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firehaw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板技术] 【滑雪文章翻译】内倾,还是反弓, …重点何在?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10-6 13:11:19 | 只看该作者
firehawk 发表于 2013-10-6 02:01
。。有点没想明白正弓是什么样子。。
    /
  /

反弓:上身的内倾程度小于下身(或者说小腿)。
正弓:上身的内倾程度大于下身(或者说小腿)。

参考12 steps to ski like a pro, 主要是手上就有,而且其中有单腿滑行(内侧腿承重转弯)的视频,step 06。有可能不够标准,但是基本的力学原理应该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10-7 18:21:27 | 只看该作者
TOP_GUN 发表于 2013-10-3 16:09
就是老外说话啰嗦,雪板是个弹簧片,人体是多个关节组成的软连接,想要在弯上按住雪板,只能依靠反弓把踝关 ...

说得再明白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10-5 22:42:19 | 只看该作者
firehawk 发表于 2013-10-5 21:40
第四条,我觉得过度反弓是存在的。 在过度追求反弓的时候(就类似于把身子死往外扳的感觉),此时可能是 ...

嗯。也许过度反弓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不太自然的很紧张的肌肉用力找到勉强的平衡而不摔倒。原作者似乎是这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22:03:36 | 只看该作者
奥玛 发表于 2013-10-5 08:39
单板其实也一样,在Alpine Snowboarding的派系当中,欧洲的学院派欧洲割转,以及最早一点的维多利亚割转 ...

谢拓展! 各国的单板技术感觉其实是跟双板技术很有联系的,举加拿大的例子: CASI的很多用词,以及动作要求能达到的效果,跟CSIA是一致的。 从中其实可以给双板技术带来很好的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21:58:37 | 只看该作者
奔钉 发表于 2013-10-5 06:26
刚才对照教主推荐的视频,又仔细研究了一下这篇译文。关于文中提出的将人体质心变化与支撑面和向心力三 ...

质心、向心力、支持面三者相连这个说法其实流传挺广泛的,但是在国内译文中确实没有提过。 而在NZSIA,CSIA,PSIA,等等的教材里都会用这个方法来讲滑雪物理。 因为这个表述是最简洁又能说完整的。

大家喜欢分析纯卡弯的一个原因是纯卡弯是最理想的运动,就跟鞋面上的小木块一样,半径均衡,受力简单。我觉得进行量化分析的话涉及未知变量太多。 比如说我们不能简单得套用圆周运动的公式,像高中物理一样受力分析,因为整个弯的过程中向心力是一直在变的,曲率也是随着变化的;而在从上半个弯到下半个弯的过程中,雪板像弹簧一样被压弯,再释放;等等等等,感觉很难得到一个完美的量化的运动方程来描述。即使得到了最后的大一统滑雪理论, 也很可能会太过复杂而很难实际运用。

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定性分析,不考虑具体数值,只考虑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像本文这样,从一个假定条件得到=》“必然正确” 的结论:比如说支持力没连住向心力,就一定不平衡(内倒或外倒)。 也可以继续探讨,此时姿势不正确导致平衡上出问题,人的本能是寻找平衡,微调自己支持面的位置,这个是否就是“A腿”或K腿的根本成因呢? 根据图示,受力的实际方向正是很多所谓K腿滑雪者的姿态。继续还可以讨论所谓“练外刃治K腿”的说法,是否科学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21:40:10 | 只看该作者
雪道 发表于 2013-10-5 04:16
好文章,好翻译。多谢楼主分享。

深入探讨下作者的基本观点,和可能引申出的结论。

第四条,我觉得过度反弓是存在的。 在过度追求反弓的时候(就类似于把身子死往外扳的感觉),此时可能是不平衡的(如图),但是可以里用肌肉力量(死撑着的感觉)扳过来。 但是因为此时合力没有与支持面相连,抓雪能力并不是最大的

点评

说的好,反弓过度的话,承重的外板刃刻不足雪。本人亲身体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7 12:52
嗯。也许过度反弓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不太自然的很紧张的肌肉用力找到勉强的平衡而不摔倒。原作者似乎是这个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5 22: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10-5 21:39:31 | 只看该作者
firehawk 发表于 2013-10-4 20:24
APSI的风格收到日韩影响比较多,不像欧洲对上身管得那么严。

而且文章本身也是在讲,没有必要肩膀始终平 ...

单板其实也一样,在Alpine Snowboarding的派系当中,欧洲的学院派欧洲割转,以及最早一点的维多利亚割转,还有现在的竞速板的技术,都是强调反弓的,上身管理很严格,但是有的国家,比如德国,瑞士和俄罗斯,对上身的技术完全开放了。日本的单板竞速技术,源自欧洲,但经过了改良,并且还用到了自由式当中,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风格,还带动了韩国的自由式技术。日韩的确对上身的反弓,肩部平行坡面等等不做硬性的要求。但美国的单板营和道格G的终极割转,却对反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要想象自己用同侧的肋骨和胯骨去夹住一个核桃,对他们来说,失去反弓就意味着失去了高立刃,反弓还要提前做,让立刃来的更早更高。

在单板追求G弯的技术中,反弓和内倾是相辅相成的动作,从瑞士的技术看,更注重内倾,反弓和肩部反倒要求不那么苛刻。G弯是一种变速圆周运动,弯道半径会呈螺旋线状收缩,弯道轨迹形呈字母 “G” 的形状,也有一种说法是G-Force是指追求过山车般的重力加速度感,强烈的重力加速度(G力)的体验。其实这是一个状态的两种表现方式。要想出现G弯,就要用技术来调动全身进行配合。这是很多单板割转者追求的理想。

点评

谢拓展! 各国的单板技术感觉其实是跟双板技术很有联系的,举加拿大的例子: CASI的很多用词,以及动作要求能达到的效果,跟CSIA是一致的。 从中其实可以给双板技术带来很好的参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5 22: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10-5 21:3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道 于 2013-10-5 22:28 编辑
奔钉 发表于 2013-10-5 19:48
嗯,讨论一下:55分力应该指的是弯衔接部分中性站姿的时候吧?这个时候轻微反弓站姿会更有利于提早将 ...

根据我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内脚主承重的时候,上下身之间应该是一种“正弓”或者叫“反反弓”的关系。

先定义下这两个词的含义:
反弓:小腿与地面间的夹角小于上身与地面的夹角
正弓(我发明的词,哈哈): 小腿与地面间的夹角大于上身与地面间的夹角。

我看了一下视频,12 steps to ski like a pro 的step 09:extreme carving。

发现“正弓”是存在的。
貌似甚至“正弓”和“反弓”是同时存在的。

原因如下: 其实在滑行的时候,双板的立刃角度不一样。 由于外腿伸直内腿弯曲以及两腿间的板距, 外板的立刃角度往往大于内板,外小腿与地面的夹角小, 内小腿与地面的夹角大。而上身与地面的夹角貌似在两者之间。

也就是说: 上身和外小腿间是反弓关系,上身和内小腿之间是“正弓”关系。
这貌似解释了我上个帖子中看起来“荒谬”的推论,内脚主承重的时候,身体和小腿之间确实是“正弓”关系。


提示一下: 小腿的倾角决定了地面支撑力的方向。
另外,前面帖子中的6个推论没考虑到内侧腿在膝盖处的弯曲。原作者画的示意图也没考虑膝盖的弯曲,把内侧腿的小腿和大腿画成一条直线,是考虑不够周全的地方,也会得到不太对的推论。

点评

。。有点没想明白正弓是什么样子。。 / / | | 这样么(有点像上身先动,下身不动)? (从前平面看) 顺便提一下12 steps to ski like a pro 这个视频在网上被批的挺惨的,示范者是竞技出身,多余动作很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6 02: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10-5 21:22:05 | 只看该作者
奔钉 发表于 2013-10-5 19:26
刚才对照教主推荐的视频,又仔细研究了一下这篇译文。关于文中提出的将人体质心变化与支撑面和向心力三 ...

如果真的想深入了解滑雪的物理原理,推荐你看一看 John Howe 《Skiing Mechanics》一书,我在一篇文章里面也有过对单板的一些物理原理的分析,但是都是比较理想态和简化的方式来阐述的。就是这篇:http://bbs.lvye.cn/thread-843170-1-1.html
下面的是单板的立刃角度和向心力在理想态下的公式,双板也可以参考,但双板的情况更加复杂:




向心力也是我们最容易混淆的一个概念。向心力是维持我们做圆周运动的一个力,它一般都是合力。向心力还容易和离心力混淆。并且施压的技术和抽拉的技术(pumped carve)带来的效果以及受力分析是不同的,在坡面的时候,相对在平面的受力分析又增加一个角度,情况会更复杂。有关这方面的受力分析我会单独开一个帖子做探讨(还是单板的,目前正在画图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3-10-5 19:48:14 | 只看该作者
雪道 发表于 2013-10-5 17:16
好文章,好翻译。多谢楼主分享。

深入探讨下作者的基本观点,和可能引申出的结论。

   嗯,讨论一下:55分力应该指的是弯衔接部分中性站姿的时候吧?这个时候轻微反弓站姿会更有利于提早将重心倒向下一个弯内啊,所以不会导致重心偏离。
   如果是指滑行55分力即便日系的双轴理论也应该是外板主要承重。如果是粉雪或烂雪情况则会另当别论,内板可能会作为主要承重腿出现,以便入弯更灵活。内板100%承重的时候更需要反弓来维持平衡,否则会提早倒向弯内。刚开始练习内板承重的时候,如果速度或坡度不够的时候需要把杖尖拖后指向远端圆心,轻微触雪面起到一个辅助支撑作用,实际上也是在辅助调整反弓的大小以保持平衡。有机会可以试一下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惧。

点评

根据我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内脚主承重的时候,上下身之间应该是一种“正弓”或者叫“反反弓”的关系。 先定义下这两个词的含义: 反弓:小腿与地面间的夹角小于上身与地面的夹角 正弓(我发明的词,哈哈): 小腿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5 2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