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李宜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洲] 混在欧洲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5-10-13 15:13:4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啊,期待中!真是享受这种文字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16:56:21 | 只看该作者

三毛的足迹是我的梦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16:57:51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三)

  在西班牙开车并不容易,很多山地小城车多、路陡,好多的路段常常是三十几度的坡儿起,停车更是伤透脑筋。我选了好开的高速,把硬骨头留给我们的男士啃。难为他,人生路不熟的,被两个女人指挥得团团转,郁闷以极。
马德里的大气使我吃惊不小,也许是因为在法国小城生活久了,连巴黎的样貌也在记忆里变得模糊了,所以才十足十地作“外省人”的惊叹。不过,冬季晚间11点多还熙来攘往的步行街的确在法德两国很少见,除了香榭丽舍。

    一路走来,吸引眼球的除了风格各异的建筑之外,就是风情万种的西班牙女郎了。她们身材苗条,打扮妖艳大胆,的确味道不同。而我也速速脱掉冬装,让马德里温和的风放肆地亲近我的肌肤。

      当眼睛忙得应接不暇时,耳朵里却出其不意地钻进来熟悉的旋律:二胡曲《江河水》,就在马德里热闹的步行街角上,与活泼安逸的气氛那么的不和拍地奏着。无疑是同胞了,他的脸埋着,衣服也无什特色,突兀的只是他在奏的这只曲子。尖利地、凄凉地,仿佛艳丽的纱裙上缀了一方青色土布。使得陶醉于热带晚间旖旎风光的我一下愕住了。我敢肯定,他不会有太多的知音,除了我们,谁会了解这曲子背后的故事?

很想去跟他聊聊,想想还是作罢,走出好远才敢长长地,出一口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08:24:48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四)

   一路走,我们大胆地没有预定任何住处,为了随时可以改变路线和行程。好在不是旺季,各处又有方便的旅游问讯处。每到一处,先去那里报道,领取免费(有时也收费)的地图、介绍。还有饭店的list,然后就是打电话了。西班牙人英文大都不灵光,有时讲法语反倒能遇到知音。都不行,就用三句半西班牙语对付。我一直把与当地人沟通当做旅游的一大乐趣,特别是到了一处必须指手画脚来表达的地方,仿佛更有趣,更容易有成就感似的。

    五花八门的家庭旅馆一路住了十来家,还有各色青年旅社。最美好的一次在白色海岸(Costa blanca),洁净的小房子,设计颇具匠心,细微处透着家的温暖。木楼梯,铁艺的桌椅,藤条编的躺椅,就连方格子布的床单我都狂喜欢。一路奔波我们三个都很疲倦了,就决定在这里留多一天。我和Budong就跑了去菜市,只要有时间,这是我旅游时喜欢探看的地方,一地的风土人情在这里看得最真切,看货品,更加是为了看人。货品固然千奇百怪,不懂就猜,太想知道了就问。了解了会兴奋上好一会儿,哇!怎么和我们那里那么不同,太好玩儿。而市场上的人们更加的好看啊,卖货的人吆喝的好听,手势更加千差万别,大部分都很友善。难得,他们总是那样阳光明媚的好心情。而买货的人也颇能反映本土色彩。穿着的家常衣衫,手挽的各色提篮,还有啊,邻里间友好的寒暄在各地都是不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5-10-14 11:24:38 | 只看该作者

想家,还是想家。时过境迁,也还是想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06:12:50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五)

 
    西班牙人热情奔放,在他们的语言里就见一斑。高亢热烈的大舌音跟法国人含蓄优雅的小舌音都那么的不同呢。

    我和Budong来到市场,他老公跑去写生,我们不约而同地在水产摊前驻足。同是来自海边的我们狂爱海鲜,不过囊中羞涩,龙虾什么的是不能问津的了。买了海虾,拿回住处,一半盐水煮一煮,一半就生-吞-活-剥了,哈哈,幸亏抢救及时,不然手指头也会一起下肚了。

    出门在外,观光的乐趣之一,就是吃饭中的乐趣了,出发之前当然要搜集资料,重要的部分是研究当地的名吃。而西班牙的特产之一恰好是我在德国时就已经着迷万分的风干火腿。实际上是象我们的金华火腿类似的东东,不同的是,这种火腿是生吃的。切成薄片的火腿,配葡萄酒,哇,好吃得恨不得连舌头都一起吞下。生吃对Budong的老公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好吧,我们两个可是大快朵颐了,大部分时间没有酒,就在车里,山间,广场上,饕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7 09:29:58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六)

    当然也有不愉快的经历,在巴塞罗那的青年旅社那一次,我活活被――臭死。欧洲的青年旅社,有男女分宿的,也有合住一屋的,上下床的铁的床架,颇似我们的大学宿舍。巴塞罗那这一家是混住的。我们有Budong老公做保镖倒也安心。傍晚回来,大家友好地打招呼,了解房间里另两个男生一个来自西班牙,另一个是意大利人。一夜无话,早上醒来,我突然发现,醒在一股恶臭里!哇!一定是这两个哥哥!唉,旅途辛劳,疏于洗刷,同是天涯沦落人吗。理解,理解。可是,可是。。。我快要吐了。。。。。。赶快屏息,不行,快快逃离!慢着,相机,摄像机!已经冲出来的我又深吸气,再冲回去。手忙脚乱间不得不喘上一小口气,老天,我呕。。。。。。待冲到大厅,深深吸上一口芬芳的空气时,见到Budong夫妇站在那里吸烟,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你可真能忍啊”
享受美食当然是获取幸福感最快、最容易的一种方式。但真正令人刻骨铭心的幸福却不容易。狭义的讲当然指情感上的幸福,而宜歌想说的,是来自艺术美的幸福。西班牙在艺术上是一个称得上硕果累累的民族,这其中弗拉明哥舞是最令我目为之眩,神为之迷,心为之醉的。

    我们观看的表演并非大牌明星在大剧院上演的大制作而仅仅是小巷深处的小酒吧里不知名的艺人演来娱人自娱的。这中间,好像自娱的成份还更多些。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些演员们的表演太过投入,以至于我们深信,即使不是为了收入或观众的掌声,他们依然会一样投入的舞着,因为他们的生命是在舞动和唱颂里升华的,他们是为舞而生的。

    一个其貌不扬的女舞者,在音乐和人声的伴奏下霍霍舞动如火,虽身着黑衣却分明给人炙热的感觉,就象这种舞的名字。如火地舞动,如火的燃烧自己,点燃观众的眼睛。那一刻,我竟联想到我国民间的跳大神,呵呵,你别笑。我真的相信那舞者是有神灵附体了。使得她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舞者,而成为舞蹈本身。而她在舞动中所具有的能量也象是无穷无尽到只能用神迹来解释。

    我听不懂那位始终闭目而歌的叙述者所讲述的故事。或许是一个悲哀的故事,但说不定,他在讲述幸福呢?你看那舞者在痛苦压抑的舞姿后不是又立刻豁然开朗,奔放燃烧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5-10-21 15:12:44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1 16:07:07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七)

  我们的英伦之旅

    去英国,当然要带伞了,还是大大的一把,黑色的,象足了电影里英国绅士们用的那种。谁知到了机场,这把伞就被兴奋的我们丢掉了 - 挂在行李车上忘了摘。怎么办?著名的英伦的天无三日晴啊!但,就象圣经里说的:鸟儿们不种不收,上帝却不会让他们饿死。我们在英国的整整一周时间,一滴雨都没有下!

    初识伦敦,迷住我的既不是威斯敏斯特教堂,也不是久违了的大笨钟,而是街头时时掠过的红色大公共和象极了大头皮鞋的出租车。严谨刻板的英国人设计出这两样交通工具足见他们并不缺乏幽默感和生活情趣。这种幽默是英国式的,不说出来,更不会表演出来,只是在眼光中流露那么一点点,对着了解的人,轻轻地眨一眨眼,就又不动声色地板起面孔了。

    领教英国式幽默是从我的老朋友MR.CLARK身上。说他是我的老朋友,名副其实。我认识他时,只有14岁,在上初二。他是父亲的同行,在他们访问英国的时候热情地招待过他们。当他来到中国时,作为东道主的父亲当然也竭尽全力地欢迎他了,而我和姐姐就充当起翻译的重任。这当然是爸爸为了锻炼我们,也由此,我和姐姐和CLARK先生成了忘年交。每年圣诞和春节,我们都会写信、寄卡片互致问候,而我到法国以后,他更是率全家来斯特拉斯堡看我和老公,我那份感动就别提了。

    这一次,他老人家更是一大早坐了火车从曼彻斯特特意赶过来和我们相聚。他爽朗地笑着,紧紧地拥抱我。那一刻,我恍惚回到了父亲的怀抱,眼睛一下就湿了。他带我们去了一个导游书上没有的好地方-一家私人博物馆。这是一个在美国发迹的英国人的私人收藏,从整扇的镀金大门到琳琅满目的首饰、银器,真是有宝库、宝藏的感觉,美仑美奂到令我呼吸停滞,心跳不已。这样的博物馆,门票自然价格不低,而Eric对售票人的一番话真的让我乐翻了。他严肃地说:“请给我两张票,而这位小姐,她今年刚满16岁,她还需要购票吗?” 售票的人看看我,我从他的眼睛里知道他看出我不止16岁,这位绅士却绝不怀疑另一位绅士(我想是出于礼貌,但大部分是幽默感),把手一伸,说了句:“哦,当然不需要。祝三位参观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5-10-25 13:15:37 | 只看该作者

宜歌可不可以上些片片阿,那就锦上添花了

 像俺这么没有耐心的人,可是很认真地在一篇篇读你的文章哦。

  图文并茂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