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841年英军登陆香港开埠后,维多利亚港就开放成为自由港,每年来往的船只逐年增加,海上意外也相应增多。1868年香港消防队正式成立,第一艘灭火船于1883年面世,名为“浮动消防车”,这是由一辆服役了19年的消防车改装而成的,最初航速只有每小时六海里,后经改进增加到时速八海里。灭火船除了海上救援外,在沿岸建筑物发生火灾时,还要在海面配合,抽取海水协助灭火。
1898年香港的第一艘灭火船“浮动消防车”退役,由另一艘船速较快的新灭火船取代,之后又陆续增加了几艘灭火船。直到二战结束之后的几年间,香港海面经常有船只因触动战时布下的水雷而发生爆炸,旧式的灭火船在装备和航速及射水量方面都难以应付复杂的救援工作,“葛量洪号”灭火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葛量洪号”灭火轮船身接近40米长,排水量503顿,航速每小时12.5海里,船上配备了八座水炮,其中一座安装在升降塔上,可以伸延到离海面约18米的高度。这艘船于1951年动工在黄埔船坞建造,次年底由港督葛量洪爵士伉俪在船坞主持下水仪式,并命名“葛量洪号”,于1953年7月正式投入消防灭火服务。
说起“葛量洪号”灭火轮,不得不提起那时的香港总督葛量洪爵士,香港总督是殖民地时期英国派驻香港的英王代表,兼任香港三军总司令,主持香港的行政机关行政局和立法机关立法局。从1841年到1997年这一百多年间,共历任了28任总督(另外3任是日本统治时期的港督,是日本人)。葛量洪爵士于1947年到1957年执政香港,是第22任总督。
二战以后,香港在日本的铁蹄蹂躏下千疮百孔,民生凋敝百废待兴,葛量洪爵士就是这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走马上任的。他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击败了中国国民党,并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之后香港在人口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他的领导之下香港政府作出了多项重大措施,使香港成功克服困难,逐渐构筑起香港战后的格局,渐渐从转口港转型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出口港。政府大量修建廉租房,用以解决贫困人口住房问题,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葛量洪爵士是继麦理浩勋爵之后香港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督,他执政时间只比这个后任少了12天,他是香港历史上声望最高的港督之一。直到七十年代,香港经历了麦理浩时代后,葛量洪爵士才逐渐被取代。他对香港的前途早就有自己的看法,认为不管是谁掌权,中国终有一天要收复香港。如果葛量洪爵士能多活几年亲眼看到香港回归,不知会做何感想。
“葛量洪号”灭火轮曾经作为亚洲最大的消防船在海上救援,在服役了49年后,终因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于2002年光荣退役。取而代之的是2002年投入服务的“精英号”,这是现代最先进的灭火轮,无论是排水量和航速到水炮射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另外还有一艘高性能的“卓越号”于2005年投入服务,进一步加强了船队的海上灭火和拯救能力。
“葛量洪号”灭火轮退役后被吊装上岸运到船坞进行修缮,经过除锈喷漆打磨整饰一新后,被辟为灭火轮展览馆安置在这里。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看完了图片和文字展览,前面就是登船的台阶,步上甲板就可以亲手抚摩水炮的操作杆,感受灭火的那一刻。水炮旁边有三个接口,分别为不同的灭火剂,当救援船赶到火场,要根据着火的材料选择接哪个口。
走进消防员和船长的船舱和休息室,可以感受到船上生活的点点滴滴,回味这艘灭火轮在值勤时的情景。展览馆有时还会利用节假日向公众开放驾驶室,组织曾经和这艘船朝夕与共的退休船员或退休指挥官一起参观这艘灭火轮。还有精英号灭火轮的喷水表演和救火装备示范,还有火警调查犬的表演一定非常精彩,可惜等我知道时已经晚了好几天。
一队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也进了灭火轮展览馆,小朋友们在图片面前都很认真,他们的消防意识也是从小就开始培养了。“葛量洪号”灭火轮的参加的海上灭火救援,最重大的一次莫过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海上学府”纵火案了。这艘世界上最大和最豪华的邮轮,被香港船商董浩云购买来改装为“海上学府”,在改装临近完成时发生大火,连续烧了24小时后最终以沉没告终。
附件:
DSC06961.JPG
DSC06962.JPG
DSC06963.JPG
DSC06966.JPG
DSC06967.JPG
DSC06968.JPG
DSC06969.JPG
DSC06974.JPG
DSC06975.JPG
DSC06985.JPG
DSC06986.JPG
DSC06987.JPG
DSC06981.JPG
DSC06982.JPG
DSC06983.JPG
DSC06994.JPG
DSC06996.JPG
DSC06997.JPG
DSC06998.JPG
DSC06999.JPG
DSC07001.JPG
DSC07002.JPG
DSC07003.JPG
DSC06973.JPG
DSC06977.JPG
DSC0698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