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346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条分缕析论户外(二)强度、难度与风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2 02:0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侧峰 于 2012-12-22 10:52 编辑

  二、户外运动的强度、难度与风险

    我是这样理解的:强度描述体能要求,难度体现风险程度,风险意味着潜在的威胁。

    户外运动中的难度与强度,很多时候易把他们混淆,以为强度大必然难度大,强度低则难度低,如果自认为体能足以应付活动的强度,往往就会轻视活动的难度。这也是户外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
    在通常意义上来说,一件事物的难度是指完成它的困难程度,亦即可能遇到的障碍与需要付出的代价。而运动类事物最直观的障碍就是体能障碍,最直观的代价就是体能消耗,就连很多技术性问题其实本质还是体能问题——体能不够需要技术弥补,体能足够强大则可以降低技术性要求,所谓“一力降十会”。因此,将难度与强度紧密关联乃至于不加区分,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但是,一般体育运动的观念,不一定适合户外运动。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可控性,还有一个是标准化测量。时至今日,体育运动已大多成为“人工环境”下的运动(哪怕是铁人三项)。而户外运动、探险、极限运动这三者呢?天然环境是其基本属性,很难完全转化为人工环境,哪怕是类人工环境也不行,否则就失去其核心价值了(比如室内的攀岩与抱石,已经很难说是户外运动了)。
那么,一种在天然环境下,尤其是充满不确定性、不可控性的天然环境下的运动,其难度主要源于哪些因素呢?
    从十几年国内户外运动的实践来看,难度主要不在于成败,而在于风险
    计划的合理性、参与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团队的组织与管理、安全保障、装备、后勤、环境等等,通常看作事关成败的因素,在当代户外运动中,却直指风险。自然环境的特性、大众化的参与者,使得户外风险的应对日益复杂,不再仅仅是个人能力与装备水平的问题。
    (前文已经说过,户外运动的一个特点就是“非目标导向”,也就是计划能不能完成不重要,目标是否实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身心健康与安全。参加者更关注的是过程中的体验,而不是行动的结果——判断这一点,不能仅看参与者的初始愿望,还要看其愿意承受的代价,以及遭遇风险后的心态,这类似于“叶公好龙”。后文论及户外人的心态演变与核心价值观时会详述。总之,只要安全返回,玩的开心,体验到了独特的感受,哪怕活动没有完全按照计划完成也没有关系。)

    如此,我认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当代户外运动的难度概念,应偏重于风险与安全范畴,即:

    户外运动的难度,反映了潜在危险的程度,以及为了保障生命安全所应具备的条件与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对上述因素的综合衡量。

    换句话说,因为有风险,所以户外运动对参与者素质有所要求,对行前准备有所要求,对计划与应变有所要求……。这些要求越高,活动就表现为难度越高。因此,户外运动的难度的分级标注,应以风险为主要依据,而不是体能与技术要求。
    举个例子,水流湍急的溪谷漂流,如果安全保障比较容易做到位,那么,技术水平高的人可以始终不翻艇,顺利抵达终点,技术差的人也许不断翻艇,中途就折腾的筋疲力尽只好上岸。差别顶多就这些,那我们可以说这个漂流难度不高。反之,即便对于技术水平的没什么要求,是人就能漂,但是却存在某些潜在因素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安全事故,这就是个高难度的活动。

    或曰:你搞这么复杂有必要么?难度就是指技术难度、体能难度,再加个“危险度”的概念不就好了?

    答:在户外运动中,“危险”或者“风险”的概念很不直观,且因人而异难有统一标准。在实际的活动中,无论对于组织者还是参与者,你跟他讲这条线有多少潜在的危险他很难有概念,也很难明确的根据“潜在危险度”提起重视。潜在么,概率都不会太高,100个人未必能有一个真遇上,于是这99人参加过后都会觉得“没啥危险”。从我个人带队的经验来看,如果以“继续前进会有潜在危险”为理由中断行动,队员往往会意见不一;而如果说“继续的话难度太大,咱们很难完成”,则多数情况下队员能够接受放弃(哪怕事后心有微词)。这也许跟人的心态有关,人面对“危险”问题是,总难免有侥幸心理,觉得即使碰上了也是“意外”、是“运气不好”、“不可抗力”,而“难度”则是能力问题,能力不足就别勉强很正常。所以人们对于“困难”的事情会足够重视,充分准备,而对于“潜在危险”的事情,却常常轻忽。就以鳌山事故来说,出事之前人们都说“不难,就是累”,即便明知有大量“潜在危险”,可大量参加者的心态与准备还是依据“难度”,而不是“危险度”。同样,“果果”事件中的队友们恐怕也是觉得她原路返回“不难”,既然能上来,回撤的体能也不会有问题,却忽略了孤身原返的危险度。再比如玩悬崖速降失误摔死领队那件事儿。总之,我们发现,哪怕理论上“难度”概念就包括了“风险”的因素,但实际操作中,提示强调“难度”会被重视,提示强调“危险”却很难起到效果。既然如此,何不索性在区分、标注活动难度时把“风险”因素作为最主要的依据,甚至直接根据风险评估确定难度等级。反正在狭义的户外运动领域,“技术难度”、“体能难度”实际上只有形式意义,标不标的区别不大——技术差的个人依靠器械和指导、协助依然能完成有难度的动作,体能差的依靠互助与节奏控制也不比体能好的差到哪里去。(注:特指狭义的户外运动领域,这里不会有什么真正难以逾越的技术或体能屏障。)
(未完)


该贴已经同步到 侧峰的微博
2#
发表于 2012-12-22 22:33:34 | 只看该作者
了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2-22 22:38:2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2-23 05:45:5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2-23 08:58: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2-23 09:18:5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吧,在户外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还是要量力而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2-23 09:20:12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关注等待续文,要保留仔细研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2-23 09:3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ingfeng 于 2012-12-23 09:37 编辑

值得研读!盼望读到下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2-23 17:16: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前人的经验  吸取  前人的教训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27 18:23:12 | 只看该作者
向强人致敬!{: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