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96305|回复: 9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花子的马术课笔记~~~少有的精品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14 09:5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术课笔记(第一课)(补记)
    一直很喜欢马,但却一直喜欢的比较模糊。没有概念,竟也被身边知道我有马的情节。后来有人问:喜欢,如何喜欢法?对马了解又多少?这个时候,我一阵汗颜,方才发现,这个喜欢,未免太牵强太肤浅。因为,我不会骑马,上马背次数也是偶然的游玩,更不要说是否了解马了。
    虽然如此,但我知道我的内心依然是喜欢马的。因此,上网搜索,终于找到这样一帮真真正正的爱马人。由此,方才找到真正深入马的一个入口。
    很感谢XX徐静,她很耐心的给我指路。先帮我了解了汇通,又介绍去老王哥那里买打折的马术用品。
    因为上班不用坐班,马术课的安排便可以随意。我选择了礼拜五,就不用和大家争那珍贵的礼拜天时间了,也有更大机会选择齐杨成为我的教练。
    4月的一个礼拜五,我搭乘爱马们的便车,到了马场。马场连着一座不高的山,满目都是嫩黄的叶,崭新崭新的春的气息扑鼻而来。园子里种有大片的杏树(先前一直以为是桃树),这个时节,已是杏花晚期,园子里一地的花瓣残骸,虽然颜色已淡,却犹有暗香涌动,似乎还能感觉到满树怒放的妖冶情景。忽然很嫉妒汇通的马,无论多么美丽的景色,她们一定是最先感触的。
    我的课时在下午3点。时间尚早,在我的前面是爱马的课,正好,可以先观看感觉感觉。
    爱马在做课前准备:刷马。这个时候我依然是盲目的,并不知道刷马也有一套程序,以为只是简单的刷马。但是,看爱马细心而温柔刷马并和马交流,人和马是如此的和谐融洽,画面唯美,简直叫人向往不已。
    3点,课正式开始了。
    一般马术课都要提前半个小时以上开始,因为刷马备马的时间不在课时内。但第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就是刷马,因此不用提前时间,可以准点开课。
    课堂要点:(新手记录,可能有需要纠正的地方,也有可能遗漏一些重点,请前辈们指点)
    首先是接触马。因为马的视觉问题,因此,尽量从侧面接触马,不要畏手畏脚,这样会给马压力,她就会担心你目的不纯,由此而害怕,而害怕是马攻击人的一个先决条件。
1、        刷马目的。保证马匹的干净;在刷马期间,与马接触交流,建立友谊;在刷马过程中,了解马,可以发现马隐藏的一些病痛或个性特点。
2、        工具。刷马的工具主要有四个东东,一个硬毛刷,用来清理马身上的杂物;一个软毛刷,用来梳理马毛;一个胶刷,用来翻找马身上的灰尘;一个抠踢的铁钉,用来抠蹄。
3、        刷马流程。(站在马的左侧时要用右手拿刷,站在右侧时则要用左手拿刷)
A、        先用硬毛刷粗略的在马身扫一边,这样可以先将马身上的厚重杂物清理出来。注意:用力不可过重。
B、        用胶刷刷马,由马的前至后打圈,圈要尽量打大,并要逆着马毛的方向打圈。这样做,是为了将马毛里覆盖的灰尘刷出来,以便更好的清洁马匹。
注意:刷马时要用力适中,不可过轻或过重:过轻会给马骚痒的感觉,以为在玩笑;过重会弄痛马,马不舒服就会产生抵抗情绪。遇到骨骼多的地方动作要轻一点,遇到马的敏感部位如马腋下的地方,要用手先抚摩一边给她准备后,再去刷。
C、        用软毛刷梳理马毛。从马左侧开始,右手拿软毛刷,左手拿胶刷,由马脖开始,由前至后,由上至下,用软毛刷顺着马毛的方向尽量延长长度的刷,每刷一下马,便在左手胶刷上刮刷一下,将软毛刷上的灰尘给刮下来。
注意:马的头部也需要清理,因为马头部的骨骼较多,因此一定要小心谨慎的刷。鬃毛、尾巴都要梳理,像梳理头发一样按着毛的倒向梳理。马的耳朵比较敏感,很多马并不喜欢人碰她们的耳朵,因此,在梳理马的时候,要先用手尝试着去接触马,如果马没有不快的反应,方才可以捋一捋马耳。不要站在马头的正面,要站在马头的侧面,否则容易被马头打着。
D、        铁钉抠蹄。当马身都清理完毕,便可以抠蹄。抠蹄的握法是钉子朝下,从前蹄开始。汇通的马都经过训练,因此,只要捏一捏马腿,她便知道抬蹄,然后握着马蹄,尽快的抠蹄,时间不可过长,否则,马会不耐烦的。马的后蹄一定要往正后方拉出来,放在自己半蹲的腿上,这样防止马会踢腿,使我们更安全。
注意:不要站在马蹄的前后方,一定要站在侧面,否则容易被踩。

    个人总结:
1、        抠蹄时比较害怕,动作也慢,总是让马不耐烦,进而不配合,但越是这样,我就越害怕,我一害怕,马就更不配合了。
2、        接触马带有一定的防备感,这种信息也或多或少传递给了马,感觉马也反馈给我了相同的信息,她也开始防备我了。
3、        刷马头比较马虎,总是匆匆完毕,同样也是因为怕马头甩我。
以上所发生的问题,都源自我对于马的恐惧,因此,首先要做得就是从心里克服对马的恐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05-5-14 14:10:16 | 只看该作者

马术课笔记(第二课)

 第二课。
    从这一堂课开始,我就要提前开始进入马场,做一些准备工作——刷马。
刷马和备马都是在课前就开始的,但我的备马第二课才开始学,因此我的提前准备也就只有刷马了。
课堂要点:备鞍、遛马。
备鞍:马鞍有两件,鞍子和汗垫。
在上鞍之前,要先将汗垫放在马背上。汗垫的作用是吸汗和保护马背,放汗垫时,要放在马脊最高出的地方(那个地方叫什么?汗一个,记不清了),汗垫放上去压两头时要有翘翘板的感觉。这个位置找准了,就顺势向后推,推倒马背凹陷下去的位置看起来非常服帖为止(对这点的描述比较为难,抱歉)。汗垫放好之后,就可以放马鞍了,鞍子要从马背上方放下去,而不是侧放。放好之后,再将汗垫和鞍子一同抬起再放下,这时,马鞍的前面和马脊的最高出的那个地方是空出来的,可以容下一只手的位置。(有时汗垫和鞍子之间还有加一个东西,是稳定用的还是干嘛的,忘了呵呵,请前辈补充。学习不认真哈)
鞍子放好后就要绑肚带了。肚带要尽量勒紧,如果不紧的话,马在行进过程中会产生摩擦,进而使马磨伤。肚带绑好后,要拉起马的前蹄向正前方用力拉一下,这样可以使绑紧肚带后的肌肉平正舒适。
马鞍准备完毕,就可以将马牵出去了。在牵马之前,要套缰绳带咬嘴(是叫咬嘴吗?不确定)。马嘴的后部没有牙齿,所以,带咬嘴时,可以用大拇指伸进马嘴的最根部,帮助咬嘴带入。
遛马:慢步、快步。
牵马:牵马时,眼睛要直视前方,走在马的左侧,不要看着马或低头,就好像和一个好友一起散步一样,这样马就会乖乖的跟着你走。如果你看马,马不知道你要干什么,也就会停下脚步。
进入训练场,教练先遛马示范,让我在一边观察。
教练牵着长长的缰绳,站在训练场的中心位置,左手拿绳右手拿鞭,随着口令和位置的不同,马有规则的慢步、快步、跑步。教练本是个娇弱美丽的女孩,可是那匹高大的小红在她面前却像个听话的小孩,乖乖的听从她的命令,相处的那么轻松。我看得痴迷不已,只是不知道教练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小红这样乖巧,同时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观察1:步伐。教练要我观察马慢步时的步伐,看看四只脚是如何落地。通过这种观察,可以了解马的行走规律,日后上马时根据这个规律便可更好的掌握骑乘。
慢步:看看马脚如何落地?说起来容易,可真正观察起来,就发现两只眼睛不够用,又嫌马腿太多,干嘛不是两只而偏偏是四只?观察了好一会,还是没有看清,只好向教练求助。经过教练启发带诱导,才分清四只脚落地的先后顺序,但隔了一个五一来写回顾笔记,又记不清了,汗一个~~~,求助XX后,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右前脚、左后脚、左前脚、右后脚,节拍是1、2、3、4的四节拍,慢步比较悠闲,马儿也可以在慢步中休息调整。
快步:快步是斜对角的前后脚同时离地,步伐比较轻快,节拍是1、2的两节拍。
观察2:控制马。
前面说教练仿佛知晓马的语言似的,那么自在的控制着马。随后,教练开始传授其中秘密。
口令:需要马走时,要用“啧啧”的声音(这个声音我发现我总是做得比较累,没有教练那么轻松自如,也不响亮,可能技巧上有问题);需要马停下或慢下时,要用“喔”的声音。这两种声音大约就是马同人之间的交流语言吧。
位置:遛马时,牵着缰绳站在训练场的中心位置,左手牵绳右手拿鞭,站在马鞍平行的位置,和马呈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位置站立。
保持人与马的位置比较重要,在找这个位置的时候,我总是把握不住,握缰绳的姿势也不对,马儿忽快忽慢,完全不受我的控制,也根本感觉不到教练遛马时的那种轻快,整个人都是僵硬的。教练一遍遍纠正着种种错误,在理论上似乎明白,但在肢体上,还是一篇模糊,简直不知如何应对,怎么都进入不了状态。
经验丰富的教练要帮助我拜托这个困境,于是将马的缰绳解掉,让马在没有缰绳的情况下和没有任何辅助的工具,教练仅仅在前后位置的改变和肢体的指挥,照样使小红听从各种步伐的命令。教练一边做一边告诉我原因:如果站在马的前面,稍微挥动双手,就会给马以压力,马就会慢下来;而站在马的后方像挥动双手,马就会加速(我认为是不是马看不到后面,总觉得有危险,所以才快起来呢)。教练让我自己也试一试,虽然并没有像教练那么好的控制马儿,可是却借这个训练对马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在这里要对小红马儿道歉,当我在前面截她时,由于动作太生硬,结果就吓住了她,只见她抵着墙不肯动,躲避着我,拿一双大大的水汪汪的眼睛不时撇一下我,满是委屈又可怜兮兮的样子,真让我后悔死了)。

个人总结:
1、        套缰绳戴咬嘴时总是摸不清头绪,不知如何戴;
2、        肚带勒不紧,力气不够,教练教了一个方法,但还是做不到位;
3、        遛马时,握缰绳的左手手法总是不对,身体容易僵硬;
4、        口令不娴熟,还不习惯用口令和她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5-15 13:43:46 | 只看该作者

优美的文字,细腻的体会,认真的学习精神,建议雪版给个红勾勾鼓励新人原创!

我也在汇通学,但上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记笔记更是偷懒,记一笔漏八九笔,悔之晚矣,呵呵。谈不上指正,交流一下我自己的体会。

刷马的目的:
<通过刷马建立友谊的观点我现在有了不同的认识。马在自然界是非常敏感胆小的食草动物,时刻对周围环境保持天然的警觉,而经过千万年进化的现代人的危险预知能力却大大钝化了,人与马这种感知的巨大差距是相互理解信任上的最大障碍。建立基于相互信任的有益是一个漫长浩繁的综合工程,通过几次刷马就能建立友谊的期望值设定得太高了,容易产生盲目信任和安全麻痹意识我觉得主要作用是减少一点马对陌生人的恐惧和戒备心理,在更为舒适放松的状态下进入与人配合的工作状态。

铁钉抠蹄
<这个抠踢的铁钉应该叫蹄勾。给一匹不熟悉的马抠蹄的时候要注意手上的力量由轻到重,尝试以马能接受的力度工作,给一些过于敏感的马抠蹄的感受如同削苹果皮,用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一层层轻刮慢扫,以免他因刺激而突然抽腿,这样的马骑的时候要格外小心。这点经验是从一个深刻的教训中汲取滴。:)、
细心的MM!我从来没捋过马耳朵

课堂要点:备鞍、遛马。
<遛马,更专业的术语是打圈。

汗垫的作用是吸汗和保护马背,放汗垫时,要放在马脊最高出的地方(那个地方叫什么?汗一个,记不清了),
<那块连接马颈和马背的高高的骨头叫耆甲

汗垫放上去压两头时要有翘翘板的感觉。这个位置找准了,就顺势向后推,推倒马背凹陷下去的位置看起来非常服帖为止(对这点的描述比较为难,抱歉)。
<放汗屉的时候,双手捏住汗屉两端,汗屉前端对准马的耆甲放下去。。。。。。放到马背的最深处。

汗垫放好之后,就可以放马鞍了,鞍子要从马背上方放下去,而不是侧放。放好之后,再将汗垫和鞍子一同抬起再放下,这时,马鞍的前面和马脊的最高出的那个地方是空出来的,可以容下一只手的位置。
<放好之后,再将汗垫和鞍子一同抬起向后略微拉一下,再放下,防止摩擦马背。

有时汗垫和鞍子之间还有加一个东西,是稳定用的还是干嘛的,忘了呵呵,请前辈补充。学习不认真哈
<汗!到现在还没搞清楚,请哪位dx指点。

鞍子放好后就要绑肚带了。肚带要尽量勒紧。。。。。。
<肚带勒得要紧但不能过紧,过紧了会影响马身体的收缩,也影响骑手的安全。紧完肚带后把手塞进肚带和马肚子之间,以手指能感到很大压力但又不会感到手指插入非常困难为宜。估计你的情况跟我差不多,力气太小,紧肚带都要别人帮忙,也就不会有勒得太紧的问题了。:)

在牵马之前,要套缰绳带咬嘴(是叫咬嘴吗?不确定)。
<准确的说是水勒,最下面那个放在马嘴里的铁棒叫衔铁。

保持人与马的位置比较重要,在找这个位置的时候,我总是把握不住。。。。。。
<我的办法是盯住马鞍步伐匀速的在圆心走一个小圈。但长时间盯一个运动的物体会产生视觉疲劳,所以注意时常转移一下目光。

看着你的笔记不由回想起自己初学的那段经历。
刚开始打圈的时候我站在圆心没转几圈,人就像螃蟹似的横了出去~~~转晕了!*^_^*
买个大健身球回家练骑姿,沙发椅子都下岗,看书吃饭都骑在球上,恨不能睡觉都骑着球。
那个“啧啧”的口令足足练了半个月,每天上下班开车的时候练到腮帮子都发酸,眼发花。
想起来也真有意思,那段时间就跟着了魔似的,却特别充实快乐、满怀期待。哈哈
不多聊了,该去汇通上课了。
期待你的下一篇!

 


贴子被: 猫跳雪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21:18: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说真的,我并不是很认真,学习只是在马场,回家就很少回顾了,呵呵,要向你学习哈。
很多名称我都记不住了,像衔铁、水勒等名称,教练每次都有说,可是我一回家还是忘记一半呵呵。
很感谢你能这么认真的看帖回帖,以前看过你的帖子,记忆深刻,很有水平呵呵,再次向你学习呵呵。

汇通的马都是经过训练的,教练有说过,如果是别的地方的马,并不适合解开缰绳打圈,有很大的危险性存在。
关于刷马的目的,很赞同你的说法,不能产生盲目信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5-16 11:53:59 | 只看该作者

更正一下:

不能过度的紧肚带,应该能伸进2-3指才好,要不然也会打肚的!
不过女孩如果自己紧,估计没有这个问题了,呵呵。。。

另外提醒拉伸前蹄的作用非常非常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5-16 12:13:1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就是觉得我用尽全力绑的肚带,到时还得别人帮忙再紧呵呵

 所以,就我这个没力气得小个子来讲,还是尽量得勒紧呵呵。男士们可别学,否则真会过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5-16 17:21:46 | 只看该作者

再更正一下

肚带过紧影响马的伸展而不是收缩,严重的能导致马狂撩撅子——刚好给写反了!
肚带要松紧适度,雪上飞说的更准确!看出来我的不求甚解了ba? :)俺喜欢这样深入讨论的气氛,专治这不求甚解的坏毛病,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5-17 09:36:30 | 只看该作者

这都是教训呀!!!

看到雪莱打肚后鲜血淋漓的,只有心痛了!
这就是无知的代价啊,所以大家就不要重蹈覆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5-17 23:11:09 | 只看该作者

马术课笔记(第三课)

 
第三课。
    一个五一,让我空出两堂课。
    半个月没有到马场,却发现杏树上的果实已经累累,每一个正少年的样子,虽然还未发育完全,个个也算饱满(呵呵,流口中~~~~~~
    提前一个小时,我就开始备马。据说大家半小时就可以搞定,可是因为自己是笨鸟,还是提早先飞吧。这次还是小红。
    课堂重点:复习打圈、骑马姿势、马上活动
    复习打圈:又见小红。因为上次对她无心的惊吓,这次我就温柔多了,不料,因为这份温柔,却又纵容她了。打圈时,我需要转换方向去控制她,可是无论我怎么拉她,她却总是不肯配合我,我动她也动,好半天,我都无法换到她的另一边。教练说,这是因为我拉她时没有用力勒停她,动作不够,威严不够,她便可以淘气的不听话。原来真的要像对个小孩子一样对待马儿,该严厉时严厉,该温柔时温柔,并要树立起自己绝对的权威呵呵。
    骑马姿势:前两堂课都是熟悉马的过程,从这堂课起,我才可以上马。
    放下马镫,检查肚带够不够紧,最后才是上马。
    上马后,教练先教授我的骑马基本姿势:先将脚蹬收起来,大腿打开,小腿贴紧马肚,脚尖翘起,以保证小腿肌肉的收紧;脊椎挺直,肩部平而放松,头抬起,直视前方。
    刚上马,教练就收起了脚蹬,这让我感觉有些恐慌,心理上甚至开始感觉到身体在摇晃不定,好在马是停止的,如果走起来,我想我肯定会跌落。当然,这一切都只是心理作用,实际上,我的身体并没有摇晃(我想很多新人和我一样都有这种心理,总觉得脚蹬是一切安全的保证)。
    受力点:按照教练教授的姿势要领骑好后,教练让我感受一下我乘坐时的受力点。当我告诉教练我所感觉到的受力点只有股部的两个点时,教练便知道了我姿势是不对的,需要调整。坐在马背上应该有三个用力点,除了股部还有耻骨的一个点。股部两点和耻骨一点形成一个三角形,要保证骑乘的稳定性,就必须保证这三个点的受力均等(符合力学的理论呵呵)。
    大腿:向后打开。
    小腿:马背上的稳定点找到后,就该找腿的稳定点了。教练反复强调小腿一定要贴紧马肚,以感受到马肚的体温为准,此外,脚尖一定要呈平行的翘起,这样小腿就会用力夹紧马肚,可以更好的保持稳定(刚刚学的,不知是否理解的对,如有错误,请前辈指正呵呵)。
    上身:不能弯腰驼背,也不可偏移中心,一定要尽量的垂直坐下,像站着一样笔直,坐在马背上要给马一种不偏不倚的感觉,左右前后受力均匀,否则会改变马的重心,马在就会行进中很不舒适。但也不能过分的挺直,这样会造成不自然和僵硬,因为马是活动的,所以一定要保证人身体的柔软度。
    检查坐姿:扭头从肩部看下去,肩和髋骨、脚后跟处于一条垂直线。
    身体活动:一切都在保持坐姿的前提下进行。(整个活动中,不能用手借助马鞍来稳定身体)
双手触摸马的胸部,然后再利用小腿和腰部的力量,平直起身;
双手平直触摸马的耳朵,利用小腿和腰部的力量平直起身;
向后平直仰躺在马背上,再利用小腿和腰部的力量平直起身;
双手放在肩部,做前后环绕运动;
双臂向上直伸,双手交叉手心,有节奏的向后伸展;
双手臂一前一后侧转圈;
双腿上下抬腿;
双腿像走路一样前后摆;
抖腿
……
    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让身体具有一定的柔韧度,以便更好的驾御马。
    在禁止的马背上,这些活动做起来游刃有余,倒还轻松。然而“轻松”也只是一念的时间,很快,教练便开始让马慢步,并让我在马背上重复这些动作。
    在慢步中作动作?心里不禁倒抽一口凉气,试想刚刚上马不过几分钟,就要在没有脚镫的情况下在马背上“乱动”?“不许乱动”是以前骑游马时马倌和我BF常常用来吓唬我的词语,因此给我留下一个印象:在马背上不可不登脚蹬,不可随意乱动。心里有动作,但在教练面前,我和那些马儿一样都是乖巧而听话的,所以纵然有一百个鼓在心里擂动,却还是不动声色的乖乖的照做。
    触摸马耳、左右摆腿……还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随着教练不停的提醒小腿的姿势,我觉得越来越自如。只是后仰躺在马背上的动作却让我惊出一身的冷汗,因为我明明感觉我就要掉身下马,几欲使手扶马鞍,都被教练制止住,她只是一味的强调我的腿上姿势。慢慢的,我稳定下来,看着慢慢移动的天色,竟然也在这马背上看到了天空的美,说美,不如说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情绪更为准确吧。
这种情绪后来让我牵挂了很久:绝对是崭新的,但又肯定是熟悉的。终于发现,原来就是幼时躺在爸爸背上仰望天空的感觉,也可能是更幼时躺在外婆怀里悠悠假寐时的感觉,那时你也许没有磊落鲜明的记忆,但却是一生不可拭去的烙印,随着岁月的更替,它可能会暂时潜藏起来,但是不管这段记忆多么的荒芜,也不管过去多少年,一旦有某个契点出现,它就一定会从某个角落里跳出来……
这是我原本没有想到的。
原本只是模糊的爱上马背,但在相处过程中,马背却也给予我这样的惊喜,而且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我对于马背的爱,不再缄口难言,因为那些爱的理由,正如此鲜明的裸露出来,就像覆盖冰雪的春日田野,已经慢慢还以本色。

个人总结:
1、        小腿紧绷,保持脚尖翘起,这个动作保持下来会很累,不知道是我用力不对还是原本就如此呢?
2、        大腿要劈开5555,我总觉得这个难度比较大。以前也听爱马说要经常压腿对此可以有帮助,而且她还写有关于压腿的帖子,可惜那个论坛我打不开。
3、        教练说“记住这个骑马的姿势,时刻记住,下次来了还是这个姿势”,我又要哭了,我肯定记不住,因为我现在对大腿的姿势还不能确定呢。
4、      上马时,因为是从马的左边拉着马鞍上,马鞍势必会向左倾斜,因此上马之后要用右脚直直的踩一踩,将马鞍调正。下马时,要推马下跳,不可顺着马背滑下去,否则会滑到马肚下,容易被马踩伤。

(新人的笔记,请前辈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5-18 11:41:38 | 只看该作者

好!记得越来越认真了

你这堂课所做的身体活动是马上柔软体操,除了增加身体柔韧性还有增加平衡感和稳定胯以下肢体的骑坐的作用。如果有了稳定的骑坐这些动作不仅在停止、慢步中可以完成,在快步甚至跑步中都可以做到,而且只需要腰部的力量,胯以下的位置和力量是完全没有变化的。
小腿的力量应该是贴靠(或抱)住马而不是“夹”。一开始的时候你是掌握不了这个力度分寸的,对比大腿的放松,小腿用的力明显要大得多,但要注意不要养成过分用力的毛病。
以后有个阶段你会发现无蹬时骑坐比有蹬还更稳定。
脚尖上翘以后练多了会很自然的养成习惯。
理解每一个动作,多次尝试直到能沉着的执行,变成你自己的一种习惯。当你的内心带着茫然和不确定的时候,即使你做出正确的动作,观察力敏锐马此时也会故意挑战你的威信,记住一定不能让它的捣乱得逞。
捕捉的那些来去无踪的好感觉需要细心的反复体会、耐心的等待和坚持不懈的训练的恒心,真想投入是要放弃很多的。这方面你以后参照我就可以了——一个绝好的反面教材,三心二意,蜻蜓点水,禁不住种种诱惑!哈哈

看你的笔记对照自己的经历还有些有趣的发现。不仅学员在提高,教练也在不断的改进教学,真是教学相长!汇通的课越来越值得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