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7002|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斟酌一下“喜式”登山的说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9 22:1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rz 于 2014-4-30 09:12 编辑

想了解这个“喜式”的说法是否恰当应该先看看最近两三百年的登山史,可以参考我的两个帖子“户外安全话题:从登山史和心理学角度看户外心态”。
   
国人说的“喜式”登山,隐含的意思是,喜马拉雅山只有“一种”雇用大量人员骡马,运送大量物资的攀爬方式。这是个错误。
   
1920年代英国“马洛里”攀登“喜马拉雅”山的方式可以说“马氏”攀登,但不能说“喜式”攀登。国外称马洛里以及现在珠峰商业队的做法为“远征式”Expedition Style “围城式”Siege Style是恰当的。因为这个做法的特点是往前方运送大量物资,长时间一步一步进攻,直到最终达到目的。当然,这也是登山史逐步演变,说法逐步形成的过程,不像“喜式”的说法是个理解错误。
   
新闻老是报道有关珠峰商业队的事件,包括最近冰崩夏尔巴人罹难的事故,让人误以为商业队的“远征式”做法代表喜马拉雅山的唯一攀法。事实上,喜马拉雅山里一直有轻装的做法,只是新闻较少报道这些小队伍或个人的轻装攀登。
   
其实,在近代登山家(如梅斯纳尔)开始用“阿尔卑斯式”AlpineStyle来形容他们轻装的攀法之前,早期(150年前)的阿尔卑斯山上也有很多登山家雇用大量的向导,运送大量的物资,还有把家具搬上去的。那时的英国贵族有钱,跟现在的富豪一样,习惯了物质享受,必须有有随从仆人,即使在爬山时也得有这个派。当时阿尔卑斯山上的向导是山里最穷的人,除了带路、搬运物资外,一切打杂的事都得干,比现在的夏尔巴人好不了多少。后来爬山普及到社会的其他阶层,连一些蓝领阶层的人也迷上了。这些人没钱玩以前贵族的玩法,于是发展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一切从简,最后玩到一种“纯粹攀爬”的极致状态,甚至于认为用工具保护都不够纯粹。后来,活跃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玩家基本都是轻装攀爬的。因此,现在的人说“阿式”攀登是合理的。
   
如果“远征”、“围城”都不好用,还不如说“土式”,土豪的方式。哈哈。
2#
发表于 2014-4-29 22:35:1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我知道!
大众媒体不介绍细节;户外网站的宣传有误解。。。

王石的二次参加商业队登顶珠峰都非常辛苦,跟网站上宣传的“保姆式登山”相差甚远。第一次,背夫为救助一个下撤的欧洲队伍的队员,将王石的备用氧气给了欧洲队员。。。王石被迫捡路上别人遗弃的废氧气罐,吸里面残留的氧气。。。

点评

Zou
救人要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08:22
这保姆忠诚度不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9 23: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4-29 23:05:27 | 只看该作者
老海豹 发表于 2014-4-29 22:35
这个我知道!
大众媒体不介绍细节;户外网站的宣传有误解。。。

这保姆忠诚度不够!

点评

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05: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4-29 23:24:21 | 只看该作者
不过,喜式登山这个说法似乎不是国人发明的,西方登山界一直在用Alpine Style versus Himalayan Style来区别两种不同的登山风格,国人不过是翻译照搬过来而已。

点评

mrz
在我印象里西方登山界的人一般会说 Alpine Style Versus Expedition Style,刚才又特地查了一下,还是如此。你方便把你看到的实例发给我吗(私信也可以)?为了避免翻译问题成了讨论的中心点,我把“翻译错误”从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08: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4-29 23:5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4-30 05:29:27 | 只看该作者
eijuil 发表于 2014-4-29 23:05
这保姆忠诚度不够!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4-30 08:22:19 | 只看该作者
老海豹 发表于 2014-4-29 22:35
这个我知道!
大众媒体不介绍细节;户外网站的宣传有误解。。。

救人要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08:56:04 | 只看该作者
西域老狐 发表于 2014-4-29 23:24
不过,喜式登山这个说法似乎不是国人发明的,西方登山界一直在用Alpine Style versus Himalayan Style来区 ...

在我印象里西方登山界的人一般会说 Alpine Style Versus Expedition Style,刚才又特地查了一下,还是如此。你方便把你看到的实例发给我吗(私信也可以)?为了避免翻译问题成了讨论的中心点,我把“翻译错误”从原帖中删了,意思是不管说“喜式”还是Himalyan Style,都是错误的。

点评

我记得那本有名的书《走进空气稀薄地带》里有过讨论,但我现在手边没有。刚才google了一下,有这个结果:http://www.chamonix-guides.eu/307-style-alpin-style-himalayen-la-difference.htm,但我看不懂德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11: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4-30 09:08:58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登山皇帝是梅斯纳尔,单人无氧攀爬珠峰第一人,你写成梅尔纳斯了

点评

mrz
谢纠错,已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0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09:13:09 | 只看该作者
午后奶茶 发表于 2014-4-30 09:08
登山皇帝是梅斯纳尔,单人无氧攀爬珠峰第一人,你写成梅尔纳斯了

谢纠错,已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