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小沙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资讯] 《探险论》(连载)——作者:戎小捷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9-6-17 06:25:24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9)

[附]当代外国著名探险家谈探险动机
   
为了使读者更进一步了解“为探险而探险”者的动机,我摘录了一些探险家的原话如下:

    山耸立在那里,那是一片未被认知的土地。它所带给我们的震撼和经历是任何“田园”都不可比拟的。
                  ——意大利登山家梅斯纳乐(Reinhold Messner)
                       (〈山野〉,第25期,页9)

(探险动机)很难解释。我体内可能有某种特殊基因吧。科学家的研究也已证明,人体内存在某些特殊基因,使一些人比其他人对未知世界有更强的渴望,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做一些极端的事,走在沙漠里,在没有生命的地方,我是唯一的生命,在这种环境里,我充分地感觉到自由、力量……感觉非常好。我喜欢独自一个的感觉。很自由,没人干扰,当然也很孤独,但我可以享受孤独。
——意大利女沙漠探险家卡拉•佩罗蒂
                       (《北京青年报》,1998年11月27日,第6版)

自从意识到阿拉巴马的得摩保利斯(我的出生地)并非西方世界的中心那一天起,我就一直梦想着去看看世界。我长久以来对历险的渴望也许源自同一种情结。不过我将这次旅行不仅仅视作是一次历险,也作为一种继续始终贯穿于我生活中的所受教育的方式——真实地了解世界,看清它的真面目。我要站在它的地面上看,去真实地了解踏在我脚下的这个地球。
    我不认为我有什么特别。我完全是个普通人。我生在一个小村庄,工作很努力。有些人喜欢打篮球,有些人喜欢看电视,而我就是喜欢旅行。
                   ———美国驾车环球旅行家詹姆斯•罗杰斯
                        (《北京青年报》,1999年5月12日,第13版)

    (乘热气球环球飞行)这有点像环球航海。你要找最强的风,要避开风暴。乘气球飞行是一种极大的乐趣。还能打破一些最新的纪录。这是一种很不错的结合。
                     ———英国热气球飞行家理查德•布兰森
                        (《参考消息》,1999年1月22日,第5版)

    那些束缚在地面上的人只知道大气层以下的一切,他们在那里生活。而往更高处走,天空会变暗。当到达足够高度时,你能在正午看见群星。我见过这种情景。我曾经同风和星星一起旅行。
      ———美国女飞行家杰基•科克伦(Jacqueline Cochran,1910—1980)
                        (《空间与人》,页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08:41:30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10)

第三章  探险的起源、发展与意义

    现在,我们已经初步知道了什么是探险以及探险的动机都有哪些。这一章,我们将讨论人类探险活动的起源与发展问题,然后再讨论探险对人类的意义。

    一、探险的起源与发展
    先来说探险的起源。人类的探险活动,或者说“地理发现”活动,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又是如何起源的呢?一般有关探险的历史书,均把人类探险活动的起源,上溯至公元前数千年,也就是世界几大文明古国先后向四周的“未知地区”发展扩张的时期。谨慎一些的学者,根据的是考古发掘的成果和流传下来的残缺不全的历史文献;大胆一些的学者,更根据在世界几大古文明地区长期流传的民族神话传说,来推断人类探险活动的起源。例如西方的航海探险史可以上溯到有关古希腊人毕菲发现不列颠群岛(British lsles),及北方“冰海”中的“遥远图勒”岛屿的传说(《世界探险史》,页25—29);东方中国的探险史可以上溯至周穆王西游“瑶池”会见“西王母”的传说。我个人则认为,如果更严格地从理论上讨论,人类探险活动的起源还应该上推数十万年,可以说它是和人类本身的起源同步的。
    让我们来想像一下,当世代生活在非洲莽林中的始祖猿因气候环境所迫,被迫从树上战战兢兢下来,迟疑地走出他们所熟悉的然而却正在衰亡的原始森林,来到他们完全不了解因而令他们恐惧的旷野草原上时,他们就已经是在“冒着危险”(如被野兽吃掉等)而进入“未知的地区”了;也就是说,根据我们第一章中讨论的定义,他们已经是在从事“探险”了。如果这个观点能够成立,那么,这就是人类探险的起源了。而这些始祖猿们第一次大探险活动中的幸存者,就构成了我们现代人类的祖先——散布在非洲大陆上的少数几个原始人类群落。
    我们再来看一下人类探险活动的发展。由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十几、几十万年之后,或者由于气候条件的再一次恶化,或者由于原居住地的人满为患,或者由于原始部落间弱肉强食的战争,或者由于瘟疫等其他原因,总之,那些早期人类原始群落中的一部分,又陆续离开了他们已熟悉的家园,两次“冒着危险”向“未知的”远方迁移,并逐渐扩散,布满了整个欧亚大陆。这其中走得最远的一支,甚至越过了白令海峡(Bering Strait),来到今天的美洲大陆,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这之后,又经过了若干万年,便进入了一般探险史书上所说的“神话传说”中的探险时期,也就是欧亚大陆上几个主要文明古国对周边地域的发展扩张时期。此后,随着欧亚大陆上各主要文明国家的基本定形,人类的大规模探险活动归于沉寂。之后,随着1492年哥伦布意外发现新大陆,人类又开始了新一轮对整个地球上所有未知地区的大探险,这就是一般史书上所说的从哥伦布发端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也是人类探险的“黄金时代”。最后,二十世纪初,随着人类到达地球的北极、南极,从地理发现的角度来说,地球上已不存在人类完全“未知”的地区了。这样,除了个别地区的零星探险外,作为“地理发现”意义上的大规模的人类探险活动宣告基本结束。经过几十年短时期的停顿,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随着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人类探险活动又进入了一个与过去的“地理发现”意义完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以科学、竞技、娱乐为目的的全新的探险时期。以上就是人类探险的起源与发展的一个大致情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1 05:46:12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11)

   二、探险的历史分期
根据上一节的讨论,我认为应该把人类探险史划分为三大历史时期,即:古代探险时期、近代探险时期、当代探险时期。详见下面的表格:

     古代探险时期(第一历史时期) 近代探险时期(第二历史时期)   当代探险时期(第三历史时期)
起始        自人类起源开始                  自公元前四世纪末                           自公元十八世纪末
目的          求生存                                             求发展                                        求娱乐
能动性        被  动                                     主  动                                    自  愿
性质            和大自然斗争                     与另一部分人竞争                          愉悦或挑战自我
人员                社会全体成员                     社会中部分成员                          仅限于爱好者
类型            迁移、政治外交类                 商贸经济类                         科学竞技休闲类

   这里,需要交待一下我的划分标准。一般来说,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准应该尽量简单、纯粹,易于分辨,且有相对重要的意义,能概括该时代多数探险活动的本质特征。出于这种考虑,我决定用探险的目的作为划分探险历史时期的首要标准。
    远古时代,始祖猿人们走出森林去探险,为的什么目的呢?显然不是为了追求“领土扩张”,更不是为了娱乐或寻求刺激。旧有的生存环境恶化了,不利于生存了,他们不得不离开,否则就活不下去。以后历代原始群落的迁移探险,都是如此。之后,自“神话传说”时代开始,到地理大发现的探险“黄金时代”结束止,人类的探险动机起了根本的变化。人们不再是被环境所迫去探险,而是自己主动去探险,不再是为了求生存,而是为了求发展。(但有一点,近代人和古代原始人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探险的目的,都是要从探险活动中得到或有利于自己生存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物质回报。事实上,他们的探险活动也确实到了报偿——古代原始人通过探险得以生存下来,近代人通过探险得到巨大的经济发展利益。)进入十八世纪后期,尤其从人们开始攀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开始到北极、南极探险后,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看,探险已不再能像过去那样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开始逐渐变成一项只有巨大付出而没有相应物质回报的活动。此时,对大多数从事探险活动的人们来说,也不再以获得经济利益作为目的,而是以获利精神上的愉悦作为目的。
    还需要说明几点。首先,我把近代探险(第二历史时期)的开始年代,定在大约公元前四世纪末,是因为在公元前325—320年间,发生了毕菲绕过赫刺克勒斯石柱[直布罗陀海峡(Strait Gibraltar)]向北航海的事件。毕菲从事此次海上探险的目的,“比较确切的说法是,他的航行是为马萨利亚的商人店铺购进锡、琥珀和特别昂贵的狩猎用具。”(《世界探险史》,页26)而以商贸为目的的探险,恰恰是“求发展”型探险的最明显的特征。至于为什么把当代探险的开始年代(第三历史时期)定在十八世纪末,是因为1786年,在欧洲发生了著名的阿尔卑斯运动,而这种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登山)运动,恰恰是“求娱乐”型探险的显著特征。
另外,我们说古人探险是为了生存、近人探险是为了发展、当代人探险是为了身心的愉悦,都是就当时的全人类探险活动的主流来说的,这并不排除在主流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非主流的探险活动存在。例如在第一历史时期的古代和第二历史时期的近代,也存在少量愉悦探险活动,西方的如公元前七世纪的古希腊诗人亚里斯底阿斯漫游中西亚的探险;1598年轰动一时英国贵族探险队远赴波斯的探险(《探寻神秘的东方》,页1—3,页58—61);东方的如我国的徐霞客。而在第三历史时期的当代,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仍存在不少以发展经济为目的的的探险活动,以及在一些极少数原始地区仍存在的为了生存的探险活动等。但这些都不占主导地位,影响也很小。
第二点要说明的是,我们说古代探险是被动的,这是和近代及当代探险相比较而言的,这一点和我们在第一章中讨论探险和历险的区别时所讲到的“探险必须是主动性的行为”并不矛盾。这种由于环境所迫而被动地从事的探险,其行为本身却是主动的、有准备的(尽管它是一种被迫的主动)。例如,古人探险虽然是被迫的,但他们仍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比如是向东方的草原探险还是向西方的丘陵探险,是住到南方的水边,还是藏进北方的山洞,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9-6-23 09:01:00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12)

三、探险的地位和意义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从横向的角度看一下,在同一历史时期中,在同时存在着的人类众多的各种求生存、求发展、求娱乐的活动中,探险活动分别占据了怎样的一个地位,它又对人类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先说古代。在古代,成功的探险迁移活动拯救了原始人类本身,使一少部分原始人最终得以在变化了的气候及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幸存下来。可以想像,因不敢探险或因探险失败而消失了的原始人类占绝大多数。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代原始人走出森林、迁移到未知的远方的探险活动,决不是一般的生存活动,而是关系到古人类生死存亡的决定性的生存活动。至少可以说,探险是当时古人最重要的生存活动之一。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一下,就能想像得出,这次走出原始森林的大探险,无疑促成或至少进一步促进了原始人类的直立行走,而陌生地域环境中的大量新的信息的刺激,又无疑促成或至少进一步促进了古人类思维及语言的产生及发展。如果上述猜想不无道理,那么,探险对于古人类的意义,我想,至少可以和古人类其他两项重大的生存活动——火的利用和工具的使用相提并论。
现在再来看一下人类近代以求发展为目的的探险活动对于人类的意义。过去,我们常常被告之某位伟大的思想家对人类的发展起了多大多大的推动作用,某位大科学家、大发展家对人类的发展起了多大多大的推动作用;现在让我们来考察一下伟大的探险家对人类的发展起了多大的作用吧。以哥伦布、麦哲伦们为例,如果没有这些探险家,人们就不知道现在的美洲、现在的整个地球;更进一步说,没有这些探险家就没有全球商贸产生、没有世界各地区人类文化的大交流、大融汇,没有这些探险家就没有近代西欧文明的飞速发展,以至于带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等等。至于那些意义稍小一些的事例,就更数不胜数了。如探险队在各大洲发现的那些新奇物种,对植物学、动物学以至对于进化论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海外原始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及道德观念对当时思想家们[如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的启发作用;海外殖民地的出现对当时司法制度的改革(死刑或终身监禁改为流放)所起的作用,等等。另外,由于探险活动的特殊需要,如在茫茫大海中准确定位的需要、克服长期航海的职业病(败血症)的需要,都分别促进了有关天文学、测量学及医学的发展。总之,在人类各种各样求发展的活动中,探险活动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近代的发展竞争中,那些具有探险精神的民族(如西欧),把那些缺乏探险精神的民族(如中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一事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探险活动在当代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前已述及,从整个人类来看,由于地球上的“未知地区”已基本消失,地理发现意义上的探险活动已逐渐衰落,探险渐渐成为人类的一种娱乐性活动(即使是科学探险,也越来越具娱乐性质。见第五章)。那么,在人类当今众多的娱乐活动方式中,探险占了一个怎样的份额呢?或者说,跟人类的其他娱乐活动,例如跟体育(如足球)及文艺(如影视)等娱乐活动相比,谁的参与者更多一些,谁的影响更大一些呢?
    如果我们仅从狭义的探险(主要指竞技探险)来考察,那么,探险显然无法和体育及文艺相比,即使作为一个探险爱好者的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但如果我们从广义的探险(主要指休闲探险)来考察,那么可以说,无论从参与的人数来说,还是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来说,探险活动都是可以和体育活动及文艺活动相比的。可以这样说,在当代人类的娱乐活动领域中,休闲探险和体育、文艺已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尤其是自二十世纪七○年代以来,长期生活在大都市、整天处在人造建筑物包围中的人们,无论是出于对已陌生了的大自然的好奇心,还是出于对拥挤、狭窄及紧张的都市生活的逃避,每到节假日,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带上野外装备到大自然中去徒步、登山、探洞、漂流及野炊露营,这种新的探险式的休闲娱乐活动,已成为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一种潮流。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当代,探险活动是人类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9-6-25 22:19:52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13)

第四章  探险精神与探险传统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探险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意义,那么,似乎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应该努力并热中于探险活动。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在是否富于探险精神,是否具有探险传统方面,西方民族与东方民族有着巨大的差异。
    随便打开一幅世界地图,你看吧,在各大陆的偏远极限地区,在浩瀚大洋的众多岛屿上,在联结各海各洋的海峡旁,尤其是在美洲和大洋洲,到处都标注着西方各民族地理发现者——探险家的名字。我们单说大一些的海峡吧:麦哲伦海峡(Strait of  Magellan)(南美),戴维斯海峡(Davis Strait)(北美),托雷斯海峡(Torres Strait)(大洋洲),白令海峡(Bering Strait)(亚洲、美洲分界),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南极洲)等等。这些名字,无言地昭示着西方探险家们的巨大功绩。你再随便翻开一本世界探险史著作,上面也全是西方大探险家的名字和事迹。从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库克,到皮里、南森、阿蒙森……
等等,数以千百计,而东方的探险家却寥寥无几。中国探险家的名字在世界探险史上专栏载明的仅有一位——西汉时打通西域的张骞。无论怎么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不争的事实:即西方人具有探险精神,而东方人则缺乏探险精神,西方众多民族有探险传统,而东方民族则大多没有探险传统。

一、        决定探险精神的因素是什么?
那么,到底为什么西方人比东方人更具探险精神,西方民族比东方
民族更具探险传统呢?或者换句话说,探险精神和探险传统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这与东西方民族不同的生理条件(黄种人和白种人)有关,还是和东西方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或者和某个民族是否具有献身精神、是否具有侵略扩张性有关?抑或和东西方民族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经济模式及不同的文化意识观念有关?让我们来逐一讨论如下。
    首先,显而易见的是,探险精神和探险传统的有无、或者说是否擅长探险和东西方民族不同的生理条件无任何关系。
    从历史上来看,东方的印度人也是白种人,但却和中国人一样没有探险精神及探险传统。其次,从现时来看,在当代经济发达的东方国家及地区,如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东南部及北部大都市、台湾地区及香港等,热中于探险的人很多,其在人口中占的比例与当代西方国家中探险者所占的比例一样多。第三,我们再从探险活动本身的特性来分析。探险和竞技体育不同。在竞技体育活动中,不同种族间的一些生理差异,确实能在某些竞赛项目上产生不小的影响。例如黑人的一些特殊生理结构,使他们更擅长奔跑项目,而白种人的生理结构,使他们更擅长游泳项目,黄种人的生理结构使他们更擅长一些小型球类项目,等等。但探险和竞技体育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探险是到“未知的地方”去,至于怎么去并无规定。不擅奔跑的人可以乘车和雪撬,不擅游泳的人可以乘船和木筏,在这里,不同种族间的生理差异及体能差异不起任何作用。最后再举一个相反方面的例证: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因而在生理结构上非常适合登山探险的雪巴族和藏族,无论从历史上来说还是从当代来说,他们都不是富于高山探险传统的民族。
    其次,经济发达程度对探险活动的兴盛与否确实有很大影响,但这仅是对当代以娱乐为目的的探险活动而言(有钱才能娱乐)。从历史上看,东方的中国曾比西方诸国要繁荣发达得多,但探险活动却并不兴盛。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中国明代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了。郑和的年代要早于哥伦布,郑和所率的船队在规模上也要比哥伦布大数十倍。也就是说,在郑和的时代,中国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从探险能力来说,都要强于西方各国。但由于恰恰在关键的探险精神方面不如西方各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提前出发的庞大的郑和船队最终被后出发的哥伦布的三条小船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最后,探险精神的有无和某个民族是否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献身传统无关。中华民族是最富献身精神的民族,或者说最不怕死的民族,但中华民族也是最缺少探险精神的民族。另外,某个民族是否富于探险精神,和该民族是善良还是具有侵略扩张传统,表面看来有一定的关系(例如西方宗教类探险大都是“传教”性质,而中国宗教类探险都是“取经”性质),但从深层次来看(见下节的论述),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西方历史上确实有不少以侵略、掠夺为目的的探险[如西班牙皮萨罗(Gonzalo Pizarro,1502—1548)为掠夺黄金而灭绝印加帝国的探险]。但从整体来看,这类探险并不占西方探险活动的主流。拿历史上最有代表性、最著名的达伽马及哥伦布的远航探险来说,他们当时并不是要来征服、占领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当时的欧洲认为中国比他们强大),而是要开辟商贸航路。至于发现印度、中国十分贫弱落后,进而加以侵略,那是以后的事。(顺便说一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探险主要是和军事有关。西方人热中探险是因为西方人热中侵略。1951年第一版的《新华字典》中,“探险”一词的解释是“冒险侦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9-6-26 01:1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09:27:46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14)

二、生存环境与经济模式
    我认为,探险精神及探险传统的有无,只与东西方民族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经济模式及由这两者所决定的不同的文化意识观念有关。下面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我们先来看一下某个民族的地理生存环境对探险精神的影响。作为西方文明起源的希腊文化,其生存地理是爱琴海(Aegean Sea)群岛,稍后的罗马文化,其生存的地理环境是地中海上的亚平宁(Apennine)半岛。生活在这种地理环境里的不同地区之间的人们,主要是通过航海来建立起相互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彼此间的交往的。而我们知道,在古代,尤其是在远古,航海是一件很冒风险的事,并且要善于抓住季风、海潮的机遇,其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常从事海上交通的民族,无形中培养了自己敢冒风险、敢抓机遇的探险性格。
    我们再来看一下东方的中国。无论是从炎黄算起,还是从夏、商、周算起,中华民族的祖先主要活动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他们生存的主要区域是面积巨大的华北大平原。生活在这种大平原地理环境中的不同地区间的人们,自然主要是通过平坦的陆地(后来又有大运河)进行相互间的交往。在古代,相对于航海来说,陆路交通要安全得多,不必冒什么风险。长期从事陆上交通的民族,无形中逐渐形成了按部就班、不必抓机遇、没有冒险精神的民族性格。
    再来看一下人文生存环境。从历史上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自古至今始终存在着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文明程度相差不多、整体实力基本均等的国家。这些国家被一些不大不小的自然障碍天然分开(例如,英吉利海峡隔开英国和法国;庇里牛斯山脉隔开西班牙和法国;阿尔卑斯山脉隔开意大利和德国、法国;波罗的海隔开瑞典和德国、俄国;北海隔开英国和挪威;斯堪的那维亚山脉隔开挪威和瑞典,等等),使它们之间既能保持一定的联系又不易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因此,这些国家彼此抗衡、相互竞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培养了各个民族的竞争进取精神。这种竞争精神在“地理大发现”时代起了极大的作用。例如,正是出于要和垄断了南绕非洲好望角商贸航路的葡萄牙相竞争的需要,西班牙才开辟了新的西跨大西洋的商贸新航路;又正是出于要和葡萄牙、西班牙相竞争的需要,英国又于1553年开辟了更新的东北商贸航路。(《探寻神秘的东方》,页33—36)
    反观中国,在辽阔的大陆平原上,长期以来,基本上只存在着一个极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周边即使存在其他一些国家,或者由于幅员太小,文化太原始落后,力量上无法与中华帝国抗衡;或者由于被过于巨大的自然屏障天然阻隔(最明显的是,青康藏高原隔阻了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地区的交流),无法与中国进行密切的交流和竞争。这样长期发展下来,由于没有竞争,中华民族就无形中逐渐形成了故步自封、不思进取、没有竞争意识的民族性格。
    我们再来看一下经济模式。由于上面说到的原因,西方众多国家之间经济交往十分频繁,相互间互惠互利的商业贸易十分发达,长期生活在这种经济模式中的民族,自然具有商贸意识。而东方的中国则大大不同。中国相对来说是个纯农业经济国家,自给自足,虽然国家很大(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但不同地区间很少有平等互利的贸易。整个国家中,占主流的是无偿调拨、各个地方都向中央政权上贡。长期生活在这种经济模式中的民族,自然很少有互利交换的商贸意识及传统。在上一章的讨论中,我们曾提到中国历史上只有政治军事外交类的探险,而几乎没有商贸经济类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探险,原因就在这里。
    政治军事外交类的探险都是暂时性的、长期的(人不能总打仗);只有商贸经济类的探险才是人们需要并且可以长期持续进行的探险。从近代人类探险史来看,不仅航海探险几乎全属于商贸性质的探险,即使是陆地上的旅行探险,也以商贸类探险占多数。例如,从中世纪四大著名游历探险家——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阿拉伯的伊本•拔图塔(lbn Battutah,1304—1377)、意大利的鄂多立克、尼科洛•康蒂(Nicclo dei Conti,约1395—1469)——的身份来看,其中三位都与经商有关,只有一位(多立克)与纯粹传教有关。事实上,商贸意识是西方近代从事探险活动的直接和主要的动因,获得商贸利益也是西方耗资巨大的探险活动得以维系的必要条件(例如从事香料贸易探险的船队获利高达几十倍)。而经济上自给自足、只习惯无偿上贡或无偿馈赠的中国人,既不能产生商贸探险的动机,也无法长期维持非商贸的耗费巨资的大规模探险活动。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被迫中止,就是例证。虽然,郑和的船队在下西洋时,也和当地居民有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但这种交换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采购”行为,而不是一种“经商”行为。郑和以高成本(含整个船队费用)采购回的珍奇物宝,是提供给皇帝朝廷享受消费的,而不是为了回国后再转手卖出以谋取利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08:33:03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15)

三、文化传统与偶然因素
    除了上面说的之外,一个民族的文化意识传统和历史上的一些偶然因素,也对探险精神和探险传统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
    西方的文化意识传统主张创新、竞争,主张寻找贸易机遇并抓住机遇去发财致富,鼓励(或至少不反对)人们去探险。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自然就产生很多探险家。例如,历史上西方人总是以重金悬赏那些愿为探险做贡献的人,如第一个到达某地方的人,第一个发现尼罗河源头的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第一个登上某座高山的人……。在当代,西方人也给那些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探险家以极高的荣誉。如挪威的著名木筏航海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尔(Thor Heyerdahl,1914-),在国内就享有的荣誉,被邀请主持冬奥会的开幕式。而1924年冲击圣母峰的英国登山队员马洛里和欧文,不幸遇难后,全英国为他们举行了最高规格的空棺国葬仪式。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不鼓励创新,不鼓励异想天开,更不鼓励人的好奇心和探险精神,只要求人们遵守维系一个农业社会稳定所必需的儒家的纲常伦理,提倡效忠。例如,中国历史上舆论总是极少称赞探险者,相反却极力赞美那些为维系农业社会人际关系稳定而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如忠臣、孝子、烈妇等,给他们以极大的荣誉(树碑、立牌坊)。举个中外对比的例子:仍拿英国伦敦的“商人探险协会”开辟东北商贸航路来说。1555年,开辟了东北航路的英雄杰斯劳尔第二次赴莫斯科大公园,当他满载商货胜利而归时,不幸在苏格兰沿海遭风暴遇难。当时英国举国上下悲恸不止,而英国女王玛丽一世(Maryl,1516—1558)更是称赞杰斯劳尔为“伟大而勇敢的探险者”(《探寻神秘的东方》,页33—36)。设想一下,若此事发生在当时的中国,无论是朝廷、士大夫阶层还是一般民众,有谁会去称赞这些“为财而死”的私人身份的商人探险者呢?恐怕会争先恐后地去贬低他们吧。即使在当代,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仍对探险活动极不理解,更不要说重金悬赏和大力宣传了。甚至还有人认为探险家神经不正常。如中央电视台1999年“五环夜话”的一期节目中,就曾提到在一项网民调查中,大约7%的被调查者认为某位著名探险家精神不太正常(在中国,网民还是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总之,探险在中国历史上始终不受鼓励,在这样的观念意识氛围中,自然没人去争做探险家了。
    当然,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中国的文化意识是适应着中国的纯农业经济模式的,而中国的纯农业经济模式,又恰恰是适应着中华民族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的。也就是说,地理环境、经济模式、意识观念这三者是互相适应、互相影响、互相加强,以至最后又互为因果的。反过来看,西方也一样。西方的文化意识观念是适应着西方的海洋商贸经济模式的,西方的海洋商贸经济模式又适应着西方独特的地理环境,这三者也是互相适应、互相影响、互相加强、互为因果的。总之,东西方在探险精神和探险传统上表现出来的巨大差异,是由于历史、地址、经济诸因素造成的。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中华民族碰巧生活在欧洲,那么中华民族也会具有探险精神,而西方民族若碰巧生活在东亚的大平原上,那么西方民族也会因循守旧而不具有探险传统。
    最后,一些非常偶然的历史因素,也对东西方民族的探险精神和探险传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约是在十三、四世纪,由于阿拉伯帝国与西方基督教国家的长期交恶,传统的必须经过阿拉伯地区的东西方贸易商路被切断。西欧诸民族丧失了日常佐餐的必需品——香料的来源。这逼得他们不得不另想办法。富有探险精神和探险传统的西欧沿海诸国,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纷纷开始了它们或沿非洲西海岸南下、或迳直向西驶入广阔的大西洋,以寻找从海上到达东方印度的新航路的伟大探险。现在看来,这个香料商路被切断的偶然的历史因素,最终变成了那些具有航海探险传统、富有商业意识、勇于竞争进取的西方各民族的一个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相比较而言,同样具有经商传统的阿拉伯人,长期处在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段,虽然左右逢源,却也丧失了获得地理大发现的机遇。)
    而中国恰好相反。由非常偶然的历史因素造成的、从元代到清代的几次海禁政策,使得原本存在于中国东南沿海、始终属于非主流经济模式的民间航海贸易突然跌落下去,几近完全消失(进取心和探险精神更无从谈起)。随后的闭关锁国更导致中国的彻底落伍,最终丧失了与富于探险精神和探险传统的西方诸民族一争短长的历史机会。自十九世纪中叶起,在西方列强的大炮面前,中华民族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既顾不上,更没有力量去搞什么探险活动了。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二次大战后的当代。
    以上我们着重讨论了历史上决定探险精神和探险传统的四个因素:地理生存环境、经济运行模式、文化意识传统及历史的偶然因素。在这四个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实际上是经济运行模式。也就是说,对于有着竞争压力的海洋商贸国家来说,要想“求发展”,就必须搞探险;而对于没有竞争压力的东方大陆农业国家来说,一方面没有“求发展”的外部压力,另一方面,“求发展”也不是非搞探险不可,农业国“求发展”需要的不是探险精神,而是勤劳的精神(这也就是中华民族形成勤劳传统的原因)。
    总之一句话,探险对当时的西方诸国很有用,因此就发展起来了;探险对当时的中国没有用,所以就没发展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史上的探险精神也就是一种商贸进取精神。从这个角度看,中华民族缺乏探险精神及西方民族富于探险精神,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9-7-2 08:59:59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 (16)

第五章  当代人类的探险活动

    在前面几章中,我们主要是从历史宏观的角度,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探险活动进行纵向的考察,并且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从本章开始,我们将把侧重点移过来,在兼顾纵向考察的同时,着重对当代(也就是第三历史时期)的人类探险活动进行细致的横向微观考察。
    本章先来做一项基本工作,对我们的研究对象,当代的人类探险,重新下一个更准确的定义,并进行基本分类。

    一、当代探险的本质属性
    在给当代探险活动下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义之前,我们先来讨论当代探险的本质属性。所谓属性,就是说,当代探险对人类到底有什么功能,它能满足人类的何种需要,它到底属于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探险活动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探险活动都有其自身不同的属性。对于古代原始人、近代探险家和当代的探险爱好者来说,探险的功能和属性是大不相同的。
    首先,我们知道,过去的探险家们每到一个新地方,或是宣布把该地据为己有(古代),或是和当地人建立起商贸联系(近代),而当代的探险家则大大不同,他们每到一个新地方仅仅是插上一面旗帜,并宣布自己享有第一个到达该地方的荣誉而已。仅仅为争得某种荣誉(国家的和个人的),而不带其他物质性功利目的,恰恰就是人类竞技性娱乐活动的特点。除了这种带有竞技比赛性质的探险活动之外,目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的带有休闲性质的探险活动,不用说,更具有娱乐活动的性质。即使是当代的许多以从事某项科学研究为目的的探险,也都越来越(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娱乐活动的性质了。例如二十世纪六○年代末美国人的登月大探险,除了科学研究的性质外(满足人类对月球的好奇心),也或多或少带有竞技比赛(和前苏联)及人类自娱的性质(很难说登月有何实用价值,它更多的只是使人类产生无比的自豪感)。所以,我认为,从整体上来说,和古代及近代的人类探险活动相比,当代人类探险活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越来越明显的娱乐活动属性。
    当然,在过去,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也存在不少以自娱为目的的探险活动。如公元前七世纪古希腊的诗人亚里斯底阿斯的亚洲之旅;1598年以英国雪利(Shirley)家族为主,前往波斯寻求浪漫刺激的轰动一时的二十八人“贵州探险队”;我国明代的徐霞客等。但这些娱乐性探险活动,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数量上来说,都不占当时人类探险活动的主流,远远比不上那些大量的以“求生存”、“求发展”为目的的探险活动。其次,就某一项具体的探险活动来说,不可否认,在过去的许多探险活动中,例如在哥伦布或麦哲伦的著名探险活动中,我们虽然很难完全中否认探险家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动机中,有一定的满足自己探险爱好的自娱性质,但这种自娱的性质,和该探险活动所具有的“求发展”的性质相比,只处于很小的附属的地位。总之一句话,只有当代的人类探险活动,才具有如此明显的娱乐活动属性。或者换个角度看,如果说近代的探险家们由于人类总的发展水平所限,还不能一心一意地从事自己热爱的探险活动的话,那么,当代人类的发展水平已经允许那些热爱探险的人一心一意从事娱乐性探险活动了。
    最后,我们说当代探险活动本质上属于人类的一种娱乐活动,并不是就否论或贬低了当代人类探险活动本身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例如,我们知道,足球就是人类的一项娱乐性活动,但谁能否认,足球对于当代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呢?看看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盛况,就会明白这一点。这里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用于生存与发展的劳动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而用于娱乐活动的时间却越来越多了。也就是说,娱乐性活动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因而。在人类娱乐活动中将会日益占据更大分量的探险活动,也将会对人类有越来越大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9-7-4 09:58:50 | 只看该作者
探险论(17)

二、当代探险的精确定义
    在第一章的讨论中,我们曾讨论过探险的一般定义:
    探险——主动地冒着危险到未知的地方去旅行考察。
    在进一步讨论当代探险的精确定义之前,让我们先来简化改造一下这个探险的一般定义:首先,我们可以把“冒着危险”几个字简化掉。因为“去未知的地方”本身,已经包含了“有可能遇到危险”的意思在内。其次,我们可以把定义中的“考察”两字去掉。探险的动机多种多样,我们可以用“出于某种目的”来总括它们。这样,探险的一般定义可以表述为:
    探险——出于某种目的,主动地到未知的地方去旅行。
    我们曾说过,这个简单的定义,基本上符合人类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大多数探险活动的情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人类的大多数探险活动而言,上述定义已经不太适用了。下面,就让我们来根据当代探险活动的特点,来给当代探险下一个更准确更完善的定义。
    首先,根据上一节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当代探险活动的本质特点,是它的娱乐属性。为了使这一点在我们的定义中体现出来,也就是为了把当代“求娱乐”的探险和历史上那些“求生存”、“求发展”的探险彻底区分开来,让我们把定义中“主动地”改成“自愿地”,以表明当代探险的娱乐属性:
    探险——出于某种目的,自愿地到未知的地方去旅行。
    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类来说,地球上已不存在完全“未知的地方”了。即使是像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那样的探险,在实际去登月之前,科学家及太空人们也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观测手段,对月球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总之,当代的探险,人们对所要去的地方并不是完全未知的,充其量只能说是“相对陌生”、不太熟悉而已。让我们再把探险定义中的“未知的”改成“陌生的”,以体现出当代探险的这一特点:
    探险——出于某种目的,自愿地到陌生的地方去旅行。
    另外,当代探险者的旅行方式,也和古代及近代的探险家们的旅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古代及近代的探险者们,他们要去的地方虽然是未知的,但他们去那个地方的旅行方式(方法)却是十分熟悉的。例如哥伦布横跨大西洋的航行,木帆船的驾驶操纵及海上辨别方向的方法,都是当时的一般航海者(商人及渔民)所熟悉、所使用的。再比如陆地上的长途旅行,探险者们采用的或骑马、或徒步的方式,也是当时一般的旅行者们所熟悉、所采用的,一点也不陌生。而现在则大大不同了。在当代,探险者们所采用的旅行工具、旅行方法,都是一般人(包括探险者自己平时)所不熟悉、所不采用的。如当代一般人渡海是用轮船,而探险者们走则使用帆船、木筏或其他什么特殊的乘具;当代一般人飞行是用飞机,而探险者则乘气球或机动伞等。可以这样说,过去的探险者所使用的旅行方式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不须另外专门去学习;而现在的探险者所使用的旅行方式都是十分陌生的,必须专门学习。(另外,随着地球上人类未涉足地区的日益减少,当代的探险者们为了创新,也不得不更多地在采用“陌生”的旅行方式上下工夫。)为了体现出当代探险的这一特点,我们还必须在探险的定义中再加上“以陌生的方式”这几个字:
    探险——出于某种目的,自愿地、以陌生的方式到陌生的地方去旅行。
    最后,当代探险与以往的探险不同之处,还在于它已丧失了一部分独立性。我们知道,过去的探险家们在探险的过程中是完全独立的。他们一旦出发,就全靠自己了。外界没有人知道他们何时何地会处在什么地方,遇上了什么危险,当然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支援和求助了。只有在探险结束,探险家胜利归来后,他们才和外界恢复联系。而当代的探险家们则不同。他们不仅能使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在探险过程中始终和外界保持联系,而且能在必要时得到外界的后勤支援及救助。如1978年,日本的植村直己孤身一人去北极、1989--1990年国际探险队徒步横穿南极等,都曾得到过外界飞机的后勤补给支援。前不久(1999年4月)探险成功的热气球不间断环球飞行,也有一个地面后勤支援系统在时刻帮助着探险者(如提供气象资料)。总之,当代的探险家们在探险活动中,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了。因此,我们的探险定义还应再修改一下,加上“相对独立”几个字:
    探险——出于某种目的,自愿地、相对独立地,以陌生的方式到陌生的地方去旅行。
    不要忘了,我们这个定义只适用于当代的探险活动。若要下一个适合一切时代的探险定义,那还是用第一章讨论过的定义为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