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雪坷垃 于 2013-5-5 20:34 编辑
雪季结束,有朋友想自己修刃,问起这个问题。其实我原先在一些保养装备的回帖里提到过这个土方法,但没有开过主题帖说明,现在重新写个新帖,方便以后整理查看。
板刃角度有边刃和底刃之分。边刃我们通常说86/87/88/89度,底刃则是0.5/0.75/1度。这个角度都是和板底所成的角度。俺借个网络图片说明一下:
边刃+底刃=板刃实际上的角度,代表了板刃的锋利程度,比方说边刃88度,底刃0.5度,加起来就是88.5度。
可以看出,增大边刃角,会使得板刃更加锋利,而增大底刃角,则会使得板刃更加不锋利(虽然这个变化相对来说很小)。那么增大底刃有神马好处?可以增加板子被“引导立刃”的容易程度。有的初学立刃的新手怎么也没有好的立刃感觉,把底刃从0.5度改成1度,一下子就找到感觉了,就是这个原因。
但通常来说,边刃角度我们可以自行修改,底刃角度一旦开好,就不要随意改动它。因为底刃还涉及到与板底的平齐问题。看上面的左图:如果我本身的底刃角度为0.5度,改成1度,这没有问题;用锉刀锉掉多余的部分即可;但反过来,我想把1度改成0.5度怎么做呢?我又不能把缺失的部分补齐,它是不可逆的。只能把板刃靠近里边的部分降低,但这样一来板底就会比刃高出来一点,所以连带的,还要把板底磨掉一小层。
对于我们业余手工修刃来说,这个活计还是少碰为妙。如果只是出于维护的目的,想要保持板刃锋利,用不着动底刃,修边刃就可以了。
修边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角度,但维持原有的角度对于刃的损耗是最低的,往大了修或者往小了修,都要耗费掉更多的板刃材料。那么,厂商给的原有的刃角该如何知道呢?
我记得北美的论坛上有一个帖子,说了各大品牌的刃角之类的,后来绿野上也有朋友转载。但是很遗憾,我手里有的几个板都和它给出的角度不太相符;私以为那个贴可能比较老了,参考价值降低。还有就是板子销售地不同,第一次开刃有可能并不是厂商做的,而是经销商做的,所以也没有普遍性。另外,按照那个贴的说法,同一个品牌从初级板到race板,用的都是同一个刃角,在我看来也不可信。
从上边的讨论可以看出,边刃角度之间差距是比较大的,相邻的角度值有1度的差值。所以如果你手中有一个简易的修刃器,就可以用一个土方法可以测边刃的角度:
将你的雪板边刃朝上固定好,用记号笔在边刃上涂一小段。然后在修刃器设一个角度(比方说,88度),锉条轻轻擦过这段涂了颜色的刃,然后观察这个记号。如果它被均匀的擦除,说明你设定的这个角度与它原有角度吻合。反之你会看到只有半边的颜色被擦除了,另外半边完好。靠近外边那一半颜色被擦除的话,说明你设定的角度相对原有角度过大了,降低一度再试试;反之就提高一度试试。一般也就是87-89度这个范围,最多试3次就知道了。
底刃角度无法用这个办法测,因为不同的底刃角之间差距太小(0.25度),这个土方法的精度不足以区分这么小的差距。
一般来说,边刃角越小越锋利,但也越容易受伤,这造成板子的整体寿命降低。所以厂商会在耐用和性能之间选取一个比较均衡的角度。我目前测到手中几块中高级板到业余的race板,全都是88度。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测试起。只有一块初级板是89度,另外听说有些专业级别的race板是87度。供参考。
可惜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想说:去店里机器修的比较耐用,我觉得finish的效果不一样。机器修的时候火花四射,然后喷水,这样高温又降温的整一通,出来的刃表面特别光亮,和新的一样,用起来也比较持久。自己修的话如果只有一把锉刀加带角度的修刃器,修的效果非常粗糙,很容易又损耗了;如果专门为修刃买一堆用来抛光的磨片(细粒油石、金刚石片,橡皮粒等等),价格不菲,而且弄好了也未必效果有那么好。很多朋友都说,新板的刃最耐用了,修过的就不好用了,其实就是抛光的工艺不过关,但自己做的确实很难过关,特别是在器材不全面的情况下。人家干这个活,吃这行饭,买一套家伙能修成千上万的板,弄好弄专业的成本比你自己弄低多了。
我现在滑完雪都会检查一下,如果板刃有卷边,就手工把它磨掉,因为卷口不处理会越来越深。但真正要修(指的是用锉刀刨出丝来那种)还是扔到店里去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