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大群

[游记] 西游迹录--川西、西藏、南疆之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1: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迹录.第3天6月12日《过巴郎山到丹巴》

  清晨,闲逛剑门关镇,意在早餐,小镇不大,仿古新建。早餐后出发,走G108国道返回剑阁县城,再上高速,过绵阳、德阳,中午接近成都,遇修路,在郫都区绕来绕去,偶然见一家据说当地小有名的餐馆,吃午饭,味道不敢恭维,不过蹄花煮的软烂,入口即化,吸而吞之。继续出发,过都江堰,在映秀驶离高速,走G350国道,进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海拔从映秀900米,一路攀升,到达卧龙海拔已达2000米,巴郎山垭口海拔4480米,汽车盘旋而上,山势逐渐陡峭。传说,巴郎老人有四个貌美如仙的女儿,土司老爷对她们心怀不轨,巴郎老人抗争遇害而亡,死后化作巴朗山,阻挡吐司,保护女儿,四姑娘也把自己化作四座高耸的山峰,守护在父亲身后,因而有了巴郎山和四姑娘山,翻过巴朗山才能见到四姑娘山,如今巴郎山隧道已经贯通,是国内最长的高原隧道,海拔3800米,全长8.8公里。15:30越过巴朗山,汽车行驶在四姑娘山风景区边缘,蜿蜒的川西峡谷,优美的自然风光,四姑娘像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调皮的眨眨眼睛,不可触摸,更不能拥抱,只能远观,高山仰止四姑娘,不为其冰洁玉润,清丽俊俏所动,虽然距离这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只有12公里!继续赶路在川西高原。途经达维镇,当年红军长征,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翻越夹金山,与四方面军派出的策应部队在达维附近的木城沟相遇会师,广大指战员无比激动,全军一片欢腾,这是红军长征中第一次重大军事集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S303省道162公里处,修建了达维会师纪念碑,以缅怀这段历史。
  驶出小金县,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19:15路过岳扎乡,路边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吸引我们停下车。这是一座规模不算大的寺庙,正殿建筑外观大概有三层,天色渐晚,殿门也已关闭,门楣上悬挂“墨尔多寺”牌匾,殿旁还有一些其他建筑和大佛塔等。当时只拍了几张寺院外观照片,事后得知,墨尔多寺,全名“嘉绒墨尔多神山松昂绕丹朗(密乘长驻)寺”,其北便是墨尔多神山,一座很著名的寺院,有介绍说,其正殿底层正中塑墨尔多大神像,和千手观音菩萨像;二层供奉的是道教太上老君和龙王爷神像;第三层供奉的是玉皇大帝、莲花生大师像、白若杂纳大师像及女娲圣母像。每年农历七月初十前后,甘孜乃至西藏、青海等地的信众都会赶来朝拜、礼敬墨尔多山神,在墨尔多寺焚香祭祀,祈求墨尔多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如此本教、藏传、汉传、道教等,佛神于一寺,和谐相处还是很少见的。反映出嘉绒丹巴地区的政治与经济长期稳定的社会局面,同一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同一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彼此接纳认同的结果。而紧邻的墨尔多山,自古被人们顶礼膜拜,传奇颂杨,在藏区可与喜玛拉雅、岗底斯山齐名,位尊神山之列,被中外宗教信徒虔诚崇拜,甚至藏区僧侣有能去一趟墨尔多山朝圣即为功德圆满之感。
  20:00终于抵达丹巴县城,行程550公里,历时11小时。

001IMIrpzy7mlRbAtNXbd&690.jpg 001IMIrpzy7mlRbIVV1a3&690.jpg 001IMIrpzy7mlRbNTGQ04&690.jpg 001IMIrpzy7mlRcc5rib0&690.jpg 001IMIrpzy7mlRcwSN71d&690.jpg 001IMIrpzy7mlRch5GI44&690.jpg 001IMIrpzy7mlRcoouc50&690.jpg 001IMIrpzy7mlRiPcHMf2&690.jpg 001IMIrpzy7mlRiZ94T2b&690.jpg 001IMIrpzy7mlRj41d3dd&690.jpg 001IMIrpzy7mlRjkan8f2&69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2: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迹录.第4天6月13日《甲居藏寨》


001IMIrpzy7mnqV6w5ja9&690.jpg


  拉开窗帘,远山被雨雾笼罩,大渡河桥路面湿漉漉的,夜间下了雨,还没有停,蒙蒙细雨中离开丹巴县城,首站前往距县城8公里的“甲居藏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使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一度飙升,众多旅游者、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因而产生了很多赞美的文章,风景大片,如今已辟为丹巴最具特色,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了。游客中心购票,方可进入,票价50元/人,满60周岁可购半价票。天公作美进入甲居藏寨,雨停了,“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所谓藏寨实际就是藏式民居,都是独特的藏式楼房建筑,一家家,一户户,一幢幢,都是顺山坡而建,层层叠叠,石头结构。雨虽停,雾未散,远处山峰被云雾缭绕,云在山顶,雾在山间,一层层,一片片,有的浓厚,有的稀薄,一幢一幢外形美观,风格统一的寨房,云里雾里,时隐时现,与周围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山构成一幅田园牧歌式优美的乡村画卷。
  在甲居藏寨路边建有观景平台,没有停留,一则停车位少且道路狭窄,停车不便,二则观景台上游客很多,开车驶过,缓慢上升,选择适当位置,停车拍照,几乎环绕藏寨穿行了一圈,经过很多藏居,但是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嘉绒拉姆,连年青女子都难得一见。据说,全县七万人,有三千多女子在成都、京城以及各地从事歌舞演艺职业。不难理解,来到这里,美丽的丹巴、如画的藏寨就在眼前,而如云的美女则在成都、在京城以及全国各地。


001IMIrpzy7mmojP3OT77&690.jpg 001IMIrpzy7mmontz1R07&690.jpg 001IMIrpzy7mmojbaGcb8&690.jpg 001IMIrpzy7mmojMLdP45&690.jpg 001IMIrpzy7mmonUE6g54&69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9: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迹录.第4天6月13日《丹巴-炉霍》
  环绕甲居藏寨一圈,已至中午,也没见传说中的嘉绒拉姆,甚至连个问路的人都没有,中午回到景区入口,车加满油,返回丹巴,再上G350国道,逐渐驶入东谷河谷又叫牦牛谷,一路南行,东谷河谷发源于雪山,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自然风光自不必说,美得让人甚至有停下车来,煮沸雪山水,泡上铁观音,围坐牦牛谷,闭目静如仙。这不可能,更不可能躺进路边的天然温泉,在国内少有的裸浴之地,洗去人生的烦恼,用纯真的心灵去感知大自然。河谷中不缺少风景,只需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翻上一个垭口,远眺被藏民们尊称为“莲花玉佛”的亚拉雪山,观景台前停放有十来辆车,想必浩浩荡荡行驶在进藏的路上,就是一道风景。沿山谷望去,虽然亚拉雪山被浓云遮盖,不过我们单车停在彩云飞渡的亚拉雪山前,何尝不是风景?骑行者令人佩服,又何尝不是风景?翻越疙瘩梁子,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放眼望去,一座金碧辉煌、宫殿般建筑分外引人注目,这便是藏区唯一一座由皇帝钦定修建的寺庙,七世达赖喇嘛噶桑嘉措曾驻锡七年之久的惠远寺。14:20到达八美,G350国道折向北,而我们向南驶入S215省道,公路两旁绵延草场像在大地上展开的绿色地毯,处都是养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15:10到达塔公寺,藏传佛教萨迦派著名寺庙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康巴地区藏民朝拜的圣地,“塔公”藏语意思是“菩萨喜欢的地方”,寺内保存着一尊与拉萨大昭寺相同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传说,当年唐太宗赐予藏王松赞干布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藏语称“觉卧佛”),随文成公主一同入藏,行经塔公,佛像竟开口示意愿意留在这里,但文成公主又必须亲自携带佛像到拉萨,交予藏王。因而公主令众人就地取金,按照佛像原貌重新打造了一尊,留供在塔公。文成公主到达拉萨后,松赞干布将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供奉在了大昭寺,并发布政令修建108座寺庙,就包括塔公寺,由于两尊佛像的传奇故事,塔公寺又有“小大昭寺”之称,闻名康藏,在康巴地区常有若无缘去拉萨朝圣,则到塔公寺寺朝拜也有同样功德的说法,所以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现在传说中的这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供奉在塔公寺大雄宝殿左侧的觉卧殿,觉卧,藏语意为王子,所以12岁时的释迦牟尼等身像称觉卧佛。塔公寺并不很大,后面的塔林没有去,用了40分钟独自看了前面的几座殿堂,尤其大雄宝殿四周保留着许多壁画,绘有诸佛菩萨像、萨迦五祖图、藏王赤松德赞迎请莲师和印度高僧堪波摩得萨哚进藏情景,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非常珍贵,限于寺内严禁拍照,没有留下照片,只得回忆过程,留下此篇文字,待日后自赏。 
  在亚拉雪山观景台,沿山谷望去亚拉雪山被浓云遮盖,没能一睹被藏民们尊称为“莲花玉佛”的亚拉雪山,在塔公寺返回八美的路上,行驶到木雅金塔时,其身后远方的亚拉雪山几尽显露出来,木雅金塔又叫十世班禅纪念塔,是宁玛派的竹庆寺活佛多吉扎西为纪念十世班禅大师于此灌顶布法而修建的佛塔。雅拉雪山、浓云薄雾、宽阔草原与木雅金塔,遥相呼应,气势恢弘,显得更加壮美。
  从丹巴到甲居藏寨,原路返回丹巴,上G350国道,穿越东谷河谷,翻过疙瘩梁子,到八美,走S215省道,去塔公,原路返回八美,经道孚,到炉霍一路上河流、高山、森林、草原、寺院、藏居,风光无限,晚间终于抵达位于甘孜州中北部的炉霍,全程300公里。

6631645009307980070.jpg 2989264252767612704.jpg 284571201554942264.jpg 6631584536168460267.jpg 6597899897937894974.jpg 3249628606225119678.jpg 1697012634688989945.jpg 6597885604286731345.jpg 6597567845426304283.jpg 297181280421149694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9: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迹录.第5天6月14日《炉霍-色达-甘孜》
  炉霍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古时充满神奇的茶马古道曾经路过这里,现在连接内地与西藏的G317国道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如从炉霍走G317国道到甘孜,向西不足百公里,两个小时车程足以。但是我们的安排是由炉霍向北,先到翁达转往色达,然后前往甘孜,如此路程要翻近两番,只为感知色达五明佛学院
  有人说,炉霍是蒙古人留下的后裔,唐代与康区其他部落一同融入吐蕃,宋元时期各部落又重新分立,甘孜、炉霍、道孚一带为“三霍尔”之地,明清在这里封了七位土司,称为“霍尔七土司”,其中炉霍所在地方封了“霍尔章谷”和“霍尔竹窝”两个安抚司。清朝废土改流,在康定设打箭炉厅,当时对康定折多山以西的地方统称为“炉边”,这里因是两个霍尔土司的领地,故有“炉霍”之称。近年,考古发现炉霍这里早有土著居民,可以说是青藏高原远古人类的摇篮之一,据说博物馆里陈列有炉霍久远人类文明史的出土文物,但是我们在炉霍只住一晚。6月14日,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离开了炉霍,沿G317国道一路北上,路况非常好,宽阔的柏油路,不过遇到耗牛挡道,只能尾随而行,依靠牧牛人的驱赶,给你让出一条道,对牛鸣笛是没用的。老折山是炉霍和色达县的界山,海拔4200多米,穿过老折山隧道前,山上飘起了雪花。到翁达驶离G317国道,一条公路沿色曲狭长河谷地带而建,看似新建不久,非常好走,途中自然风光无限,河流、森林、佛寺、藏居,还遇一群野生猕猴,尽其所有,投食喂之,给我们带来不少乐趣。12:10到了色达五明佛学院,在一条山沟里,沟口设有停车场,社会车辆只能到停车场,要坐公交车到山顶的佛学院,大巴在狭窄的山路开的飞快,不知司机一天跑几个来回,大约20多分钟,公交车停靠在海拔4000米的山顶平地上,来此旅游的俗人,下车第一反应就是拍照。在山坡上可以看到色达五明佛学院全景,山谷密密麻麻绛红色小木屋,不计其数,布满整个山坡,簇拥着几座辉煌的寺庙和佛堂,形成了一座小山城,非常壮观,极具震憾的视觉冲击,这些只有几平米的木屋,全是僧人们为修进佛法,见缝插针,自己建造的,涂成绛红色,便成为他们朝暮栖息的居所。
  色达佛学院全称是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简称“色达五明佛学院”,色达必须要注明,因为藏区一些大寺庙都设有五明佛学院,所谓五明,是藏传佛教的一种概括,指五种学科,或说是学问,类似内地学校文科、理科等专业划分。十九世纪宁玛派(红教)曾在这里兴建过佛学院,1980年晋美彭措法王再创办,当时仅有30余人,后来班禅活佛亲自授予了噶荣佛学院的称号并给予关注,由此开始了色达五明佛学院的传奇,至今三十余年,发展到有三万多出家僧众在这里修行、求学。据说学院学习很艰苦,很多扎巴、觉姆都学习到深夜,夜色中,色达佛学院的灯火,照亮的不仅是夜空和布满山坡的小木屋,而是扎巴、觉姆的佛心,也照亮了每一位来到这里朝圣、旅游者的心。
  在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仅停留了两个多小时,原计划经色达县城去甘孜,但路况不明,于是,原路返回了炉霍,在去甘孜,虽然路程远了几十公里,但路况明了。返回炉霍时雨仍还没停,感叹在色达老天眷顾,十里不同天啊!从炉霍到甘孜不足百公里,再一次转入G317国道,沿鲜水河逆流而上,穿达曲隧道,远眺卡萨湖水,翻越罗锅梁子(海拔4000米),晚间抵达了甘孜县城。


6597603029798389756.jpg 6608201222378131578.jpg 1254252496323066569.jpg 1600185242700519857.jpg 6608208918959394957.jpg 282600876717901808.jpg 2106558725802837098.jpg 1935421939962925003.jpg 1845631422392376587.jpg 6599291879658207839.jpg 6608243003819737443.jpg 6597270977286689122.jpg 387647337935970396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4 14: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棒   默默羡慕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06: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迹录.第6天6月15日《寻访甘孜寺》

  藏语中,甘孜意为“洁白美丽”,来到甘孜县,甘孜寺乃必去之地。6月15日,在酒店吃过早餐,导航前往甘孜寺,县城本不大,汽车穿行于狭窄街巷,感觉到了老街,一条上山的土路,导航指引到一座小山上,下车一看哪是目的地,分明是工地,不过站在山上,甘孜县城一览无余,城边标致性建筑大白塔,清晰可辨。驶下山坡,再寻甘孜寺,导航执着的重复我们认为错误的线路,四处问路,语言不通,遇到似懂非懂的也是指向我们下来的那座山头,怎么也不会想到,站在霍尔十三寺之首的甘孜寺前,竟然找不到进寺的路,打算弃车徒步上山寻寺之时,驶来一辆微面,拦住向司机问路,他让我们跟着他的车走,相反的方向,七怪八拐的穿行民居小巷,跨过一条河,他指着一条山路,一直走就到了,他就是我们在山上看到工地的工头,实际当时穿过工地,就是甘孜寺。弯弯曲曲的一条土路,直通甘孜寺大殿前的一个平台。寺院静悄悄的,清净极了,大殿门上挂着锁,大殿旁的一扇门开着,在门口往里张望像是厨房,没人不好入内,大殿西侧有一栋大楼,跟前看也未见有人,往西望去山坡上一片建筑,远处就是我们开始寻找甘孜寺到的那个山坡。没看见僧人,更没有游客,除了我们,不敢往远处走了,返回大殿前,见冬天在和一位喇嘛说话,原来当天是周五寺庙关闭,不对外开放,之前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喇嘛表示可以让我们进大殿内看看,说声谢谢,喇嘛并无反应。尾随着喇嘛从大殿旁开着的那扇门进去,他拿了钥匙打开了大殿的侧门,我要脱鞋,他示意不用了。大殿内光线昏暗,悬挂有一些唐卡,在殿内走了一圈,喇嘛始终在我们身后,试图和他交流,问他甘孜寺是建在一块白色山石上吗?他回答明天可以参观,不知道他是不是理解了我的意思,语言不通交流真的很难,很快就在殿内转了一圈,退出大殿,喇嘛重新锁上殿门,离开时说声“谢谢”,喇嘛仍无反应,当我双手合掌于胸前,称一声“阿弥陀佛”,得到他的回应,听到他同赞“阿弥陀佛”,佛号求往生,汉藏同佛源!


2222807891184455954.jpg 3281716753570022043.jpg 5717523136598518501.jpg 3249628606225120725.jpg 882142577111688210.jpg 1928948015498583185.jpg 194639946405462716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07: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迹录.第6天6月15日《亚青寺觉姆岛》
  由于甘孜寺周五寺庙关闭,不对外开放,能进入佛寺大殿也是缘分,10:30离开甘孜,前往位于白玉县昌台区阿察乡境内的亚青寺。出甘孜县城往西在呷拉乡驶离G317国道,向南驶入甘孜县到白玉县的一条公路,地图标注"甘白路"。汽车在盘山道上行驶,半个小时后开始翻越卓达拉山(海拔4798米),形容卓达拉雪山,彤云密布、瑞雪平铺,倚在天的怀抱中,美丽多姿,气候恶劣、常年积雪,当地人称鸟都不拉屎的地方,实不为过,翻越难度可想而知,当然卓达拉山隧道开通,使得翻山轻松了很多。山路弯弯,浓雾紧锁,行驶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公路上,白云似触手可及,沿途风景不断变换,雪山、河谷、森林、草原、牧场、牦牛成群,一路欢歌。13:00驶进亚青寺,停车场不远处一座气势恢宏巨大佛塔,佛塔内有转经筒,沿路直接进入了亚青寺,不同于色达五明佛学院僧舍木屋依山而建,亚青寺大部分僧舍是建在曲水河围成的一个半岛上,是觉姆们自己建造的生活区,上下岛只有两座桥连通,扎巴(男僧)只能住在半岛区域以外,以前桥边会有觉姆值守,男众不得入岛,现在旅游者越来越多,宽松了很多。岛内用木板、铁皮等材料,建造的简陋木屋,现在已经成为亚青寺独特的风景,不得不说,半岛的自然环境的确很美,但是觉姆们的生活环境也应得到关注,觉姆岛上满目红色的木屋,简陋的夏不能避暑,冬不能御寒,有的甚至仅裹了几层塑料布……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卫生环境也很恶劣,但是觉姆们却都如此超脱,平静的在这里生活、学习、修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表现出她们自觉、自信、自强,不断进取的一种精神,超越与脱俗的欢欣和喜悦。
  在觉姆岛上环绕了一圈,看到的都是一间间木屋,在半岛北侧隔河有一山坡,河上架有一桥,我们决定跨过桥,爬上山坡,以观觉姆岛的全貌,当爬上山坡,真的惊呆了,感觉比在色达看到满山遍野的小木屋还要震撼,一种修行力的震撼。在内地,寺院去过不少,山门,佛殿,佛塔,经幢,碑刻,看建筑结构,观佛像彩绘,赏壁画精美,了解寺院历史以及祖师大德的传奇故事。在色达,在亚青寺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氛围,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位觉姆,家在甘孜,来亚青寺学习,言谈中感到她的而快乐,很大方的同意我们拍照,她汉语说的很好,告诉我们晚上有法会,跳金刚舞,很有特色,推荐我们看看。但是我们的行程很紧,当天还要赶到德格。
  15:10离开了亚青寺,继续走甘白路向白玉县进发,在峡谷中穿行,在草原上奔驰,一路自然风景不断变换,130公里路程,走了近三个小时,18:00到达白玉,全程走了号称“中国最美自驾县道”。在白玉没有停留,穿城而过,赶往德格。沿金沙江逆流而上,柏油路面,相对平坦,但是狭窄,19:40到达岗托桥,穿过岗托隧道,驶上G317国道,30分钟后到达德格县城,入住雀儿山宾馆。



156218612174887175.jpg 6631452594773134254.jpg 1876875144807168372.jpg 2159476021424596054.jpg 2226467065881741120.jpg 836825105861386654.jpg 799107458982010499.jpg 3276368729012501804.jpg 3293538702591869918.jpg 3235836332366378608.jpg 6597972465705324583.jpg 793196484471098226.jpg 659767010000768867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07: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3235836332366378608.jpg 6631552650332060162.jpg 2993486377418404342.jpg 2606176809384331337.jpg 1405686033793362161.jpg 1875749244900325768.jpg 6597275375333202294.jpg 663152186400594095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6 13:56:58 来自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7 15: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迹录.第7天6月16日《德格印经院》
  在至今尚未安装电灯的一座全木结构建筑里,藏人在烟墨与酥油的暗香中虔诚地追随着自身信仰,通过古老的刻板印刷将经文印制在一张张藏纸上,以传承佛教经典,这便是德格印经院。6月16日大早走进了这坐神秘的建筑。与街道上稀稀拉拉的行人相比,这里朝圣的信众似流水,手持佛珠,轻声六字真言,默默的走着,老人躬着腰,手拄拐杖,步履蹒跚,环印经院而行,我们自然加入其中,感受藏地文化这独特的魅力。公元七世纪末,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噶尔东赞的后代避难生活在金沙江一带,到元朝家族传人索郎仁青做了帝师八思巴的膳食堪布,受到宠幸,获“四德十格”大夫称号,家族转战金沙江两岸,后在沙鲁里山脉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土司之国,朝廷的封号也演变为小城之名,即“德格”。到第12代土司却吉·登巴泽仁统治时期,他决定修一座藏文印经院,通过弘扬佛法,达到控制佛教,完善“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巩固家族统治的目的。一天,登巴泽仁走出官寨,为印经院选址,突遇一头驮牛受惊,撒蹄而奔,所驮货物抛洒满地。登巴泽仁受到惊吓,后知驮牛主人从金沙江对岸(现西藏江达)而来,特来将他刻制的一部《称多》的经版敬献土司。这里紧依官寨,后靠大山,前有河流,树林成片,阳光照耀下的官寨,金顶、红墙,彩色经幡,香雾缭绕的经堂飘出颂经的真言,撒落满地经版闪闪发光,这场景似曾脑海出现,登巴泽仁格外惊异,当即决定,印经院就建在这座山坡上。于是在1729年初,破土动工,次年,一座存放《甘珠尔》的小型建筑物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此后,登巴泽仁又在已落成的小型建筑物旁建造了一座护法殿,这便是德格印经院早期的雏形。登巴泽仁死后,第十四代土司兼七世法王彭措登巴扩建印经院,1750年(乾隆十五年),在新落成的印经院大经堂,为新建筑、壁画、雕像、所藏印版举行了盛大开光典礼,并将其命名为“西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1752年(乾隆十七年),洛珠降措接任第十五代土司兼第八世法王,他继续主持德格印经院建设的后续工作,直至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德格印经院才基本告竣,前后历经土司四代,费时达27年。此后,历代德格土司对德格印经院继续进行扩建和保护,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和建筑风格。

  依山而起的德格印经院,坐北朝南,是一座藏汉结合的四合院式建筑,朝圣转寺者很多,但是进入印经院的大概只有我们这些外来参观者。随人流转到大门,门楼上泛着金光的法轮,一对栩栩如生的镏金孔雀,比其后山坡上传统藏居华丽很多,明黄色更显出与皇家关系,据说,这是清朝皇帝对德格六代法王却吉·丹巴泽仁的嘉许和恩准。进入大门后,院子的空间并不大,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正面一排整根原木作梁柱支撑起一座三层藏式建筑,首层有一间“大经堂”,门口有汉藏文字介绍说,内有塑像21尊,壁画属"噶马噶则"画派之作,不过经堂内没有照明,什么都看不清楚。根据工作人员指引从天井左侧的台阶登上二楼,印工全在忙碌着,两位一组,相对而坐,分工明确,取经版,上墨,递纸,铺放,用布卷滚筒迅速从下至上滚过纸面,节奏感极强,充满着一种韵律,一张张经文就是在如此枯燥的动作中完成印制。印版还分为红版和墨版,根据所印经书决定使用不同颜料。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经律论总集,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世界知名的藏文佛教经书。《甘珠尔》为佛陀所传原始经文的结集,印制这种经书必须使用朱砂,因此所有《甘珠尔》的经版都呈朱砂色。《丹珠尔》则是汇集历代菩萨、大师及高僧大德的著作,在印制过程中则使用上等松烟制成的墨,所以经版自然都呈黑色。印经所用的纸张称藏纸,原料中加入草原上一种叫狼毒花的植物根茎,造出的纸“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腐”,印制成经书,常年在昏暗油灯下阅经的僧人也不会影响视力。印版所用木材是红叶桦木,秋后砍伐,精选顺直无结部分,微火熏烤,浸泡一冬,在经水煮、烘干、刨平,制成坯板。雕版工艺要求极为精细,据说,印经院初建时雕刻《甘珠尔》由100多名藏文书写员按照书法标准和印版尺寸、内容进行书写,用时3年,500多名工匠雕刻了5年才完成印版,完工后,登巴泽仁土司把金粉撒在经版上抚平,陷入文字缝隙的金粉就是发给刻版工人的酬金。

  在德格印经院观看了印工印制经书和纸制唐卡的辛劳,在经版保存间中看到一排排版架,像图书馆的书架,从地面到屋顶,整齐有序地码放着一块块木制的佛经印版,数量之多简直难以计数。为防火灾,时至今日,德格印经院也没有安装电线,完全靠窗户自然采光,印工完全在自然光线下工作,经版保存间中十分暗淡,窗外传入的微光光线,照射插满经版的版架、顿生神秘之感,信仰存在,这些经版就会存在,永远不会被取代,德格印经院也会一直存在下去。1996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631635113703188118.jpg 3254132205852396706.jpg 6631674696121501041.jpg 3236399282319637134.jpg 2962242655003416904.jpg 166914661289849850.jpg 6597307261170422888.jpg 1445374005509728688.jpg 6608268292587299396.jpg 1255941346183529029.jpg 2608147134221311714.jpg 659793068426347754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