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redgladi 于 2018-3-29 11:48 编辑
先上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5NzM3OTM2MA==.html?spm=a2hzp.8244740.0.0 雪季总结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5NzM4NzkxMg==.html?spm=a2hzp.8244740.0.0 分解动作练习
上两个雪季的滑行视频,关于弯中衔接的一些领悟,抛砖引玉
在做总结视频前,真有些觉得迷茫;不进步,很苦恼。不过视频做完,一对比上雪季,发现还是有些许进步的(主要是因为此前的中弯小弯太差了)。于是就有这个想法,想把这个雪季的经历写下来,把对自己帮助比较大的理论、技巧还有视频分享出来,给坛友们一个参考。
雪季开始前,在滑雪机上有个8次练习,在滑雪机上的体验就是一个字,柔,这也有了关于弯中衔接的一些领悟,抛砖引玉 这篇文章。如何柔和的引申呢,如何正确发力,我做了个视频,可供大家参考。名字有些。。。,哈哈哈 啪啪啪神功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 m=a2hzp.8244740.0.0
神功帮我减少了不少引申时候,身体重心过多上下移动的问题。重心的起伏变成大腿的起伏。
上面视频中差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引申的方向?我先揭开谜底,朝下一个弯弯弧的方向引申。什么,不知道下一个弯弯弧在哪里,请看这个视频:大丁:承重的转换 一个需要付费的视频,个人认为还是物超所值的。
这里还要在补充一个视频 Josh一分钟滑雪贴士第七集:跟随外侧板移动 让你在换弯阶段,牢固的建立好新外板的平台。
雪季中期越滑越顺畅,但是,一直觉得哪儿有什么不对,直到萌萌老师跟我说:你身体的反折点不在髋,更多的用到了腰。此前的基本站姿,曲髋不够,更多的时候,用腰代偿,会造成滑行中一系列问题。那什么是正确的基本站姿呢,请大家看大丁的这个视频,大丁:骨骼滑雪 知道问题之后,再回雪场,我发现,保守估计有80%的雪友,不会正确的曲髋、并保持在滑行中正确的曲髋。希望这个视频能帮助到正在看帖子的朋友。
---------------------------------不负责任讨论分割线---------------------------------------
好了,该写写这个雪季后来一直想解决的上半个弯的事情了。首先,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我只是把我的尝试和觉得对的理论拿出来探讨,现在开始讨论的内容不适合初学者,也不是适合还没有建立自己滑雪理论框架的雪友。
要想滑好上半个弯,板子必须提早建立压力,激活板子的转弯动能,这样才能有利于控制弯型和速度。怎么样才能提早建立压力,理论当然是尽早立刃,并且要让板子沿旧弯方向继续前进,然后板子开始转弯,将上个弯的能量传递给外板,在外板上逐渐加大压力。这时候你逐渐增大立刃也好,旋转雪板也好,此时,你有了压力,雪板的转弯动能也积累了部分,你就很容易把板子转过来。我在早立刃上没有太多技巧,知道的有滚动脚踝,利用小腿的侧倾完成。而我更多的采用引申身体在滚落先方向领先雪板后,主动的伸展双腿,此处注意,伸展的时候,是沿着雪板的刃轨迹伸展雪板,也是希望把上个弯的能量导入到雪板上。这也是我练习中的,双板板头入弯。等待板压加大后再施加旋转。这个方法容易在伸展的时候,内腿外刃承重过多,我解决的方法是,新内腿收紧踝关节,内板板尾往胯下收的方式避免内板承重过多。但是练了这么久,也没有固化出来滑行方式,也许是方法不对,也许是技巧太复杂。(我现在感觉可能是我X交换的时候,没有大胆的将重心在滚落线防线领先雪板,还有就是弯末分离保持不够。还有就是我的左腿,总是提前旋转,有些无奈,已经养成提前介入的习惯了)
一路走不通,那就换条路,此时绿野一篇crossunder的文章,帮我解了心中的疑惑。CrossUnder “重心追回雪板的正确答案在山下方向,即X交叉后重心必须在山下方向超越雪板,使得在雪板咬回雪面时恢复重心向前的站姿。”其中这句话是精华,换弯时,身体大胆穿越雪板,在滚落线方向领先雪板,此时沿旧弯方向伸展双腿的时候,相当于是在往后、往侧向伸展,能够保持踝关节的曲缩(侧向或者往后能很好保持踝关节曲缩,腿往前伸,是很难保持踝关节曲缩的,想想骑单车,往后蹬和往前蹬,踝关节的张缩)。总结视频中最后的动感小弯,也是在这方面的尝试。
关于早立刃:
一个视频:早立刃(early edge)王晓飞 SkiiCat
一个视频:如何早立刃|想晋级为高手的你必练的武功! 特别时文章里第二个练习,类似于蟹腿,【脚踝与膝关节联动的练习方法】,这里能看到reilly是如何在身体低姿态的时候,伸展外腿的,这个练习对于帮助低姿态换弯很有帮助。
最后想说过度反弓的事情,首先请出神贴【滑雪文章翻译】内倾,还是反弓, …重点何在? 在结合前段时间热帖 日本的滑法问题,我比较认可“入弯速度非常快,内倾而不反弓的部分雪板其实没有压力,一旦建立压力立刻反弓就出现了。”的说法,在练习视频最后的两个中弯中,我在尝试让反弓稍稍出来的晚一些,能感觉到滑行更流畅。但也正如视频所说,这个力道和时机比较难拿捏,需要更多的练习找到timing。
补充一篇文章,大众滑雪初级技术讨论(二.为什么说上下身的分离产生反弓) 很仔细的看了这篇帖子,里面也包含了较多滑好high c的理论基础。下个雪季,我想干掉我忽上忽下的重心。 来段理想中的滑行:视频欣赏|失去的弧型上的滑行者
好了,不负责任的讨论部分算告一段落了,也算是完成了答应雪友的任务,写帖子比编辑视频累多了。
--------------------------------------------------------------------------
后话:写这篇帖子的初衷,记录自己的雪季,给部分雪友参考。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