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rz 于 2015-2-20 08:56 编辑
终于看到当地内行人(救援人员)的分析了。
他们提了三点,一是大风低温,二是先进科技(卫星定位呼救器),第三是装备。
背景材料请看这两个帖子:
她5点从北边进沟(海拔400米),爬升1000米后到达1450米左右的鞍部。沟里基本在林子里穿行,林间小路的雪基本在前一天被人踏实了,因此她没穿雪鞋还能上到鞍部。快到鞍部时,跨越树线,没有林子屏蔽,基本上她完全暴露在大风里。当天当地气温为全球第二低的地方,仅次于南极。时速一百多公里的大风很快把她送上了鞍部,也送上了不归路。鞍部南边是几万年前冰斗(冰川脑)切出来的大凹,积雪甚厚,即使穿着雪鞋也不可能从山南下撤。顺着山脊走,暴露在狂风低温下,举步维艰。知难而退的话,可以往北原路撤退。
她原计划上到山脊后,越过三峰,然后从华盛顿山西面下撤,约好了丈夫6点在山下接她(从鞍部到终点的计划路线我根据报道做在中间两图里,上山的路线我没做。轨迹可下载,见帖子下方。)。5点开始走,启动呼救器是3点半,她被发现的地方离鞍部不远(鞍部有建筑物),可以说在山脊线上没走多远。如果像绿野的强驴估计两小时能上到鞍部吧,那么从7点到3点半都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是一路前进极度缓慢,那她应该知道无法完成计划,应该早就回头了。是不是摔伤了,又不愿意求救,试图自己想办法原路下,一直努力到3点半了才决定求救。当然,另外一个问题是,穿出林子进入暴风区时,她脑子里在想什么?大风推着自己爬升很容易,但到了山脊怎么办,是不是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知道风的利害。或者考虑到三天的假期(夫妇俩都从事于很紧张的金融行业),加上从纽约市大老远跑来一趟不容易,不能轻易放弃穿越。
接下来说先进科技的问题。首先,先进科技不一定可靠。其次,即使它能报出准确位置,搜救人员也不见得能赶到(客观环境很糟的时候)。因此,对先进科技不能心生依赖,必须留有余量,比方说,启动后自己应该还能坚持48小时,不能等自己都快不行了才启动。这个问题上,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接到她的求救信号后,打了她的手机和卫星电话,但都没有应答(我怀疑当时人是不是已经都不行了)。当地救援队立刻沿她的计划路线和信号反馈的坐标搜寻,当晚无果(她的机子是注册过的,所以搜救协调中心应该能和她丈夫立刻取得联系,取得她的路线信息)。第二天接着搜,直升机升空,但因风卷残雪,看不清,无功而返。地面人员到下午才找到她,但为时已晚。
冬季穿越总统山脉必须有睡袋和帐篷(或bivy)。她那天轻装上阵,连应该带的雪鞋都没带,想用13小时穿越,这在夏季应该绰绰有余,但在冬季就太冒险了,容不得一点意外。如果她重装上,即使出意外了,应该能挺上一两天没问题。这心态和绿野很多玩时间(破几小时)的驴友类似,讲究包轻人跑得快,可以拿下所谓的高强度路线。
我觉得冬季最好重装,相应缩短路线,保证应付意外事故的能力。
图的下方可见一湖。她的遗体离此处不远。
丈夫送她到山北2号公路 Appalachia 停车场,然后她顺着 Valley Way 那条沟往南爬升,上到鞍部后,接着往南(顺着山脊线),到华盛顿山后,往西南方向下撤,走 Ammonoosuc Trail 到山下和丈夫会合。轨迹显示山脊鞍部到山下计划会合处,不显示上山路线,换言之,显示她没走完的部分。
Madison Spring 休息站在山脊线北边的鞍部,往南的下一个 Lakes of the Clouds 休息站在下了华盛顿山后才能到达。营业时间表上,唯独这两处冬季不开放,可能是因为都暴露在秃山上吧(见谷歌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