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大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西游迹录--川西、西藏、南疆之行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12:05:35 | 只看该作者
西游迹录.第13天6月22日《大昭寺》
  6月22日到拉萨的第一天,参观布达拉宫的票还没有落实,行前在其官网上注册并详细了解,打算时间确定后预约,购买电子门票,考虑到网络及上网条件等委托在京的朋友帮助操作,坐享其成。酒店距大昭寺不远,大昭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著名喇嘛尼玛次仁曾说“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有来过拉萨”,所以吃过早餐我们就现去了大昭寺。
  来到大昭寺,立刻就感到了其在藏族同胞心中的地位非同寻常,寺院坐东向西,殿顶覆盖着独具一格的金顶,殿门边框上,雕刻着莲花、飞天、禽兽,具有唐代建筑风格。寺前聚集很多信徒,尤其老年人,一定是信仰带给他们的力量,心无旁骛,磕着长头,似乎到了忘我的境界,用最虔诚的方式伏倒在佛的脚下,感谢佛主眷顾,祈求佛主保佑,好像这就是生活的一切,将今生与来世都全拜托给了佛主。同伴随众绕寺去了,我在寺前广场上先去看了“唐蕃会盟碑”。公元821年,唐朝和吐蕃王朝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史称“唐蕃会盟”。公元823年,将盟文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石立碑,树于大昭寺前,成为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碑旁有一棵柳树,据传为皇后亲赐的灞桥柳,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当地人称为公主柳。
  进入寺内是一个不太大的天井庭院,据说黄教祖师宗喀巴在这里创立了传昭法会成为了藏传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动,法会期间各大寺庙僧人云集,观看激烈辩经,产生藏传佛教中的“格西”(藏传佛教的等级)。很多游客在这里拍照,因为再往里就不允许拍照了。来大昭寺的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手持一壶酥油,在佛像前祈祷,为灯添油,有空处就跪拜,虔诚之心感人。另一种是围着手持小旗,嘴带麦克的导游,听着胡言乱语,噪音之声烦人。我即没有添油的虔诚,也不愿在清净之地受噪音刺激,只想静静的面对,默默的感受,不明白过后再去找资料。大殿内人挤人,不想受噪声烦扰,也得停下来,连续听到两位在讲“过去、现在、将来”,通道入口处壁画描绘的是大昭寺建寺故事,导游眉飞色舞,听者目瞪口呆,不是走过,而是挤过停止不动的人群。主殿中央是大经堂,四周都是佛堂,在昏暗的佛堂中挪步,低头钻进一扇扇低矮的殿门,在不大的殿堂里抬头凝视一尊尊庄严的佛像,退出,又进入下一座,记不清进了几座殿堂,拜了多少尊佛像。藏传佛教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供奉的就是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也称“觉卧佛”。我无从比较先前在塔公拜的那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但我坚信两尊都是真佛,最伟大的圣人造像。
  离开大昭寺,回望外观,似乎很平淡,藏地人都说“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藏地人也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廓街一带称为“拉萨”,他们心中,只有大昭寺才是最向往的地方。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众多寺院中拥有至高无上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也不因其西藏现存最古老吐蕃时期建筑本身,而是虔诚的信徒对佛表达祟信的方式,为佛灯添油的信徒;八廓街上的转寺者;从西藏甚至千里之外,一路长头,最后匍匐在大昭寺前的朝拜者;当然也包括我们全国各地来拉萨的旅游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12:10:50 | 只看该作者
西游迹录.第13天6月22日《药王山摩崖石刻》
  拜谒大昭寺后,换了一家酒店,即方便停车,位置也极好,房间推窗可望布达拉宫。网上预约购票布达拉宫14:00开始,委托朋友在京帮助操作,下午便去了药王山寻访摩崖石刻。
  转经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宗教活动,围绕某一特定路线行走、祈祷。藏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拉萨则以释迦牟尼佛为核心进行转经活动,环大昭寺内中心的觉康主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的八廓街一圈称为“帕廓”;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从内到外的这三个环形路便是藏佛教信徒们转经的路线,药王山就是拉萨外转经道“林廓”的必经之地。历史上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红山有低矮丘陵相连,后因修路造成一路之隔,咫尺相对,这里也是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的角度,第五套人民币50元的背景图案就是在这里选取的,所以很多游客会到此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不免俗套的拍了两张便去寻访药王山的摩崖石刻。  
  在西藏药王山也属圣山之一,藏医发源地,有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的角度,众所周知,药王山的摩崖石刻大概就鲜为人知了。药王山有一座千佛崖,相传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时向东方朝拜的地方。巨大的千佛崖壁上错落有致地刻满了佛像,数量无疑为西藏之冠。据说,一日松赞干布到红山,见六字真言幻影从山中自然显现,当即沐浴净身,默默祈祷。随后,在六字真言放出的光芒中看到观音菩萨、度母和金刚佛像,于是他依所现,让人在岩石上雕刻佛像以及六字真言。此后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在这里雕刻佛像,久而久之,佛像石刻越来越多。拉萨这座被人膜拜的高原圣城拥有太多的神秘传说,在千佛崖试图寻觅到心中略微贴切的影子,除几位虔诚的朝拜者看不到任何游客的影子,显现着不被干扰的宁静。没有其他游客,小店老板自然清闲,他告诉我,藏人遇到家境贫寒的人家有人过世,办不起度亡仪式,就买一点儿颜料,来药王山把摩崖石刻佛像刷新一遍,这种习俗至今仍在延续。一语解开了佛像如此鲜艳谜团,药王山摩崖石刻不仅凝聚着藏人的智慧和丰富的佛教思想,还蕴含着浓郁的民俗文化。来到药王山,寻幽访古也好,参禅礼佛也罢,能了解一点藏文化也算别有收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09:07:51 | 只看该作者
西游迹录.第14天6月23日《哲蚌寺》
  第一次到拉萨,很多地方都想去看看,6月23日醒来,想去看看预约参观布达拉宫是什么情况,因为头一天在网络预约时间段内甭提预约了,登录都没进去,当时在药王山接到朋友电话后回到酒店,打开笔记本,同样不能登录,楼下不时传来原生态民歌,抬头隔窗就能望见布达拉宫,低头盯着电脑,一遍遍的登录,试图申请修改密码,一遍遍的失败,难道对布达拉宫的印象只能停留在外观吗?起床洗漱,走出酒店,十来分钟到了布达拉宫,门票预约窗口外估算有2-300人排队,看了下时间6:35分,与队尾的人打听预约情况,每人最多持4张身份证预约4张票,必须本人在内。正常情况估计能领到预约卷,排队等候,9:00开始,预约卷发完为止。同行驴友吃过早饭就过来接替我了,过后听她们讲放票时秩序维持的很好,几个小时的队算没白排,领到了第二天11:00时间段的预约卷。
  布达拉宫的参观落实了,可以按时去打个卡了。其实相比布达拉宫,拉萨的很多寺庙看点都很多,比如三大寺(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罗布林卡、小昭寺等等,有历史、有故事、游客也肯定比布达拉宫要少。但限于时间不可能都顾及到,我是首次到拉萨,选择了哲蚌寺,没有原因,缘分所至吧。乘坐25路公交车,哲蚌寺有一站,别下车,再坐一站到当巴居委会站下车,往回走一点,向北穿过村子就是哲蚌寺的售票处,票价60元/人,什么优惠都没有,顺公路或步道走,爬升100米,就到了哲蚌寺。
  顺盘山步道攀爬,山坳里重重叠叠,一片白色的建筑群,宛如一座洁白的山城,好象堆积在山坳里的一堆雪白大米,这就是黄教六大寺中规模最大的哲蚌寺。“哲蚌”藏语的意思是“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所以藏语也称哲蚌寺为积米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在拉萨的三大寺院之一,是宗喀巴的弟子强央曲杰·扎西贝丹于公元1416年修建的。进入哲蚌寺沿着左侧石头台阶往上攀爬,上面是展佛台,每年一度的西藏拉萨雪顿节都从这里开启,举行展佛、藏戏表演等,届时这条石阶路会完全被信众堵塞,边走边猜想着雪顿节盛况。在石阶路中央有一块巨石,传说,强央曲杰带着八个徒弟横渡拉萨河来到这里,燃起三盏酥油灯,置于山坡,一阵山风,惟有中间那盏酥油灯没有熄灭。他顺手捡起一块石头,朝山下扔去,说寺就建这。恰遇一牧羊女路过,见石头下来抖了抖彩色围裙,石头竟然立在面前的地上。强央曲杰认定:“师父说得这是块吉祥宝地,牧羊女是空行女转世”,于是他带领八个徒弟在这修建了经堂,宗喀巴曾亲往主持开光仪式。现在那块石头像圣物一样供在路上,朝拜者路过都会敲击一下,祈求好运。哲蚌寺初建规模很小,十七世纪上半叶,五世达赖喇嘛扩建了该寺,宏伟的殿堂和僧舍布满了耿培乌孜山的整面山坡。一路攀爬到展佛台,居高临下,建筑非常宏伟。跑马观花,先后拜了措钦大殿(大法堂)哲蚌寺的主要建筑,大殿里还保存有二到四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大殿四壁,绘有精彩壁画。大殿三层供奉一尊强巴佛,汉地佛教称弥勒佛,是藏传佛教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与汉地笑迎八方,大肚能容天下事的弥勒佛相比,这尊强巴佛看上去面庞和肌肤更细嫩,是强巴佛八岁时的等身巨形铜像,当年宗喀巴在世时由他亲自开的光,极为著名,亦名“强巴通真”。在殿外从腰包里刚好拿出这一张5元添了灯油,老喇嘛随手递给我一条洁白的哈达,等我从殿内出来,老喇嘛举着4张1元的纸币朝我招手,我明白了他的意思。藏人到寺院有的提一壶酥油,为佛灯添加,更多的是放在佛龛上一元,也有放五角或一角的。所以如大昭寺旅游者多的寺庙,门外会有些人举着成捆的零钞兑换,一般多收百分之二十。实际如果没有零钱,在藏传寺庙你放佛龛上10元,然后取回9元,也很正常,开始还认为不应该这样,一路看到很多人这样做,根本没有人在意,也许是文化上的差异。按汉传习惯朝老喇嘛摆摆手,他也明白我的意思,笑着把钱放回到桌上。在强巴佛殿门外悬挂一块写有“穆隆元善”汉字的匾额,这是清朝时任驻藏大臣琦善在他任满离藏时(1846年)刻制奉贡的。下楼时在楼梯上回手拍了一张照片,不是不敬,只为弘扬,在西藏的寺庙,殿内都不允许拍照,罪过!罪过!哲蚌寺的确太大,只能有选择的看看,大威德金刚佛像在参观各类博物馆看过多次,但哲蚌寺密宗院供奉的大威德金刚声名远扬,特意跑到密宗院拜了大威德金刚佛像。在加央修行洞对面一个院落的围墙上,一块石头与周围墙壁截然不同,锃光瓦亮的石头上有一个洞,引起了好奇,藏族小朋友给我做示范,告诉我,闭目,向前三步,手指自然入洞,就得到好运,为这位藏族小友祈祷,愿他快乐幸福的成长。
  哲蚌寺有的殿堂正在修缮,女孩身背两块石头,或是一带沙土,从我身边过去,心情真无法形容,也许她们为了生活,但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她们,一步步走向天堂。时间真快,不觉中在哲蚌寺近3个小时,不可能拜到每座殿堂,更不可能看遍每个角落,如果有机会再到一次拉萨,绝对会再来哲蚌寺,再来藏村小店吃一碗藏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09:14:07 | 只看该作者
西游迹录.第13天6月23日《罗布林卡》

  走出哲蚌寺,驻足村中一家藏餐厅前,出来中年小伙,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问我是要吃饭吗?立刻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说当过兵,回来后开了这家餐馆,我告诉他,想尝尝藏面和牛肉,按当地口味,他微笑着问我,喝过酥油茶吗?得知我喝过,说尝一杯鲜奶吧。鲜奶上桌后,过了20多分钟,面条和牛肉一同摆上了桌,面条汤汁牛肉味道很香,口感没有其他味道,稍微有点硬,可以接受。牛肉炒的味道不错,微辣,但是感觉有像肉干,咬着挺费劲。不管怎样,算是感受一次藏餐吧。
  乘坐公交车回返市区,盘算着还去那看看,小昭寺、色拉寺、罗布林卡,反正都没去过,去哪都是第一次,时间也不允许都去,一切随缘,看手机地图,拉萨饭店北门下车可以去罗布林卡,到站下车,走过拉萨饭店,看到墙上还钉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的牌子,走到罗布林卡北门才知道,参观游客要从南门出入,顶着太阳顺着围墙又走了半圈,购票入园。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始建于1751年,开始是七世达赖晚年沐浴治病的场所,以后逐渐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布达拉宫为冬宫),所以有人把它称作“拉萨的颐和园”。在园子里逛,穿梭在每座很难记住名字又都有故事的建筑,只是感慨,这哪里是雪域高原,分明是置身江南,将近2个小时,没停走一步,没坐一分钟,没喝一口水,当走出园子,冰镇饮料一饮而尽,透着心凉,顿感疲惫,坐下来休息,放弃了去小昭寺的想法,返回酒店休息,毕竟刚到拉萨,那条神奇的天路还在等候我们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7:21:24 | 只看该作者
西游迹录.第15天6月24日《布达拉宫》
  一路到拉萨,最美的永远在路上,无论你是否来过拉萨,也一定知道布达拉宫,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宏伟的宫殿,很多游客去西藏,到拉萨,也许就为去布达拉宫。的确,到了拉萨如果不进去看看似乎旅途也不很完美。所以网上购票不成功,就去现场预约,很辛运领到了预约卷,缘分所致,当然我们入住的酒店离布达拉宫近,过去看看很方便,另外每到高峰期,游客还不是很多,第三,当日预约现场维持有序,所以不能一概而论,现场就保证能领到预约卷,身边的朋友据说很多也是找旅行社购票参观的。
  6月24日,大约9:00我们就来到了布达拉宫前,游客可以按预约卷参观时间提前两小时前从正门(第一道门)入宫。参观布达拉宫主要是票务问题,参观线路很简单,一般情况下都是提前正门进入,参观山下的布达拉宫雪城和布达拉宫珍宝馆,也可到雪城羌仓饮食休闲区休息等候。到时第二道门按照预约时间分批次进入后凭身份证和预约卷换购门票,参观按照规定的路线走,没有回头路,自然就从北大门离开了,我们租用了有GPS定位功能的讲解器,可以根据所在的位置,讲解对应的内容,参观过程如翻看历史的画卷,整整用了一个小时。关于布达拉宫的传说流传很多,至今也没有答案可以解释,它身上的这层神秘面纱你自己亲临后也许能够揭开。在此做个提示:如来参观请带好身份证和有关证件,勿带水或饮料,进入宫殿后不要戴帽子和墨镜、不能拍照。特别提醒爱美女士们衣着不要太暴露,别穿裙子,短裤,在第二道门等候入场时,就看到几位美女因穿裙子被拒之门外,软磨硬泡穿长裙到脚踝的允许进了,穿着类似网球裙的说啥都不行,去换衣服。毕竟也是圣地,如此要求并不过分,还是自己注意为好。
  此篇日志所附布达拉宫照片是在拉萨的三天时间所拍,似有时间穿越,考虑没必要反复粘贴,所以整理统一附带在此,算是浓缩的精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07:13:55 | 只看该作者
西游迹录.第15天6月24日《扎什伦布寺》
  布达拉宫一座充满世俗权利与宗教色彩的宫殿,感受了这座神圣雄伟的建筑后便离开了拉萨前往日喀则。藏区地域辽阔,元代便根据方言不同,划分了卫藏、康巴和安多三个区域。卫藏大体是现在西藏地区,又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即拉萨、山南地区称为前藏,日喀则地区称为后藏,整个藏北高原称为阿里。中午12:30启程离开拉萨,过拉萨河上的柳悟大桥,驶离市区,上G318国道,沿雅鲁藏布江逆流而上,一路西行290公里,过曲水、尼木、仁布县,从前藏来到后藏。达赖、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活佛系统,西藏佛教界认为,达赖是“欣然僧佛”即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月巴墨佛”即无量光佛的化身。按照佛教理论,佛的地位要高于菩萨,一个是佛,一个是菩萨,地位已经很清楚了。但世俗中,达赖由于常驻拉萨,地位似乎显得比班禅重要。历史上,无论是达赖统治前藏,还是班禅管理后藏,都是朝廷正式册封的,中央政权把达赖与班禅置于同等地位,受皇帝直接领导,因此,班禅和达赖之间,互无隶属关系。驶入后藏中心城市日喀则,直接去了位于市西面尼玛山上的扎什伦布寺,从十七世纪开始,扎什伦布寺就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场所,已近18:00,售票窗口关闭前购买了门票,很辛运得以探访这座古老的寺庙。
  扎什伦布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浓浓的藏传佛教的味道,白泥墙,小窗户,五颜六色的窗幔,金顶红墙的佛殿高高耸立其间,随着山势次第连接,远远望去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四座较高的建筑,从左至右分别是:强巴佛殿、十世班禅大师灵塔殿、四世班禅大师灵塔殿、以及五世至九世班禅大师合葬灵塔殿。这也是在扎什伦布寺主要参观的地方,进寺后沿着石板路左转上行,按顺时针方向参观了这几座主要殿堂。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在今天日喀则尼玛山脚下来了一位年过半百名叫根敦珠巴(即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的僧人,他出生在今天日喀则市的萨迦县,15岁出家为僧,曾跟随几位高僧学法,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位师父分别是受戒恩师喜饶僧格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根敦珠巴为了纪念去世的师父喜饶僧格决定铸造一尊佛像,特意聘请了藏族和尼泊尔的工匠共同参与,不久一尊兼具藏族和尼泊尔艺术特色的释迦牟尼金铜佛像铸造完成了,然而这尊珍贵的佛像放在哪里呢?根敦珠巴思考很久后决定在自己的家乡日喀则建一座寺庙,供奉这尊佛像,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在当地贵族的支持下顺利开工,根敦珠巴原本为寺庙取名“康建曲批”,意思是雪域兴佛,然而有一天他在巡视建筑工地时耳边却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寺庙应叫扎什伦布”,根敦珠巴感觉很奇怪,他并没有看见说话的人,但扎什伦布的名字却让他眼前一亮,意思是吉祥须弥,在佛教中须弥山是佛祖居住的地方,意义非凡,因此根敦珠巴便在寺庙建成后将寺庙的名字改为扎什伦布寺,从开始建造到最后完工整整花费了12年,今天的扎什伦布寺措钦大殿就始建于那个时候,措钦大殿也叫大雄宝殿或大经堂是整个寺庙举行佛事活动的中心也是僧人们打坐诵经的主要场所,根敦珠巴为纪念师父喜饶僧格而铸造的释迦牟尼金铜佛像就供奉在这里。在措钦大殿东侧有一个数百平米的讲经场,四周的回廊画满了佛像,因此也称千佛廊院,我迟到了一步,刚刚结束辩经没能看到,僧人正准备离开。扎什伦布寺自1459年建成以来,措钦大殿和一侧的讲经场一直是寺的中心,此后500多年间扎什伦布寺围绕着措钦大殿不断扩建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建筑格局,基本分为红白两色,白色象征纯洁与信仰,寺内涂白色的建筑是僧人生活使用的僧舍,而寺中的措钦大殿、强巴佛殿、灵塔殿等佛殿和佛堂的外墙都涂红色以示威严,大殿金色宝顶装饰法论和双鹿,色彩鲜艳的布幔随风飘动,看上去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扎什伦布寺很大,跑马观花似的快逛,以求能多看看,同伴还在寺外等候,况且寺庙也到了关闭时间,很多地方都上了锁,只得以虔诚、敬仰的心态离开神圣的扎什伦布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09:31:16 | 只看该作者
西游迹录.第16天6月25日《日喀则-亚东》
  6月25日早8:30由日喀则出发,走S204省道,过白朗、江孜、康马三县,前往西藏南部中印边境城市亚东,简短捷说,风景在路上,蓝天白云,通天的路,漂亮的云朵,似乎伸手可及。一路走,一路绿色,牛羊点缀其中,中午到达了亚东和康马县交界处的多庆错,一个很少有人烟,海拔4500米的高山湖泊,湖的对岸耸立一排壮观的雪山,倒影在水中,最高一座卓木拉日雪山(海拔7600米),是喜玛拉雅五神女峰之一,山势险峻,山顶终年积雪,峰顶常被云雾遮盖,至今仍是处女峰(即无人登顶),她的那一边,就是不丹王国。多庆错也许谐音,也许因浪漫,很多人都称这里为多情湖,包括观景平台上的石碑和树立在路边的指路标志牌。多情湖多么浪漫的名字,卓木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多情湖则似少女梳妆的镜子,也许卓木姑娘思念王子的眼泪几近流干,使得这面镜子逐渐变小。站在观景台,看着石碑上多情湖三个字,其后展现的却是草地、湖底,近似干涸的湖水,犹自多情,或许若干年多情湖后雪山也会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伤感的眼里只有干涸湖底中吃草的牛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06:59:49 | 只看该作者
西游迹录.第17天6月26日《亚东-萨迦》
  亚东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面与康马、白朗、岗巴三县相接,向南则伸入到邻国之间,东临不丹,西邻印占锡金(锡金邦于1975年被印度吞并),县城处在河谷地带,四周森林茂密,绿水青山,空气清新,素有“西藏小江南”美誉,如此胜境,小城内除了说川言的商客,就是穿迷彩服的军人,外来游客很少。来到亚东本想到乃堆拉山口,但是据说手续非常繁杂,还要提前申请,没有前往,留宿一夜。6月26日,细雨中离开了亚东县城,走S204省道原路返回,再次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素有“世界高原第一镇”的帕里(平均海拔4640米)以及帕里草原景色之美,留连不舍;卓木拉日雪山(海拔7600米)依然被浓云覆盖,偶尔探头露出一点微笑,情意绵绵;曲美雄谷抗英英雄纪念碑承载着悲壮的历史,110年前,英勇的藏族军民保卫自己的家园,曾在这里阻击入侵英军。英军竟以卑劣手段,以假和谈,诱骗藏军熄灭枪的点火绳,对毫无防备的藏军发动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一座纪念碑,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以及为守卫家园付出生命的英雄;驻足多情湖边,留下的回忆,任何东西无法代替,永远都会记得,伤别离,远眺卓木拉日雪山,别易会难;风景再美,还要继续前行,最美的景色永远都在下一个地点出现!经过少岗乡得到了公安检查战士的明确指点,前一日驶过这里在路边看到一块石碑,后上网查得知这里有一处摩崖石刻,故在经过检查站时询问了具体地点,如果到石刻佛像前须先到前面村子徒步绕到河对岸,估计至少有2公里。S204省道边修建有观景平台,角度很好,可以隔河拜望,通过长焦看的非常清晰。摩崖石刻佛像位于冲巴雍曲河畔,一处巨大的天然形成的断崖,上面雕刻了多幅大小不一的造像,石刻内容有释迦摩尼、弥勒佛、度母造像等。据说在清朝有关资料中就有少岗摩崖石刻佛像的记载,这里是南亚和中亚民族进入西藏的险关要道,十三至十四世纪一些克什米尔佛教徒,为躲避信仰纠纷冲突,大举东迁来到西藏。相传,少岗摩崖石刻,就是一些高僧在迁徙东进途中,为弘法传法而雕凿的。
  继续行驶S204省道转G318国道,17:40车停在了5000公里里程碑前,定格在这一瞬间,留下和这个地理标记的合影。国道318不知道每天会有多少旅行者走在这条朝圣之路,今天我们也驶过了5000公里里程碑,不!是跨过!跨过了里程碑,不是到达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的旅程才进行了三分之一,那条神奇的天路还在等候我们继续。
  19:00抵达萨迦县城(海拔4400米),入住鲁娃家庭旅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07:09:04 | 只看该作者
西游迹录.第18天6月27日《萨迦寺》
  萨迦县城(海拔4400米),入住的虽是家庭旅馆,条件还是不错的,主人随军入藏后留在这里,任职国家机关,离休多年,家人开了这间旅馆,老人给我们讲了一些萨迦寺的事情。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分南北二寺,分建于仲曲河南北两岸,几经变故,如今萨迦北寺坍塌废弃,唯有南寺恢弘气势仍在,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萨迦派创始于1073年,因该教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故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由于萨迦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三怙主”的红、白、蓝三色花条,所以萨迦派也称“花教”。特别值得一提,藏区最著名的四川德格印经院就是萨迦派所创立,专门刊刻藏传佛教经书、各教派重要著述、历法、医学等典籍。萨迦寺经堂所藏经书典籍从地面到殿顶,形成经书墙,世所罕见,2002年利用维修机会,寺内喇嘛与当地文物部门估计,这些经书约有8.4万卷,涵盖经书、地理、医学等内容非常丰富,并且全是手抄本,用的多是萨迦王朝时期的藏纸,用金、银、红珊瑚、绿松石、珍珠、象牙以及历代法王头骨制成墨粉精心抄写。此外,萨迦寺还保存有珍贵的贝叶经,贝叶经是写在贝陀罗树叶上的经书,非常脆弱,据说现在贝叶经原产地印度都已经没有这类经书了,萨迦寺却还保存着20多部,稀世珍宝,文物价值极高,加之寺内珍藏着大量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有人将其称为“第二个敦煌”。
  到萨迦当晚感觉天气有点凉,晚饭后简单洗漱便休息了。第二天吃早饭,感觉胃部不适,没有食欲,许是轻微高反,没有其他症状。早饭后徒步来到萨迦南寺走了一圈转经道,外观萨迦寺红、白、青三色涂抹寺墙,其意明白,但是看外表与之前看到的其他寺庙有着明显不同,高大城墙建有垛口,壕沟护城河,四角建有角楼,看上去完全像一座具有坚固防御功能的城堡。萨迦寺庙门开在东面,门口开在垛口两侧,穿过狭窄的门洞进入寺内,随行的驴友不喜欢逛庙,我也不顾什么“一人不逛庙”之说,独自购票,不是逛庙,是参观!进入萨迦寺先拜谒八思巴殿。吐蕃王朝兴盛时的唐代,萨迦仅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但是历史的机遇给了后藏这片开阔的仲曲河谷。1073年,当地的大家族昆氏的先祖官却杰波经过多方筹措在本波日山建造了萨迦北寺,从此开启了萨迦在西藏历史舞台上辉煌的历史序幕。公元1229年,成吉思汗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承汗位,将原来的西夏分封给了自己的第三皇子23岁的阔端,成为了西夏故地和甘青藏区的最高统帅,镇守西北疆土,要把吐蕃纳入蒙古帝国版图。阔端先派出将领多达那波率蒙古军队进驻吐蕃。后又选择萨迦·班智达请他到凉州(今武威)商谈西藏归属。并委派多达那波为“金字使者”率兵带着诏书和礼物,深入后藏萨迦寺,迎请寺主萨迦·班智达。当时萨迦第四代世祖萨迦·班智达已经63岁,从西藏到凉州绝非易事。但他无从选择,便携带两个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骑着马,牵着骆驼由萨迦寺出发,经拉萨前往凉州。炎炎烈日,风雪寒冬,跋山涉水,穿过大草原,走过戈壁滩,整整两年,到了凉州。经过反复磋商,双方议妥吐蕃归顺蒙古
汗国,吐蕃各僧俗首领向蒙古降附纳贡,承认是蒙古汗国的臣民,接受蒙古汗国的统治。蒙古汗国则维持各地僧俗首领原本的职权,并正式委任给相应的官职。这次史称“凉州会盟”后,四祖萨迦·班智达劝说西藏各教派归附元朝,从此结束了西藏自吐蕃王朝灭亡后的400多年的割据动荡。建立了吐蕃崩溃后的萨迦王朝,开启了西藏史上的政教合一统治。谈判之后,四祖萨迦·班智达本可以回到吐蕃故土,然而,他选择留在凉州,于1251年在凉州幻化寺圆寂,年仅17岁的八思巴成为萨迦派第五代教主。他19岁受元朝皇帝忽必烈之邀,为之传授“欢喜金刚灌顶”,26岁被忽必烈封为元朝国师,后又被封为元朝的帝师。这位萨迦五祖还为元朝创建了蒙古新文字,即以八思巴名字命名的一种字体,令人敬佩其聪明才智。随着萨迦派政治力量的壮大,公元1268年,规模浩大的萨迦南寺也出现了。退出八思巴殿登上了高大的萨迦寺院墙,头顶烈日和高耸的经幡,似乎在诉说着萨迦寺曾经的辉煌。七百多年前,这里曾经拥有着全藏区至高无上的地位。内外两个“回”字的建筑紧紧包围着这片佛教圣地,远眺仲曲河北岸山坡北寺遗址,眼前也只是逝去王朝的背影。当走进拉康钦莫大殿,除了三尊释迦牟尼像外,惭愧空面佛像,知其名者甚少,近乎于无知状态。当走到空间狭长的经书墙前,向上望去非常惊讶,殿内光线昏暗,情不自禁的偷拍了两张照片,在其后参观珍宝馆是还偷拍了贝叶经。萨迦寺主殿外左侧有一小门,牌子上面写着汉藏两种文字“解脱梯”。据说,一口气跑上这42级解脱梯便无世间烦恼。4300米的海拔不敢跑上,缓步登梯而上,中间没停顿,到平台处才喘息片刻。平台西北角是护法殿,传说很久以前萨迦附近有三位随意危害众生的魔女,被萨迦高僧降服关押在这里,受教化做了萨迦寺的护法神。地方狭窄,灯光昏暗,几尊横眉怒目呲牙咧嘴手舞足蹈的女性塑像,看着令人生畏。拉康钦莫大殿二层西回廊的壁画大都反映佛教生活,是萨迦寺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壁画,因为是用矿物颜料画成,即使到了现在颜色依然没有脱落。
  萨迦寺从建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间萨迦王朝统治全藏70余年,寺内所藏文物极其丰富,如果详细观看,我想至少需要半天时间,而我在寺内的时间仅仅一个小时,很多地方都不予许拍照,没有留下照片,但是这段经历却给我留下了记忆,而且是很深的记忆。
  10:40返回旅馆,我们将驱车前往世界第一峰的珠穆朗玛大本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07:19:04 | 只看该作者
西游迹录.第18天6月27日《珠峰大本营》
  从萨迦寺返回旅馆便出发了,此时汽车表显示海拔高度4325米。萨迦寺包括县城内民居涂抹的红、白、蓝三色独具萨迦特色,近年当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萨迦古城,开发旅游,修建了巨大的门楼,旅游服务中心,八思巴主题文化广场等,都充满了浓郁的藏式特色,不过进出萨迦的几公里土路真应尽快修完,一路扬尘驶离萨迦,驶上X207县道,再上G318国道,进拉孜县到查务乡。查务乡是新疆叶城到西藏拉孜公路即G219国道的终点,我们返程将从这里反向走这条路,全程走完2138公里到新疆叶城。今天则按照指路标志前往珠峰方向,继续沿着G318国道行驶,13:10到了嘉错拉山(海拔5248米),进入了珠峰自然保护区。在定日吃过东北饺子,16:50到达了珠峰北大门,珠峰已成为国家公园,需要购票后进入,车按轮,人按位。喜欢户外爬山多年,说实话从来没有想过会来珠峰,站在珠峰北大门心情很平静,当时想到上学时,宣传潘多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很了不起。
  汽车开进珠峰北大门一路颠簸,不,一路顺畅,柏油路修的非常好,高海拔的山坡寸草不生,山路蜿蜒曲折,号称108拐,翻上加吾拉山口(海拔5198米),望山路,不计其数的之字形,似舞动的飘带,非常壮观,17:00来到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当地藏民统一搭建的牦毡帐篷,排列有序,附有编号,价格相同,一律80元/人。我们选择的42号帐篷,藏族小伙仁增和妻子一起经营这间帐篷旅馆,答应给我们四人一间帐篷,不在安排其他游客。安顿好住宿,在营地附近游玩。来珠峰大本营前,我以为可以在珠峰脚下走走,皑皑白雪,一片冰川,至少有冰雪走走,为此一双崭新的高腰登山鞋(GORE-TEX)携带了一路,还特意带了冰爪,到了现场才发现我是多么的天真,离珠峰还远着呢,游客只能止步大本营,周边游玩而已,过珠峰大本营再往上就需要特别审批了,并且没有路,只能徒步或者牦牛上去。
  珠峰被厚厚的浓云遮盖,测绘纪念碑前排着长队,等待照相,个人留影,集体拍照,每个人的动作好像都慢半拍,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天瞬间暗了下来,返回帐篷,请仁增给我们煮了一壶酥油茶,每人一碗面条,感觉真的很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