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雷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大家谈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5-17 14:49:16 | 只看该作者

顶啊!论语是基础,最直接了解孔夫子思想的书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5-17 16:38:35 | 只看该作者

“儒化”无限好,谨防伪劣货兼谈“伪儒”发展史(庞忠甲)

 当今神州中华,举国上下响应中央“以德治国”号召,正在掀起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的新潮,大张旗鼓“重塑孔子”、“复兴儒学”,意图借助孔门儒学挽救“信仰危机”,实现“道德复苏”。

愚以为“儒化”无限好,贵在辨真假,谨防伪劣货。为此首先要弄清什幺是真版孔子儒家思想,特别要弄清孔子儒家思想的体系,而非停留在反复陈述一些老生常谈的道德教条,或“经典”片言只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继续把伪儒大师及其自欺欺人误国误民的的治国之道当作正宗偶像,那就不至于荒唐到了把“儒化”与中国政改的民主化大方向对立起来,把中国的未来与现代世界进步文明对立起来,沉湎专制政治永世其昌合法性黄梁大梦,深陷伪儒烂泥坑而不克自拔。

孔子“述而不作”,没有亲自为自己的学说下定义,来不及作出系统性的解说。其后儒家惨遭秦始皇极端反儒政策(“焚书坑儒”)的毁灭性打击。流传下来的儒学经典原著,多为断断续续的语录式记叙体,缺乏连贯性,加之古汉语简约含蓄难解,阙疑伪书杂陈,动不动要用猜哑谜的办法推考,因此不同的有心人解释起来,很容易随心所欲,说黑即黑,说白即白。

自从西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来,中国进入了漫长的所谓“儒家思想统治”时期。实则由此为始,真孔蒙尘,伪儒当道,孔子的真版儒家学说从来没有主导过中国思想政治领域一天;因此,这个“儒家思想统治”之说,应当明明白白地正名为“伪儒思想统治”。

长期伪儒当道的结果是,人们心目中的孔子学说真假不分,甚至到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地步。如果今天仍然理不清这笔荒诞不经的天字号糊涂帐,奢谈什幺儒化不儒化,那就什幺是非曲直也弄不明白了。

为求毋忘伪儒误国惨痛历史,便于透过假象认清真相实质,让我们简略重温一下这番千古恨事:

历史上的伪儒首席大师当推西汉御用今文经学家董仲舒。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天人三策”,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神学的变性改造,建立了一套以虚妄的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基础、唯上的“三纲五常” 为核心的准宗教型封建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借以取消民众的自我意识,否定“个人重要”的人本精神,使之成为贯彻忠君尊王的迷信宗教,以维护专制大一统政权永世其昌的“合法性”,实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教合一(政儒合一)”型社会控制论,一种非常有利于专制君主体制稳定运行的愚民治国方略。

刘、董政治双簧贻祸最为深远的作在精神禁箍,以“天不变,道亦不变”之说,封杀人类天赋灵性创造能力自由翱翔空间。董仲舒说“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中国借崇儒为名的文化专制、精神黑暗时期就此开始了。

这套借孔孟令名而行之的伪儒学说,就是消灭中国人“个人本位”、“独立人格”的杀手,造就了千载悠悠,“崇公抑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观念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由此为始,中国臣民存在于天地间的“正当”理由,只能是效忠代表天命即“大公”、“至公”的君主专制政权。一切谋求私利的自我意识被视为可耻的万恶之源,本来天经地义的私心进取积极性,惨遭压抑和阉割之馀,只能“阳为道学,阴为富贵”,以至“被服儒雅,行若狗彘”(李贽《焚书》),在一派虚情假意中讨生活,何来奢望灵性创造能力顺畅发挥驱使社会发展进步?

董仲舒成功地篡改了儒家学说,但不可能一举手将人性中第一性居主动地位的私心进取积极性赶尽杀绝。他的“义利之辨”,虽已趋向极端,但还承认“利”在某种程度上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由汉而唐,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虽受伪儒制约,还没有落到完全停滞或倒退的地步。

到了宋朝,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经过五代丧乱、王安石变法,社会动荡不宁,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族侵犯祸乱无已。王朝为求巩固政权,厉行高度中央集权政策,同时力图强化内部精神控制。此前炫惑一时的玄学、佛教、道教,都因过于消极、出世,难于成为治国之道,于是伪儒得到了进一步勃兴的历史机会。伪儒思想家们配合政治需要,博采释、道消极因素之精,融合发展,产生了所谓新儒学的理学,又叫做道学,达到了一个史称后儒的伪儒理论新高峰,或者说是西汉武帝以来的又一次“儒学大改造”。

已往伪儒虽然重义轻利,还不否定“人欲”的一定合理性;理学家提倡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安于现状,专注于道德上的修养,又从佛教吸收了禁欲主义思想,对“人欲”采取极端虚伪、荒谬,背悖公理常识的严厉排斥、压抑立场,不仅讳言利,排斥利,而且把董仲舒的“义利之辨”发展成了“天理人欲之辨”。

集理学之大成的主流派大师朱熹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号召人们“革尽人性,复尽天理” (均见《朱子语类》卷十三);就是要彻底消灭人欲,心中唯有“天理”,如此纲常伦理才能无条件实现,专制统治的地位才能绝对巩固。其结果必然进一步扼杀了中国人原已饱受摧残的天赋灵性创造性活力。

以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守仁(阳明)为代表的理学流派,即所谓陆王派心学,尤将伪儒愚民术推向了更加偏颇荒谬的极端。阳明学派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向外求理是荒谬的,只可向内求理;讲的是“知行合一”,却要求学者们专司内心省察和修养,不事真才实学,“无事空袖谈心性”,以至蔑视一切知识包括富国强兵的学问,到头来只能做一个“良知发现”、“无私无欲”、空疏浮陋,游谈无根的精神植物人。故晚明之世,王学风靡,正是国家道德沦亡,实力衰败之日。

清朝满族入主之初,有过短暂的文化控制真空时期。此时一些进步知识份子沉痛地回顾了明亡的历史教训,认为理学和心学泛滥误国,起而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黄宗羲反对“重义贱利”和“崇本抑末”之说,主张“工商皆本”;并以君主为“天下之大害”,主张“君民共主”,变学校为议政机构来代表民意等,具有民主色彩。王夫之认为,秦汉以后的儒学就绝大多数而言,并不是真儒,而是伪儒、败类之儒,因此提出了清理和重建儒学传统的任务。颜元直截了当戳穿了所谓后儒的非孔真面目,认为:“程朱之道不熄,孔子之道不着。”“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其后戴震指出天理不在人欲之外,只存在于人欲之中,宋儒将理欲对立,把理说成欲外的东西是完全错误的,所谓欲外之理是尊责卑,长责幼的工具,是残忍的杀人凶器。可惜他们的清醒观念和拨乱反正活动仅是昙花一现而已。

清室一旦大局既定,沿袭、发展了明代的文化专制,变本加厉残酷专政。康、雍、干历朝大兴文字狱,捕风捉影,穿凿附会,罗织入罪,满门抄斩、开棺戮尸,无所不用其极,实行文化恐怖高压政策,重振后儒道统地位,逼得许多有见识的知识份子不敢再研究敏感的政治伦理问题,转入脱离政治,为考据而考据的考据之学,“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矣。在皇权支持下,早已失去生机的伪儒理学,仍然披着孔孟外衣,作为一具窒息国人精神的僵尸,高踞庙堂而不可易。

伪儒是一种反人性的诛心术,是通过消灭自我意识,抑制以至消灭人的天赋灵性创造能力,把活生生的人变成匐伏于封建统治集团脚下听凭使唤和宰割的奴才,借以确立政权的合法性、绝对性和永久性。因此伪儒思想体系无法导致人类天赋灵性创造能力循正道顺畅发挥,不可能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进步,不可能产生民主、共和、自由、平等、人权,以及公平竞争、市场经济这样的进步文明观念,而且同它们势同冰炭,水火不容。

由宋入清,包括蒙古贵族入主的元朝,中国封建皇朝无不依仗伪儒理学为支持,把封建统治集团的自私,说成是天下的大公,以天下为专制帝王一家一姓的私有财产,为了维持统治权力永世其昌的超稳定系统(Ultrastablesystem),不惜代价把本已滞进的国家导向几至毫无进步的非灵性动物型简单再生繁殖状态;尽管闭门以天朝上国自居,其实终于愚昧落后到了不堪外来强者一击,没有招架余地,任凭欺凌宰割的悲惨境地。

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大国自我陶醉的千年迷梦,可是清皇朝抱残守缺,意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面继续维持伪儒于不坠,一面通过洋务运动扭转衰败落后的颓势,当然只能是缘木求鱼。

统观一部二十四史,孔孟之后,中国历史上唯有过一次康有为(1858-1927)主导的短命的真性“儒化”改革实践。

甲午战败后,对照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以及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志士积极辅佐光绪帝实行维新改革。康氏认为只有励行变法才能使中国脱离惶惶乱世,进入“升平世”(小康),奔向“太平世”(大同)。为此,“中国最大的需要是道德的或精神的复兴,智力的复兴次之。只有智力的开发,而不伴随着道德和精神的成就,决不能满足中国永久的需要,甚至也不能帮她从容地应付目前的需要。”主张“以道德和精神复兴带动智力复兴”。

康有为默察西人富强之术,看到了基督教文化的推手作用;以为耶教“言人世间之事,其精不如孔子。然其所长者,在直接在专纯,单标一义,深切着明曰人类同胞也,皆上源于真理,下切于实用,于救众生最有效焉。”他相信中国应有更好的选择,遂发愤倡“儒化”之议。

康有为反对顽固派“恪守祖训”,以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于伪造,非孔子之见也,主张对孔子学说进行了全面彻底的重新解说。1891年康有为发表了《新学伪经考》,论证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改革派圣人。他相信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孔子学说包容了西方的进化论、民主、自由、人权、议会等人类先进观念的全部真理内涵。他还主张变儒学为宗教,以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维新运动,进行政治改革,引导社会进步。由于过去所称儒教的内容实为伪儒,康氏正名儒教为孔教,以孔子为教主;按照基督教的凡圣两立,政教分途原则,发挥精神支持作用。他赞美孔教不仅有正确的哲理,而且富于人道精神和包容性,具有不同于基督教等传统主流宗教的优越性,主张派人到国外传教,弘扬孔教于普天之下。

康有为很像推动一项中国化的路德式宗教改革,以重新解说了的富有改革精神的儒家学说为理论基础,力求儒家文化以宗教形式发挥“新教伦理”那样重整信仰、指导人生的历史作用,其良苦用心令人感佩;但他没有能够从大本大源理顺重新解说的依据,而是随意改动经典原文,把西方观念牵强附会地硬塞给孔子,然后当作孔子的发明公出来;他倡导孔教,却没有一种像样的神学体系为支持。所以康氏拉孔子大旗借助神性发动改革的意图,显得非学术、非科学、非理性,非宗教,不神不人,不伦不类,非驴非马,庞杂矛盾,感觉怪异,不仅遭到顽固派强力反击,而且也不能为民众接受。他关于改用孔子纪年的主张,则被政敌戴上了“欲人不知有本朝(清朝)也”的政治大帽子。随着百日维新运动软弱的主导人光绪皇帝败于后党,迅速垮台,康有为的创意努力顿失凭藉,付诸东流了。

康有为急于求成,多有牵强附会之处,但毕竟把握了真版儒家学说体现先进文化方向性的本质。如果说中国人今天意识到儒家学说原理可为框架基础,藉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先进文化,并且推介整个人类大家庭重整信仰体系,康有为就是了不起的先驱者。

五四之后,李大钊和陈独秀等民主精英,扛起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喊出打倒“孔家店”之后,反对儒学便开始成为了当时年轻人的时尚,这一传统一直沿续了多年,儒学随之彻底没落。

“十年动乱”,儒学更是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浩劫,至此儒学基本上从中国人的心中消亡了。

自上世纪1995年后,从海外刮起的复兴儒学之风,终于影响到内地,从那时起,内地儒学才逐渐有所复苏,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学特别是儒学热,再度兴起,且呈不断蓬勃发展之态势,愚以为,复兴儒学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应该对于真伪儒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方能去伪存真,还儒学之本来面目,特别是让现在对于儒学一无所知的年轻人对于儒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5-17 16:45:58 | 只看该作者

开卷有益

 哲学思想的意义在于,一旦你能看懂.便豁然开朗,这些思想能让你更强大,更目的坚定,脚步轻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5-17 19:03:52 | 只看该作者

南先生的讲解虽好,但因为是演讲稿,有些解释找起来就比较困难。

昨天又和一朋友讨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的解释是:学习就要不断进行实践。有朋友在一起切磋,那不是很好的事情吗?我觉得他解释得也比较清楚了。我们能不能在具体的条目上有个相对明确的解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5-18 09:42:07 | 只看该作者

我在读钱穆的孔子传,发现前辈大师的治学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6-5-19 10:18:04 | 只看该作者

真长知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5-19 18:39:5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主持人,再有活动要通知我呦!qq号码 6538193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6-5-21 20:12:17 | 只看该作者

*_*在跟着学.谢谢雷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5-22 10:34:54 | 只看该作者

南怀瑾论语别裁在线阅读网址

 本来想采取连载的方式,但是由于论语别裁内容太多,如连载完所占版面太大,也不利于大家阅读,因此特意为大家提供一个在线阅读网址,希望感兴趣的朋友有时间去看看,论语别裁对于论语的解释虽为一家之言,但也有不少新的东西,特别是比较符合现代人对于论语的理解层次,读之也不累,为此推荐大家去读一读感受一下

http://www.guoxue.com/wenxian/nowwen/lybc/lybc.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5-22 10:37:37 | 只看该作者

孔子传之在线阅读网址

 曹尧德 宋均平 杨佐仁三位研究论语和儒学的专家联手撰写的这部孔子传,内容生活感人,对于孔子的生平有很好的了解,为此提供给大家,便不在此连载了

http://mail.hdwqxx.bjedu.cn:8080/itts/resource/admin/692/index.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