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人人滑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板技术] Crossover与Crossunder(1)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6:57:59 | 只看该作者
attachments 发表于 2014-1-14 17:14
楼主辛苦了,一定要写下半部分啊,坚决不能太监,强烈支持并期待!

“Undercross是左右的动作(Bending turn)一般滑猫跳的时候(没有Crossover)用Undercross。
荡秋千一样的道理。”师公这一句已经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天机了。任何多余的描述只能是画蛇添足狗尾续貂呀。你要我不当太监,这不是将我的军吗?让我压力很大呀,哈哈哈哈。。。

不过可以考虑把crossunder的来龙去脉及历史写一写,就算给师公的话作个蹩脚的注释吧。到底是史上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从滑雪界的困惑到回转赛中的必修技,再到对传统教学的反叛,故事很多呢。可我没有切身经验,有些技术要点只能猜测,所以要写只能纸上空谈。容我再想想,看怎样来写才能把师公和众高手们引出来谈他们的实战经验。因为说到底滑雪是用腿滑出来的,不是像我这样用嘴说出来的,这一点何时何地都含糊不得。

点评

别太夸张了。我也很期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7 17:43
越说越期待了,楼主赶紧动笔吧,不要偷懒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7 17: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1-17 17:15:04 | 只看该作者
人人滑雪 发表于 2014-1-17 16:57
“Undercross是左右的动作(Bending turn)一般滑猫跳的时候(没有Crossover)用Undercross。
荡秋千一样 ...

越说越期待了,楼主赶紧动笔吧,不要偷懒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1-17 07:42:21 | 只看该作者
第n遍仔细阅读帖子了,对于讲解细腻程度仍然感到震惊! 之前本来想说点儿什么,但仔细推敲以后觉得我说的还不十分准确,暂时不发表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4-1-15 08:3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QiaoJiannan 于 2014-1-15 08:43 编辑

这么好的帖子必须要多看几遍才能有更好的收获!

【内容审核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1-15 16:34:53 | 只看该作者
这帖子怎么能让它沉呢!顶起.楼主下了很大功夫,给大家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4-1-15 23:24:52 | 只看该作者
真不是一般详细。非常非常牛逼,正合适我用。高大上的秘籍啊。期待下半段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4-1-14 17:14:2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理解到什么高度就有可能连到什么高度,空有一腔热情,一身力气。练就一身让自己舒服的错误习惯动作,改起来,比练还难。所以现在回头看,很庆幸自己自己这张纸上还没写几个字儿的时候有幸结识了朴教练,刘吉,后来的robin,murray,David。。。建议大家开始时请好的教练,正本清源,开个好头,真的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4-1-14 17:14:43 | 只看该作者
人人滑雪 发表于 2014-1-14 16:22
能引出师公、卡门大侠、各高手、和众雪友们出帖谈体会就是本帖最大的收获了。很感激大家的宽容,容忍 ...

楼主辛苦了,一定要写下半部分啊,坚决不能太监,强烈支持并期待!

点评

“Undercross是左右的动作(Bending turn)一般滑猫跳的时候(没有Crossover)用Undercross。 荡秋千一样的道理。”师公这一句已经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天机了。任何多余的描述只能是画蛇添足狗尾续貂呀。你要我不当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7 16: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6:22:10 | 只看该作者
     能引出师公、卡门大侠、各高手、和众雪友们出帖谈体会就是本帖最大的收获了。很感激大家的宽容,容忍我这种只会嘴上空谈的人在坛里班门弄斧。
     论坛对我是新生事物,各种功能和论坛规矩都不懂。开始只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敲,还经常一不留神写的东西就不知怎么变没了。说出来不怕丢人,帖中插图和加视频还是废了老大劲后才在2012年初学会的。真的很感谢绿野论坛兼收并蓄的包容,允许各种风格观点同时存在。后来还得到红教主的鼓励,才斗胆坚持了下来,希望写的帖子能起到一点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刚才看到师公写的Crossover/Crossunder的贴很高兴,真希望他能继续多写些,造福我们大家。哈哈,同时也有点心虚,犹豫还要不要继续写Crossunder了。
     以后发贴万一有冒犯、不礼貌、或不懂论坛规矩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及时拍砖打板子提醒。

点评

楼主辛苦了,一定要写下半部分啊,坚决不能太监,强烈支持并期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4 17: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4-1-14 09:01: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码的字儿非常有水准,由浅入深,一看便知是个双板资深爱好者,左右动作详细对照极其生动,感觉已经不能再详细的把crossover解析明了。
我所非常喜欢的部分:
一、对我而言X交叉一说非常易懂准确,1是重心x前交叉over,2是重心后交叉under;
二、中性位置过程中承重的转变一说也非常详细(伸缩老弯内外腿的动态理解极为生动);正身square一说也再生动不过的描述了在正中位置一刹那,滑雪者做over换刃时整体的形态(胯与双板朝向一致,甚至再可加上瞬时双肩、双板、胯三者朝向一致的短暂过程,使正中位置形成整体形态正身square的形状),这是over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极其短暂易忽略的过程(松刃平滑一霎);
三、“引申轻身”和“缩腿轻身(类似奔丁轻身,但奔丁滑的中性位置吸收动作,可能更多利用到了腹部肌肉收缩以及腿部收缩,而under应是强调双腿的回缩动作)”两个学说非常关键、精准,是over、under换刃过程中感受之精华,个人觉得可以作为楼主后续under一文的开篇,例如说“over引申轻身瞬时放松肌肉,而under缩腿轻身瞬时脚下轻了但肌肉收缩加压”等细节。
四、文中其他关于换刃时重心不要后移而要前扑等一系小细节列非常耐读,建议第一遍不太明白的爱好者反复阅读以生动理解,理解到了,在雪上就能相应调整。

希望早日看到楼主under一文,或者再细化over和under引申动作中动态幅度最主要的具体身体部位(个人理解是身体姿态稳定前提下,胯至膝盖即大腿一节为主),以及该部位在over和under两种过程中,不同的受力发力感受。

每个人对于滑雪的系统理解不一,尤其码字表述难得一致,但非常喜欢并赞同楼主思路,望有朝一日可得楼主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