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31538|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板技术] Crossover与Crossunder(1)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4-1-13 21:43:42 | 只看该作者
这两个换刃动作的最大的区别是:从平衡位置,到雪板正向山下即和滚落线一致这一段。
OVER在这一段要降低重心内倾,以减少重力向心力方向的分力,雪面的支持力有一部分已经变成向心力了。如果不降低重心向山下倾斜会摔倒。
UNDER在这一段要蹬伸升高重心,蹬伸的作用是对板子施压,让板子进入弧线。也是为下一个UNDER换刃做准备。如果不登下一个换刃就有可能就成了OVER。
单板和双板做这个技术是一样的,没有区别。以上只是我个人滑的感觉,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1-13 16:46: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ttachments 于 2014-1-14 09:40 编辑

好贴,收藏了慢慢体会。
另外顺着这个帖子又拜读了楼主另一篇大作《胯的挪移——晋级的一个关键》,Psiman滑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1-13 18:33:02 | 只看该作者
太精辟了!太细致了!必须得赞!赞,赞,赞!
期待第二篇大作。千万不要太监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1-13 19:15:11 | 只看该作者
感觉crossunder确实比较累,因为腿需要不断伸缩就像做蹲起.而crossover腿部弯曲程度则比较固定,就像一些挑山工一样,从身上卸扁担休息的时候,会用木杖支撑住扁担,而不是弯腿下蹲,从而避免股二头肌有动态的运动,节省体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6:01: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几天看到奥玛一篇关于Crossover与Crossunder的帖子( http://bbs.lvye.cn/thread-843066-1-1.html),分析得非常准确到位。只可惜是针对单板的。在此愿意献丑,也斗胆写篇针对双板的。不过事先声明,我这里纸上谈兵的多,实战经验少。本人滑雪最多中级,平时滑雪只喜欢漫山遍野地自虐,没有技术,属于最令教练头疼的那类:即各种错误根深蒂固地形成肌肉记忆,早已不可救药了。好在我滑雪享受的不是技术,平时只把技术当武侠小说看着过过瘾。读了许多帖子后,觉的Crossover与Crossunder这个话题一个叫瑞德的教练和一个叫巴恩的教练描述得最到位。希望坛里的雪友能批评指正。

     Crossover与Crossunder是换刃时不断使用的两个名词,指重心从雪板的山上一侧换到了雪板的山下一侧,或者从老弯一侧进入新弯一侧。顾名思义,Crossover指重心从雪板上方朝山下越过,Crossunder指雪板从身体(重心)下方朝山上越过。可这似乎只是同一现象在不同参照系下的描述,为什么还要起两个名词,有必要吗?有什么不同吗?

     以前曾用“派人”说明卡宾回转中重心挪移(平移)的重要性(http://bbs.lvye.cn/thread-746790-1-1.html),认为解决了重心挪移就解决了卡宾问题的一半。其实Crossover与Crossunder就是重心挪移两种不同的成分。在这说是两种不同的成分,是因为这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方法,而是换刃时两种不同的元素(例如黑白是灰色的两种元素)。往往在换刃时两种成分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没必要再纠结两者的区别。但讨论一下可能有助于了解换刃的特点,帮助改进换刃质量。

     换刃时我们一定会经过中性点,即双板放平雪面上的那一刻。中性点前是出弯松刃,中性点后是入弯立刃。我先上一张中性点时的两张照片,让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除了重心高低外,可能许多雪友都会说,A的重心前后掌握得好,B的重心落后明显后坐了。


          其实AB两者都没错。A是Crossover, B是Crossunder。后者在当今回转比赛中随处可见,下图就是当今高手Ted Ligety的照片,其中第4、5副是明显后坐的。用静态照片看滑雪姿势往往忽略了动态过程。图B中所展示的后坐姿势曾在60年代引起过轩然大波。


     在分析Crossover与Crossunder不同的动作要领前,不妨先回顾一下重心挪移前后都发生了哪些变化。首先(老弯)内腿由收缩变成了伸展(Inside Leg Extension,ILE),(老弯)外腿由伸展变成了收缩(Outside Leg Retraction, OLR)。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有轻身(unweighting)的动作,即让脚下雪板压力变小的动作。而轻身有两种,一种是先把重心上移(即我们所说的引申)而获得随后而来的轻身,这叫上轻身(up-unweighting)。另一种是收腿造成的轻身,叫下轻身(down-unweighting)。

     这两点明白后,就容易解释Crossover与Crossunder的不同了。简而言之,

Crossover是与上轻身(up-unweighting)和中性点前内腿伸展(ILE)联系在一起的。
Crossunder是与下轻身(down-unweighting)和中性点前外腿收缩(OLR)联系在一起的。


     Crossover重心在左右挪移时与雪面的高度由于引申会先高再低地越过雪板,所以换刃速度相对较慢。Crossunder重心在左右挪移时与雪面的高度基本不变,所以换刃速度相对较快。但Crossover由于在中性点时重心前后已调整好,所以入弯容易掌控。另外Crossover轻身时间可以较长,也可令紧张的身体获得暂短的放松,所以当旗门间距较大时采取Crossover。Crossunder在中性点时重心是后坐的,必须在中性点后的入弯时追回,所以难于掌握,另外总用Crossunder会很累,但换刃很快,在回转比赛特别是小回转比赛时是压倒性的动作。我觉得没掌握好Crossover的就去学Crossunder,十有八九会陷入重心后坐的窘境,学会前先吃尽苦头。下面分析一下Crossover和Crossunder的动作要领,先谈Crossover。因为明白了Crossover后,Crossunder就不难懂了。

Crossover
     Crossover的核心是中性点前出弯时(老弯)内腿的伸展(Inside Leg Extension,ILE)。这种以引申获得的上轻身(up-unweighting)是直板时代就发展出的技术。你如果滑过直板就知道,没有up-unweighting,那中性点后入弯时导引雪板的回转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头板的出现使得雪板自导引成为可能,只要雪板在立刃时被压弯就可自动回转,所以可以不用人为的导引。因为这个原因上下引申的up-unweighting在大头板出现后幅度大大变小了,可在90年代大头板刚诞生时却困惑了许多人呢!但Crossover却是容易找到雪感觉方法,所以在大众滑雪中仍为大部分人所采用,虽然有时引申的幅度最后已小得难以觉察了。下面是Crossover具体的做法。

(1)        在过滚落线后,你大部分重量都是在外脚上的,外脚内刃,内脚外刃。你打算出弯时,让内脚开始轻轻加压,即内脚外刃开始轻压雪面进行内外腿重量转移。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做这个动作时,重心千万不要往山上移。不幸的是许多雪友都卡在这里,在两腿交换重量时本能地把平衡也换过内腿去了。这是一个瓶颈,不突破它身体就无法倒进新弯。教练出彩的绝活也在这里,无所不用其极地帮你突破这个瓶颈。有些好方法是不好意思写出来的(想起以前雪友描述站姿所说的f***与s***)。例如有的教练会悄悄对你说:喂,看见了吗?上下有一个美女正向你招手呢!兄弟,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犹豫啥,山下扑吧!当然对女雪友要倒过来说,可别想歪了,不是说山下有帅哥,而是说山上有恐龙!好了,言归正传。这个动作一作出,你会感到内板立着的刃马上有朝放平方向滚动的感觉(松刃),同时身体重心开始向山下移了。所以这第一个动作的核心就是中性点前出弯时伸展内腿进行重量往山上脚的转移。

(2)        当内腿伸展时,要把山下胯(老弯外胯新弯内跨)同时往前带。原因是当我们进行回转时,或多或少内板都比外板超前。如果不把山下胯(板)往前带,重量交换后,重心相对新的承重腿是落后的。反之,把山下胯(板)往前带使你到达中性点时已调整好重心前后,入弯向新弯外板施压时压在脚前掌上,而这正是卡宾压板所需的地方。另一个原因是内板超前或多或少造成胯的指向偏离雪板方向(胯更朝向山下),这种姿态叫拧转(counter)。当雪板放平少了外在力矩时,counter会使雪板在身体内在扭矩下旋转,于是在换刃时不由自主地产生搓雪。搓雪本无错,但不想搓而不由自主地搓就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了。所以把山下胯(板)往前带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到达中性点时胯和雪板朝向一致(这种姿态叫胯与雪板的正身square),消除了身体的内在扭矩,使得换刃变成纯卡宾。

     在明白了上述两个要点后,再看以一张图中A所属的全图就会对Crossover一目了然了。练习时不妨把动作放慢一点,例如内腿伸展加压可以试试不同的加压幅度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内外腿重量交换时也可试试不同的百分比看看有什么不同。虽然等将来熟练了你可能想尽快的换刃,但学习过程中放慢的节奏有时却容易让人找到雪感。即使平时吃饭,也不能总狼吞虎咽,混囵吞枣。有时需要细嚼慢咽才能品出佳肴的美味,不是吗?当然和损友同桌吃饭时例外。


     为了进一步看清Crossover的动态过程,再上一段大回转运动员的演示。从视频可看出上面所述的两个动作特征非常明显。另外重量交换进行得非常彻底(100%地转移到山上腿)。我个人体会也是早转移,彻底转移有助于找到雪感。当然这点因人而异,没必要千篇一律。这些运动员演示时没有平时的刚猛,看似漫不经心,其实他们Crossover质量非常高,这可从雪面留下的轨迹线就可看出。能这么举重若轻地滑出这么干净圆润的正弦曲线,我敢说业余滑雪者中是凤毛麟角。


    Cross的实质是重心与雪板的X交叉。这里X的一杆代表重心轨迹,另一杆代表雪板轨迹。Crossover的X交叉是在脚前交叉的,Crossunder的X交叉是在脚后交叉的。所以Crossover重心在中性点时已调整好了,这也是平时所说的重心挪移要侧前移地越过雪板。不过连贯的侧前移由于山下倒的瓶颈很难开始就做出来,所以有的教练把X交叉分解为两个步骤,第一是把重心先向前移,然后再向侧移。我把它叫成“// + /—”。不过它的特点是在换刃时身体仿佛有一顿,不像X交叉那样流畅。但作为过渡是很好的一步。而Crossunder就不可能进行“// + /—”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Crossover前学Cossunder吃尽苦头的原因。

     最后想说说为什么Crossover会这么有效。我们滑雪时除了不变的重力外,可以掌控的主要是离心力和板下压力。在出弯前重力与离心力的合力基本上是作用在外脚上,与坂下压力平衡。这时内脚向下的施压使得合力的结果落到外板之外,所以这是个破坏平衡的动作,其结果是使重心开始向外板外面摔,而这正是重心挪移所需要的:把重心从老弯内移到新弯内。如果内脚向下施压时重心不由自主地往山上移,就无法把重心“摔出”老弯,这就是第一个动作的要点:内腿伸展时重心千万别往山上移。再说向前带山下胯(板),这个动作带来几个好处。以左转换右转为例(左腿为老弯内腿,新弯外腿;右腿为老弯外腿,新弯内腿)。我们脚踝关节换重量时有个不易觉察的翻转倾向。例如走路,左脚在前刚落地时脚后跟外面(外刃)有先承重的倾向,这其实对应着出弯开始时转移重量的时刻:内板外刃开始承重,内板比外板超前。随着重量完全转移到左脚(右脚在后将离地),再到右脚向前迈出(向前带山下胯和板),左脚的承重一方面从脚后跟转移到脚前掌(正是重心前后调整和入弯向左板施压所需要的地方);另一方面也从脚后跟外侧(外刃)翻转转移到脚前掌内侧(正是松刃和立刃的滚刃所需要的)。而我们的胯也从左前右后的Counter经过中性点的Square而变成新弯的右前左后的Counter,最大程度地消除了身体内力矩,防止了过中性点时雪板转动造成的搓雪,达到换刃的纯卡宾。其实很多地方我们的身体比我们的大脑灵的多,医学上据说就有关于平衡到底是身体学会的还是大脑学会的争论。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没头脑的“派人”让人生气无语的原因吧。以后有时间再聊Crossunder。

点评

琢磨、体会了三个多月,总算基本整明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4 17:36
好帖~~赞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3 22:55
6#
发表于 2014-1-13 17:20:37 | 只看该作者
视频的后半部分是crossunder吧, 有明显的收外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1-13 17:17:3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期待crossunder大作。

感脚carving小回转必须crossunder, B图不应该代表小回转的crossunder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13 17:01:32 | 只看该作者
先赞一个!再慢慢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13 16:37:43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技术贴.仔细阅读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13 16:43:5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