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李宜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洲] 混在欧洲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5-10-9 13:22:20 | 只看该作者

长篇连载的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3:48:41 | 只看该作者

(十九)

 收集记忆里闪光的碎片,象沙滩上赤足奔跑,捡拾贝壳的贪心孩子,东一把,西一把,还洒了一大堆在身后。别苛求吧,我的朋友们,我只是一个笨拙的讲故事的人呀。

   其实早想讲讲巴黎,但巴黎是这样的一位美人儿,要讲她需要勇气呢,怎敢唐突美人呢?

   想到巴黎,当然先想到塞纳河,河是城市的灵魂,仿佛美人的眼睛,而巴黎的这双美目,是经过描画的,楚楚的,甚至魅惑的。

   初见,是在五月飞花中,晴朗的午后,我们来践这想了许久的约。一路从位于乔治五世大街的使馆走去河边,心是在看到艾菲尔的塔尖后就开始狂跳的。待见到河水的瞬间,却立刻象奔波了许久的旅人扑倒在地的刹那,放松舒适得不再想讲话、起身,甚至动一动。

   塞纳河流淌到今日,该是她黄金的岁月了。她的河床里也曾流淌着文明曙光前的寂寞,翻涌过大革命的血污。而今天的成熟丰韵,是一个民族的成长和一种文化的积淀呀。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遇到的巴黎人都是骄傲的,但他们是有理由这样的。
  
    离使馆最近的这条桥,叫阿尔玛,本来平平无奇,却因了戴妃成为人们来巴黎必要凭吊的地方。当年车祸的现场,树立起一朵硕大的金色玫瑰形的纪念碑,这火焰一般的玫瑰,就成为这个美丽却不幸的女人魂魄栖息的地方。象火苗一样的怒放着的,是她夭折的生命的延续吗?我想,这也只不过是爱她的人们的痴愿吧?“使生如夏花般烂漫,使死如秋叶般静美”,泰戈尔百多年前写就的诗句,就让我,默默地来献给你,英伦玫瑰吧。当然,还有一声叹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5-10-9 19:18:10 | 只看该作者

如歌的行板!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5-10-9 22:17:29 | 只看该作者

文笔流畅,如诗如画,看了是一种享受,很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1 07:02:29 | 只看该作者

(二十)

  塞纳河,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点点走着、看着、咀嚼着,直到今天还回味着的。比较疯狂的是,在离开巴黎前,我坚持赤脚走过河岸,为了最“切肤”的体会她,记住她。为了阳光下,河对岸滑着滚轴飞快略过的身影里那勃发的生气,我学会了轮滑,想着有一天,去体会轮子下飞快的塞纳河。

    坐船游塞纳,第一次是应邀参加一个中国姑娘的婚礼。她嫁给法国最大的一间抽样调查公司的老板,婚礼在游船上举行。精制的菜肴、潋滟的塞纳灯火加上萨克斯旖旎的诠释,传说中巴黎不饮自醉的风情我终于领教了。身着唐装与临座的绅士起舞,旋转间才发现舞曲居然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们还颇有幽默感地邀请了法共中央书记,还来了一张共产党的合家欢,我作为共产党员的家属也参加了。老新郎热情地揽着我的肩膀,我在世界大同的幻想里笑得无比开心。
     
    离开巴黎,最好的告别式当然又是乘船游塞纳河了。在灯火中,默默的注视两岸的建筑物,再听一次各种文字的解说,并用每一种文字对巴黎说再见。但内心深处我知道,巴黎是一位我仰慕的贵妇,我对她欣赏、赞叹,但她浓装下的温文掩不住的高傲,却使我无法亲近。巴黎,我注定无法把你当成家,就算我已经熟悉你的街巷,了解你的历史,流连于你那众多的博物馆、花园和美仑美奂的商店、风格独到的街边咖啡馆。但巴黎是巴黎人的巴黎,我的家不在这里。

   再次乘船游巴黎,我们已经是巴尔扎克常说的“外省人”了。从东部的斯特拉斯堡回巴黎,坐着游船看望巴黎。巴黎当然是旧日的巴黎咯。她的时间停在一百多年前。睿智的巴黎人没有让高楼大厦来打扰巴黎的品位,保留完好的古老建筑骄傲地昭示着每一个巴黎人捍卫传统、保护文化的决心。所以,隔上一段时间不见巴黎,你肯定不会有回北京的惊讶,却舒服地看到她还是老样子,你会觉得,你仿佛从未离开。唯一让我们惊喜的变化是游船上的讲解添了中文。越来越多地在欧洲见到乡亲,如今的乡亲可是推动欧洲内需的生力军,大把地花着欧元,眼睛都不眨一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1 12:31:24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一)

 巴黎的美景数不胜数,爸妈在那里住了两个月,我们天天出游,也没有把导游书上的景点逛遍。但,有一个地方,却是我心中的圣殿,我愿意无数次去朝拜,以我的虔诚和卑微对它顶礼膜拜--卢浮宫。

    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是2000年的6月4日,我们到巴黎的第一个免费开放日。一早就去排队,还是被人山人海的广场吓了一跳,这种场面在欧洲是不多见的呀。那一天,我感觉自己就象在发烧,心跳得好快,脸上激动的潮红久久不退。一路地惊叹,一路地屏息驻足,仿佛初到奇境的艾丽斯。只恨自己书读的太少,不能把所有的名作辨认出来。又庆幸自己的浅薄,不然还不知会怎样晕浪?

    老公说,馆里有些同事要经常陪同国内来的团组游卢浮宫,他们立刻成了我最羡慕的人,不过听说因为时间的关系,国人游卢浮宫,只看所谓“镇馆三宝”。唉,那就象入宝山而只取三方宝石一样可惜了。

    我前后也只去过五、六次卢浮宫,每次还都不是一个人,所以我好想再回巴黎的时候,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在卢浮宫待上整整一天,和我心仪的艺术家好好神交一番,不过,一定得带好阿斯匹林。呵呵,其实,阿斯匹林的原意是灵感,要是我能成为那些由老师带队,坐在地板上临摹梵高的幸福的孩子们中的一个,我会画出怎样的向日葵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5-10-11 19:45:41 | 只看该作者

你的吝啬在于只用这些优美的文字挑起我无尽的遐想,何时能透过你的眼睛看到这些优美的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5-10-12 11:55:18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希望看到片子啊!有图有文字,会更是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5:31:59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二)

  昨天Budong和Natasha来访,翻出以前拍的录像来看。看到我们的西班牙之旅,Budong又想让我来写这一段故事。

    这一程,还真的不好回放呢。14天游遍西班牙、葡萄牙的14个城市,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留下的记忆真的有些模糊了。

    那是在02年的冬天,Budong的老公从国内来探望他,我们三人租了一辆小小的标致306,由他和我轮流驾驶,Budong负责指路。

    飞到Madrid机场汇合,虽然是我们在欧洲的第无数次见面,还是开心无比。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了彼此心灵上最大的支撑,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分享。试过深夜里通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在电话两头哭泣,却因有了这比姐妹更亲近的友情温暖安慰。我在慕尼黑上学时更是每天一通电话,话题从你今天吃什么开始到教授、论文、同学、打工和健康。就在这拉拉杂杂里,慰籍了彼此的乡愁。其实,说什么有什么重要?只要能讲中文,对我就是莫大的幸福了。记得第一次在慕尼黑停留的三个月,我没有机会讲中文,在最后的日子里,会没来由的流泪。我清楚地了解,那就是思乡病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5-10-13 11:28:5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你成为'三毛'那样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