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弯和入弯都讲完了,转换是连接出弯和入弯。转换包括身体重心的前后和左右转换,以及身体动作的转换。
一、重心前后转换
“出弯向后,入弯向前”在很多滑雪理论中被提及,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The Skier’s Edge中的观点是出弯时要减少转弯角度,向后压雪板可以使刻滑板变得更平从而减少转弯角度;入弯时要增加转弯角度,向前压雪板可以使刻滑板变得更弯从而加大转弯角度。我认为这个观点很片面,没有讲到“出弯向后,入弯向前”的本质。
图1
图1是一个垂直的C弯示意图,图中外圈实线是雪板的运行轨迹,内圈虚线是滑雪者重心的运行轨迹。内圈比外圈运行距离短,也就是说重心比雪板的运行速度慢,因此到出弯的时候重心会自然向后。为了使C弯滑行过程更流畅,入弯时重心就要向前,转弯时重心逐步自然向后,到了出弯时重心处于适当向后的位置。这才是“出弯向后,入弯向前”的本质原因。除非要在出弯时搓雪,否则不需要重心主动向后压板尾,反而是要控制在重心自然向后的过程中不要太靠后了。
既然“出弯向后,入弯向前”,转换时就要将重心从向后调整到向前,调整的方法是将活动腿向后移动,如果转换时处于“轻身”状态则可以双腿向后移,从而更好地将重心从向后调整到向前。
二、重心左右转换
雪板和重心运行轨迹示意请见图2。
图2
图2中双实线是雪板的运动轨迹,中间的虚线是重心运行的轨迹。在图中可以看出来并腿的转弯效率最高但不易保持平衡,梨式的效率最低但容易保持平衡。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并板转弯效率高。道理很简单,并腿与分腿类似于摩托和汽车,摩托不易保持平衡但转弯效率高,汽车容易保持平衡但转弯效率低。
2. 单板转弯效率更高。依据前述理论,用一只雪板转弯效率要高于用双板转弯。用一只板转弯还有另一个好处,全身重量都压在一只板上时,板刃可以更好的吃住雪,刻滑板也可以被压得更弯。
3. 外板承重转弯。用一只板,就应该用外板。内板用外刃,外板用内刃,内刃比外刃更有力,所以用外板。用外板还有另一个原因,重心相对于外板更靠近于C弯内侧,用外板在转弯中更容易保持平衡。内板可以轻放在雪面上,处于随时可以离开雪面的状态。
三、并腿与分腿
外板承重转弯后,并腿与分腿就不再影响转弯效率了,其他因素决定了滑雪者采用并腿还是分腿。先比较并腿与分腿各自的技术特点。
|
并腿
|
分腿
|
转换
|
速度快
|
速度慢
|
拧转
|
有利于拧转
|
不利于拧转
|
吸收*
|
可以双腿同时收缩
|
可以单腿收缩
|
站姿
|
双腿基本相同
|
内侧腿收缩,外侧腿伸展
|
*指吸收蘑菇和虚拟蘑菇的冲击力。明白了各自的技术特点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1. 并腿小回转。小回转时需要快速转换,大幅度拧转,所以需要并腿。在蘑菇上还需要双腿吸收蘑菇的冲击力,所以蘑菇对并腿的要求更加严格。
2. 分腿大回转。大回转转换速度慢,不需要拧转,单腿吸收虚拟蘑菇即可,而且“内侧腿收缩,外侧腿伸展” 是回转中理想的站姿(出弯部分讲到了),所以分腿在大回转中是较为理想的站姿。
四、身体动作转换
转换中身体动作还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1. 脚部。脚部动作是换刃。
2. 腿部。转换时双腿姿态互换,即收缩换为伸展,伸展换为收缩。
3. 上身。小回转中上身保持不动。完全刻滑中上身的反弓和反拧需要转换到另外一个方向。
五、参考视频
用两个以前用过的视频。
1. 并腿小回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Y-P6MfjqHM/
2. 分腿大回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tMHcLgUFo4&feature=PlayList&p=3C84F39FF235A588&index=13
六、附录
最后对参考资料以及哪些是教材的内容,哪些是我杜撰的做一个说明。
1. 参考资料。主要是两本书,Ron LeMaster的The Skier’s Edge,Harald Harb的Essentials of Skiing,在Amazon.com都可以买到。
2. 出弯。虚拟蘑菇是Ron的理论,在他的书中我没有看明白应该如何利用。腿部动作要领HH有非常详细的论述,但他没有明确说明理论依据。结合Ron的理论和HH的方法是我做的。
3. 入弯。PSIA说要转,PMTS说不转,PSIA说PMTS你明明转了还说没转,PMTS说我是自转不是拧转. . .转都转糊涂了,拧也拧不明白。我的观点是自传拧转都是转,转与不转都可以练,分清场合使用即可。
4. 转换。“出弯向后,入弯向前”,“外板承重”,“并腿小回转,分腿大回转”都是教材上说的,理论分析部分大多是我杜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