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码的字儿非常有水准,由浅入深,一看便知是个双板资深爱好者,左右动作详细对照极其生动,感觉已经不能再详细的把crossover解析明了。
我所非常喜欢的部分:
一、对我而言X交叉一说非常易懂准确,1是重心x前交叉over,2是重心后交叉under;
二、中性位置过程中承重的转变一说也非常详细(伸缩老弯内外腿的动态理解极为生动);正身square一说也再生动不过的描述了在正中位置一刹那,滑雪者做over换刃时整体的形态(胯与双板朝向一致,甚至再可加上瞬时双肩、双板、胯三者朝向一致的短暂过程,使正中位置形成整体形态正身square的形状),这是over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极其短暂易忽略的过程(松刃平滑一霎);
三、“引申轻身”和“缩腿轻身(类似奔丁轻身,但奔丁滑的中性位置吸收动作,可能更多利用到了腹部肌肉收缩以及腿部收缩,而under应是强调双腿的回缩动作)”两个学说非常关键、精准,是over、under换刃过程中感受之精华,个人觉得可以作为楼主后续under一文的开篇,例如说“over引申轻身瞬时放松肌肉,而under缩腿轻身瞬时脚下轻了但肌肉收缩加压”等细节。
四、文中其他关于换刃时重心不要后移而要前扑等一系小细节列非常耐读,建议第一遍不太明白的爱好者反复阅读以生动理解,理解到了,在雪上就能相应调整。
希望早日看到楼主under一文,或者再细化over和under引申动作中动态幅度最主要的具体身体部位(个人理解是身体姿态稳定前提下,胯至膝盖即大腿一节为主),以及该部位在over和under两种过程中,不同的受力发力感受。
每个人对于滑雪的系统理解不一,尤其码字表述难得一致,但非常喜欢并赞同楼主思路,望有朝一日可得楼主指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