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大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岭南行记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1:38:43 | 只看该作者
  北园酒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8-5-21 10:56:31 | 只看该作者
美食多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5:18:39 | 只看该作者
  24日,第一件事搬家,转住附近另一家酒店,然后骑行前往光孝寺。佛教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光孝寺自开创曾数次更名,初为制止寺,唐代称法性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易名光孝寺,一直沿用至今。清朝时曾把光孝寺作为贡院,期间,进行过修建,民国及解放后也曾做他用,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光孝寺进行全面复建和修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5:21:18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曾有很多中外高僧到光孝寺驻锡弘法,梁天监元年(502年),智药三藏自印度携来菩提树,植于戒坛前,预言170年后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演上乘,他的预言果真应验了。六祖惠能在四会隐遁十五年,唐仪凤元年(676),听说广州法性寺来了大法师印宗,深感出山弘法时机成熟,此时惠能犹如潜龙出渊,天降奇人,正月初八来到广州法性寺。这天,印宗法师正在寺里讲《涅槃经》,两个和尚看到经幡在风中飘扬,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一个说是风动,另一个说是幡动,争执不下,慧能忍不住插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在场人听到他讲出如此有禅理的话,大为吃惊,引起了印宗法师的注意,便与慧能讨论经中的一些奥义,见慧能解释极有见地。印宗两年前曾到黄梅拜谒五祖弘忍,得知惠能得法传衣的事情,便问:“这位居士,听说弘忍的衣钵已经南传,莫非你就是他的传人!”慧能点头承认,并将五祖所传衣钵取出让众人瞻礼。正月十五,印宗法师邀众多高僧大德,在大雄宝殿后面的菩提树下亲自为惠能剃度,住持僧法才随即把惠能头发瘗藏树下,礼请智光律师为惠能授具足戒,光孝寺成为六祖惠能剃度出家之地,菩提树下六祖惠能首次弘扬他创立的顿悟学说,当时四众即投惠能门下,成了禅宗弟子,从此,惠能正式成为佛教掸宗第六代宗师。“风幡之议”、“瘗发受戒”也成了佛教禅宗史上著名的公案,许多佛教禅宗文献都有记载,文人墨客、高僧大德也都有描写这一故事的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5:23:08 | 只看该作者
  光孝寺菩提树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棵菩提树,被誉为菩提之祖,今天岭南各佛寺内种植的菩提树,都是光孝菩提的后代。后来人们在惠能头发的瘗藏地处,盖了一塔,名叫“瘗发塔”。眼前的瘗发塔也许并非唐代原物,有人认为是南宋重建,菩提树也不是智药三藏所植的那颗,因为在清嘉靖二年(1797)树被飓风吹倒了,光孝寺僧人又从南华寺迎请一棵,移植在原树址上。但是菩提树与瘗发塔仍不失为光孝寺文化沉淀的实物载体,为光孝寺增加了不少文化和历史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5:25:03 | 只看该作者
  广州光孝寺是一个文化和历史味道极为厚重的寺庙,可惜的是其历经沧桑,几度被毁,频繁改作它用,经数年努力修葺,形成现有的规模布局。受佛教禅宗“风幡之议”传说的诱惑而来,看到传说中的唐宋建筑风格的殿堂早已修葺一新,花坛,横幅、大红灯笼高高挂,欢度节日的氛围抢夺了寺庙古老韵味,犹如来到一座小型公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5:26:52 | 只看该作者
  参谒了六祖殿、菩提树和瘗发塔,往西见有一简陋的棚子,棚内有一座三层铁塔,为南汉王刘鋹的太监龚澄枢与其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出资铸造于南汉大宝六年(963)。塔基为双层须弥座,下为石座,上为铁座,铁座束腰内凹,四角各立一“力士”,表情各异,束腰上是一方座,方座上为仰莲座,塔身每层之间铸有塔檐,各面中间铸一大龛佛像,周边排列数十面小龛佛像,据说铁塔初成时,全身贴金,有“涂金千佛塔”之称。清末时因塔殿被台风刮塌,压坏了铁塔的上面四层,仅剩下三层,原塔殿称西塔殿,故此塔随殿称西铁塔。寺内还有一座比西铁塔晚铸造4年的铁塔,与西铁塔形制相仿,保存完整,宋端平年间(1234-1236)由开元寺移来,称东铁塔,放置在寺院东门附近的办公区域,没有对外开放,事先也不知此塔,无缘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5:28:37 | 只看该作者
  南朝梁普通七年(526)菩提达摩飘洋过海,广州登岸,结草为庵,潜心苦修。期间也曾驻锡过光孝寺,为取清泉,开凿了一口水井,用以洗钵,故称洗钵泉。后来僧人为纪念初祖达摩,在井旁立了一块达摩画像碑。如今,达摩画像碑被玻璃罩着,什么都看不清;洗钵泉亭旁还立有一石柱,上刻“水繇天生心繇水悟 卓彼老禅待我而喻";洗钵泉上盖有一亭,朱红色柱子,绿色瓦顶,围有栏杆;洗钵泉井口上使用铁网封闭,大概为防游客投掷硬币钞票,否则,假以时日也许就应验了当初凿井时,达摩所说的“下有黄金万余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5:33:01 | 只看该作者
   光教寺东门路对面有一条街巷,一直向东穿过就是六榕寺,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古刹,位于六榕路87号。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舅父昙裕法师从柬埔寨请得佛舍利,广州刺史萧裕特地建宝庄严寺迎接供奉。大同三年(537)梁武帝诏许在大殿前修建舍利塔。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因其在南昌写下《滕王阁序》而名噪一时,上元二年(675年)他来到宝庄严寺,受到地方官员和寺内僧人的隆重接待,邀请他登上寺内的舍利塔观赏城郊风光,并请他为这座塔写篇文章。王勃见人家如此盛情,不好推却,便凝神运笔,描述了当时寺塔的面貌。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绝唱,但很少有知其在六榕寺撰写的《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记》,这篇塔铭文记载了宝庄严寺和舍利塔的创建时代和过程,成为了现存有关六榕寺和舍利塔最早的文献资料,后人才确切知道当时的塔是方形六层木塔,塔顶层自四面向上合尖等。北宋初时寺和塔均毁于火灾,至宋端拱二年(989)重建,改名为净慧寺,绍圣四年(1097)宝塔重建落成,外观八角九层,内有十七层,砖木结构。元符三年(1100),苏东坡被获赦北归复至广州,被地方官员迎请到净慧寺,设斋接风,寺僧道琮之请苏东坡为寺题字,当时寺内有六棵古榕树,于是苏东坡挥毫写下“六榕”二字。清光绪元年(1875)净慧寺正式易名六榕寺,延用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5:35:55 | 只看该作者
   来到六榕寺,如果不留意,从寺前走过可能会误认为是家宅院,山门类似北京四合院很普通的如意门,门上方横匾书“六榕”两个大字,遒劲有力,出自苏东坡手笔。门联,上联“一塔有碑留博士”是指王勃写舍利塔记,并刻成碑文。下联“六榕无树记东坡”说的就是苏东坡题字。进入山门既是天王殿,迎面弥勒佛慈眉善目,四大天王分列两端,与其他寺庙无异。出天王殿,庭院中屹立的便是六榕塔,始建之初,因塔基地宫瘗藏佛舍利,被称为“宝庄严寺舍利塔”。宋朝重建后,因塔内佛龛供奉有千佛像和五百罗汉,被称为“净慧寺千佛塔”。前述,苏东坡题写“六榕”寺改名六榕寺,塔也就随之改叫“六榕塔”了。又因佛塔色彩艳丽,阳光照耀下色彩斑斓,且历代有文字记载宝塔放光有数十次之多,当地人也称其为“花塔”。清朝初实行禁海政策,统一台湾后,开放了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统一管理经营贸易。世界各国商人齐聚广州,他们纷纷在六榕寺塔留影或画画,将影像寄回家,因而也留下一些当时六榕寺塔很珍贵的历史画面,六榕寺塔也俨然成了当时广州的象征和代表。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如今的六榕寺殿堂房舍多为清代以来重修、新建,香火依旧旺盛,每天都有无数的香客前来参拜祈福,六榕寺塔经历代维护修葺,仍保存着宋代重建时的风貌伫立寺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