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雷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大家谈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6-7-24 15:40:50 | 只看该作者

网络看到朋友推荐的关于研究古典文化的论文!大家看看有没启发!

http://blog.sina.com.cn/m/lihang

道   纪

       从2005年5月,种种纷乱的思绪迫使我将其归纳整理,一直到这一年的12月初,归纳整理有了初步的结果,完成了本书的前九章。在前面的九章写完之后,本想应该告一段落了,于是就开始在网上寻找发布的可能。自2005年12月17日至2006年1月11日,我陆续在这里发表了前九章。在这以后,《道纪》得到了众多朋友的支持,更有许多朋友参与了讨论。经过半年多的“如切如磋”般的学习,我又有一些新的体会,于是先写了附录:《论语》读书笔记,后来又写了“道与德”和“用道纪的方法学习”。本来想将它们都列为附录,但由于后面两部分与前九章关系密切,有属于道纪的应用部分,因此将其分别改为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如此一来,由宇宙学入手的道和现时的生活就有紧密的联系了。
       为了阅读方便,特发布此篇日志作为目录



前言

一:宇宙观的演变

二:《时间简史》与《老子》

三:绝对光速宇宙观

四:绝对光速宇宙观的人文含义

五:孔子思想的宇宙观

六:孟子的儒家

七:庄子思想的宇宙观

八:孔老思想

九:道纪的主要特点

后记

十:道与德

十一:用道纪的方法学习

附录:《论语》读书笔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06-7-24 16:00:54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对老庄有一定感悟希望有时间和大家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6-7-24 18:31:4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抽空阅读学习,希望有时间向阁下请教易学的精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6-7-26 10:34:39 | 只看该作者

上周末活动收获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裸虫的到来,为讨论增加了新的血液;还有另外两位新朋友也参与进来,值得称道。

先写个题目在这里,有空把心得写完贴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1:08:42 | 只看该作者

八佾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心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1:40:59 | 只看该作者

乐而不淫思辩

 先看关睢一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作为一代精神导师,孔子编辑诗经目的有二,一是倡导思无邪,即通过诗的教化功能提升人的品格;二是兴观群怨,即倡导自己的学生通过阅读或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中第一类十分重要,对于诗经的教化作用,孔子曾以为政和八佾特别强调,在为政篇曾指出: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在八佾篇更为直接提出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所谓乐而不淫,我个人的理解是君子与女色之间的关系,即见色思乐还是见色思淫。这里可以举个例子,即一个男人在欣赏西洋名画时,特别是一些裸体画时,为什么多数男人不会产生邪恶的念头,相反很多人却从中得到了人格的升华,原因何在?其实秘密就在于画中人的眼睛,我们今后可以有意识的去欣赏那些以人体为核心的名画,画中人的眼睛都充满了柔和、平淡、温柔以至关爱的成分,而这种眼神赋予了其独特的生命意义,在此可以透露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即国外那些著名画家在面对人体模特时,他们心里想到的是自己的母亲,这也充分证明他们为世人所展现的人体画不仅色调柔和,人物也充满了母性;相反现在在网上普遍张贴的所谓“美女图片”,即使有些并未全裸,但你可以从她们的眼睛中看到的一种诱惑,而恰恰是这种眼神的交流,让你看到了自己内心邪恶的一面。
君子之所以能见色思乐,而不是见色思淫,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他所追求的心中女神是窈窕淑女,所谓窈窕指的是外表文静美好;淑女则指内心温和善良,这种女性具备极高的道德水准,她们本身有很强的教育和感化作用,因此君子和淑女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君子和淑女都以加强道德自我完善为追求目标,这是他们能快乐相处的基础。
君子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追求是以责任为核心,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不动力,以维护家庭和婚姻的和谐和美好为最终目标,因此君子的爱不仅是纯洁的,也是长久的,因而是快乐的。
而那些以性取向为自己交流原则的小人们,则仅以满足个人性欲为目标,他们因此也不会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更不会体验美好爱情给自己带来的深层次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6-7-27 12:30:29 | 只看该作者

部分同意,有不同见解。

我觉得见色思乐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见色思爱”。关雎里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显然是因为对方的美丽文静而产生了爱意,这是人的天性,不可抹杀;当然这跟“见色思淫”那种流氓动机,有本质的不同。

刘心武在他的“解密红楼梦”里,提出贾宝玉对林黛玉是“灵肉俱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看画和看人还是不太一样的,对美丽和美好的合理追求,是人类的永远的驱动力。

即此与雷兄商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0:09:42 | 只看该作者

哀而不伤——君子求爱的最高准则

 八佾之3·20 子曰:“《关睢》(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上面已经谈到乐而不淫,要求君子在面对女色时,维持高度的道德水准。而哀而不伤,则是君子求爱的唯一准则。
孔子对于爱情和家庭的理解已经写入儒家经典之“大学”中,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齐家是君子一生所必做的两门功课,但当今社会由于过分看重物质,简单的认为婚姻便是先立业后成家,即男人要有自己的物质基础才能娶到自己满意的老婆。其实,这是对于婚姻包括爱情的误读,爱情是家庭的基础,家庭又是爱情的延伸,而爱情是以高尚的道德为核心的,为此一个男人结婚前必修的功课便是修身,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准才能达到齐家的要求,也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水平才够得上齐家的资格。
为此,哀而不伤就可以理解了,君子在追求淑女时,可能由于自己的道德水准无法和淑女相配,因而会产生一种“失恋”的情绪,但是,君子在失恋后不应该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而是应该反思自己,问一问自己道德水平是否有所欠缺,如果欠缺那么继续加强修养,直至完全符合作为君子的行为规范,这同时也完全符合淑女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哀而不伤还有另外一个层面,便是君子不应该一味地迁就女方,如果女方仅仅是外表美丽但不具备一颗闪光的心,即不具备一个淑女应该具备的道德水平,那么君子也应该果断地离开她,不要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婚姻的要求而忽视最基本的爱情准则。
简言之,哀而不伤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从自身考虑,如果对方是一个淑女,君子求爱不成,则应继续加强自身修养;另一个层面便是君子所爱的女子如果不具备基本的淑女要求,即和君子道德相匹配的思想风范,那么君子也应该离她而去。
可见,君子对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可能这与当今社会最普遍的思潮有很大出入,而且极有可能照此下去,君子会终身孤独,但是作为君子对此要进行权衡,即道德和家庭哪一个更重要,是先完善道德再组建家庭,还是不考虑道德认为只要自己有钱便可以讨到老婆,或许这一问题在孔子那个时代不是特别难解决,但对于当今物欲充斥的时代中确实需要一番痛苦的博弈。那么,“哀而不伤”则更显得重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3:03:2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日论语学习小组将开展最重要的活动敬请关注今后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06-7-31 18:23:35 | 只看该作者

“八佾篇”学习感想

 八佾篇第三


3?1 孔子谓季氏(1),“八佾(2)舞于庭,是可忍(3),孰不可忍也!”

有两种解释:1。忍:狠心,忍心。“季氏既然僭礼使用八佾这种事都能忍心做,那还有什么不忍心的呢(似指逐王杀君);2。忍:忍受。这种解释杨伯峻和钱穆两个版本都提到,而且均未否定。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引申一下:人而不仁,如宝马奔驰何?人而不仁,如风度翩翩何?

3?5 子曰:“夷狄(1)之有君,不如诸夏(2)之亡(3)也。”

【注释】
(1)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我还不能同意这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这种说法。显然,这句话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带着一定的情绪,讲出来的。孔子若在,不见得会同意弟子们把此语编入。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1)乎!揖(2)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问题在无所争,这句话如果不联系下文,容易理解错!越是君子,就应该越致力于追求真理,为此可以付出金钱,机遇,甚至生命。与人无所争,不是入世的态度(至少我这样认为)。君子要争,但要公平,公正的竞争,这是孔子的本义。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2)。”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可与言诗已矣。”

绘事后素,微言大义。先有白底子,在画图,就象先有经济基础再决定上层建筑一样。民主政治也是一样,如果大多数人都不懂得民主,那么“费恶泼赖”就还是缓行吧。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1)不足徵(2)也;殷礼吾能言之,宋(3)不足徵也。文献(4)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除了表达对恪守礼法的重视,孔子在这里还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原文】
3?13 王孙贾(1)问曰:“与其媚(2)于奥(3),宁媚于灶(4),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5),无所祷也。”

灶神在古时,一进屋就能看到,是地位较低的神;奥则供在屋里面,不容易看到的位置。王孙贾应是卫国正直的臣子,他认为孔子想从内廷(南子)那里得到支持,才出言讽谏。孔子不好直言其事,只是说明自己是根据良心和天理办事的。

3?15 子入太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2)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是礼也”,两种解释。其一是说“每事问”才是礼;另一种解释(钱穆)是孔子“每事问”是针对于国家礼乐僭越之事过多,提问以为提醒和建议,是礼也指的是那些僭礼的情况。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有感而发。今天仍有教育意义:我们应以行为不违道德,不违本心,对人对事尽忠尽力为原则;至于别人怎么想,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3?21 哀公问社(1)于宰我,宰我(2)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3)。”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有的时候,过的的解释,即使意思对,不但无益,反而会有恶果。


3?24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4)。”

简直把孔子当成耶稣了。可见孔子的魅力。

3?25 子谓韶(1):“尽美(2)矣,又尽善(3)也;”谓武(4):“尽美矣,未尽美也。”

善是指内容的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