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小沙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资讯] 《探险论》(连载)——作者:戎小捷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9-7-5 10:1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9-7-5 14:5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9-7-6 09:48:48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18)

三、科学探险、竞技探险、休闲探险
    现在,我们来对当代的人类探险活动进行分类。在第二章的讨论中,我们曾把人类的探险活动按照动机分成三大类,即:政治军事外交类探险、经济商贸类探险、宗教科学竞技娱乐类探险。这种分类法显然已不符合当代人类探险活动的实际情况了,必须重新分类。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曾经说过,当代人类的探险活动,从性质上作分析,它属于人类的一种娱乐性活动。不过,这一方面是从人类历史的宏观角度来说的,另一方面是从当今世界探险活动的主流来说的。而实际上,在当代人类探险活动中,除了占主流的娱乐性探险活动之外,还存在许多非主流的其他性质的探险活动,例如,还存在许多属于求发展性质的科学探险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把当代人类探险活动分为三大类:

                科学探险                 竞技探险                休闲探险
目    的        科学文化研究        创造探险纪录        愉悦身心
人   员        科研工作者        职业探险家        业余探险爱好者
经费来源        政府拨款                商家赞助                个人自费
相对难度        较    难                很    难                较    易
   
上表中我们所说的科学类探险,包含的范围很广,从太空登月探险、野外考古探险、野生动植物考察探险、研究丛林中原始人类生存方式的探险、探查野人的探险、搜寻实物的探险、寻找历史上失事的飞机及船舶的探险,以及一切出于某项特殊目的而到偏远地方去旅行的探险(例如进入某个无人区拍摄某些电影镜头等),都包括在内。不过,所有这些探险活动,一般来说,都多少带有一点科学或文化考察的性质,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在以后的讨论中把它们统称为“科学探险”。
    上表中所说的竞技探险有点类似竞技体育,它以创造某项探险纪录或争得某项探险第一,从而满足探险者的好胜心为直接目的;而休闲探险则有点类似休闲旅游,以满足某种纯粹的好奇心和获得某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为其直接目的。当然,竞技探险和竞技体育之间、休闲探险和休闲旅游之间,有关很大的本质上的区别,这一点我们下一章会谈到。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我们对探险活动的分类,依然是以探险者的探险动机来作为分类的标准的。实际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同一形式的探险活动,由于探险者的动机不同,而分属不同的探险种类。例如,同是寻找历史上坠毁的飞机或失事的沉船,有些探险者是为了研究历史,有些探险者则纯粹为了猎奇娱乐,在这里,前者就更多地属于科学探险,而后者则更多地属于休闲探险。再比如,同是攀登圣母峰,有些人是为了创造某项探险纪录(如采用新的攀登方式或新的攀登路线),有些人则纯粹为了满足的登山爱好(如采用传统攀登方式及传统攀登路线),在这里,前者属于竞技探险,后者则属于休闲探险。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中还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某项探险活动从探险者本人最初的动机看,它首先属于一种科学探险或休闲探险,但从最终结果看,探险者往往无形中又创下了一个新的探险纪录,这样,人们又自然而然地把它当作一种竞技探险来看待。最著名的例子如挪威人类学家海尔达尔的几次乘筏航海探险。海尔达尔本人航海探险的动机是要证明他自己的古人类迁移理论,而在这同时,他又创下了数个乘筏航海的探险纪录。虽然他通过探险得出的科学理论仍有争议,而他创下的探险纪录却是举世公认的。因此,他的探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既属于科学探险,又属于竞技探险。
还有这样的情况:在从事某项探险活动的同一个探险队中,有些队员从事的是竞技探险,而另一些队员从事的是科学探险。例如1989—1990年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探险,同一探险队中六个国家的六个队员,中、苏两国队员从事的是科学探险(他们沿途不断进行科学研究),美、法、英、日四国队员从事的是竞技探险。现在的人们一般把这次探险当作一次竞技探险来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探险队的主角无疑是该次探险的组织发起者美、法两国队员。而一旦将来人们出于某种原因,在某一范围内把它当作一次科学探险活动来对待时,该探险活动的主角又将是中、苏两国队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9-7-7 10:56:06 | 只看该作者
小沙河 发表于 2019-6-8 09:17
(探险论4)

三、几种复杂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9-7-8 09:12:03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19)

四、其他的分类方法
除了按探险动机分类,我们还可以从空间地理的角度对当代探险进行分类。实际上,这是一般人们更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例如,把探险分为陆地探险、海洋探险及空中探险三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可以进一步细分。见下表:














    当然,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探险,比我们理论上的分类要复杂丰富得多;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以外,也还存在许多别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例如,可以按照组织发起者及投资者的身份,把探险分为政府探险和民间探险;又可以根据探险者的身份,把探险分为专业探险和业余探险等等。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对当代探险有种种不同的观察角度,就有种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至于采取哪种观察角度、哪种分类方法为好,则要看我们想具体研究探险的哪一方面而定,并没有一个绝对完美的观察角度和分类方法存在。对于本书的读者——广大探险爱好者来说,我想着重提请注意的是当代探险中“竞技探险”和“休闲探险”的分类,因为这一点在本书后面的讨论中会经常用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9-7-10 09:40:37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20)

第六章  探险的特征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了解到探险实际上有许多种类,不同种类的探险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只要它们同属于探险,它们当中就一定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存在。也就是说,它们一定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这一章,我们就来讨论探险活动的共性——所有探险活动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章我们所讨论的探险的“特征”,和上一章中我们所讨论过的当代探险活动的“特点”,并不是一回事。上一章中的“特点”,指的是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探险活动相比较,当代探险活动所呈现出的特点;而本章要讨论的是,探险活动和其他非探险活动相比,它所呈现出的特征。
    我们知道,考察一个事物的时候,随着考察角度的不同,该事物将显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本章,我准备从两个角度来考察探险的特征。一个是从探险活动自身(定义)出发来考察;另一个是从探险活动和其他一些与之相类似的非探险活动之间的区别来考察。

    一、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我们先从探险活动自身定义出发来讨论它的特征。首先让我们来消除一个误解。由于探险活动总是发生在“未知”或“陌生”的地区,因此常常(不是必然!)带有很大的危险性和艰苦性,这就使一般人容易认为,探险活动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危险性和艰苦性,甚至认为越危险越艰苦就越称得上是探险。其实不然。首先,危险性并不是探险所独具有的,它并不能使探险活动和冒险、历险等活动区分开来(见第一章);其次,艰苦性更不是探险所独具有的,它甚至不能使探险活动和其他许多艰苦异常的极限竞技体育活动区分开来;再说,从人类整个探险史来看,虽然多数的探险活动都很危险、很艰苦,但也有不少的探险活动实际并不危险、并不艰苦。例如最著名的哥伦布探险,就其本身实际的航海探险过程来看,它并不比当时其他一般的商业性航海更危险或更艰苦。
    那么,什么才是探险活动所独具有的本质特征呢?我认为,探险活动无论是其具体过程还是它的最终结果,都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而正是这种“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才是一切探险活动所必然具有的本质特征,也是使探险活动和人类其他一切活动,包括和冒险、历险及极限运动等活动彻底区别开来的独有特征(而危险性和艰苦性只是由探险的这个本质特征派生出来的一个可能具有的连带特征)。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探险就是到“未知或陌生”的地方去。这里关键的是“未知或陌生”这几个字。既然是去未知的地方,那就很有可能遇到未知的事物。这个未知的事物有可能对人构成危险,也有可能对人不构成危险,这一点也是“未知”的。考察人类探险史,常常有这种情况,人们事先估计会有巨大危险的探险旅行,结果却没遇到什么危险;而事先估计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探险旅行,结果却遇到了巨大的危险。前者的例子,如十五世纪葡萄牙人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的航行。由于当时人们科学知识缺乏,错误地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船航行到大地的边缘就会跌落下去;而且人们还认为越往南航行,大海的水温就会越高,最后必将沸腾;因此始终不敢大胆南航。一批批的探险家们只是在亨利亲王(Henry the Navihator,1394—1460)的极力督促下,才逐年一点点向南磨蹭。当然,实际上,即使是赤道附近的海洋也并不存在沸腾的危险,他们的担心最后被证明是多余的。与此相反的例子,则有人类早期对高山和高空的探险。同样因为当时人们科学知识的缺乏,不知道高山及高空的低温缺氧现象,结果使本来预计不会有太大困难的探险活动多次导致探险家的丧生。
    不仅如此,探险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还大量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事先预料会获得巨大经济利益或科学成果的探险旅行,结果却一无所获。如,1498年,首次千辛万苦绕过非洲好望角抵达印度的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本以为通过和印度人进行贸易会发一笔大财,结果因自己带的物品过于简陋(布匹、帽子、钉头),当地人毫不感兴趣,而没能成功。反之,也有许多事先估计不会有什么收获的探险旅行,却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如1900年,到中国西北部沙漠中进行地理考察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非常意外地发现了古楼兰国遗址,获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考古学成果。
    类似上面的例子,探险史上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这一切,当然都是因为对所去地方的“未知”造成的。正是因为对所去地方的不了解,或至少不完全了解,造成了无论是探险活动过程本身,还是其最终结果,对探险者来说,都带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至于这种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大到什么程度,我们只要看看哥伦布的探险就知道了:哥伦布冒险西航印度,结果却发现了一个新大陆!
    (而人类的其他活动,则不具有这种“不可预测性及不确定性”特征,例如冒险、历险等活动。拿冒险来说,无论是驾车飞越江河还是钻进密闭容器从大瀑布上往下滚,冒险者们对自己将会遇到的危险知道得一清二楚,对或成功或失败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也知道得一清二楚,一点也不存在前面我们所说的那种“不可预测性”。再说历险者们,例如那些困飞机失事而陷于热带丛林中的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走出森林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极大的危险,死亡的可能远远大于生存的可能;这对他们完全是可预测的。)
    总之,正是这种“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才构成了人类探险活动的本质特征或最大特征。也正是因为这种探险活动所独具有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使它得以和人类的种种其他活动区别开来。
    应该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类对整个自然界认识的不断加深,探险活动的这种“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程度,已经越来越小了。而且,造成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原因也大不相同了:在古代和近代,探险活动的这种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当时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局限性所造成的;而在当代,这种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主要是大自然中存在的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见第八章《探险的过程》)。所以,更准确些说,在当代(人类探险活动的第三历史时期),探险活动只具有“相对的”不可预测性和“相对的”不确定性了。
    当然,当代人类探险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减少,是和历史上的人类探险活动相比较而言的;若是和同时代的人类其他一些相近似的活动比,如和特种竞技体育及惊险旅游相比,探险活动仍显示出它所具有的极大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9-7-12 09:23:36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21)

  二、有纪录无规则
    上一节我们是从探险本身(定义)出发来考察探险活动的特征,下面我们换个角度,探险活动和与它相近的人类其他几项活动进行具体比较,来进一步考察探险活动的一些其他显著特征。
    前面第五章我们曾反复说过,在当代,绝大部分探险活动从本质上说属于人类的一种娱乐性活动;那么,和探险相近似的人类其他的娱乐活动有哪些呢?主要有两类,一个是特种竞技体育,一个是特种惊险旅游。说得更具体一点,和竞技探险相近似的是特种竞技体育,和休闲探险相近似的是特种惊险旅游。
    首先来比较一下竞技探险和一般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与竞技探险都以创造某项纪录或争得某个第一为其直接目的,这是它们最主要的共同点。但竞技探险与竞技体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竞技探险一律是在野外,在大自然中进行,且没有裁判监督,更没有观众现场旁观。而竞技体育多是在人工固定场所中进行,不仅有裁判监督,更有观众在旁观看。所以说,竞技探险与一般竞技体育很容易区别。但近年来,一些新的在野外进行的极限性特种竞技体育项目不断涌现,如超长距离的、野外复杂地形中的、多时日的马拉松竞赛;穿越大沙漠的多时日的汽车、摩托车拉力赛;在北极圈中进行的超长距离的、多时日的狗拉雪橇竞赛;以及更艰难的多人甚至单人的帆船环球航海竞赛,等等。如果我们仍用是否在野外、现场是否有裁判、旁边是否有观众作标准来进行判别的话,我们就很难区分它们到底是属于竞技体育还是属于竞技探险了(而且,许多特种竞技体育,如单人环球航海竞赛,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也并不奇怪。其实,这些艰险异常的极限性野外特种体育竞赛,往往就是从历史上的某项探险活动、某条探险路线退化演变来的(如航海与狗拉雪橇及攀岩竞赛等)。那么,现在我们该根据什么简单明确的标准,来判断某项活动究竟是属于竞技探险还是属于特种竞技体育呢?我认为,只能从一点来进行判断,那就是看该项活动是否规定有创造(或完成)某项竞赛纪录所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则”。订有比赛规则的,就属于特种竞技体育;未订有比赛规则的,就属于竞技探险。
    让我们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先来看一下历史上一个最著名的探险竞赛例子:911年底—1912年初,挪威极地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极地探险家斯科特进行了一场谁先到达南极点的竞赛。(这里,我们暂且抛开这次探险中的科学考察因素。)除了必须真正抵达南极点这个唯一的规定外,这个竞赛没有任何其他双方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则。因此,阿蒙森选择了一条路较短但较崎岖的路线,而斯科特则选择了一条路较长但较平坦的路线;阿蒙森使用狗拉雪橇做运输工具,而斯科特使用摩托雪橇和西伯利亚矮种马做运输工具;两人开始冲刺点的时间也不一样,完全由自己自由决定。像这样的竞赛就属于典型的“有纪录无规则”式的竞赛,也就是属于探险竞赛,而绝不属于特种体育竞赛。
    再拿当代欧美常见的环球航海竞赛来说,所有参加者都必须按照某项严格的规则来制造自己的船舶,并按照规则规定好的出发时间与顺序,在规定好的时限内途经或到达某几个严格规定的港口,像这种不仅有纪录,而且有比赛者必须严格遵守的竞赛规则,这样的环球航海就属于特种竞技体育了。相反地,如果是由你自己制订一个目标,比如说要创下用最短的时间驾非机动船环球航海一周的纪录,然后再完全由你自己选择或制造一艘你认为最适合你此次航海的帆船或其他非机动的船筏,最后再由你自己选择你认为最适合的出发时间与航行路线,那么,不管这时是否会碰巧有另外一个人,怀着同样创造一个“用最短的时间驾非机动船环球航海一周”的目的和你同时或前后脚出发,你的这次环球航海都无疑属于竞技探险。即使你最终没能实现你的目标,你的这次航海活动依然属于竞技探险,无非是一次不成功的竞技探险而已。(当然,如果你把“用最短的时间驾非机动船”这个含有创造某项纪录的因素去掉,那你所从事的航海就属于一般的以自娱为目的的休闲探险了。)
    综上所述,创什么新的探险纪录由你自己发明构思,具体上怎么创这个纪录由你自己决定,没有任何别人制定的规则让你遵守,这些就是竞技探险区别于野外特种竞技体育的根本特征。我们可以把竞技探险的这个特征称之为“有纪录无规则”特征。(第二章中提到的探险者在探险活动中追求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包括了这种不受任何规则束缚的因素在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竞技探险中不存在规则的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如著名登山家梅斯纳尔就认为登山探险不应使用人造氧气及膨胀栓(钉在岩壁上固定绳索用)等。不迅这只是他个人的观点,并未得到登山界的认同。我认为,除非你是想创下一项“不用氧气登山”或不用“膨胀岩石钉登山”的新纪录,否则登山者是可以使用一切手段的。例如,在人类1953年征服圣母峰之前,就曾有一英国军官甚至尝试用轻型飞机征服圣母峰(1934年),尽管他失败了,但他的做法却是允许的。
    总之,我们的结论可以简单概括为:有纪录有规则的,属于特种竞技体育;有纪录无规则的,属于竞技探险;无纪录无规则的,属于休闲探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9-7-14 09:47:30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22)

三、独立自主性
    竞技探险与特种竞技体育的区别搞清楚了,我们再来看看休闲探险与特种惊险旅游,各有什么特征。
    就像许多历史上的探险活动内容渐渐演化为特种竞技体育项目一样,也有许多历史上的著名探险路线渐渐演化为现在的特种惊险旅游路线。例如有不少外国旅游公司在经营定期或不定期的去南极、北极地区的特种惊险旅游;在中国,例如,在上海探险家余纯顺1996年于罗布泊遇难后,不少旅行社也兴起了一股组织去罗布泊惊险旅游的热潮。这些特种惊险旅游所去的地方,对游客来说,也是“未知和陌生”的。那么我们如何来区别什么是从事休闲探险,什么是参加惊险性的旅游呢?我认为,最简单的区别标志,也是最本质的区别标志,就是看参加该项活动的人,是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从事这项活动,还是靠别人的力量、听从别人的指挥安排来完成这项活动。前者属于休闲探险,后者则属于特种惊险旅游。理由也并不复杂,因为你若是跟随某个旅游公司的人员去某个偏远的地区,虽然那个偏远的地区对你来说是陌生的,但对组织者和领导者——特种旅游公司的人及导游来说,那个地方却是一个他们非常熟悉的地方,经常去的地方;相应地,往该地区旅行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已经大大降低了。因此,我们可以说,是否“独立自主”,是区别休闲探险和特种惊险旅游的本质标志。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独立自主,并不是说在探险活动中探险者必须一切靠自己,而一点不能借助别人的帮助。恰恰相反,探险者必须也应该在探险活动中借助别人的帮助,例如想办法雇佣熟悉当地情况的土着作响导和背夫等,但探险者本人必须是该探险活动的绝对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而绝不能像在旅游团队中那样成为一个被指挥者。说通俗一点就是:探险者可以花钱雇背夫,不可以花钱雇组织者指挥者。尽管当代的探险活动和历史上的探险活动相比,它的独立自主性已有所减少(见上一章第二节),但若拿当代探险和当代其他非探险类活动相比,它仍显示出其强烈的独立自主性。
    知道了这一点后,再回过头来看1995年位梦华先生发起的中国科学探险队首次到达北极点的活动,我们就只能老老实实承认,这次活动除了具有科学考察的性质及一定的探险性质之外,实际上还混杂了相当程度的特种惊险旅游的性质。因为,这次活动是在外国特种惊险旅游公司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的陪同下来完成的,而不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独立地完成到达北极点的任务;其次,在前往北极点的旅途中,大部分的旅程是依靠乘旅游公司的飞机(熟悉的旅行方式)来完成的,只有最后少部分路程是靠自己徒步、驾狗拉雪橇(陌生的旅行方式)来完成的。这些都不能不增加了该次活动的惊险旅游性质而减少了探险的性质。至于探险的性质和惊险旅游的性质在该次活动中各占多大的比例,则要看那几个美国人在探险队中起多大的作用而定。当然不管怎么说,1995年由位梦华先生发起、组织的中国人的北极之旅,确实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到达北极点,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创下了某项纪录。但这纪录只具有类似金氏纪录的意义,而不具有完全的探险纪录的意义。这也就是1995年中国人到达北极点事件没能在国内及国外探险界产生重大反响的根本原因。
    总之,只要是独立自主完成某项活动的,即使不创纪录,它也属于探险(休闲探险);反之,不是独立自主完成某项活动的,即使创下某项纪录,它也属于惊险旅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09:32:01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23)



[附]:有关“长漂”是否违反漂流探险规则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下面,我们就根据竞技探险“有纪录无规则”这个显著特征,来回顾考察一下中国1986年的“长漂”。由于当时激流竞技探险在中国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无论是参加者还是舆论界都对它的本质及特征认识不清,也就围绕着“长漂”产生了种种的争论。例如就漂流探险是否允许乘坐密封船,是否可以“跳漂”、“补漂”等(如A B C 三段,先漂流A、C段,再补漂B段),不同的漂流探险者之间以及探险者和新闻媒体之间都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长漂是否违反了某项竞技探险规则,并因此最终造成国际探险界对中国长漂的不予认可。当时自然没能争论出一个结果来。现在回过头去看,1986年的长漂实际上并没有违反任何漂流探险规则,因为竞技漂流探险本身就是一个只有“纪录”而无“规则”的活动。具体来说,假设你决定使用密封船漂流,如果你是第一个使用密封船漂流完长江的,那你就创造了一个用密封船首漂长江的纪录;而如果后来别人又用敞篷船漂流了长江,那他又创造了一个用敞篷船漂流长江的新纪录;他的探险纪录并不否定你的探险纪录。同样,如果你是第一个用“跳漂+补漂”的方式完成长江全程漂流的,那你就创造了一个“跳漂+补漂”长江全程的纪录;将来如果又有人采用连续不间断的方式漂流了长江,那么他就又创造了一个新的“连续不间断漂完长江全程”的纪录;同样,他的纪录并不否定你的纪录。即使由于某些危险异常的河段由于无法漂流而被你放弃,那么你仍可创下一个纪录:例如“漂流长江90%河段”的纪录(例如像北极探险一样,在皮里最终到达北纬90度以前,曾不断有人创下到达北纬70度、80度的纪录)。将来即使另有人又创下了“漂流长江100%河段”的新探险纪录,他的纪录也仍不能否定掉你的纪录,因为你的纪录是在他之前创下的。总之,漂流长江作为一项竞技探险,它只存在创什么样的探险纪录的问题,而不存在所谓必须遵守的各项漂流探险规则。不过,必须说明的是,长漂虽然没有违反探险“规则”,却严重违反了当代竞技探险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长漂”探险始终没有得到国际探险界的认同及赞许(详见下一章《探险的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10:09:55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24)


第七章        探险的原则

    上一章中,我们在比较当代竞技探险和特种竞技体育的区别时,曾说过探险的“无规则”特征;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来讨论当代探险的另一面——其“有原则”的特点。(实际上,从事任何活动,都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探险活动也不例外。)首先,我们上一章中说的“规则”和这一章中要说的“原则”有根本区别。简言之,特种竞技体育中的“规则”是所有参加者都必须遵守的,是强迫的,不遵守就会取消你的比赛资格或比赛成绩。而当代探险中的“原则”是所有参加者都应该遵守的,但这种遵守完全是凭自愿的,实践中并没有人去监督强迫你;若你违反原则而创下探险纪录,这个纪录并不被取消。打个比方,我们这里说的“规则”和“原则”的区别,有点类似社会上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法律带有强制性,强迫你必须遵守;而道德不带有强制性,它们只是告知你应该遵守而已。

    一、古代及近代的探险原则
    在讨论当代探险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原则”之前,让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历史上的探险活动都遵循着什么样的“原则”。
    让我们先从古代探险活动所遵从的原则谈起。我们已经知道,古代的探险活动是一种“求生存”的活动,大多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行的。换句话说,古代的人们遵从着这样一个探险原则: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要轻易去探险。可以说,古代人类所有的迁移活动都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如,公元前401年古希腊著名地理学家色诺芬(Xenophon,公元前431—前350以前)率领一万名士兵,穿越蛮荒陌生的西亚而回归祖国的探险;以及我国汉代张骞冒死通西域的探险,都是出于或保存自己、或打败敌人的目的,不得不进行的探险。相反,若是有人违背了这一“万不得已”的探险原则,轻易草率地去探险,即使他是权威无比的君主,也不会得到臣民的赞同。最典型的例子,如公元前334年,酷爱探险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他远征到达印度河边,完成了彻底打败威胁着自己的波斯王国的军事任务后,还想凭着举兴趣爱好,继续向“未知的”远方探险前进时,即遭到了全体将领及士兵的一致反对,而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探险计划。[顺便说一句,正是因为这一探险史上的著名事件,促使我考虑把探险史的古代(第一历史时期)与近代(第二历史时期)的分界点,定在公元前四世纪前后。见本书30页上的表格]。
我们再来看一下近代探险活动所遵从的原则。近代探险活动主要是人类的一种“求发展”的商贸活动,因此,它必须遵从经济效益的原则,即“产出大于投入”的原则。也就是说,去不去探险,去哪个地方探险,都必须取决于该探险是否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有商业价值的,拼命也要去;无商业价值的,就坚决放弃。这方面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可以说绝大多数的近代探险,尤其是“地理大发展”时期(公元十五至十七世纪)的探险,几乎都遵从着这一“经济效益”原则。这里我仅举一个最具象征性的例子。1772—1775年,英国著名的探险船长库克两次驶往“南大洋”,去寻找南方新大陆。在先后两次进入南极圈、最远到达南纬70度10分时,厚实的坚冰挡住了他的去路。返航时,他在报告虽写下了如下一段话:

        “现在,我已经完成了高纬度的环南大洋之行,在我们所到的地方是没有大陆存在的。这次航行所有的目的都已圆满地达到了,对南半球已经作了充分的考察。自古以来的地理学家和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航海家寻找南大陆的梦想接近结束了。在我之后,没有人会走到更远的地方去,如果真的有人能做到,我也不会嫉妒和羡慕他所获得的声誉。我敢说,世界不会因为那一发现而获得任何好处。”(《极地寻踪》,页23)

    这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最后一句话:“世界不会因为那一发现而获得任何好处。”这里的“好处”显然是指实际的物质利益,也就是商贸利益。库克的话显然道出了他那个时代从事探险的一个原则,即探险活动必须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才行。[再顺便说一句,正是根据库克的这份报告中的这段话,促使我把探险史的近代(第二历史时期)和当代(第三历史时期)的大致的分界线定在十八世纪末。见本书30页上的表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