脚碰触河水,用河水净身,洗净前生的罪孽。


葬台上已堆放着木垛架,亲属们在黄丝绸裹好的尸体周围放上鲜花制成的花环和各种香料,接着其亲属们抱起死者,顺时针绕火葬台木垛三圈,置于木垛上。

点火,应该是由儿子来负责,所以如果尼泊尔人没有儿子的话就似乎是件很悲惨的事情。如果没有儿子,只有找兄弟的儿子来替代了,那里也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度。
由长子拿着火,顺时针绕尸三圈后,从头部点火。看着火苗从头发开始燃起。尸体上铺上半湿的稻草,以控制火势,放慢焚尸的时间。

先者的亡魂随着一缕青烟,袅袅升入天堂。

亲眼目睹生命如此脆弱,真的体会到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必定我们与他们的习俗不一,心情还是有些低落,没有去等待三四个小时后的礼成。
钻进小奥拓,让司机开快些,赶快逃离这个满是烧烤味道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1-8-13 10:46:2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蹲点期待楼主的下一个期待。。。
辛苦啦~;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08:5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1-10-28 22:24:08 | 只看该作者
俯视雪山的角度最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1-8-18 10:58:56 | 只看该作者
绝对是一个好贴。

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2: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C山羊 的帖子

感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