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0965|回复: 1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安全] 接leonccie的话题,谈谈爬山强度模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15 19:5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ou 于 2015-2-16 11:19 编辑

leonccie在帖子http://bbs.lvye.cn/thread-1183884-1-1.html中提出爬山強度的经验公式
强度=累计爬升(公里)*0.6+里程(公里)*0.03.
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尝试。

下面我对于他的公式做一些推广和补充,希望能够回答他的帖子里的一些质疑。

我们都知道爬山时有许多重要因素,但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累计爬升和里程。
为了推出爬山强度公式,我们首先作一些假设来简化模型。

假设1. 理想的天气条件下低海拔地区成熟路线;
假设2. 起点海拔与终点海拔相同;
假设3. 爬山强度仅仅线性依赖于累计爬升和里程。

假设累计爬升的影响因子为Y,里程爬升的影响因子Z,则强度公式为
强度=累计爬升(公里)*Y+里程(公里)*Z.              (1)
如何计算影响因子Y,Z?

现在我们大家默认三峰强度为1.5,白八拉为3.0. 我们将三峰累计的爬升和里程,强度及白八拉累计的爬升和里程,强度代入方程(1),得到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从而可以唯一确定影响因子Y,Z,因而可以得到一个经验公式。在leonccie的公式里,他取Y=0.6,Z=0.03.

说明:跑与走的运动方式有很大不同,因此上述公式对于马拉松不适用。


参考:
1)绿野户外活动强度标准(1.0版)
2)绿野网推出全新户外线路强度标准(2010版)
3)关于活动强度等级定义
4)长期征集绿野户外线路GPS数据(附强度定级参考,修订中)

点评

先顶后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10 17:50
感觉不太可能有精确公式。就说马拉松同样的距离,但是各种比赛也是有差别,所以,他只说最好成绩而不采用世界纪录那样的成绩表达方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7 00:25
好复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6 23:59
每隔一段时间,风版就会冒出类似的讨论帖,各抒己见,热闹非凡,然后被人慢慢淡忘,最终啥也没改变!直到下次再被人提起,周而复始,就像讨论AA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6 16:41
我更倾向于假设3. 爬山强度仅仅线性依赖于累计爬升和里程。这个方法简便明了,可以适当考虑天气、温度、风力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6 11:41
Zou
流浪的马前卒[/backcolor] 依据绿野《户外领队(初级)培训教材(试用版)》里写的强度等级分类表: 1.0 总行程5-10公里 累计爬升500-700米, 例如:香巴拉 1.5 总行程10--20公里 累计爬升700--1300米 例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6 10:54
支持。 有点疑惑,目前三峰的强度,都是按2.0计算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6 08:43
这些年,大家报出的强度一般还是靠谱的,比如说香巴拉1.0,白八拉3.0,有个参照就行了。别差太远的话,影响不大。 这里也隐含了一个条件:对于成熟路线而言。 如果是探路,或很生疏的线路,领队发活动最后进行更细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5 22:53
如果强度只与这两个因素有关,那就说这两个数据,为什么一定要合成为一个数呢。 比如说猛哥:男,未婚。不必说他属于第2.1类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5 22:17
这问题不好办。各种不确定性在里面。就比如一段100多米的大滑坡,对于我来讲是难度,要消耗我大体力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5 21:4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20:58:47 | 只看该作者

时间因素,其他因素

本帖最后由 Zou 于 2015-2-16 09:48 编辑

我个人认为路线强度主要与空间的因素有关,因此强度公式最好不要与时间挂钩。为了将线路与时间相关联,可以增设一个关门时间。在关门时间内完成某条路线,说明他具备完成这样的强度的能力。

在各种不良的条件下,如风,雨,雪,低温,高温,高海拔,重装,探路等等,可以在1#的强度公式(1)中增设X因子(水杉的天空等人的想法),这时强度公式下修正为
             强度=(1+X)*[累计爬升(公里)*Y+里程(公里)*Z].          (2)


1)重装时,如果一个人的体重为60公斤,但他背20公斤上山,我觉得可以取X=20/60=1/3.原因是他将20公斤背上山时,需要消耗更多的化学能,其中一部分化学能转换为20公斤在山上的势能。

点评

强度可以分成线路强度和完成强度。线路强度是指线路本身的特性,不关乎时间。完成强度一般指4小时内完成一级线路强度,则完成强度等同于线路强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5 22: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20:58:56 | 只看该作者

假设2和假设3的说明

本帖最后由 Zou 于 2015-2-15 21:35 编辑

假设2. 考虑下面两种情形:
1)先走5公里,同时爬升1公里上山,然后在山梁上再走5公里。2)先走5公里,同时爬升1公里上山,然后走5公里下山,回到起点。

尽管两条路线的爬升和历程一样,显然,第一条路线要比第二条路线难。原因是下路比走平路省力,因为下坡能将势能转换为动能。

假设3. 为简单起见,仅考虑最简单的线性关系。当然也可以考虑更为复杂的函数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21:20:23 | 只看该作者

方法2

本帖最后由 Zou 于 2015-2-16 10:27 编辑

还有一种办法来定义强度。考察爬升1000米的能量消耗与平路行走10000米的能量消耗,从而得出爬升能量消耗和行走能量消耗的比值,将爬升的距离换算为行走的距离,从而得到相应的经验公式。

此法参考:
【户外安全】线路强度计算
http://bbs.lvye.cn/thread-1184691-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2-15 21:48:35 | 只看该作者
这问题不好办。各种不确定性在里面。就比如一段100多米的大滑坡,对于我来讲是难度,要消耗我大体力的。

点评

Zou
X因子解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5 21: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2-15 21:5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海豹 于 2015-2-15 21:53 编辑

具体到爬山(仅限北京周边):
温度:从零下10度到零上35度,45个数据;还有春秋天温度适宜风和日丽、雾霾天、桑拿天、暴晒天、中途遇雨雪路滑
风力:从无风到6级风,6个数据
负重:从2公斤到45公斤,43个数据
速度:5小时~10小时之间,差300分钟。如何按15分钟1个等级,共有20个可能,20个数据选择?
里程:5~40公里,35个数据。。。。。
爬升:500~3500米,如何按200米1个等级,共有15个可能,15个数据选择?


45×6×43×20×35×15=121905000
也就是说按照排列组合原理,共有:1.219亿个可能性!

把这些参数统统考虑,列一个计算公式并求解,谁能啊?反正我不行,我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标注:总爬升(米)、总里程(公里),准确、清楚、简洁、易懂。
把这些参数统统考虑,列一个计算公式并求解,谁能啊?反正我不行,我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偷着笑}{胜利}{大笑啊}

以上推导过程并不严密,甚至可以说很粗糙。。。但大思路应该很清晰:把上述六个把这些参数统统考虑,列一个计算公式并求解,极其复杂。。。需要研究者进行大量工作,绝不是灵机一动,在网上随意写句行字那么容易!

-------------------------------------------------------------------------------------------------------
我的结论:强烈支持ZOU版主的假设3.:爬山强度仅仅线性依赖于累计爬升和里程。






点评

照海豹的算法:如果把你的等级划分细分10份,岂不是要产生一百二十万亿个可能性! 那么,简化一下,1亿以上一种可能,1亿以下为第二种!或者,就2亿为一个级别,就算你是孙悟空,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了! 就这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5 22:15
Zou
X因子统统解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5 22:02
我的结论:强烈支持ZOU版主的假设3.:爬山强度仅仅线性依赖于累计爬升和里程。 ............我早就是这个认识。其他的说不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5 21: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21:55:01 | 只看该作者
后队变前队 发表于 2015-2-15 21:48
这问题不好办。各种不确定性在里面。就比如一段100多米的大滑坡,对于我来讲是难度,要消耗我大体力的。 ...

X因子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2-15 21:57:20 | 只看该作者
老海豹 发表于 2015-2-15 21:51
具体到爬山(仅限北京周边):
温度:从零下10度到零上35度,45个数据;还有春秋天温度适宜风和日丽、雾霾 ...

我的结论:强烈支持ZOU版主的假设3.:爬山强度仅仅线性依赖于累计爬升和里程。

............我早就是这个认识。其他的说不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2-15 21:58:29 | 只看该作者
分享 有帮助,学习了。

点评

Zou
个人总结的爬山强度计算公式,大家看看靠谱不 http://bbs.lvye.cn/thread-1183884-1-1.html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5 2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22:02:40 | 只看该作者
老海豹 发表于 2015-2-15 21:51
具体到爬山(仅限北京周边):
温度:从零下10度到零上35度,45个数据;还有春秋天温度适宜风和日丽、雾霾 ...

X因子统统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