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雷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大家谈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6-6-30 16:47:58 | 只看该作者

令人欣喜的变化

 论语大家谈自发布以来,确实经历了一段停滞期,也令我为此产生了比较"消极"的归隐情绪,但最近在词客和向左等朋友的支持下,学习热情有所抬头,这是很好的事情,其实做任何事首先要具备热情,没有热情什么事都做不成,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在此发表自己对于论语学习的感悟,我想这是朋友们提升自我实力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6-7-2 18:51:31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经历了一段停滞期" 有问题

 "确实经历了一段停滞期" 有问题,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从未停滞!!
我们在第3次学习中反复学习“慎终追远。。。。!!!”以利己、利人、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6-7-2 18:53:07 | 只看该作者

严重同意!支持!!!!!!!!!!!!!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6-7-3 14:31:29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你能回来!继续小组活动最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6-7-4 12:08:36 | 只看该作者

论语学习之一

   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写的这么痛苦。
    昨天下午和朋友参加了儒学第三期的活动。在学习之后,大家说到要写点文字,算是一个学习的小结。我从拣起论语开始看到现在还没有半个月的时间,对论语实在是知之甚少。论语是如此的深,而我的认识又是如此的浅。可是孔老夫子说了“我非生而知之者”,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所以我还是写下一点不成形的文字,记录我在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流水也好,码字也好,算是对自己有一个交代。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三字经
                                       
    半部论语治天下。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
                                                南怀瑾――论语别裁

    最早学论语,应该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是从最初的“学而”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想,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是我对论语的第一认识。在以后的若干时间里,我对论语的认识也仅仅如此而已,偶尔看到一点有关孔子的趣闻轶事,对孔子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思想并不是真正的、系统的了解。
    2003年我在山东济宁出差,就在我快要离开济宁的时候我抓住时机去了一次曲阜。那次我游览的时间并不多,我只是绕着孔府走了一圈,用手亲触摸红的高墙,感受那沧桑沉重的历史感觉,想象里面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孔府旁边的一个不记得名字的地方,我对着孔子的塑像,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以此表达我对孔老夫子的敬意。
    就在前几天,steven发给我一个邮件,是有关儒学活动的,主要是对论语的学习。那些已经快要遥远的记忆被这个邮件给翻出来,我决定重新拣起这些东西。
   我并不是从论语开始学习的,我先看的是“墨子”。了解一个人,可以先了解他的对手(或者是对立方)。法家和儒家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相互对立的一面。墨子的文章31“非儒”,就是批驳儒家的礼义思想的。
之后看的就是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这本书很早我就下载了,可是从来没有看过。这一看,到看出来点意思。里面有好多地方,别出新意,颠覆了我一些以前的看法。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远方,南怀瑾的理解不仅是:不仅是是空间上的远,还有时间上的远。这是我从来没有领悟到的。
    第三期儒学的活动主要是讲“学而”的后半部分,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开始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结束。中间解释的过程不再多说,讨论的部分也没有现场记录,重点说一下我有疑问的部分吧。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南怀瑾的解释是: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每件事的结果,都是由那远因来的,“一个人要想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这一点,我是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引申。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是动机,中国文化:亲亲、仁民、爱物。“因不失其亲”,意思是人绝对无私是做不到的。儒家则主张有限的自私。“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有限的自私这个样子,也是可以宗仰的”。可以这么理解么?有点疑问。
   

下面是一个朋友回复我的帖子,一并贴下:
         一本论语穿起一套丛书
   开始读论语时候,觉得不看《论语》难以了解中国知识份子啊,也就难以了解汉族的民族特性,更无法了解自己了,所以一定要看。孔子作为大教育家,对咱们民族性格的形成是有着深远影响的。看论语是因此书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是了解孔子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权威的资料。我们知道,儒家后来是分成八家的,各自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演绎和补充删除,因此现在的儒学未必就是孔子之初衷了。这与咱们现在所谓的万里长城不是秦始皇初建时的长城一个道理。所以儒学我只看《论语》及孔子所在时代的历史背景,对于各种解释,基本不看的,难怀瑾的东西也没有看。
    跟您观点一样,我觉得了解孔子,了解儒学,最好看看敌对方对儒学的看法。因为这是找出儒学弱点最好的办法。没有人比敌人更关注你的缺点了。因此我读了墨学,读了韩非子。墨学的那篇《非儒》批评了儒学,然最为苛刻的时韩非子的《显学》,这篇比较尖锐的对儒学进行了批评,当然也批评了墨学,因为二者均为显学嘛。
    韩非子不喜欢孔子和墨子的那套,这让我很不舒服。开始看《韩非子》的时候,我觉出了两种观点碰撞时候给我带来的困惑,但是我很喜欢韩非子的,无规矩难以成方圆,没有势难以办理事情,因此,我觉得韩非子说的也对。看完《韩非子》和《论语》及二者的历史背景与生平介绍,对学说的出台及有点缺点就有所了解了:儒家法家必须结合使用,否则难以成事且保身。
    孔子师老子,孔子是善良的老头,老子则是聪明的老头。孔子乃圣人也,竟然也拜老子为师;孔子一生三次拜会老子,且称老子为“龙”,可见老子不简单;韩非子批评人很尖锐的,但对于老子不但不批评,而且对老子进行了深入研究且解释老子学说,这说明老子更不简单了;81篇文章,5000多个字,一共说了两个字,一个道,一个德,竟然让全世界都研究不透,让各个朝代的人都研究不透,天啊,老子太厉害了。因此我认真的看老子。这次不仅仅看老子生平,还要就网络里对老子各种各样的解释进行了解学习,说实话,这是我阅读最认真且最投入的一部书,细雨认为我师老子的什么粉丝,也是取笑我吧。
    看论语时候,孔子有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话引起我学《易经》的兴致,只是最近烦杂事情多,没有开始看罢了。
    《菜根谭》因为集合了儒家佛家道家一些理念,因此读起来没有各个理念打架的感觉,是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全书打印出来共15页,在等公交车的时间里读完的。我觉得非常不错,朋友可以读读。因为是明朝的文言文,因此阅读起来可以不用解释,我找几个语句与朋友观赏: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意思接近于百折不挠。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这个有意思,通过比喻反应为名所累。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这话有老子的道。为与不为之间,柱石支撑起来了。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这个不解释了,朋友可自己领会,说实话,这句话各人理解各人不同啊。
    一本论语引起我读完百家争鸣的主要书籍啊。我未打算对儒学进行深入研究,我的想法是看遍百家争鸣的书籍,而不仅仅是一本,然后在各取所长。
                               如何读书
     不喜欢苦读书的,如果那样,我宁愿不读。所以在看《论语》的时候,是将孔子看作一个普通学者去学习的,找他的优点和弱点,借来去看他学术的弱点和优点,喜欢将《论语》中的一两句话复制下来,认真的把玩。《论语》里面很多词语正被我们频繁的用于日常生活中,这在舶来品日多的当今社会,是非常难得的。如“尽美尽善“、“登堂入室”(说子路的)、“己所不欲勿使与人”(子贡)、“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巧言令色”、“日三省其身”、“克己复礼”等等,都是源自《论语》的,因此读来就觉得有趣了。《论语》既然是记录生活的,那么,人物的个性会发生碰撞,碰撞中会产生一些小故事,来突出人物特征。
     如子贡很有辩才,便取笑师兄笨,孔子听见责备他说:“你就那么好吗?我就没有时间去责备别人。”
    宰我问:“当有人掉进井里,君子是否应该跟着跳进去?”孔子说:“君子不可以被愚弄。”
     等等,都是非常有趣的小事情,而正是这些小事情反应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个性特征和孔子学说的核心。论语如此阅读,就有趣了。所以细雨在整理我们谈话记录的时候觉得好玩,觉得有必要对谈话进行删截后记录一下。所以她与我都不是高手,都是喜欢将论语大众化、口语化、日常话。如果论语哪天讲出来,大家觉得有趣,而不是干巴巴的几句真理语言,那就将论语学活了。所以不是高手,只是喜欢且拿来把玩罢了。我们本简单的会计人,细雨希望能够拿来讲给儿子听,我则希望自己从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在无形的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如此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6-7-5 12:29:4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雷滨回来!大家的活动大家都来积极参与才更有意思!

欢迎雷滨回来!大家的活动大家都来积极参与才更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6-7-5 14:49:39 | 只看该作者

帮朋友发个帖子,不是广告帖,真的。关于国学的,大家不妨看看。

 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文明缺失,信仰危机,道德体系失衡.。

                 西方文化的侵入
女人的美丽、性感、温柔;男人的阳刚.魄力.帅气似乎都已成为多余。
在公众和媒体赞美下现在的女性越来越刚毅,男性越来越柔美......

中国国学俱乐部作为 家新型的中国文化研究和传播机构,旨在弘扬传统国学的现代应用,致力于让中国人重塑诚信、仁爱、奉献、爱国的传统价值体系.

7月5日晚7点30分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举办主题为“黄帝内经之开篇"系列茶会活动.内容包括:1)女子和男子的生命节律2)中医与日常生活。3)汉字与中医等内容.
费用:AA制  茶水费 50元/人

时  间:7月5日晚7:30
地点:因为此活动在茶馆举办,每期人数有限,请感兴趣的朋友电话致:中国国学俱乐部客服部84846684-824  133917593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6-7-7 22:21:3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既有学习的缘因,又有学习的收获。是真知也!“慎终追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6-7-10 15:23:2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6-7-10 22:36:34 | 只看该作者

上周活动,雷滨同学的“自我批评”非常真诚、中肯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这样才会不断完善自己,向雷滨学习这种勇于自我反省、批评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