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古韵琴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方美食] 西塘美食分享,勾住你的味蕾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21:32:51 | 只看该作者
品不尽的百年回首、看不尽的古色古香、听不尽的春水荡漾、道不尽的古宅石巷。
在老黄酒的作用下,我熏熏然漫步小径,和各色人们擦肩而过,欣赏这引人诗画般的古老水乡,不对,不应该是诗;诗表达不出这难以言表般的意境。不应该是画;画描绘不出这飘渺虚幻般的景象。我忽然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遥远;那么亲切、又那么陌生。似曾相识相知,又无法真实确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发表于 2015-12-28 23:14:2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绿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发表于 2015-12-28 23:14:2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绿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发表于 2015-12-28 23:14:3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绿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发表于 2015-12-28 23:14:3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绿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9 19:01:3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常常听朋友说西塘有着世外桃源般的魅力,今日一见果真如此。到西塘时已有蒙蒙细雨,在细雨下的西塘有一种稀见的朦胧之美。一个人漫步于烟雨长廊,看着潺潺的河水,来往的人群,仿佛自己穿越时空,享受着古人的惬意生活。
就这样在这古镇生活了两天,心中的烦恼和忧愁都随着着河水流向远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9:49:30 | 只看该作者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
    在西塘临河的人家几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码头,传说过去有一位老人看到船工们在太阳下工作很辛苦,就用木头和瓦搭起了廊棚,为船工们遮阳。以后古道衷肠的西塘人家家都在门前搭起了廊棚,有些人家还在廊棚中建了亭子和椅子供人们休息,廊棚在西塘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一习俗代代相传。西塘人的诚朴由此可见,这一点您到西塘旅游时可以亲身体会到。
    高高的风火墙,长长的廊棚,从高低相错的廊棚可以看出在西塘,临水人家都要在房前搭建廓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9:52:47 | 只看该作者
{大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20:40:04 | 只看该作者

在西塘行走,免不了要吃吃那的小吃,吃来吃去,发现最正宗的西塘小吃,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甜”,一个是“粘”。你看那麦芽塘,三根筷子,挑起来,不停的扯啊,缠啊,稍慢一点,就会滴落到你的脚背上。还有那糯糯的小粽子,也是又甜又粘。连平日里吃的肘子,在这也是里外都甜。但吃过后,却让人觉得,这妙也就妙在这又甜又粘上,甜而不腻,粘而绵长。稍稍那么一点,就让人回味悠长。想来想去,就如同这西塘的人,西塘的景一样,可以让人醉,更可以让人来不停的回味。
  西塘的味道,就是这样,不清晰,也不浓烈,有的就是一个个荷叶包里的缠绵与芬芳,有的是一条条弄堂里气息的回味与悠长。所有的美味,都不会尽现与你目光之前,要靠自己来发掘。就象那灰暗的小荷叶包,貌不惊人,甚至有些丑陋,无心之人,错过了,也就失去了。而有心之人,用心的打开那丝线,轻轻地撕开那一层层荷叶之后,芬芳便会扑鼻而来,惊喜也会随之而到。晶莹的是糯米,酥软的是蒸肉,轻轻的一口,便满口留香,你已经分不清究竟哪是米哪是肉了。一番细嚼慢咽之后,留给你的是连手上都满是荷叶、糯米、蒸肉的清香。这香气,对有心的人,丝毫不吝啬。
  所以,我终究是认为,真正沁入心脾的芳香,是淡淡的、绵长的,而绝非浓烈的、短暂的。味道是这样,风景是这样,人也更是这样。无论谁到了西塘之后,都会被它所吸引,而被它所影响、所同化。我可以走在街上,信步而行,或与你擦肩而过,或是不经意间的那回眸一笑;我也可以在月光下,坐着乌蓬船,倘佯在河面上,船舱里不经意的碰触,眼神刹那的交错,简单的几句话语,就会打消彼此的陌生。你难道能说,这是有意而为,有备而来的吗?其实一切都应该很淡然,远非你我有心所能为之的。真正的美好,是那份灰暗荷叶里的晶莹与剔透;真正的用心,是那份层层荷叶撕去后的苦苦等待;而真正的享受,则是细细品位后的缠绵与悠长。
  始于齿颊,留存于心,这就是我的西塘味道!
          你注定用孤独厮守我惆怅情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 19:11:46 | 只看该作者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
    在西塘临河的人家几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码头,传说过去有一位老人看到船工们在太阳下工作很辛苦,就用木头和瓦搭起了廊棚,为船工们遮阳。以后古道衷肠的西塘人家家都在门前搭起了廊棚,有些人家还在廊棚中建了亭子和椅子供人们休息,廊棚在西塘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一习俗代代相传。西塘人的诚朴由此可见,这一点您到西塘旅游时可以亲身体会到。
    高高的风火墙,长长的廊棚,从高低相错的廊棚可以看出在西塘,临水人家都要在房前搭建廓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