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走山大哥的日志:一切都应该服从一个铁律:一定要给自己留下最后一口生命之水。
前些天走河南台-张家山-高崖口,看到有的人带的水很早就耗尽了,渴得忍不住而向他人求援,老侯尽管水也不多,但还是伸出援手,帮助了对方,值得赞扬。这种情况在我这样的活动中虽不多见,但也出现过一些,一般年轻的朋友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经常一起走的老朋友们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登山中,水的重要性就不赘言了。如果想在登山中学到更多,那么如何控制饮水确实是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根据我的体会,在全程做到合理分配饮水,无外乎毅力和经验两方面,而我觉得毅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干渴的状态下,水无疑有着类似于毒品一样的巨大的诱惑力,此刻干渴的嗓子更容易让心理脆弱者失去理智,把“最后一口救命水”的警句抛在脑后,奋不顾身的一饮为快,他们不知道后半程是更需要水的时候,往往前半程就消耗掉了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水,此时解决生理需求或者说“享受”成为他们第一考虑的问题。这是正常的反应可以理解,正因为如此,如何克服人性中的这种弱点,应该是我们认真加以思考的。如果没有毅力,就是带再多的水,还是不够用,当然,有人会带很充足的水,只要能背的动。我这里只是强调人的精神作用,其实我和常人一样也会干渴,只不过大多时候能战胜水的诱惑,在不影响体能的前提下,能忍则忍,在同样的行程里,我带了1.5升水,,最后下山还剩了约250毫升,到张家山一直上升约1000米,3.5小时一口没喝,并不是不渴,而是忍住不喝,当然我不会冒脱水的危险,这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经验把握,而不应盲目强忍。后半程随着体内能的下降,用水量加大,但此时也不是放开了喝,心里会根据余下的路程,算计着水量的分配,每次最多喝3-4口,而且是渴得不行时才喝。前半程对我来说,饮水如锦上添花,后半程才应是雪中送炭。
有足够坚强毅力是登山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剩下能合理分配用水来说就是个技术问题,我会根据行程的特点控制用水,如果整个行程路线清楚,则前半程尽量只消耗三分之一的水,不管前半程强度有多大。如果是探路的话,则把大部分水放在探路部分,而且,什么时候前景不明,水就不能用完。每个人的饮水习惯和理念都不同,但在山上,一切都应该服从一个铁律:一定要给自己留下最后一口生命之水。
登山者应该能控制水,而不是被水控制,这是自己多年爬山的一点经验之谈,杂乱无章,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