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一直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女性诗歌征集帖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3:28:02 | 只看该作者

《述亡国诗》 五代十国(公元十世纪、唐宋之间)花蕊夫人

艳惊两朝帝王的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述亡国诗》悲愤婉转,不亢不卑,表达了一个有气节的亡国之女深沉的悲哀。这位才高气傲的女诗人是谁呢?据说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人称“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聪明贤淑,风流蕴藉,不但貌若天仙,而且擅长诗词。后蜀主孟昶少年风流,为寻找不到美女闷闷不乐,后来,有一位心腹太监在青城明察暗访终于物色到一位美女。这位美女体态轻盈,浅着粉黛,容颜绝世,给人一种空谷幽兰自然淡雅之感, 孟昶如获至宝,立即留在宫中,封为慧妃。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每到芙蓉花开时节,成都城中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红如火,白似雪,远看如朝霞灿烂,近闻花香浓郁,从此,成都也得了雅号,叫“锦城”。孟昶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望着花丛中的美人,感慨地说:“你真美呀!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为花蕊夫人。”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南击后蜀,蜀军不堪一击,孟昶只得自缚请降,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陪孟昶被押解进京。
     宋太祖早闻花蕊夫人之名,令立即召见。只见花蕊夫人腰似弱柳,眉含远山,唇若朱涂,确实是蜀国第一丽人。为掩饰自己的失态,宋太祖竟厉声指责花蕊夫人说:“人说女色是亡国祸水,你倚仗美貌,使孟昶荒于游乐,败了国家,该当何罪?”花蕊夫人面无惧色,坦然陈辞:“作君主的掌握军政,占有权力,不能悉理朝政,强军保国,自己迷恋声色,又要将罪名加到宫妃身上,是什么道理?”当场索要纸笔,题了一首《述亡国诗》献上。
  宋太祖喜爱花蕊夫人,将她收入宋宫。7天之后,孟昶不知何故竟暴死于宅第。花蕊夫人悲痛欲绝,在宫中挂上孟昶的像,表示纪念。后来,宋太祖死,赵光义继位,又逼花蕊夫人就范,她哪肯再度失身偷生?被恼羞成怒的赵光义一箭射死。
  才名远播的花蕊夫人香消玉殒,但却留给后人一连串的问号。
  有的说,她是被赵光义看见,一箭射死的。有的说,她被宋太祖纳入后宫后,依然怀念前夫孟昶,把孟昶的画像供奉在内宫,骗宋太祖说是“张仙送子图”(据说后人盛行供奉“张仙送子图”,就是由此而来)。后来,她年长色衰,郁郁而死。
(来自新浪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3:38:40 | 只看该作者

《卜算子·咏梅》 宋 严蕊

  《卜算子·咏梅》严蕊

  不是爱风尘, 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 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 住也如何住? 待到山花插满头, 莫问奴归处。




  上次写到稼轩文人(辛弃疾号),在与稼轩之流同时的文人之中,还有一个奇女子,名叫严蕊。她是宋代台州(今浙江天台)的一个营妓。卷首这首风露清愁的词,很多人都不信,就是严蕊所写。

  严蕊字幼芳,很有才气,能诗善词,通古达今。有一年,大道学家朱熹巡视浙南,他和唐仲友(既陈亮词中所提到的唐与正)本来就有矛盾,为了打击唐仲友,搜集他的“罪状”,就把严蕊抓了起来,严刑拷打,逼她招认与唐仲友有“不正当”的嗳昧关系。

  根据当时的法律,官员是不许嫖妓的。官员嫖妓,不算犯罪,但算“犯禁”。严蕊虽然备受鞭笞,饱尝夏楚,委顿狱中两个多月,几乎死去,却绝不屈服,更不招供。她在堂上据理反驳,从来不讲一句对唐仲友不利的话,朱熹也拿她没有办法。此案未结,不久朱熹却调走,提刑岳霖(字商卿)继任,怜她无辜受屈,也怜她的才气,决定释放她。

  这首著名的《卜算子》,就是严蕊在开释的堂上,当堂“援笔一挥而就”,以明“志向”的一首愤青力作。

  这首词,写得凄测、忧伤,却有流光溢彩的艺术魅力,虽然有一丝淡淡的遁世的哀愁,但也具有反抗暴虐迫害的积极斗争精神。

  词中含蓄地控诉了官场暴虐的本来面目,伪道学、伪君子朱熹的无耻嘴脸,且不乏对自己悲凉、屈辱的身世的叹息、误入风尘的怨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酒好不惧巷子深”,不久之后,这首震撼人心的《卜算子》,已经脍炙人口、尽人皆知了。

  随着这首词的传播,关于朱熹迫害唐仲友的故事也流传开来,最后甚至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为此朱熹很是狼狈,他还曾经写过一篇“奏章”为自己辩护清白。

  朱先生在奏章中如此说:唐仲友经常招严蕊弹唱侑酒。在某日的宴会上,唐仲友的亲戚“高宣教”写了这首《卜算子·咏梅——不是爱风尘》,由严蕊在筵上弹唱以助酒兴。──也就是说,这首词不是严蕊写的。

  关于严蕊作《卜算子·咏梅》词,宋代洪迈的《夷坚支志》、周密的《齐东野语》、邵桂子的《雪舟脞语》等书中都有记载,说她为文极有才气,为人很有骨气。《齐东野语》、《彤管遗编》、《古今女史》、《诗女史》以及清代徐九经的《词苑丛谈》中还都录有严蕊所作的另两首词《忆仙姿·道是梨花不是》和《鹊桥仙·碧梧初出》,风格和韵味,皆与《卜算子·咏梅》十分相似。
……                                                                                             (来自新浪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3:50:53 | 只看该作者

《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 宋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作者是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北宋灭亡(1127年)时,作者的父亲蒋兴祖是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县令,领兵反抗全家殉难,仅留天生丽质的女儿被金兵掳掠北上,过今河北雄县留下此词。                    (侯爵良原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4:09:18 | 只看该作者

《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赏析——这恐怕是最早的有记载的关于女性爱情心理的描述,距今约2500年前。成语“人言可畏”也是由此而出。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题解]

  这是写男女私情的诗。女劝男别怕过墙头到她的家里来,为的是怕父兄知道了不依,又怕别人说闲话。

  [注释]

  1、将(枪qiāng):请。见《卫风·氓》篇。仲子:男子的表字。

  2、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外有墙。“逾里”言越过里墙。

  3、无(勿wù):不要。

  4、折:《毛传》:“折,言伤害也。”5、树杞:就是杞树,就是柜柳。逾墙就不免攀缘墙边的树,树枝攀折了留下痕迹,逾墙的事也就瞒不了人。所以请仲子勿折杞也就是请他勿逾里的意思。下二章仿此。

  6、爱:犹“吝惜”。之:指树杞。

  7、母:古音“米mǐ”。

  8、兄:古音xuāng.

  9、种果木菜蔬的地方有围墙者为“园”。“逾园”就是逾墙。

  10、檀:树名。

  [余冠英今译]

  求求你小二哥呀,别爬我家大门楼呀,别弄折了杞树头呀。树倒不算什么,爹妈见了可要吼呀。小二哥,你的心思我也有呀,只怕爹妈骂得丑呀。

  求求你小二哥呀,别把我家墙头爬呀,别弄折了桑树桠呀。树倒不算什么,哥哥们见了要发话呀。小二哥,哪天不在心上挂呀,哥哥言语我害怕呀。

  求求你小二哥呀,别向我家后园跳呀,别弄折了檀树条呀。树倒不算什么,人家见了要耻笑呀。小二哥,不是不肯和你好呀,闲言闲语受不了呀。

  [参考译文]

  希望二哥听我言,不要翻过我家院,院中杞树莫压断。压断杞树岂足惜,就怕爹妈把我怨。心里常把二哥念,只是爹妈埋怨多,令人害怕心不安。

  希望二哥听我讲,不要翻过我家墙,不要压断墙边桑。压断桑树岂足惜,就怕哥哥言语伤。心里常把二哥想,只是哥哥要张扬,令人害怕心发慌。

  希望二哥听我言,不要翻过我家园,不要压断园中檀。压断檀树岂足惜,就怕旁人多闲言。心里常把二哥念,只是旁人闲言多,令人害怕心发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4:19:17 | 只看该作者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赏析——2500年前怀念女性的诗篇,成语“一日三秋”的来历。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题解]

  这是怀人的诗。诗人想象它所怀的人正在采葛采萧,这类的采集通常是女子的事,那被怀者似乎是女性。怀者是男是女虽然不能确知,但不妨假定为男,因为歌谣多半是歌唱两人爱情的。

  [注释]

  1、萧:植物名,即香蒿。萧有香气,古人采它供祭祀。

  2、三秋:通常以一秋为一年。谷熟为秋,谷类多一年一熟。古人说“今秋”“来秋”就是近年来年。在这首诗里“三秋”该长于“三月”,短于“三岁”,义同“三季”,就是九个月。又有以“三秋”专指秋季三月的,那是后代的用法。

  3、艾:即香艾,菊科植物。烧艾叶可以灸病。

  [余冠英今译]

  那人正在采葛藤。一天不见她,就像过了三月整。

  那人正在采蒿香。一天不见她,就像三季那么长。

  那人正在采苍艾。一天不见她,就像熬过三年来。

  [参考译文]

  姑娘采葛在山上,一日不见心里慌,就像相隔三月长。

  姑娘采蒿在山丘,一日不见心里忧,就像相隔已三秋。

  姑娘采艾在山间,一日不见心不安,就像相隔已三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4:48:30 | 只看该作者

从《诗经·氓》说女人应该善待自己——来自新浪网青衣女子的个人空间

近日看新闻,说一女子因为丈夫有婚外恋选择跳楼自杀。这样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了,大学里的居高不下的情杀事件也略有耳闻,不过这又何苦?为一个已经变心的男人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值得吗?

这样的故事千载而下,多有雷同者。早在《诗经》时代里就开启了闺怨诗的先河。闺怨诗一种是怀念征人的,丈夫在远方服徭役或者兵役,妻子在家望穿秋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比如“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表现女子娇憨任性的情态;一种也是两地阻隔,丈夫为考取功名,长期奔波在外,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表现女子既要成全男子大业又难抵相思之苦的矛盾心理。此两种怨是因为时空阻隔,通过漫长的等待总还有一丝希望和慰藉,另一种怨恨就更加侵人心骨。旧时女子被弃,不容于丈夫,一纸休书就相当于否定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她们被遣回家以后还要遭到社会和家人的歧视。本来这种错误也许完全是男子造成的,男子见异思迁喜新厌旧,女人若有反抗就违背三从四德的祖训,只要收拾行李回家。但是即便在那种情况下,也没见那些女人们一个个去跳楼自杀。

要追溯渊源的话,这种题材最早应该是出现在《诗经》里:

《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卫风·氓》讲的也是一段青梅竹马的婚姻走到末路的故事。所以自古也有道德训诫:以色侍君者,色弛而爱衰。告诫女子在结婚之前,需要考察男人的品德,如果是以容貌而取悦于对方的,等到年老色衰之时,必有危险。女人付出自己清清白白的一生,如果所托非人或者遇人不淑,半路上的遗弃是相当凄苦的。但是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何况非英雄乎?

就婚姻本身而言,它是一桩神圣的盟约,意味着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从此可以光明正大地生活在一起,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完成种族传续等职责。这是人类共同的使命,女子从之前保护她的那所房子里走出来,并将终生幸福托付给一个她足够信任的人,这本身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但是当爱情和婚姻变得不再神圣,落实到凡俗的生命状态中来的时候,人们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开始对其持怀疑态度。爱情不可靠,因为它没有道德和法力束缚,婚姻不可靠,因为它如果缺少内在的热忱和相互吸引的实质,就已经形同虚设,比起单纯的爱情来,可能还涉及到家族和孩子,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如何能够做到从容淡定,收放自如?除非一开始就从不曾投注感情,也便没有怨恨,没有遗憾了。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孟姜女当年哭长城成为千古佳话,那是政治的原因造成了生之别离;英台在山泊坟前痛哭,双双化蝶,那也是封建家长制度的产物。这一切外因都是可以克服,可以博得同情的。但是一个女人失去一颗男人的心,却只能从自身找原因。是不会勤俭持家做贤妻良母?还是自己花容已逝人老珠黄?岁月风干了女人如花似玉的容颜,也风干了曾经五彩缤纷的瑰丽梦境,那水仙花一样娇嫩敏感的心灵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和滋润,在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中消磨了所有的激情。世界上很多东西可以买保险,惟有人心是变幻莫测的,谁能保证自己在婚前就一定火眼金睛?谁又能保证自己以后就不遭遇背叛?

所以女人都应该自强,以下是几条小建议:

1、                我们的生命受之于父母,并不是那个曾经同床共枕,说过山盟海誓的男人。血终究是浓于水的。

2、                世界上再亲密的两个人终究只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并不能给予你幸福的男人身上,如果他不能给予你空气,自己打开窗户;如果他不能给予你水分,自己生长。

3、                漫漫的人生之旅,丈夫只是一个陪同客,生命的繁盛或凋零得自己体悟,无人能够替代。

4、                善待生命。如果你的爱得不到回应,也不要暗自伤感。他不爱你,并不等于你就可以否认你自己。你要审视你自身的优点,并将那些优点发扬光大,让周围的人看到你的光芒。

5、                同情弱者。去大街上溜达溜达,多注意一下那些比你更不幸的人,他们或许没有华丽的鞋子,没有房子,四海为家,但是他们神态安详。如果你热爱生活,并渴望得到印证,不妨把你的爱推而广之,用善良的心去关心那些需要救助的人们。

6、                多与父母沟通。他们是真正走过坎坷岁月的人。会理解你的处境与隐衷,并会最大限度地给予支持和保护。

7、                适当打扮自己。有时候女人打扮并不一定是为了取悦男人,取悦自己会增加自信,说明你还热爱生活,还保持着对美的追求。

8、                经营自己的事业。这种事业不一定是家庭、孩子、丈夫。可以是自己的一点小兴趣,比如收藏、绘画、音乐,在你的情感无处宣泄之时,它会适当安抚你的灵魂。

9、                当一个男人说爱你的时候,请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当他说不爱你的时候,也的确是不爱了。说爱你的时候,你有选择的自由;说不爱你的时候,你也有走的自由。

10、    尊重生命。生命是父精母血的产物,天地造化那么多年,我们并无权轻率的选择生死,凡事顺其自然,一切到头终有定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4:51:00 | 只看该作者

《诗经·卫风·氓》的散文翻译——搜自新浪网

那个人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哪里真是来换丝,是来找我谈婚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转回。并非我约期又改悔,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总有岸,沼泽虽阔亦有边。两小无猜多快乐,又说又笑,哪儿有愁烦?不愿回想一下那旧日的誓言。从前的誓言都不回忆了(你已是恩断义绝)。那就算了吧!

这是一首弃妇的怨诗,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诉说了女子悔恨交加的痛苦心情。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融入了主人公的感情变化——由爱、到悔恨、再到决绝,较细腻的刻画了她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她坚强的性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4:59:41 | 只看该作者

上面是来自《诗经》的对女子情爱心理的描述。

同意上面“青楼女子”对女性心理的关注和关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5:13:42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个蔡文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3:36:21 | 只看该作者

先看故事,来自新浪网。

> 蔡文姬归汉

--------------------------------------------------------------------------------

曹操自从赤壁失败以来,经过几年整顿,重振军威,自封为魏公。公元216年,又晋爵为魏王(都城在邺城)。在北方他的威望很高,连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也特地到邺城来拜贺。曹操把呼厨泉单于留在邺城,像贵宾一样招待他,让匈奴的右贤王回去替单于监理国家。

南匈奴跟汉朝的关系和好了。曹操就想起了他一位已经死去的朋友蔡邕(音yōng)有一个女儿还留在南匈奴,想把她接回来。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士,早年因为得罪了宦官,被放逐到朔方(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去。董卓掌权的时候,蔡邕已回到洛阳。那时候,董卓正想笼络人心。他听到蔡邕名气大,就把他请来,封他做官,对他十分敬重,三天里连升三级。蔡邕觉得在董卓手下,比在汉灵帝时候强多了。

到了董卓被杀,蔡邕想起董卓待他不错,叹了口气。这一来惹恼了司徒王允,认为他是董卓一党的人,把他抓了起来。尽管朝廷里有许多大臣都替他说情,王允还是不同意,结果死在监狱里。

蔡邕的女儿名叫蔡琰(音yǎn),又叫蔡文姬,跟她父亲一样,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她父亲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青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

打这以后,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爱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

这一回,曹操想起了蔡文姬,就派使者带着礼物到南匈奴,把她接回来。

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把蔡文姬放走,但是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让蔡文姬回去。蔡文姬能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国,当然十分愿意;但是要她离开在匈奴生下的子女,又觉得悲伤。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她写下了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到了邺城,曹操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又把她再嫁给一个屯田都尉(官名)董祀。

哪儿知道时隔不久,董祀犯了法,被曹操的手下人抓了去,判了死罪,眼看快要执行了。

蔡文姬急得不得了,连忙跑到魏王府里去求情。正好曹操在举行宴会。朝廷里的一些公卿大臣、名流学士,都聚集在魏王府里。侍从把蔡文姬求见的情况报告曹操。曹操知道在座的大臣名士中不少人都跟蔡邕相识,就对大家说:“蔡邕的女儿在外流落了多年,这次回来了。今天让她来跟大家见见面,怎么样?”

大伙儿当然都表示愿意相见。曹操就命令侍从把蔡文姬带进来。蔡文姬披散头发,赤着双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请罪。她的嗓音清脆,话又说得十分伤心。座上有好些人原来是蔡邕的朋友,看到蔡文姬的伤心劲儿,不禁想起蔡邕,感动得连鼻子也酸了。

曹操听完了她的申诉,说:“你说的情形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有什么办法呢?”

蔡文姬苦苦央告说:“大王马房里的马成千上万,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树林,只要您派出一个武士,一匹快马,把文书追回,董祀就有救了。”

曹操就亲自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骑兵追上去,宣布免了董祀的死罪。

那时候,正是数九寒天。曹操见她穿得单薄,就送给她一顶头巾和一双鞋袜,叫她穿戴起来。

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籍文稿,现在还保存着吗?”

蔡文姬感慨地说:“我父亲生前给我四千多卷书,但是经过大乱,散失得一卷都没留下来。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多篇。”

曹操听她还能背出那么多,就说:“我想派十个人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记下,你看怎样?”

蔡文姬说:“用不着。只要大王赏我一些纸笔,我回家就把它写下来。”

后来,蔡文姬果然把她记住的几百篇文章都默写下来,送给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满意。

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