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大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岭南行记

[复制链接]
191#
 楼主| 发表于 2018-5-27 14:52:54 | 只看该作者
        西面檐墙上三幅正中为“梁山聚义”图,再现梁山好汉汇集聚义厅的场景,以戏剧中的舞台为背景,晁盖立于聚义厅正中,吴用手摇羽毛扇站在下面,众好汉分列两侧,场面大,人物多,主体突出,情节生动,具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梁山聚义”图两边分别是“桐柳杏凰群图”和“松雀图”,与东面檐墙上的“百鸟图”和“五伦全图”一样,在画幅两侧还雕刻有名人诗句,有明代书法家陈献章的七言诗,北宋范仲淹《登岳阳楼记》中的名句等,雕刻的字体字迹清晰、笔迹流畅。书法诗词砖雕极为罕见,用砖雕构造书法作品也成为陈家祠砖雕中的一种特色,使呆板的外墙变得丰富多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楼主| 发表于 2018-5-27 14:56:47 | 只看该作者
  另外,陈家祠在廊门、檐下及山墙墀头等部位的砖雕装饰题材多样,或花边纹饰、或人物花卉、或飞禽走兽、或水果组合均寓意吉祥如意、多福长寿、子孙繁茂、升官发财、飞黄腾达。这些砖雕大都出自广东番禺、南海的著名艺人之手,无论规模还是雕刻技艺,都堪称南派砖雕的代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楼主| 发表于 2018-5-27 14:58:11 | 只看该作者
        在首进东路北面墀头上的砖雕装饰,还出现了“小天使”图案,来自西洋带翅膀的全裸小天使,头上梳小发髻,穿着小裤衩,与当时岭南小孩的打扮一致,这充分体现了广州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地位,将西方的艺术融入了中式祠堂,反映出民间砖雕艺人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和灵活不受约束的创作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06:17:30 | 只看该作者
  陈家祠厅堂正脊上分别装饰有11条陶塑瓦脊,塑造有亭台楼阁、神话传说,充满岭南特色的粤剧人物和岭南骑楼等内容,据说为目前已知的岭南地区祠堂建筑中最大、最为繁复的脊饰,至今保存完好。陶塑瓦脊,又叫“花脊”,运用于建筑的屋脊上,通过塑造人物、动物、花卉进行装饰,是岭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的地方特色。早在新石器时代,佛山石湾的先民就掌握了烧制陶器的技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称之为“石湾公仔”。唐宋时期,作为当时主要的外贸产品,经广州海运至世界各地,促进了石湾制陶业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种类繁多,陶塑瓦脊、园林用品、艺术人物,陶塑产品更加丰富,用于岭南地区的庙宇、祠堂、会馆以及富庶人家的屋顶上,防水、防晒、经久耐用,美化装饰效果极佳,由于石湾的陶塑属民间烧制,不受官窑约束,所以题材广泛、构思巧妙,富于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享誉岭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06:21:44 | 只看该作者
        陈家祠正门首进头门正脊是一组以亭台楼阁为背景的大型主题戏曲人物陶塑,两层洋楼附带裙楼,各有独立小露台,有人倚栏探头,聚精会神地观看街面唱戏。明末清初的岭南粤剧是常见的休闲娱乐活动,据说陶塑艺人们经常在午饭时聚集在石湾陶师庙前看戏听书,他们通过眼看耳听对粤剧中的人物、场景、情节了若指掌,其创作陶塑脊饰时便信手拈来,将很多粤剧场景、情节、人物融入自己的作品。所以陈家祠的每一条陶塑瓦脊,每一组陶塑组件、每一件陶塑作品都包含有历史典故、戏剧故事或民间传说的场景。如果有时间,耐心顺序细看,就如同观看一副长卷,或连环画册,由于这些粤剧故事流传甚广,人们对这些场景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对这些陶塑脊饰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06:25:47 | 只看该作者
        厅堂正脊两端还对称装饰有一对龙头鱼尾造型的陶塑鳌鱼,尤以聚贤堂正脊上的最为精彩,凌空而下,两根长须伸向天空,气势非凡。鳌鱼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喜好吞火,把它立于屋脊之上有“避火消灾,独占鳌头”之意。鳌鱼又被视为尊贵吉祥的象征,古代科举殿试状元,被迎进宫就是在刻有鳌鱼浮雕的殿石上接受皇帝诏见,所以,陈家祠把它作为屋脊装饰,以迎合人们祈求平安,寄望族人独占鳌头、高官显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06:30:21 | 只看该作者
        陈家祠的陶塑脊饰题材还包括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人物群像等,使用如此多陶塑瓦脊进行装饰,说明当时广东陈氏族人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对修建祠堂极为重视。陶塑瓦脊上的题材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审美情趣和民风民俗。这些造型精妙绝伦、釉彩鲜艳的瓦脊,更反映了当时石湾陶塑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准,以及高质量的烧制,否则,制作商不会把商号和年款留在脊饰上,任后人随意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06:35:31 | 只看该作者
  灰塑,民间也称为“灰批”,是岭南地区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草纸、糯米粉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经反复锤炼,制成草筋灰或纸筋灰,作为灰塑用料。与陶塑施工工艺不同,灰塑在施工现场塑造,先以瓦筒、铜线、钢钉为支撑物,固定造型,然后塑造,待干后再涂绘上各种色彩而成。根据记载,早在唐朝灰塑就已经存在,明代得到广泛运用,清代则更为普遍,往往用于祠堂、庙宇、和豪宅的建筑装饰,目前存留的古建中,以陈家祠最为出色。由于现场制作,灰塑艺人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以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为主题,在陈家祠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庭院连廊等处运用灰塑装饰。如果说陈家祠屋脊上陶塑人物脊饰像一幕幕戏剧,那么其廊上的灰塑图画则在讲述一个个故事,其造型优美、色彩饱满的灰塑吸引八方游客驻足观赏,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06:37:59 | 只看该作者
        陈家祠厅堂正脊上厚重的装饰,上层是陶塑,下层为灰塑,祠堂内外,灰塑图案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感觉组合比较随意,运用谐音或象征的寓意方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不需要仔细琢磨就能辨别,理解其中的寓意。在大门正脊灰塑中有一副“福禄寿图”,最受欢迎的三个福神,民间吉祥如意象征,占据正脊中间,自然希望三位高照。其左右分别塑有“松鹤延年”、“功名富贵”等图案,可谓陈姓子孙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06:43:30 | 只看该作者
        聚贤堂院子的脊饰“学魁独占”容易理解,古代科举殿试分三甲取士,第一甲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鸭”谐音“甲”,用三只鸭子塑造三甲图,生动有趣。“金鱼”谐音“金玉”,寓意吉祥,用九条活灵活现的金鱼塑造“九鱼图”,动感十足,九数之极,意味着金玉满堂,象征财富与学识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