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小沙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资讯] 《探险论》(连载)——作者:戎小捷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9-6-8 11:18:50 | 只看该作者
小沙河 发表于 2019-6-8 09:17
(探险论4)

三、几种复杂的情况

探险所去的地方是否属于“未知”,应以探险者主体为准,而不在于去过的人是多是少。“很少有人去过”或该改作探险者“对其所知甚少”。

粗略一读,不知我是否理解正确,试议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09:26:17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5)

[附]探险一词的由来
    现在,我们再考察一下“探险”一词的由来,以进一步加深读者对探险定义的理解。
    我们先来考察一下“探险”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间。就我目前能考证到的情况来看,“探险”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31年。1931年12月,《长征记》[斯文赫定(Sven Anders Hedin,1865-1952)著,李述礼译,《西北科学考察团丛刊》之一]在科学界内小范围刊印发行。一个叫徐炳旭的人在为《长征记》所作序言中,第一次使用了“探险”这个词(准确的时间为1931年12月2日)。而在《长征记》本书正文中,译者李述礼还未使用“探险”一词,他只是把斯文赫定的所作所为,译称为“旅行考察”。即使是使用了“探险”一词的徐炳旭,也不是把它完全独立使用的,而是和“旅行”一词连在一起,称之为“探险旅行”,且整篇序言中只使用了一次。由此可以初步推断,“探险”在当时还完全是一个新词。大约过了六年以后,探险一词开始渐渐流行使用起来,证据就是1937年出版的《国语辞典》已经收录了“探险”这个词(而1936年出版的《辞海》中还未见“探险”一词)。
    说起来,“探险”被引进中国一事,还应归功于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正是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几次探险考察,引发了当时中国科学界对探险价值的认识,并促使部分中国科学家(包括徐炳旭)参加了斯文赫定后期在中国西北的探险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探险实际上是当时中国一个外来的新事物,探险一词也是一个引进来的外国词汇。
    探险一词在中国的由来,大体如此。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外国的老祖宗那里,探险(explore)一词又是如何演变进化的。
    据《牛津英语词源词典》(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
所载,英文探险(explora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十六世纪(1585),它来源于古法文explorer(或拉丁文explorare),意为:为了发现(或揭开事实真相)而探查。在十六世纪时,explore的意思还局限于“试图查明”(seek to ascertain)和“调查”(examine into);但到了十七世纪时,explore已派生出了专指“探究或调查某一个地区”(search into〈a country,etc〉)的新含义。这时explore就已经很接近现在“探险”的意思了。在当代英文中,explore具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个含义是“探索”(来源于古老含义),另一个含义就是“探险”(来源于十七世纪发展定型的新含义)。目前,新的“探险”的含义已经超过旧的“探索”的含义。例如在《朗文现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中,在explore
一词的二条解释中,第一条是“探险”,第二条才是“探索”。在《最新牛津现代高级英语双解词典》中(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四版),
Explore的第一条解释也是“探险”,第二条解释才是“探索”(只是在某些专为大学生和科技人员使用的词典中,“探索”的解释仍居第一位,如《韦氏新大学词典》,1987年第九版)。
    总之,在英语中,“探险”的词义可以说是由“探索”、“探究”、“调查”等词义发展而来、最终又独立出来的。
    最后,在结束本章之前,让我再说一下与“探险”一词密切相关的另一个词:地理发现。严格点说,过去,在正式文件中,西方人把探险成果一律称为“地理发现”,探险家则统称为“发现家”。例如,由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世界探险史》,该书的原俄文名称直译就是《地理发现史纲》。又如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自传《探险生涯》,直译该是《作为发现家的我的一生》。实际上,在西方,凡是探索未知领域并有所收获的人,都被称为“发现家”。只不过后来,为了把众多不相同的发现家加以区别,才进一步细分,如把自然规律的发现者称为“科学家”,而把自然地理方面的发现者称为“探险家”,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9-6-10 01:4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9-6-10 01:43:01 | 只看该作者
小沙河 发表于 2019-6-7 09:15
探险论(2)

第一章  什么是探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9-6-10 01:43:59 | 只看该作者
小沙河 发表于 2019-6-7 09:50
探险论(3)
  二、探险、冒险、历险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下面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和探险意思相近的另外两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9-6-10 01:45:01 | 只看该作者
小沙河 发表于 2019-6-8 09:17
(探险论4)

三、几种复杂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6-10 08:46:31 | 只看该作者
小沙河 发表于 2019-6-8 09:17
(探险论4)

三、几种复杂的情况

感谢评论!关于“探险”的定义,你说的很有启发。作者的更详细定义请见后面第五章,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6-10 09:01:49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6)

第二章  探险的动机

    知道了什么是探险,紧跟着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人们为什么要从事探险呢?人们到那些“未知的地方”去做什么呢?如果说是要去旅行、考察和发现,那么旅行、考察和发现最终要获得的又是什么呢?或者用学术性的话来说,探险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呢?
    事实上,尤其是从历史上看,人们从事探险的目的决不仅仅是旅行、考察,或者仅仅是为了“发现”一下那个“未知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例如,哥伦布从事探险的目的就不是为了旅行考察;他探险的最终目的是要打通一个新的贸易航路,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仅仅为了旅行、考察的探险活动也有,但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它并不是人类探险活动的主流。那么,人类的探险动机主要有哪些呢?

    一、探险动机的多样性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们从事探险活动的动机是复杂多样、千姿百态的,可以说,几乎什么样的探险动机都有。如果要粗线条归纳一下的话,探险动机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1、政治军事外交类
    例如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Mlexandros)国王亚历山大(Alexandros,前356—前323)向东远征抵达印度河的扩张探险;古罗马时期伽太基(Carthage)名将汉尼拔(Hannibal,前247—前183)绕道翻越阿尔卑斯(Alps)山脉的探险(为了绕到罗马军队后方);1521年西班牙殖民军和墨西哥印第安阿兹特克帝国作战期间,指挥官赫尔南•科尔特斯(Hernan Cortes,1485—1547)率人攀登海拔五千公尺火山的探险(为了寻找制造火药所需的硫磺)。十三世纪初,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Innocentius IV)委派卡毕尼修道士远赴东方蒙古的探险;十三世纪中叶,法国国王路易九世(Louis IX,1214—1270)派遣鲁布鲁克(Guillaume de Rubruquis,约1215—1270)远赴东方蒙古宫廷的探险(为了和蒙古结盟共同打击阿拉伯人)。我国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的探险、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探险也属于这一类。
    2、经济商贸类
    例如以十三世纪马可﹒波罗(Marco Polo,约1254—1324)的父亲尼哥拉•波罗和叔父马菲尔•波罗为代表的欧洲历代远赴东方经商的探险;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探险;149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Bartolomeu Dias,约1450—1500)、达伽马(Vasco da Gama,约1469—1522)绕过非洲南端远航印度的探险;1520年麦哲伦(Fernao d Magalhaes,约1480—1512)绕过南美大陆横渡太平洋的探险;1553年“伦敦商人探险协会”开辟东北新商贸航路的探险;以及所有那些为了获得动物毛皮而冒险深入北美加拿大及亚洲西伯利亚腹地、为了获得鲸鱼油而冒险深入极地海域的猎商们的探险。
    3、宗教科学竞技娱乐类
    例如我国晋代法显和唐代玄奘远赴印度取经的探险;十四世纪初叶,足迹遍布大半个亚洲(重点在中国)的托缶本传教士、意大利人鄂多立克(Odorico da pordenone,1286—1331)的探险;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传教士圣法兰西斯科• 得•萨维埃尔(Francisco de Yasu y Tavier,1506—1552)
远赴印度、印尼及日本的传教探险;1760年,法国天文学家夏普•罗托洛西为了观测金星远赴俄国西伯利亚托波斯克的探险;1800年前后,德国地质学家洪德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和法国植物学家朋卜兰德远赴南美丛林的探险;1899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考察中亚,在我国西北内陆发现楼兰古国遗址的探险;1909年美国人罗伯特•皮里(Robert Edwin Peary,1856—1920)到达北极点、1911年挪威人阿蒙森(Roald Amundsen,1872—1928)到达南极点的探险;以及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全世界逐渐蓬勃兴起的攀登高山、穿越沙漠、漂流江河、探查洞穴的探险。
    这里顺便说一下,从上面例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探险动机和外国人的探险动机,或者说东方人的探险动机和西方人的探险动机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中国人的探险动机多局限于军事外交(张骞)、宗教(法显及玄奘)和国家荣誉等非经济领域,而外国人的探险动机则恰恰相反,绝大多数都和商贸、经济利益有关。其次,即使是同属政治、军事或宗教目的的探险动机,中国人与外国人也有明显不同。例如,中国人宗教探险的目的多为“取经”,而外国人宗教探险的目的多为“传教”。(产生这些中外差别的深层原因,我们在后面第五章中会详细讨论到。)除了横向对比的差别,从历史的纵向对比来看,古人的探险动机和我们今人的探险动机更有着显著的不同。如古人的探险动机多具实用性,而今人的探险动机多讲究竞技娱乐性,等等。(关于这一点,在第三章中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6-12 08:52:58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7)

二、探险动机的复杂性
    关于探险的动机,还有几点需要说明。这就是,我们要注意区分探险活动中的主要动机和次要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以及虚假动机和真实动机。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先说主要动机和次要动机。我们已经知道,在一次较大规模的探险活动中,往往有多种动机同时存在。但在这同时存在着的多种探险动机中,一般来说,总有一种最主要的探险动机,其他的动机则处于从属的、次要的地位。例如,在1911—1912年英国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1868—1912)和挪威阿蒙森的南极探险竞争中,争取第一个到达南极点,为祖国(同时也为自己)争得荣誉,是双方最主要的探险动机。而在沿途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考察,则是他们双方的附带的、次要的探险动机。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893年—1896年挪威人南森(Pridtjof Nansen,1861—1930)的北极探险,则是以科学研究为其主要探险目标,而争取第一个到达北极点是处于次要地位的探险目标。
    至于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我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探险者注重的不是探险目标本身的实现,而是注重探险目标实现后所能得到的其他一些东西(如名誉、地位、金钱等)。如果把得到某些东西作为他们的直接动机的话,那么探险本身则成了他们的间接动机(或者说成了一种达到最终目的的手段)。举一个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来说,侨居英国的挪威捕鲸船长波昔葛利芬,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而被迫在南极圈内越冬。当他在第二年返回时,“南极越冬第一人”的荣誉使他第一次尝到“万人瞩目”的滋味。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不再捕鲸鱼了,要当一位南极探险家(《极地寻踪》,页91)。像他这种情况,“获得荣誉”才是他的直接动机,而去南极探险本身则成了他的间接动机。或者换句话说,如果另有一件他能胜任并且能给他带来巨大荣誉的事情,他会马上毫不犹豫地去做那另一件事情,而不会再去搞南极探险了。[我们可以对照设想一下,比如对于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罗伯特•皮里和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来说,如果同时有两件他们能胜任的事,并都可以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荣誉,一个是去干别的什么(也许更轻松)的事,另一个是去极地探险,那么他们两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极地探险的。因为他们不仅热爱荣誉,更热爱极地探险。极地探险对他们来说,既是直接动机也是间接动机。]
    最后再说一下虚假动机与真实动机。所谓虚假动机就是表面上说给别人听的探险动机,真实动机就是实际上真正的探险动机。举例来说,最著名的如1768年库克(James Cook,1728—1779)指挥的英国南太平洋探险队,当时向外宣布的公开探险动机是到南太平洋上的大溪地岛进行天文观测,在“1769年6月3日日出时刻仔细观察金星的运行情况”,而实际上,“观测金星运行情况只不过是为了进行这次航行的一种口实”,“这次航行的真正目的和具体目标是要发现南部大陆,然后把这块新大陆归并于不列颠帝国”。(《世界探险史》,页678)再比如中国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对外公开说的目的是要开展友好外交,壮大国威,而实际上还有一种真实的动机隐藏着,那就是要暗中调查传说在海外流亡的皇帝宗亲的行踪。(《发现者》,页284)
    像这种表面虚假动机是一回事,真实动机又是另一回事的情况,不仅历史上有,在当代中国探险活动中也存在。例如,我就曾遇到过一些酷爱探险的朋友,他们为获得探险所需资金,往往不得不把他们的真实探险目的(竞技娱乐)隐藏起来,而给他们的探险动机加上许多冠冕堂皇的“政治口号”。朋友这样对我说:“没办法,在中国不这样宣传就得不到舆论支持,也得不到赞助经费。”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况:探险者本人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探险动机,只是出于爱好而去探险,而外界舆论却“好心”地给他的探险加上许多“高尚”的动机,结果人为地造成了许多混乱。总之,这种表面虚假动机与实际真实动机不相符合的情况,我们在分析某项探险活动或分析某个探险人物时,应该考虑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6-15 07:21:06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8)

三、探险动机的玄妙性
    在上面两节中,我们分别讨论了历史上探险动机的多样性和探险动机的复杂性。不管我们讨论分析的探险动机是高尚的也好,是平庸的也好,意义大的也好,意义小的也好,总之,它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容易为一般人所理解的动机存在着。而在当代探险活动中,尤其是自二十世纪七○年代以来,绝大多数探险活动看上去已没有什么实际的功利上的意义存在,探险者们似乎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吃着巨大的苦头(例如登山探险中),却无名无利地探着险。或者说,他们似乎在为探险而探险。在这种情况下,为探险而探险的动机,就显得有些玄妙,不易为那些不热爱探险的一般公众所理解了。下面我就来重点讨论分析一下这种“为探险而探险”的真实动机。
    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无论在探险界里还是在舆论界里都曾流传很广的一句有关探险的“玄机妙语”,解决完这桩“悬案”,会对我们理解当代探险者的探险动机大有帮助。
事情是这样的:一次一个西方记者采访一位著名登山家,问:“你空间为什么要去登山?”登山家回答:“因为,山在那里。”立时,这句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山在那里”,却在很短的时间里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以至最后成为一些登山探险家搪塞记者提问的“玄机妙语”。这句话后来又被一些原本对登山探险就十分不理解的人,拿来当作理解登山探险的玄语而阐释来阐释去,最终谁也没能把这句话的含义解释明白。最后人们只好引伸开去,推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比如“探险是为了实现自我,为了挑战自身极限,为了证明自己的“男子汉”气概(若是女子则是为了证明不比男子差)”等等。或者更虚幻的,提出探险是为了“继承”或“弘扬”什么精神,为了某种“荣誉”或“争光”之类的事情等等。其实只需稍加分析就可看出所有这些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上面的那些套话、容许都可以原封不动地移到任何别的什么人身上。比如说科学家,也是为了争得某种荣誉,艺术家也是为了实现自我。体育运动员或是一些金氏世界纪录创造者也是为了挑战自身极限,而且他们所有这些人都能说自己“弘扬”了某种精神,为国家民族争得了荣誉等等。那么,那些从事探险的人为什么不去做其他的什么家以便去实现自我、去挑战极限、证明自己是男子汉、去争得荣誉或弘扬某种精神,而非要去做探险家不可呢?也许有读者会说,这些人之所以不去做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企业家、军事家等等,是因为他们不具备那些方面的特长才干,而他们又非常想“实现自我价值”,于是就只好去做“不需要什么特殊才能,只要能吃苦不怕死就行”的探险家了。这更是错上加错了。首先,要做一个出色的探险家,与其说不需要什么才干,不如说更需要多方面的才干,这在本书后面的讨论中会充分说明;其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许多已经成了名、成了家的优秀人物,一旦有机会,他们也会转而去探险的。如历史上著名的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1919),1914年卸任后马上自己组织了一个探险队到南美洲的丛林中去探险;再如当今著名的美国巨富、成功的大企业家史蒂夫•福赛特,有了名、有了钱之后也斥巨资制成大热气球去环球飘飞探险,等等。他们这些已经出了名,或已经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人,又干嘛要去探险呢?所以说,上面所说的那些解释显然不通。
那么,当代这些自愿冒着危险去从事探险的人到底为了什么呢?简单来说,他们是出于热爱探险才去这样做的。这就像棋手热爱下棋、球员热爱踢球、演员热爱表演一样,探险家就是热爱探险,热爱探险活动本身。也可以说,他们确是为了探险而去探险。上面我们提到的那位说“因为山在那里”的登山家就是出于热爱登山才去登山的。如果还要再进一步追问,探险家为什么那么热爱探险呢?或者说,探险活动中有什么在其他项目中所不存在的东西,能令这些探险家们如醉如痴地去冒着生命危险追求呢?那么,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那些对当代探险不太理解的人说,探险家所追求的是在古朴的大自然中、在陌生的环境中的那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只有在野外大自然中才有,别的地方你无法体验到。
    那是一些什么样的感觉呢?首先,那是一种对大自然壮美景色的感受。凡是探险家,无论气质性格等如何不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一般人也会热爱大自然,但他们只是一般的热爱,没有达到“发烧”的程度,所以他们没有像探险家那样沉溺于大自然的美景而不能自拔,更没有像探险家那样,冒着相当的危险去追求那种美的享受(几乎在所有的探险记述中,你都会发现探险者对大自然中那种独特的、平时绝难看到的美景的充满激情的描述)。自然,为了得到就必须付出,就像老话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享受无限风光就必须攀登险峰。这就是为什么探险家要冒着一定危险去追求的道理。而对那些对无限风光不感兴趣或只是一般感兴趣的人来说,攀登险峰就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情了。他们最多会说一句:实在想看自然风光,坐汽车去风景名胜区旅游、看看电影电视不就行了嘛。这就如同一个一般球迷不理解那些铁杆球迷一样,“看电视转播足球不也一样嘛,为什么非要去现场观看呢?”实际上,对迷恋大自然的探险者和迷恋足球的球迷来说,现场的感觉和看电视的感觉完全是两回事。
    除了能饱餐大自然的风光美色之外,探险家还能获得的就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得到极大满足的那种感觉。在这里,探险家的好奇心和别种好奇心例如科学家的好奇心大不一样。科学家的好奇心是要弄明白事物或事物的运动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他们感兴趣的是隐藏在自然现象背后的那些自然界中的规律。而探险家的好奇心则是非常想去看看那陌生的、从未有人去过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只要知道了是什么样,即使他们不十分明白为什么会是这个样,他们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打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探险家的好奇心有点像儿童的好奇心,他们看见什么都新鲜;而科学家的好奇心则是成人的好奇心,他们看见什么都想弄明白。
    除了观赏美景、满足好奇心之外,探险家在野外大自然中还能得到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这种感觉对生性喜欢自由自在的探险家(尤其是孤身探险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野外大自然中,你可以暂时离开社会,同时也可以暂时摆脱那些为了维系一个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须遵守的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完全彻底放松一下自己。
当然,在野外大自然中的独特感受还很多(例如探险还能使人获得一段非常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人生体验),但主要的就是上述三个方面了。探险家正是出于这几个方面的原因,才热爱并从事探险的。而从事其他项目的什么家,是无法得到这几个方面的独特享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