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redglad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板技术] 我的2017/18雪季总结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8-3-29 22:46:46 | 只看该作者
滑行中只要不断的在做改变,就一定能滑的更好!!

点评

我错了,我决定把我之前的留言给改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30 09:35
谢谢乔大湿,不过就这几个字,似乎少了些什么,是看到前面520的总结,不敢下狠嘴了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30 08: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08:40:18 | 只看该作者
QiaoJiannan 发表于 2018-3-29 22:46
滑行中只要不断的在做改变,就一定能滑的更好!!

谢谢乔大湿,不过就这几个字,似乎少了些什么,是看到前面520的总结,不敢下狠嘴了么

点评

没有、没有,这几年尤其是今年,对滑行技术的不断理解让我懂得:”大多数时候的自我理解都是片面的,需要再提高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论坛Raay讲的那些道理其实挺对的。 当然,并不是说因为片面就不再发言、不再去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30 10: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8-3-30 09:35:41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麦穗520 于 2018-3-30 09:39 编辑
QiaoJiannan 发表于 2018-3-29 22:46
滑行中只要不断的在做改变,就一定能滑的更好!!


我错了,我已经把我之前的留言给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8-3-30 10:54:23 | 只看该作者
redgladi 发表于 2018-3-30 08:40
谢谢乔大湿,不过就这几个字,似乎少了些什么,是看到前面520的总结,不敢下狠嘴了么 ...

没有、没有,这几年尤其是今年,对滑行技术的不断理解让我懂得:”大多数时候的自我理解都是片面的,需要再提高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论坛Raay讲的那些道理其实挺对的。 当然,并不是说因为片面就不再发言、不再去跟别人”争论“,一个好的滑雪技术爱好者并不是自己滑的多么多么好、多么多么动感,而是有明确的进阶目标和方向。记得我之前看国外论坛一位资深滑雪校长说的话:”好的滑雪爱好者分两类,一类是滑的比较好的,另一类是对滑行技术很深入研究,能够自我提高、自我设计的爱好者,通常后者更难能可贵。“  所以,对能够自我认知、自我学习的爱好者,其实说的太多并不必要,因为他自己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进一步讲,凡是不停改变自己的人,最终一定会滑的更好!
如果只是根据表象说:“我K腿、我弯不圆、我倒山”,但不知道如何去改那确实需要一些指导。但还有一类人对自己的问题非常清晰,好改的尽快改正,不好改的尽最大努力,改正并不一定都是最完美的,但只要有改变,一定会变好。对于这类人,我更关注效率问题,如何能更快速的抓住滑雪技术本质、如何跟自己(或他人)相结合,设计出满足自己(或他人)最合适的方法,这是我希望讨论的。之前我曾经写过追求“姿态”还是“感觉”的文章,算是做了一些小研究吧。注重姿态会把滑的更漂亮、幅度更大、节奏更快最为终极目标,这么做显然在开始阶段进步比别人快得多,遇到瓶颈找高人解决下姿态的根本问题,相信不需要太久就可以滑的非常漂亮;注重感觉的人更追求控制力,对雪板的控制,身体的控制,在弯的不同阶段每块肌肉的发力方式和反馈,这种人有点费力不讨好,因为滑雪不像跳舞,并没有镜子实时的反馈,进步会比第一种慢不少。但因为研究的更多,你会很快发现问题(自己或别人的),提升可说没有极限,乐趣也会比较多。

昨天跟某某某某聊天,你俩问题有共同点,都是在入弯的时候主动移胯,导致入弯阶段完成的不好,等板压上来已经进入滚落线了,当然这个是习惯,并不好改(雪季末已经能看出你的改变)。身体上下起伏如果合理的话不能算错,有的体系确实要求比较大的起伏来产生板压,但入弯的丢失会是你们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参加C的一二级也许没什么,但到三级就需要改了。还有个问题就是板距,我想教练应该说过让你打开双腿,因为太近的距离会让你对内腿的操控变得困难,双板同步性很难提高。我们都太注重外腿的动作了(旋转、立刃),但其实高阶进阶需要很多内腿提高的。板距窄,你的内腿承重挺频繁的。最后就是关于反弓了,身体柔韧性好的人会把它当成理所当然,我不好评价。

如果能看到雪季末跟雪季初有明显的不一样,就不必太苛刻所求,所以我确实是不想发表啥的 又扯了一堆,其实研究滑雪技术本身也挺快乐的,尤其想要看懂别人说什么,挺费脑子的。。。。。


点评

谢谢大师用心码了这么多字。 给的意见都很中肯,下个雪季关于板间距的问题,一定要下功夫改一改了。宽板距,也利于上下身的分离。这个雪季练过一段时间,但滑着滑着好像又回去了。 这个雪季的内腿管理比上个雪季有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30 16: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8-3-30 13:43:03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感谢一下宝哥,感谢为一直为雪友答疑解惑,分享心得。
心中有理想的样子,不断前进,就有无限接近的那一天~

顺便说一句乔大湿说的某某某某是我:)

点评

交流促进进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30 16: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6:54:11 | 只看该作者
QiaoJiannan 发表于 2018-3-30 10:54
没有、没有,这几年尤其是今年,对滑行技术的不断理解让我懂得:”大多数时候的自我理解都是片面的,需要 ...

谢谢大师用心码了这么多字。
给的意见都很中肯,下个雪季关于板间距的问题,一定要下功夫改一改了。宽板距,也利于上下身的分离。这个雪季练过一段时间,但滑着滑着好像又回去了。
这个雪季的内腿管理比上个雪季有提高,但有限。提高在外刃平衡的能力,以及内腿踝关节的曲缩保持,以及主动的曲大腿。我现在有个感受,内腿的旋转不要着急,因为内腿外旋的角度容易被打开,比外腿的内旋容易来的更快,这样就容易造成V板。内板的旋转被动一些,配合外板就好。

最后关于移胯的问题,还想与乔大湿讨论下,我目前的理论掌握是不该有主动移胯动作的,胯保持稳定,所谓的胯往哪边移动,都是由于跟板子的相对位移造成的。比如,内倾,胯进入弯内,那是因为板子往弯外跑得更快,胯相对于板子来说,留在的弯内而已。 有个疑问:在交换区,身体重心与雪板完成X交叉时,这时应该有个胯相对于板子从山上平移到山下的这么一个情景,这个时候,需要主动移动胯呢,还是移胯只是因为双腿的长短变化,雪板板刃的滚动,造成的胯穿越雪板这个结果?

我个人在花环弯练习的时候,有种感觉,cross over时,内腿伸长,板子滚刃,带动胯平移,这个时候,胆子要大,要敢于在斜滑的时候把板底放平,继续滚动雪板,新外板内刃立起来的时候,胯就自然穿越了雪板。不过大胆那一下,挺难的,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放平。

期待解惑。


点评

如果站姿靠后,就会有你说的内腿旋转造成V板的问题;如果站姿正常,内腿的旋转应该是优先与外腿的。给我感觉,不应是谁转的多谁少,而是平衡在外板的情况下,对内板进行更主动的操控,身体会帮你把外板同步过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30 17: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6:54:50 | 只看该作者
兆猫划弧 发表于 2018-3-30 13:43
再次感谢一下宝哥,感谢为一直为雪友答疑解惑,分享心得。
心中有理想的样子,不断前进,就有无限接近的那 ...

交流促进进步{胜利}{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8-3-30 17:32:00 | 只看该作者
redgladi 发表于 2018-3-30 16:54
谢谢大师用心码了这么多字。
给的意见都很中肯,下个雪季关于板间距的问题,一定要下功夫改一改了。宽板 ...

如果站姿靠后,就会有你说的内腿旋转造成V板的问题;如果站姿正常,内腿的旋转应该是优先与外腿的。给我感觉,不应是谁转的多谁少,而是平衡在外板的情况下,对内板进行更主动的操控,身体会帮你把外板同步过来的,换句话,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内腿控制上,身体来协调内外腿同步性,雪时保证了不会有V板现象。

胯的移动说实话我也不太敢确定,你去年的滑法是非常典型的移胯,今年部分中平视频也有,但有几段中弯移胯已经不太明确(我不太确认),只是立刃动作还是偏早,导致板子一下子就到滚落线,入弯差了些。入弯的时候不论是腿还是踝,动作都要慢,这样引发的高立刃才能吃住压力;如果立刃动作太快,虽然刃也能立得比较高,但阶段二会非常短,不得不很快进入阶段三,弯型不会太扁。至于是否移胯,我感觉只要平衡在板刃上,胯的移动不需要主观的关注。内倾跟移胯不一样,内倾是重心往弯里倾倒,移胯只是为了“早”立刃。移胯有侧移和后移俩种情况(据说还有前移,不太理解),主动的移胯都会有点后移,为了把压力在外腿,身体自然的反应(我用小半径板子时总想往后拉,觉得这样踩得稳)。

点评

嗯,去年移胯严重,入弯身体跟随外板后,这个问题就减轻了不少,我个人觉得。 立刃太快,姿态靠后的两段点评狠受用,多谢大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30 20: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20:53:52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QiaoJiannan 发表于 2018-3-30 17:32
如果站姿靠后,就会有你说的内腿旋转造成V板的问题;如果站姿正常,内腿的旋转应该是优先与外腿的。给我 ...

嗯,去年移胯严重,入弯身体跟随外板后,这个问题就减轻了不少,我个人觉得。
立刃太快,姿态靠后的两段点评狠受用,多谢大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8-3-30 21:42:35 | 只看该作者
好作业~~加精

点评

谢谢龙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30 22: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